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课文教案 篇1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铁凝,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小学课文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古诗,谈话导入
1.指名背诵古诗《草》。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3.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古诗《小池》。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杨万里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运用各种方法识字。
(1)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2)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3)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3.指导写字。
(1)小组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2)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三、细读古诗,总结学法
1.谁能说说我们学习《草》这首诗时是按照怎样的'学习步骤来学习的?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2.请同学们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学生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
(2)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帮助)
四、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捕捉蝴蝶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当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中找不到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3.比赛读:谁读的好?好在哪儿?
4.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五、巩固古诗,能力培养
你能把这首小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吗?小组交流。
六、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宿新市徐公店》这个故事讲给自己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笆小路
黄蝶黄花
小学课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画风》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这节课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这节课主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出课题
1、录音放出刮风的声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什么声音?(生齐说)(板书:风)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2、直奔主题:
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画)
3、(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提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梳理。并归纳出两大问题。
课件出示:
⑴ 谁在画风?
⑵ 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读的好,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认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圈一圈,再互相请教。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⑴ (出示课件)三个小朋友及它们的名字,并认读生字。
⑵ 指名认读生字,分组读生字。
⑶ 把名字分解,再读生字并组词(师点击生字,生开火车形式读)
4、再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谁在画风?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三、图文并茂,探究学习
1、那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
2、利用课件学习三幅画:
课件显示三幅画,学生欣赏,并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⑴ 你喜欢谁的画?
⑵ 他的画上都画了什么?
⑶ 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3、小组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连起来说一说)
4、指名汇报。(任意说出一幅)
课件演示:(风吹旗飘、风车转、雨丝斜、小树弯)明白风与它们的联系。
教师板书:红旗 飘 画风 风车 转 小树 弯 雨丝 斜
四、朗读感悟 深入理解
1、逐句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与段落。
⑴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指导朗读,教师重点指导重音“弯弯的”有感情齐读。
⑵ 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指四名学生分角色表演,边读边做动作,演感受。
师生一起分角色来读。
2、全文分角色朗读,自己找小伙伴,四个人一小组练读。
3、教师小结过渡。
五、驰骋想象 鼓励创新(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1、师放录音,引导学生想象。
2、学生实际操作,动笔画风。
3、展示作品。
六、全课总结,课下延伸
课件显示:
1、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
2、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板书设计〗
赵小艺 红旗飘 风车转 陈 丹 小树弯 宋 涛 雨丝斜
小学课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自己的不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内心体验、思维方式带入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飞扬。
教学内容:
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请齐读课题:匆匆。
2.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在课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二、配乐范读课文
1.课文中,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去来匆匆。认真听老师读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看看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3.听老师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些什么?
三、自由读文
1.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也有了自己初步的感受。非常不错!散文是需要细细品读的。
2.现在请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CAI出示)
自读自悟:
画出你特别喜欢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汇报读,相机指导朗读
说说你喜欢哪些语句?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你理解到什么?)
(2)谁也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评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3)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我能读读吗?那你们要认真听,等一下来评评老师的朗读。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点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1)读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不能通过朗读将你的体会表达出来?
(2)评议:他读得怎样?你读读。听他读,你感受到什么?谁能超过他,读得更好?
(3)这是个排比句,我想请三位学生轮读这句话;(指名三人轮读。)
(4)是呀,日子就是这样在我们不经意中过去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日子的匆匆吧!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点击跨飞变色)
(1)你读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听他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
(3)指名读。
(4)喜欢这个句子的站起来读。
五、配乐齐读
1.是啊,日子就是这样匆匆,它会从你手中溜去,它也会在你不经意间过去,它还能跨能飞(板书:溜去 过去 跨、飞)小结: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除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你们还想读吗?
2.那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
六、总结全文
一一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读课文,寻找答案。
小学课文教案 篇5
《秋天到》课文
八月秋天到,
天转凉,风变爽,
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
鱼虾肥,瓜果香,
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
枫叶红,菊花黄,
大雁排成行。
《秋天到》教案
一、激情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出示课件)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认识自然段
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出示课件)标出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现在就让你们自己来找出课文中的第三个自然段吧。
2、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②逐段朗读,并结合图片,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
③老师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谁来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学习感情朗读
1、品读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课件(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②出示课件(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③从这里你看到秋天有什么变化?(板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④指导朗读。
⑤指导背诵。(这一段就两句话,都说的是什么?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也黄了。还有谁知道秋天到了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②出示课件(你看到了天什么样?)板书:天空高蓝
师:秋天的天空格外的高,格外的蓝。人们常用“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等成语来形容秋天的天空。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板书:大雁南飞
③出示课件: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你们知道秋天飞回南方过冬的还有谁呀?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同学们要保护鸟类,不要伤害它们。)
师: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排着整齐的队伍,由健壮头雁带领大家飞行中间是小雁,最后是老雁,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而且一但有哪只大雁生病掉队了,雁群会派一只健康的大雁来陪伴那只生病的大雁,直到生病的大雁恢复健康,才一起飞行。所以同学们要学习大雁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要学会相互帮助。
④看它们是怎么飞的?(出示课件)指导当读“一会儿”“一会儿”
⑤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⑥指导朗读。
⑦指导背诵。
3、品读第三自然段。
①这个自然段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
出示课件:(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个丰收的季节。)
板书“丰收的季节
②同学们你们家里丰收了吗?
③指导朗读。读出收获的喜悦。
④指导背诵。
四、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五、情感升华。
1、积累内化,学以致用。
出示词语(秋天天气田野丰收季节)
师:这样优美的文章是由这些可爱的'词语表述出来的,这些词语里也一定有你喜欢的,你也能用他们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2、讨论:秋天什么样?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同学们你这一堂课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4、总结: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的美在每一片落叶所以古人说“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秋天的美在秋风中、虫鸣里、在秋月上。在同学们的心灵里。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同学们只要你有一颗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能感受到美的心灵。那么美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眼前。
《秋天到》教学反思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是秋季,所以也就特别喜欢《秋天》这首诗歌。这首诗的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在作者的笔下苹果姐姐会因为天气凉了,嚷着要披红袄;葡萄妹妹要披紫袍……这首诗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情感,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去观察秋天,描绘秋天,歌唱秋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小学课文教案 篇6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猜谜语: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象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喜欢)是啊,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笔下的宠物儿,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这不,我们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课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10猫)。
2、介绍老舍。可让学生先说,教师补充。(板书: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叫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他除了写作,生平还有两大最突出的爱好,一是养猫,二是养花。让我们先在《猫》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去体会他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自学课文:
a、充分的读(板书),一遍不过瘾就读两遍(有读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
b、放声朗读后再默读,边读边看看有哪些生字要引起注意,哪些词语无法搞懂,划出来自己联系上下文或者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
⑴。字词(出示)
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
枝折花落撞倒抓痒毒蛇踩印生气勃勃
A、音:先自己轻声试读—刚才在读的时候发现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想提醒同学们注意—指名读齐读
B、义:还有哪些词语无法解决但是要特别想知道的,现在提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
(1)词语会读了,课文是不是会读得更流利呢?一边读一边划出两个概括性的句子。
(2)课文读通了,谁来读读你划的两个概括性的句子
(3)你很会读书,读懂了课文是主要写的是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可爱(板书)
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2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学习课文1—3节,品味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自己读读课文,看看猫的性格有多古怪
师随机指导理解
我们来交流一下
(1)老实: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乖。一般用在人身上,可这里用在猫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联系生活,联系班级,怎样的人算是乖的呢?
把你的体会送入句子中去读一读。品读好老实的句子
(2)贪玩: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指名读,设问,你为什么把一天一夜读得这么响呢?
再指名读,“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引导想象,猫贪玩出走后,会有谁用怎样的方法呼唤猫回来?
带着感受再读句子全班齐读
师:多贪玩的猫啊,对于猫如此贪玩,老舍先生是什么态度?请大家读读书,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画句子
师: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的态度。同学们,老舍先生写这句话用词很有特点,你自己先读一读。
交流:老舍先生写这句话用词很有什么特点呢?
生:吧,呀,呢都用得很有意思,常说的语言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常用的语气词
生:比如我们常用的去玩——吧
师:哦,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多聪明。孩子们,老舍先生在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来放开声音读。
生自由读
师:体会出什么了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但没加语气词的句子就不能强调师:这是你的体会,哪有别的体会吗?
生:没有加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开水根本没有一点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写得更具体,更通顺了。
师:哦,你觉得更通顺了,同学们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感情来说的呢?
师读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舍对猫的喜爱,师:他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
生:他非常喜欢这只猫。
师:从老舍先生连用三个语气词,可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多么喜欢这只猫啊。谁能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这样读好吧。(范读)像说话一样
生读
师:好多了。就像老舍先生面对面地我们说话一样。小结:是啊,有了这么尽职的猫,再狡猾的老鼠也插翅难飞。
下面,请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看看舍家的猫,老实、贪玩尽职,你发现什么生:我发现它的性格很矛盾,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看板书:猫既老实又贪玩,虽然贪玩,但是又尽职,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难怪作者感叹——齐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二)赏读2。3节
1、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默读。猫的性格古怪”不仅表现在这里,而且还更有趣呢?把你认为表现猫古怪的词语划出来。生默读。
交流: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它既胆小又勇猛(板书)
2、好,同学们,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思考,就发现了这么多古怪的性格集中在一只猫身上,可见猫的性格真是古怪啊,其实这一对一对古怪性格也是一幅幅可爱的画面。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幅画面,读一读。
(1)小梅花
生读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脏脚印。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比较句子,体会小梅花,小脚印表达情感的不同。
师:哦,你发现了小脚印,小梅花,有区别吗,有,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句把脚印比作小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朵朵
小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踩几个脚印”其厌烦之意一目了然。)
师:体会得好。一个小脚印把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都表现出来了,老舍先生正在伏案写作呢,猫——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读)
师:老舍先生多喜爱猫啊。
生:这是典型的猫爱人,人爱猫
师:应该说猫亲人
生:人喜爱猫,猫亲人。
生:猫对老舍先生用温柔可亲来回报老舍。
(2)蹭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A、什么是“蹭”?(摩擦)
(老师在一位同学身上重重摩擦)
学生评价:应该是轻轻地摩擦
好,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蹭蹭
把这种感觉放在句子中朗读该怎么读(轻轻地,充满友情的读)
学生试读——指名读
(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温柔可亲啊,似乎是一个孩子在向大人撒娇。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到的不是猫碰了他,撞了他,而像一位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他,可见老舍爷爷对猫是多么喜爱啊!其实只要我们对动物充满爱心,人和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谁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把老舍爷爷的爱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我们也一起读一读吧。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猫很可爱,特别是“蹭”字我觉得很好。
师:能说说“蹭”的意思吗?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把“摩擦”放入句中读一读,再与课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朗读比较)
生:用“摩擦”,句子中就没有猫那种可爱的感觉了。
生:用“摩擦”,猫就没有温柔可亲的味道了。
师:看来“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自由品读)
生:我觉得是轻轻摩擦。因为很重的话,老舍爷爷肯定不高兴了。
生:我觉得这里“蹭”应该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用身子擦老舍爷爷的腿,其实是在打招呼呢!
生:我觉得这个“蹭”很亲昵,因为老舍爷爷很喜欢猫,所以猫对他也很友好,他们两个就像好朋友一样,见了面很亲热。
师:理解得真深刻!猫这样轻轻、温柔、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友谊!
生:蹭出了感情。
生:蹭出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场面。
师:同学们,一个“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场面,老舍爷爷不愧是语言大师。)
(3)丰富多腔的叫
还有觉得特别生动的地方?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A、老师也很喜欢这句,可是平时我怎么听都觉得猫的声音只有单调的“喵喵”一种,而我们的老舍爷爷却能听出这多种多样的声音来,难道他有特异功能吗?(善于观察)
B、创设情境模仿猫叫
这叫声背后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想象:
也许,猫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了,会迫不及待连叫几声——
也许,猫吃饱了,喝足了,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也许,猫在外面玩得兴致勃勃,听到主人的呼唤,会不耐烦地应一声——
也许,猫在外面贪玩,碰到了一只势均力敌的猫,要打架了,会虚张声势地粗吼一声——
也许,猫正伸出脖子来让主人给它抓痒,优哉乐哉,会非常享受地细叫一声——
师:哈哈!这样丰富多腔的声音听起来就特别美妙,怪不得作者觉得自己是在欣赏乐曲,让我们把脸上的笑意带到朗读中去吧!
师生共读
师:是啊,同学们,人爱猫,猫亲人,对这温柔可爱的猫,老舍怎能不爱呢。可是这些都是猫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呢
生:一声不出
师:多有趣啊,刚才老舍先生是这样写的他的性格古怪
(三)、小结
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词语这间有什么联系?(前后自相矛盾)把这么多自相矛盾的特点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能不能也用(说它??吧,的确是呀??“的句式来说说性格古怪的这两方面内容呢。
难怪作者说(齐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老舍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真是惹人喜爱,有个同学想在家里养只猫,可是他妈妈不同意,说猫叫起来太难听,又会把家里踩得到处都是脚印。大家能帮他一起来说服他的妈妈吗?为了使你的说服更有说服力,建议你用上课文中的语言。
小学课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4、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配乐出现动态荷花池画面。)师:小朋友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学生继续欣赏荷花池的美景。)
2、(画面定格,荷叶特写。)师指荷叶:这满湖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荷叶”。
3、这是怎样的荷叶?(生:圆圆的、绿绿的.……)教师板书“圆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小伙伴,听听都有谁?
2、老师范读
3、你听出来都有谁了吗?
学生回答,老师贴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不仅吸引了小伙伴,还吸引了生字宝宝呢!瞧,它们也出来想跟荷叶一块游戏,你们认识它们吗?
同桌一起读一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课件出示单独一屏的带拼音的生字。)
5、同学们的小老师当得真棒!生字宝宝摘掉了帽子,躲到荷叶上了,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师指齐读。)
6、观察这些生字宝宝,你有什么发现?(音、形)
7、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宝宝,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
8、谁来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9、你能帮助宝宝找到朋友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生字词学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大家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大家再完整地自由读一遍课文,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要读正确,读通顺。待会儿我们比赛读。(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指名分节读。)
3、学生评议。(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4、齐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师:听了小朋友优美的朗读,老师觉得荷花池更美丽了。连一些可爱的小伙伴也忍不住来聚会了。你们定知道他们是谁了吧!(学生自由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2、瞧,他们都来了!(播放动画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师: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①生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后自由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
②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质疑。)
③小组先讨论解疑,再汇报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例:a、教师用体态语帮助理解荷叶为什么是小水珠的摇篮。b、用生活实践,说一句话理解“透明”。如:生活中除了蜻蜒的翅膀是透明的,还有玻璃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等。c用动作理解“躺、立、放声、捧起”。
④在解疑中穿插朗读。(如:小水珠多喜爱荷叶啊!谁愿意扮演小水珠,用喜爱、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一段呢?)
⑤指导朗读:形式可为指名读、挑战读、分角色读等。
(五)拓展内容,实践感知
1、这么美的荷花池,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小伙伴。想一想,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参加,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先小组讨论说,再个别自由说。)
2、小朋友们一定也喜欢上了荷叶吧,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保护它。)
(六)总结课文,回味欣赏
(播放课件。)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满满一池美丽的荷叶吧!(动态的满池荷叶随风摆动的优美场景配乐播放。)
小学课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
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
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
2、交流生词的意思: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全班一起朗读词语,要求边读边想生词的意思。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5、引出过渡段:
并说说这句话哪一部分是承上,哪一部分是启下。
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过度:
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
3、指名交流。
4、引出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带着问题再浏览第二小节:
为了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小节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呢?
5、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词。
2、摘抄文中你认为精彩的短语及语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绝无仅有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同桌互改,订正。
2、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秦兵马俑。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师过渡: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思考交流:
类型众多是什么意思?个性鲜明是什么意思?
3、接下来课文描写了那几类兵马俑?
4、学习第5小节:
⑴ 过渡:
哪一种类型的兵马俑描写的最详细?
(武士俑)
⑵ 指名读第5小节,其余同学思考:这一小节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武士俑?
第一句:外貌
第二句:动作
第三句:神态
⑶ 你觉得哪一句描写的最生动?读出来,并说说理由。
⑷ 这三句话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
(由整体到局部,这是外貌描写常用的方法。)
⑸ 齐读第5小节。
三、用刚才的方法自学4、6、7、8小节,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四、总结3到8小节用了详略结合的描写方法
五、学习第9节
1、学生自读。
2、说说这段话围绕哪个词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读读这句句排比:
想想它有什么特点。
(先描写再想象)
4、你最喜欢哪个分句,说说为什么,并读一读。
5、续写。
6、齐读这一小节。
六、再读全文
1、师生接读: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2、再读全文。
七、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5到8小节的写法(有详有略,详写的部分注意描写的顺序),描写课间活动。
小学课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深入体会战象的思想感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预习课文,了解大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很多事情,大象还能帮助人们冲锋陷阵,这样的大象叫战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战象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
2.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xx都写了些什么吗?本课的战象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你想知道他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3.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课文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Koujiāogé
日寇香蕉皮革
三、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哪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品味情感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嘎羧行为、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高尚情怀。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嘎羧的事情。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已养成,本课课文较长,教学易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直奔重点语句进行学习,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找出描写嘎羧行为、神态的句子,体会嘎羧的英雄情怀。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亢奋”怎样理解,从哪些地方看出亢奋?(急切心情,两只眼睛烧得通红,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它急着干什么?
(2)“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这是什么动作,嘎羧可能在想什么?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这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是做什么的?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
(3)“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i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嘎羧来到哪儿?(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
嘎羧来到这里干什么?找出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证明你的观点。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亲了又亲”的礁石,嘎羧可能在想什么?
(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i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
想一想,这是什么动作?结合“吼声激越悲壮”理解
嘎羧可能在吼什么?
(“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4)太阳升到了槟(bīng)榔(láng)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嘎羧来到哪儿,它来干什么?找出它的动作
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
挖一阵就喘息一阵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嘎羧披挂了象鞍,凭吊了战场,怀念了战友,又在这里费劲了力气,从早到晚挖坑,他想做什么?
(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4、战象为人们做了许多的事,人们又怎样对待大象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你的感受。
(1)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2)“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顺势再巩固侧面描写)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5、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评: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xx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四、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五、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小学课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理解、积累字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4、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了这句名言之后,赞同还是不赞同他的观点?(生回答)
师: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萧伯纳这句名言看似有些矛盾。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
资料助读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二、积累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
解释下列词语: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泯(mǐn):灭,丧失。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厄运(è):不幸的命运。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闲适:清闲安逸。
三、播放FLASH动画,思考:
1、这则寓言讲了个什么故事?
2、文章情节上出现了哪几次转折?
明确:
1、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四、研读探究
1、用图表来简化一下这个情节(展示课件)。首先是赏月,仿照我的格式,情节怎样发展呢?赏月——得月——还月
2、在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所见的月亮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找出关键句子和其中的关键词语。
3、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那还不如没有。要懂得选择,学会放弃才能享受生命的乐趣。
4、“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明确: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五、讨论
1、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明确: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内涵。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2、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明确: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3、如果你是白兔,你会向诸神之王请求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吗?为什么?
六、投影《居里夫人的选择》片断
七、结束语
如果某种拥有,带给你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你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那么,请你果断而勇敢地选择快乐,放弃这种拥有。
如果你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某种拥有,更能替他人着想,做到心中有他人的话,你将会拥有更多更宝贵的“财富”。
如果你靠自己的努力、辛勤劳动,创造财富,你会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自豪,获得不断创造“财富”的信心。
板书
赏月——心旷神怡→拥有巨大的财富
得月——患得患失→并过于看重它会产生无穷的得失之患。
还月——慧心未泯
寓意: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那还不如没有。要懂得选择,学会放弃才能享受生命的乐趣。
小学课文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
猜谜语,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4、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读一读:
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
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
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感悟诗:
结合第二小节,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
她使庄稼茁壮成长,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
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5、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⑴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⑵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学生进行评议。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练习背诵
1、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
2、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三、交流感受
1、想一想:
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
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
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四、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
“彤”字,左半边不要多写一点,“霞”字注意上下的比例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下半部分的正确写法,联系“假”字书写。
2、学生练习。
小学课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听、讲故事、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
2、生字卡片
3、课件或录音机、挂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王、边、讲”三个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准备: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说说你今年多大了?有一首歌是唱一个12岁的小英雄的,他只比你们大四五岁,想听这首歌吗?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听过这首歌的学生一定会说出歌名,有的同学还能简单地讲出王二小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二小的故事。(板书课题)
2、展示:将你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展示给大家,用简短的话介绍他们的事迹。你们想知道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对话平台
(一)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点击课件或出示文中插图,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自读(尝试读文,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边读边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标记。
(二)识字(检查自学情况,利用插图巩固生字。)
1、汇报你在课前是怎么自学生字的。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在组内汇报: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用插图引出生字、认识生字。
出示图一:王二小在干什么?(认识生字“助”、“哨”)
出示图二:敌人在干什么?(认识生字“敌”、“荡”)
出示图三:王二小怎么做的?(认识生字“顺”)
补充图四:结果怎样?(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
4、采蘑菇游戏:小白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可是蘑菇的后面藏着生字和生词,小白兔学习不认真,不认识这些字,你能帮小白兔把蘑菇采回家吗?
(三)朗读(合作练读,共同进步。)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学会评价。)
2、找一找。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大胆地质疑,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3、画一画。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四)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照样子说一说:
(1)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2)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王二小被_____。
(3)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八路军把_____。
(五)写字(交流写字方法,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王、边、进”,指导认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3、重点指导走之旁的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4、指导学生描红,提示学生注意笔顺。
5、展示学生作品,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成长记录册上。
(融书写、观察、评价于一体,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六)课堂作业: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4、正确书写“从、这、道”三个字。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从、这、道”三个字。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磁带、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对话平台
(一)导入(复现字词,加强巩固。)
上节课的生字宝宝又到我们班做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各找一名学生比赛认读生字,其它同学做评委,看谁能当上小擂主。
(二)读文(多种形式练读,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1、指名读第一段。(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自由练读第二段。想象:敌人会怎么“叫”他带路?(引导想像当时的情景)
3、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理解“顺从”,表演:王二小是怎样“顺从”的?为什么要“装”?
4、同桌互读四、五段,体会这两段应该用怎样的速度读。(边想象边读)
(三)感悟(创造性复述课文,感悟英雄的品格)
假如你是王二小,你能想象出王二小当时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吗?
(四)讨论(升华情感,激发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为什么说王二小是英雄呢?
(五)0选读(自主选读,加深品味。)
1、找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组内练读)
2、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乐曲为伴音(参见相关链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扩展(延伸课外,引导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把你收集到的小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二、写字
学习“从、这、道”三个字,教师指导,学生练写,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指导。
总结(启发谈话,理解升华。)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想法?(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向王二小学习,学习他的什么品质;二是你有哪些感想。)
小学课文教案 篇13
【教学理念】
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
2、课件:
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体味情感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
⑴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⑵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课件):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雨色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课件: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抽生配乐朗读声,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试背赛背课文。
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
⑴小组交流学生收集的材料。
⑵集体欣赏: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课件:
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
3、写话:
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小学课文教案 篇14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爷爷和小树。认识一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猜字游戏:
(1)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爷爷和小树》。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2、学生自己练习读。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
5、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6、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2、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板书:穿衣,不冷。
5、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7、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8、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9、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2、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3、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6、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7、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四、连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学唱童谣。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小学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12-29
优质课文的教案05-27
课文《母鸡》的优秀教案02-15
课文《夏夜多美》教案11-02
《荷花》课文教案11-02
掌声课文教案01-12
课文匆匆教案4篇02-02
《杨氏之子》课文教案01-24
爷爷的芦笛课文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