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06 10:48:1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经典[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班教案经典[7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常见会转动的、滚动的玩具感兴趣,进一步分享和体验会转动、滚动的玩具带来的快乐。

  2、协助幼儿尝试独立整理玩具,逐渐培养幼儿爱护玩具的.意识和习惯。

  3、帮助幼儿初步探索会转的、滚动的玩具的玩法并学会分类。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容易操作的会转动的、滚动的玩具。

  2、在活动区布置《轱辘轱辘玩具店》。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自由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2、请幼儿边操作边讲述:(1)你玩的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2)谁的玩具会转动?谁的玩具会滚动?

  3、组织幼儿参观《轱辘轱辘玩具店》,说一说:有哪些玩具?这些玩具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送玩具到玩具店做客。(请幼儿把能转动的、会滚动的玩具送到轱辘轱辘玩具店,比一比,看谁送的又多又快)

  5、学习儿歌《爱惜玩具》。

  儿歌:

  爱惜玩具

  小玩具,真有趣,天天跟我做游戏,

  你玩小熊布娃娃,我搭积木造机器。

  轻轻拿,轻轻放,不摔不扔要爱惜,

  不争不抢多快乐,做完游戏放整齐。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欣赏两种(轻松活波、恐惧紧张)不同节奏型的音乐,感受音乐中牙虫出现时的恐惧和紧张的气氛;

  2.能跟随不同音乐的指引做出相对应的情境表现,并遵守游戏规则参与活动;

  3.通过游戏了解刷牙可以保卫牙齿,体验保卫牙齿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人数相等的牙齿头饰;小黑点若干;牙刷若干

  生活经验准备:了解了生活中的有关蛀牙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了解牙齿与牙床的关系

  (一)集体认识牙齿和牙床图片

  (二)认识与巩固自己所扮演的牙齿身份

  介绍牙床:“小牙齿们,每颗牙齿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叫做牙床。因为有了牙床的保护,才能健康的生长,所以,牙床对我们每一颗牙齿都非常重要。看看,现在我们每个小牙齿下面就是自己的牙床,要好好爱惜自己的牙床哦!”

  二、音乐游戏进行时

  (一)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

  完整欣赏一次音乐,感受牙虫出现时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害怕、恐惧的氛围。

  (二)音乐游戏自主感受中

  游戏玩法:所有幼儿围着椅子的外面站成—个圆圈,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1.了解游戏玩法:每个牙齿都有牙床。

  幼儿熟悉游戏玩法,知道音乐结束后每颗牙齿都要一一对应找到牙床坐下来。

  2.自主跟随游戏活动。

  辅助情境游戏:吃食物补充能量,师幼共同大口吃食物(依次出现三张图片:冰淇淋、巧克力、糖果)。

  情境问题:吃了太多甜食引来了牙虫,大家要一起保护牙齿哦!牙齿保卫站开始了!

  (三)音乐游戏:牙齿保卫战

  游戏规则:以“抢牙床”的方式进行,音乐结束以后没有牙床的牙齿就被牙虫伤害,变成蛀牙,失去牙床。

  1.第一遍完整音乐游戏:知道没有牙床的牙齿会被贴上黑色的圆点,变成蛀牙,需要到“黑洞”里等待同伴救援。

  2.第二遍完整音乐游戏:了解游戏规则,自觉寻找牙床。

  3.第三遍完整音乐游戏:跟随音乐自主游戏活动。

  三、情境游戏:牙齿刷干净

  所有牙齿刷牙,保护牙齿,同时,帮助有黑洞的牙齿变回健康的小白牙。

  四、大家一起保卫牙齿

  师幼共同跟随音乐最后完整游戏。所有的牙齿都能找到自己的牙床,牙齿保卫战成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运用了情境角色法,让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扮演小牙齿,激发了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感受两段不同气氛的音乐时,教师以面部表情结合肢体语言表现愉快、恐惧、紧张的情绪,以此感染孩子们的真实体验。活动中以问题情境引导幼儿熟悉、了解游戏规则,成为本次活动潜移默化的`一大亮点,让活动有趣而又生动,真正体现了孩子们的玩中学,学中玩。小牙齿们在两次感受音乐后,有挑战的抢椅子游戏伴随紧张恐惧的旋律出现了,随着椅子越来越少,不少小牙齿成了蛀虫侵蚀的对象,变成了一个个贴有黑洞的坏牙齿暂停游戏.此环节希望通过幼儿自主的游戏,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建立游戏规则。同时帮助幼儿正面面对挫折,不畏游戏的失败而退缩;同时规则的形成也是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

  整个活动中巧妙地把孩子的兴趣点与活动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宽松的氛围,创设相互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孩子体会到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最后达到了“高潮”,有的孩子们因为恐惧的音乐而焦急;有的孩子因为没有保护好牙齿而伤心;有的孩子因为保护好牙齿而开心。孩子们在音乐感染下,游戏的刺激下体验着各种隋绪的变化,让整个活动都鲜活起来,真正地体现了音乐游戏的价值。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妈妈快放手》,根据儿歌做飞、跳、游、跑等动作。

  2.懂得现在长大了,应该自己走,不让父母抱。

  活动重点:

  懂得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难点:

  学念儿歌《妈妈快放手》

  活动准备:

  1.燕子、小兔、小狗、小鱼的图片及燕子飞、小兔跳、小狗跑、小鱼游的flash动画。

  2.《妈妈快放手》和《我上幼儿园》音乐

  3.生活中家长告诉幼儿,应该自己走,不让父母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燕子、兔子、小狗、小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动作,学习动词:学习动词飞、游、跑、跳。

  二、出示妈妈抱孩子和牵孩子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问题

  1.这个小朋友是怎样上幼儿园的?看看小朋友对妈妈说了什么?他又是是怎样做的呢?

  2.你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呢?妈妈抱你应该说什么?

  三、出示动画,学念儿歌。

  (一)初步学念儿歌,模仿动作

  问题

  1.小鸟自己做了什么?(飞)请你来学学小鸟是怎样飞的呢?(请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动作)

  2.小兔自己做什么?(跳)小兔怎样跳的?(请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动作)

  3.小狗自己做什么?(跑)小狗怎样跑的?(请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动作)

  4.小鱼自己做什么?(游)小鱼怎样游的?(请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动作)

  (二)教师念儿歌,幼儿完整欣赏

  (三)幼儿跟随音乐,巩固复习儿歌内容。

  四、说说小朋友自己会做的事,并进行游戏“你做我猜”。

  问题

  1.你们会做什么事?

  2.你来做一做你会做的事,让其他小朋友猜一猜!

  实录:

  一、欣赏儿歌《妈妈快放手》

  教师:今天早晨你是怎么样来到幼儿园的?

  幼儿:走着来的!

  教师:你是怎么来的?

  幼儿:开车来的!

  教师:是谁开车来的?

  幼儿:是爸爸

  教师: 你和爸爸是怎么样进到幼儿园的呢?

  幼儿:我和爸爸领手进来的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样进来的?(点击视频,听“妈妈快放手”的儿歌)

  教师:(看完后)刚才那个小朋友是怎么样来到幼儿园的?

  <<<1234>>>

  幼儿:抱着来的

  教师:后来他跟妈妈说了什么?

  幼儿:妈妈,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走。

  教师:我们看看图片中都有哪些小动物?

  幼儿:小鸟

  教师:小鸟自己干了什么?

  幼儿:飞

  教师:宝宝你来完整的说一下

  幼儿:小鸟自己飞(一边做动作,一边念的儿歌)

  教师:还有哪那只小动物?

  幼儿:小猫

  教师:他是怎么来的?

  幼儿:跑

  教师:小猫。。..

  幼儿:自己跑(边做动作,边念的儿歌)

  教师:还有那个我们没看到的小动物?

  幼儿:小兔、小鱼

  教师:我们一个一个说,先说小兔,小兔是怎么来的?

  幼儿:跳着来的

  教师:小兔自己跳!刚才哪个小朋友说的小鱼?

  幼儿:“我”

  教师:小鱼怎么样来的?

  幼儿:小鱼自己游来的!小鱼自己游

  教师:现在,我来给小朋友完整的朗诵一下这个儿歌,请小朋友欣赏。这个儿歌的名字叫“妈妈快放手”妈妈,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走。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跳,小鱼自己游,小猫自己跑。妈妈,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走。

  二、情境游戏,学说儿歌

  教师:好,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表演儿歌,你们来扮演小动物。你是哪个小动物就说你的那句儿歌。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现在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带到头上吧。

  幼儿:我喜欢小鸟/我喜欢小鱼。。....哪个是小兔子的家呀?

  教师:小兔子家在这,你需要帮忙吗?

  幼儿:嗯

  教师:我来帮你带上,好了小动物都到我这里来,我来扮演妈妈和小猫,小鸟在哪里?

  幼儿:这儿

  教师:小兔呢?

  幼儿:我。。我。。.

  教师:这么多的小兔子,小鱼在哪呢?

  幼儿:我在这

  教师:小猫呢?

  幼儿:这

  教师:咱俩都是小猫,击掌,耶!我也来扮演妈妈何小猫,开始啦!妈妈,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走

  幼儿:小鸟自己飞(演小鸟的幼儿)

  教师:小鸟的声音真好听,小兔。。..

  幼儿:小兔自己跳(演小兔的幼儿)

  教师:小兔跳的真高,小鱼。。..

  幼儿:小鱼自己游(演小鱼的幼儿)

  教师:小猫。。..

  幼儿:小猫自己跑(扮演小猫的教师和幼儿一起跑)

  教师:现在,我们来给客人们表演一下,你们站到一个小椅子的前面,面向客人站好。“妈妈快放手”

  幼儿:妈妈,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走。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跳,小鱼自己游,小猫自己跑。妈妈,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走。谢谢大家

  教师:请小朋友把小动物送回到他自己的家里!看,那个小朋友送完了,他就回到了自己的椅子上。小动物都回家了,我们跟小动物说再见。

  三、游戏你做我猜

  教师:刚才的小动物都有自己会做的事,那小朋友你自己会做什么事情呢?

  幼儿:我自己会洗脚

  教师:你可真厉害,这么小就会自己洗脚。宝宝你自己会做什么呢?

  幼儿:我会自己穿衣服

  教师:好,迪亚小朋友你来说说

  幼儿:我会自己洗脸

  教师:小朋友你们会做的事可真多!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你做我猜”,你来做一个会做事情的动作,让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老师先来做一个,让小朋友来猜一猜。我做的这是什么动作?

  幼儿:脱裤子

  教师:哈哈,我会自己脱裤子。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做动作,请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

  幼儿:表演刷牙的动作

  教师:他在做什么?

  幼儿:刷牙

  教师:他们说的对吗?

  幼儿:对

  教师:你自己会怎么样?

  幼儿:我自己会刷牙

  教师:好,请其他小朋友来做一个动作

  幼儿:表演刷牙的动作

  教师:你做一个和那个小朋友不一样的动作

  幼儿:表演洗脸的动作

  教师:他做的这是什么动作

  幼儿:洗脸

  教师:小朋友说的对吗?

  幼儿:对

  教师:你自己会做什么

  幼儿:我自己会洗脸

  教师:谁还想来?

  幼儿:我

  教师:美夕小朋友你来

  幼儿:表演脱裤子的动作

  教师:他这是做的什么动作

  幼儿:脱裤子

  教师:美夕小朋友他们说的对吗?

  幼儿:对

  教师:请你回去做好吧!还想不想玩了?

  幼儿:想

  教师:我们回到班级里玩,考考其他的小朋友。走了,跟客人说什么?

  幼儿:客人再见

  活动反思:

  《妈妈快放手》选自黑龙江省省编教材小班社会领域和语言领域的综合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即使做的不够好,也应鼓励和支持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在语言领域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语言领域的子领域中也提出:“愿意讲话并能清楚的表达”因此我制定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目标一、学念儿歌《妈妈快放手》,根据儿歌做飞、跳、游、跑等动作。二、能讲述自己会做的事情,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现。

  1.在活动中,出现了一种情况,当我问到“你们是怎么上幼儿园的?是自己走的还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抱的?”这一问题时,除极个别几个幼儿沉默外,其他幼儿都异口同声地说是自己走着来幼儿园的。显然,幼儿们都懂得道理的,只是幼儿在行为和道理之间游移。这是为什么呢!幼儿來园时间已经不短了,园内的教育在自理能力方面早有渗透,其道理自然不言而喻了。这说明本活动时间安排定位不准。如果在我们幼儿刚刚入园的九月进行此活动,每天幼儿都能看到周围的伙伴有这样不能做,那样不会做,被父母抱着来去,被爷爷奶奶喂饭、穿衣,再加上老师可以在班级拍一些本班孩子这方面行为的照片,他们会更加真实感觉到自己是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到小动物都自己做了,会特别地想“妈妈快放手,我要自己走”,会从内心喊出这句话。

  2.讨论环节,我让幼儿说说还可以自己做哪些事情时,沉默的幼儿则变得更多了。幼儿参与不够积极,自己提出问题可能不适合幼儿的理解。现在想想,先举个例子再来问这个问题,就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许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他们只是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对于讨论问题这种形式感觉太抽象。针对这个情况我想这样改进,变讨论为看图片,(图片应该是幼儿平时在园内外自己做的和不自己做的影像),通过看图,再说说自己还能做哪些事。接着做一些幼儿园、娃娃家的情景游戏,幼儿就可以真正去体验、感悟。

  3.本次活动时间安排的有些不适宜,应该把重点放在幼儿朗诵儿歌上,可是我却把整节活动的时间放到了后面的延伸环节,这在课程的时间把控上缺少了经验。没有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制约幼儿语言表达,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我个人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教育教学能力的设计与组织方面都得到

  了一个提升,给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一次很好的实践和学习机会。再此感谢“百花奖”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成长。

小班教案 篇4

  制作材料:

  废旧纸盒、银色及时贴、1—9的数字

  制作要点:

  纸盒的大小约为30*20,做得大一些才有称东西的效果,并用银色纸包装。数字直接写在白色小纸片上,也可以制作成突起的效果,更能吸引孩子。另外用蓝色即时贴制作一个显示屏。另为幼儿提供菜价、货币废等相关辅助材料。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幼儿经常有机会跟随父母去菜场买菜,幼儿对此都不会感到陌生,有些幼儿在跟随父母去菜场买菜时,会对电子称的操作过程发生兴趣。在小班的菜场游戏中,经常会因为许多幼儿到“菜场”买菜,不付钱的现象,因此在菜场游戏中增添了电子称的玩具,这个自制玩具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尝试买东西要称重量付钱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菜场游戏中内容的单一性,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称重量过程中对数字更加敏感,对生活中所见的电子称使用有进一步的'体验。

  使用说明:

  能将顾客买的菜进行称重,并付款收费,帮助孩子解决双方的买卖交易。

  玩具特色:

  利用废旧的包装盒制作,取材方便,废物利用,节约能源。直接在盒子上粘贴,不需要复杂的工艺,制作过程简单、快速,可以节约教师的时间。

小班教案 篇5

  《拔萝卜》是幼儿园教材《语言》中的小班故事。蕴含在优美语言中的深刻哲理曾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儿、小猫儿、小耗子一起拔萝卜,这“老———少———小”组成的优美、和谐的画面,带给人一个温馨、和谐的世界,一个给成长中孩子以哲理启示的世界。

  重难点分析:重点:在活动中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难点:简单表演故事情节。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只是语句不够完整,有时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可以初步的理解简单的故事和儿歌的内容,可以在提示下说出故事中主人翁的名字及简短的故事复述。

  活动目标: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准备: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头饰,萝卜;故事动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萝卜图片,引出故事主题。

  教师:看,这是什么啊?(教师出示萝卜头饰)

  教师:这是老公公种的一个萝卜,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萝卜越长越大。后来啊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动,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二、播放故事动画,讲述故事

  师:1、老公公每天都对萝卜说什么啊?

  2、萝卜长的很大很大的,老公公想怎么样啊?

  3、老公公一个人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啊,他请谁来帮忙啊?老公公是怎么说的?老婆婆是怎么回答的?

  提醒幼儿注意老公公老婆婆说话的声音和语气

  4、老公公老婆婆两个人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啊,又请谁来帮忙了,老婆婆是怎么说的,小姑娘是怎么回答的?

  5、老公公老婆婆还有小姑娘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啊,又请谁来帮忙啊,小姑娘是怎么喊的,小花狗是怎么回答的.?

  6、这时候萝卜有一点点动了,可是还没有拔出来,又请谁来帮忙啊,小花狗是怎么喊的,小老鼠是怎么回答的?

  (边讲边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问:最后萝卜拔出来了没有啊?那是怎么样拔出来的呢?有谁一起拔的啊?一个人能不能拔出来啊?为什么?

  小结:原来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人多力量才大,以后,我们小朋友也可互相帮忙。

  三、进行角色表演

  那好,那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拔拔这个萝卜好不好?我请小朋友当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还有小老鼠一起来表演这个游戏好不好?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表演,请小朋友试着和老师一起讲,主要掌握“XX来拉,来拉”“‘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这两个句子)

  这么大的萝卜,小朋友们有没有拔出来啊?萝卜拔出来了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啊?

  幼:兴高采烈的参加到角色游戏中。

  意图:体验与小伙伴游戏的快乐。巩固幼儿复习拉、帮、拔等词语。

  四、活动延伸

  在音乐伴奏《拔萝卜》下结束。

  教师:那我们现在一起把这个萝卜搬回家吧!

  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运用多媒体课件,紧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

小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尝试用不同颜色的彩泥进行搓、拧。

  2、学习搓、拧的技巧,练习手的灵活度。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颜色的彩泥

  2、真实的麻花和已做好的彩泥麻花若干

  教学过程:

  1、老师:瞧!又香又脆的麻花来了。小朋友们好好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几根真实的麻花,激发幼儿制作麻花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

  2、老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老师用彩泥做的麻花,漂不漂亮?

  (出示几根做好的彩泥麻花作品让幼儿欣赏)

  3、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做?

  4、麻花是怎么做成的。教师演示做彩泥麻花的过程

  老师—取绿色橡皮泥(颜色由宝宝的喜爱自选,可以是单色,可以是双色)搓两根小圆棒,然后两根小棒放在一起,拧成麻花。

  5、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制作麻花(教师交代做麻花的要求:每根圆棒的长短要一样,粗细要均匀,做出的麻花才漂亮)

  6、幼儿互相欣赏自制麻花

  7、一起品尝真实的麻花

  提示:做好的麻花可以做多种游戏,如:“分果果”“请客”还可利用它来引导宝宝排序,数数比较等。

  教学反思:

  孩子总是喜欢新奇的东西,这是我们班第二节美工课,除了保持一贯的情绪高昂外,孩子们还有了一点点基础。作出的彩泥麻花虽称不上像样,有的甚至拧断了,有的只是把俩种不同颜色的彩泥粘到一块,总还是明白了做彩泥麻花的要领。

  我们上课总是要求孩子可以迅速按指令完成任务,常常用“小手背后,小嘴巴不说话”来调整课堂纪律,却忽视了孩子有时也需要一个轻松、自由的空间,比如今天这节课,我一直在强调,试图让整节课保持安静,可孩子刚一动手就安静不下来了,我反复强调了几遍,可声音却越来越大,不一会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跑过来让我看他的成品:“老师,看我的麻花又香又脆”我扑哧一笑,这么点的孩子竟然会用又香又脆,心里满是喜悦。又有几个孩子跑过来,七嘴八舌的说着说那,有的说“老师我做的麻花最好吃,送给你”有的说’老师我的麻花是雪糕味的'”还有的吆喝起来“卖麻花了”教室里好不热闹。有爱心、有美味、有童趣,我开始思考我们平日里上课是不是太过严苛,总是以要求小学生、中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往往只为满足自己内心的私欲,把孩子当成自己工作的政绩,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声音,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的孩子怎么能真正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爱上老师呢!

小班教案 篇7

  一、说活动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象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孩子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颜色变变变》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我将目标确定为: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颜料被水溶解后会变出颜色。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纲要》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此次活动中,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颜料被水溶解会变色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定位于本次活动的重点。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特点把"操作探索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变化的过程"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直接的谈话导入,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忆水的特点,知道水是物色透明会流动的液体。同时以和水宝宝变魔术的游戏,引起幼儿兴趣,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

  (二)初步探索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自由摇动,使其变色。魔术之前提醒幼儿观察自己的水宝宝是不是透明的,增加魔术的神秘性

  2、水宝宝变色的秘密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引导幼儿猜测探索水变色的秘密,并打开瓶盖让幼儿亲自验证。

  3、颜色对应教师将红黄蓝颜色标记贴在桌上,引导幼儿将不同颜色的是宝宝送回自己的家,颜色对应

  (三)再次探索——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幼儿交换瓶盖,分组操作,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2、交流总结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后来又拿了什么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请个别幼儿讲述)

  (四)结束环节结束环节让幼儿知道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并提醒幼儿将"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同时作为活动的延伸。

  五、说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变魔术贯穿始终。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实际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在活动中,幼儿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本次活动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最后环节结束的比较混乱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没有具体直观的让幼儿明白哪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可以准备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教师操作,将幼儿说到的颜色展示出来,让幼儿直观的看到颜色混合的变化,作为活动的延伸。其次,在回答问题是,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如在水变色后的提问以及最后环节的提问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多问几名幼儿,也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最后,教师的语速较快,第一环节导入太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