[实用]中班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了解不同昆虫的食物。
了解昆虫的动作姿态。
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几种常见昆虫的食物图卡数张,如花(蜜、粉)、小虫或食物碎屑灯。
活动过程:
一一拿出昆虫图卡,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这些昆虫的动作姿态是怎么样的呢?
--鼓励幼儿模仿其动作。
--这些昆虫平时吃的食物是什么?(如蜜蜂和蝴蝶吃花蜜、蚂蚁吃食物碎屑、蚱蜢吃小虫等)若幼儿不知道,教师可以加以提示玩游戏"昆虫运动会"--昆虫王国将邀请小朋友参加昆虫运动会。
--介绍游戏的玩法:教室(运动场)的两端分别是起点和终点,在终点放置昆虫食物图卡。
--将幼儿分成数队,如蜜蜂队、蚱蜢队、蚂蚁队,请幼儿戴上头套。
--哨音开始,各队第一位幼儿模仿所扮演的昆虫动作,走到终点,并找到该昆虫所吃的食物图卡带回起点,然后下一为幼儿戴上头套出发。
--按照此方式活动直到所有幼儿都轮完,最先轮完的一组获得优胜。若幼儿有兴趣,该游戏可多次重复。
教学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活动目标也是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把对昆虫特征的感知与不同运动的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还要寻求不同运动的玩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更能适合这个昆虫参加比赛。还有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活动中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运动,使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表现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经验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感知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了解指纹的作用。
2. 尝试用指纹进行拓印。
活动准备
“黑猫警长”录像、指纹考勤机等图片、橡皮泥、印泥、纸等。
活动过程
1.了解指纹
(1)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有纹理,有线条,有一个一个的圈……),,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
小结: 同一个人手指的指纹是不同,而每个人的指纹也不同。指纹分为弓形指纹,箕形指纹,斗形指纹。
2.指纹的'作用
(1)你们知道指纹有什么用?(幼儿讨论)
(2)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黑猫警长》是怎样利用指纹破案的。
(3)指纹除了对破案有帮助,还有什么用处?
老师出示图片 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
a.指纹考勤机
b. 光学指纹鼠标
c. 指纹保险箱
d. 指纹锁
小结:每一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指纹不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因此可以利用指纹的特点来帮助我们辨认人。
3.拓印指纹
(1)怎样将指纹复制下来,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幼儿讨论)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复制指纹,如:在橡皮泥上、印泥上印指纹等。
(3)幼儿拓印指纹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此活动开展期间可让孩子对指纹有所认识,让家长在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爸爸***指纹。
2. 和家长进行沟通,上网找找资料发现更多的秘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下关于指纹的科技产品。
3. 与艺术领域相结合手指按上印泥敲印在纸上,并且添画。利用幼儿的手指作品还可以装成一本《小人国》的书,把自己的作品编成故事,可以讲给小朋友听。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不同材质的纸毛毛虫在水中“长大”,并尝试记录观察结果。
2.在探索过程中,体验观察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铅画纸、手工纸、报纸制成的毛毛虫若干份;三种纸的纸片若干份。
2.记录用具若干份;教学PPT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个好朋友,它们是三条毛毛虫。
2.认识、感知
(1)毛毛虫自我介绍。
关键提问:它们都用什么纸做的?
(2)小结:它们是用铅画纸、手工纸、报纸三种不一样的'纸做的。
3.尝试、探索,观察、记录
(1)猜测
关键提问:猜猜它们三兄弟在水中谁会长得最快、最大?
(2)操作记录
关键提问:我们将三条毛毛虫一起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谁长得最快、最大。
幼儿操作并在题板上做好记录。
幼儿介绍,教师将结果放大展示。
小结:报纸毛毛虫长得最快,手工纸毛毛虫第二个快,铅画纸毛毛虫长得最慢。
4.推理思考
关键提问: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纸毛毛虫在水里就长得不一样呢?
小结:纸可以吸水,纸张的性质不一样,吸水的快慢也就不一样,因此不同纸做得毛毛虫在水中就长得不一样。
4.延伸活动
把毛毛虫的纸朋友请到我们的区角里,等区角游戏的时候就去给它们做裁判好吗?
活动生成及建议
在区角活动中增加除报纸、手工纸、铅画纸之外的其他纸,用“毛毛虫在长大”的实验方式,观察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吸水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利用保护色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昆虫生活环境复杂,形体相对较小,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有关昆虫“保护色”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认知型科学活动。如何摆脱老师传授、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我设计活动时思考的重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活动中我以枯叶蝶等几种昆虫为桥梁,通过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几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有效互动,获得有关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前科学概念的学习,而不是准确科学概念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我没有刻意教给幼儿“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真正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另外,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给幼儿间接的、虚拟的操作体验,帮助幼儿间接经验的获得和提升。
教学策略:
1、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活动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增加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猜测、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体验寻找、躲藏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小鸟找,昆虫藏”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昆虫能利用身体的形状和颜色隐藏自己的本领;运用“寻找躲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两个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师幼互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提问和简洁准确的,采用“反问”、“追问”等策略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判断、验证一步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注意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图片、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活动,发现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围世界。初步了解光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光从哪里来,了解太阳、电灯、蜡烛、燃烧物、火柴、打火机等都能发光。
2.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和对自然物理现象的探索欲望。
【教案准备】
布置好暗室,内有电灯、台灯、手电筒、蜡烛、火柴、打火机等。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教案过程】
一、导入活动:创设暗室的环境,揭示课题
幼儿围坐在暗室内,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黑乎乎的),教师悄悄打开门,问幼儿发现了什么?(亮光)
二、启发幼儿
引导幼儿在观察、体验、操作活动中发现光的奥秘,即光的来源、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带领幼儿去室外寻找亮光,认识太阳光。
①师: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边走边说:小朋友,手拉手,我们一起向外走,走到外面找呀找,亮光亮光你从哪儿来?
②幼:我们发现亮光是太阳公公送来的。
③师:请幼儿仔细看看太阳,然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感觉?
④师:请幼儿与太阳公公说说悄悄话,提些问题。
如:a.太阳公公你为什么这么亮呀?
b.太阳公公你怎么会有这么多亮光呢?
c.太阳公公你的光是从哪儿来的呀?
(谈过话后回暗室,交流向太阳公公提出的问题)
⑤师:小朋友提了这么多问题真爱动脑筋,我们发现太阳公公的光多亮多亮呀,光强的时候还真刺跟呢!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屋子亮起来。
师:现在老师将太阳公公关在门外,屋子里又黑了,请你们想办法让屋子里亮起来。
①(开电灯)根据幼儿所说打开电灯。
②幼儿发现屋子里亮起来了,那这个亮光是谁给我们送来的`?(电灯)
③除了电灯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别的办法来发出亮光吗?(幼儿开放性思维,提出各种办法)
④我们准备了好多东西,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试验,让这些东西发出光来。(事先在教室四周桌上布置好台灯、蜡烛、电筒、煤油灯;火柴、打火机由教师掌握)
⑤幼儿操作后回答:你们刚才是让什么东西发光的?你是怎样做的?
⑥小结:台灯、电筒一按开关就亮了;蜡烛、煤油灯要点火才能亮。那谁跟谁做朋友最好呢?(a.点火方式;b.光的颜色)
⑦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火柴、打火机、电灯、台灯、蜡烛、煤油灯都能发光。
3.讨论光的作用。师:你们想想有了光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如果没有光又会怎样呢?
①幼儿想过后同伴间互相交流。
②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
③引导幼儿在黑暗中发现夜光表亮光,进行科技教育。
④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太阳、火柴、蜡烛、电灯、台灯、电筒它们都会发光。光能帮助我们看清周围的东西,给我们做事带来方便。
三、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1)让幼儿跟亮光做。
(2)每人取一面小镜子,对着太阳光,看看发现了什么?
(3)一边做,一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边玩边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自由教案过程中结束全部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象棋的棋谱,棋子名称及基本玩法。
2.发展对棋类活动的兴趣。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大旗谱和大棋子,(自制的双面棋子,一面是字,另一面是与其相对应的图画),小棋谱、棋子。
2.幼儿有关于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等棋类活动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象棋的传说。
1.教师讲述韩信教士兵下象棋的故事。
2.教师出示放大的象棋棋盘、认识棋盘。
----教师:请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棋盘)棋盘上有些什么?(线、格子。)
----教师小结:棋盘中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河界把战场分成了两个部分。棋盘上有许多线组成的交叉点,这些交叉点是棋子作战的驻点。
3.认识棋子。
----教师:你知道象棋有哪些棋子吗?
----教师小结:象棋的棋子共有32个,分为黑、红两组,每组16个,各分7种。
红棋子:帅1个,车、马、炮、相、仕各2各级,兵5个。(可让幼儿点数)黑棋子:帅1个,车、马、炮、相、士各2各级,卒5个。(可让幼儿点数)
4.教师介绍象棋棋子摆放的规则格子。
----教师:没有打战时,象棋的棋子各自摆在自己的营地上。帅(将)最大,放在最中间,两边有两个卫士保护他,卫士两边是宰相,宰相两边是战马,战马两边是战车,战车两边是炮。(教师边讲讲解边摆放棋子。)
二、学习摆放棋子。
1.教师:请你上来尝试用棋子摆放的规则放一放。
2.请有下象棋经验的幼儿摆放棋子,教师组织幼儿对照正确的棋谱摆放。
3.演示象棋的基本走法。
三、幼儿结伴尝试象棋。
活动延伸:
1.棋类大世界:提供多种棋类游戏供幼儿自由选择。
2.自己设计的棋类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棋类游戏的图谱与玩法。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区分家禽、家畜、野生动物。
2、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不同动物的图片。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各种动物卡片若干。
3、《动物的家》背景图4张。
4、黑板三块。
5、手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情景故事。
一名教师扮演狮子王,一名教师扮演小猴子。
猴子:狮子大王,报告您一个好消息,咱们动物园又来了一批新成员!
狮子:是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连续出示手偶动物,引出多媒体课件。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1、幼儿观看图片,尝试初步分类。
2、幼儿分组操作,并相互交流分类理由。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并说出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的异同。
4、教师总结概括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的`不同特征,对幼儿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形成概念。
三、知识拓展。
1、拓展幼儿分类空间。
师: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动物是家禽?哪些动物是家畜?哪些动物是野生动物呢?
2、观看《动物世界》有关人们滥捕动物的影片,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并激发起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四、结束活动。
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反思:
1、幼儿参与性较强,目标定位清晰,以幼儿为主体,分组形式符合中班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观察—操作—探索—交流—验证的过程中达成目标,同时采用拍照记录幼儿探索过程,位幼儿表达、表现和验证提供依据。
2、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充分探索,同时在小组活动中体现合作意识,大胆交流自己的意见。整节活动中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习得了科学知识,符合科学活动的精神。
不足:
1、由于个体差异,有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操作的快,有些能力稍弱的幼儿操作的较慢,教师给予幼儿操作时间应该更加充分,同时提供给幼儿材料应更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要。
2、教师应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的操作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价。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初步了解爬行动物的各种爬行方式。
2、通过观察图片和倾听介绍,了解爬行类动物的基本类型,感知他们的外形特征和上火习性。
3、喜欢模仿动物爬行,注意不与同伴发生碰撞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电动爬行玩具,例如:长长的毛毛虫。
3、师生共同收集各种会爬的动物或图片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引导参观爬行动物馆,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各种爬行动物。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并启动毛毛虫玩具,提问:“这是什么?看看他是怎么行走的?
——教师:除了毛毛虫会爬,你知道还有谁也会爬行。
2、引导幼儿观察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几种常见的认识的爬行动物。
——教师:画面上有哪些动物?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是怎样行走的?
——教师:他们用什么来爬行?怎样爬行?
3、引导幼儿看图感知四类爬行动物,丰富幼儿对爬行类动物的认识。
——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上的画面,观察认识蜥蜴。
① 教师:你认识这些蜥蜴吗?他们身上有什么?他是怎样爬行的?你还知道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② 教师小结:壁虎、变色龙都是蜥蜴。壁虎有两只大大的眼睛,但是没有眼皮,所以他的眼睛一直睁着的。壁虎有四条腿,脚趾上长着洗盘,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壁虎受了惊吓,尾巴会掉下来。不过,她还会再长出一条尾巴来。壁虎捉蚊子、苍蝇吃,他是有益的。
——观察认识蛇。
① 教师:蛇是怎样爬行的?蛇有脚吗?他是怎样爬行的?请你学一学蛇爬行,你还知道关于蛇的其他事情吗?
② 教师小结:蛇的种类很多,蛇没有脚,但他能依靠圣体向前爬行游动。蛇分有毒和无毒的两种类型。大多数无毒蛇的头是椭圆形的,绝大多数有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可以吃,毒蛇可以做药。
——观察认识鳄鱼。
① 教师:鳄鱼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鳄鱼是怎么爬的?请你学一学。
② 教师:鳄鱼有扁扁的脑袋和扁扁的身体,鳄鱼背朝天,肚皮贴着地,粗壮的尾巴像钢鞭。他的皮肤很厚,皮肤里还埋着一块块排列整齐的骨块。如果他张开血红的大嘴巴,会露出74颗牙齿,看了真叫人害怕。
——观察认识乌龟
① 教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在水里和陆地上他是怎样行走的?你还知道乌龟有哪些奇特的本领?
② 教师小结:乌龟有一个坚硬的壳,当其他动物伤害他的时候,乌龟的头和四肢马上会缩进壳里去。乌龟四肢的脚趾间都有蹼,所以,乌龟也能在水里游动。乌龟的行动很慢,小花也比较慢,很长时间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观察认识青蛙、螃蟹等
4、游戏活动《爬一爬,猜一猜》。
——启发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到前面来爬一爬,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怎样爬更像动物爬,学习模仿爬行的动作。
——将幼儿带到宽敞的活动室,鼓励幼儿扮演爬行动物,模仿动物自主进行爬行活动,提醒幼儿注意要找空地方爬行,不要与同伴碰撞,体验爬行活动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摸摸、看看、尝尝、说说,认识常见的水果与干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区别。
2.愿意大胆表达自己对水果与干果的看法,激发幼儿兴趣。
3.能将水果与干果正确分类并进行记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红帽的人物形象图片。
篮子(内装多种水果和干果)。
每组两只分别标有“水果”和“干果”字样的塑料筐和水果干果若干。
每组准备表格和笔用来记录。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红帽图片,引发兴趣:
师:这是谁?今天小红帽来我们班做客了,还给大家带来了神秘的礼物。她的礼物是一个大篮子,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你觉得是什么?拿出来看看你猜对了没有。
二、了解水果与干果的特征与区别:
1.出示苹果和核桃作为代表,请一个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尝一尝。
提问:苹果吃起来什么感觉,摸上去呢?那核桃呢,它的'壳怎么样,吃起来有没有像苹果一样有很多果汁?像苹果这样吃起来味道甜美,有很多果汁的叫做水果,我们一般吃它的果实。像核桃这样外表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的叫做干果,吃的是它的种子。
2.小红帽的篮子里还有很多水果和干果,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忙分分类。要求说出这是什么,属于水果还是干果。
3.出示用水果加工而成的干果―葡萄干,杨梅干,红枣干等等。
提问:这是什么?老师不知道把它们放在哪一边。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为什么?
总结:葡萄干,杨梅干是人们用晒干、烘干的方式把水果变成了干果。
三、分小组进行分类尝试:
每一组提供不同种类的干果和水果若干,将它们分别放到相应的塑料筐中,并做好记录。简单画,勾“水果”还是“干果”。
四、总结并体验水果大餐:
小红帽今天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知道了水果和干果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所以,小朋友们可以享受她带来的水果大餐了。活动延伸:将水果干果图片投放在区域中供幼儿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喜欢和小动物一起玩。所以,设计这堂课时,我从幼儿已有的知识出发,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习惯,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嘴巴特征的欲望。同时,把爱护动物的情感贯穿于活动中,让幼儿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的嘴巴,简单了解其不同特征。
2、针对幼儿对动物的喜爱,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知识的欲望。
3、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嘴巴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回家观察鸡、鸭、猫、兔,并记住这些动物嘴巴的特征。
2、老师准备鸡、鸭、猫、兔的图片和它们嘴巴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我采有游戏的方式欢迎四位小客(鸡、鸭、猫、兔)的到来,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教学活动。
2、逐一出示图片,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这些动物都没有嘴巴。然后老师引导幼儿帮它们找嘴巴。
4、逐一出示动物嘴巴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说说这些嘴巴的形状。再让幼儿说说这些嘴巴各是什么动物的`嘴巴。
5、引导幼儿给小动物找相应的嘴巴,并贴上去。同时告诉幼儿,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6、在老师的示范下,根据动物嘴巴的形状编儿歌——《嘴巴歌》 。
老师编儿歌:小鸭小鸭嘴巴扁,嘎嘎嘎嘎嘎嘎嘎。老师再鼓励幼儿给小鸡、小猫、小兔仿编儿歌,如:小鸡小鸡嘴巴尖,叽叽叽叽叽叽叽;小猫小猫嘴巴长,喵喵喵喵喵喵喵;小兔小兔三瓣嘴,蹦蹦跳跳蹦蹦跳。
二、活动结束
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走出教室,结束本次活动。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其它小动物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反思
《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因为本次活动内容,是幼儿身边的、熟悉的、比较喜爱的内容。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小朋友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发言,抢着说老师出示的图片是什么动物,抢着给动物找嘴巴,抢着上台给动物贴嘴巴。编儿歌时,小朋友们积极动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老师的示范,仿编儿歌。
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楚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引导,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完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还培养了小朋友们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动物的嘴巴》是一堂科学性很强的课。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生活场所,并从中了解动物嘴巴的特征,让幼儿了解了动物世界的神奇,并能感知动物的多样性。虽然我能把课完整的上下来,但仍有不足的之处:太急于将答案告诉小朋友了,而更应该让幼儿从中发现。在以后的巩固教学中我可以找出更多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发现。另外,我觉得,这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还差了一点,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的组织、引导,让幼儿举手、有序发言。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01
中班科学教案01-15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8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