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0 11:44:3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常用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常用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我们最常见的植物一般为种子植物。而大多数的种子植物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种子。让幼儿识别种子植物所具有的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并在最后完成一幅植物画。

  活动准备:

  室外活动时让幼儿多观察植物的样子,对植物的身体有相应的认识。准备2—3盆不同的植物;植物的图片及其生长过程的视频(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为每个孩子准备绘画工具;一张向日葵的拟人画。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思考师:

  你们刚刚在外面看了那么多的植物,有没有发现它们和夏天还有春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幼儿起来发言回答)

  师:对的,我们都看到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掉下来了。那我们小朋友有手、有脚丫、身体、还有嘴巴那么多部位,才构成了我们一个完整的人,你们说,植物是不是也有很多部位呢?(邀请幼儿起来回答,描述自己看到的,并引导其说出正确的名字:根、茎、叶、花、种子。)

  2、主动探究,自主建构师:

  看来大家都还是十分了解植物的组成的,今天老师也请到了一位小朋友,它也是一种植物,它就是向日葵小朋友。(将事先准备好的向日葵画拿出。)

  师:我们小朋友吃了饭才能长大,那向日葵是不是也应该吃东西呢?有没有人知道向日葵小朋友是用什么吃饭的呢?都吃些什么的呢?(请小朋友回答,用根来吃饭,水、各种营养)

  师:除了根的功能,向日葵小朋友的其他部位又有什么用呢?也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老师接下来给你们看的图片。(引导幼儿;叶子是植物的鼻子,有呼吸作用;茎是输送养分,是植物的.手和身体;花能够形成果实,果实里就有种子了)

  师:所以,一般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种子组成,有些植物还能结果。那向日葵小朋友和其他的植物是怎么样变成现在的样子,让我们先看看视频,记得要好好观察,小小种子是怎么变出大大的植物的。(播放视频,请幼儿回答)

  3、操作实践,加深认识师:

  看来大家非常了解植物的身体了,那就请大家根据自己对植物的了解,来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吧。然后再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绍自己的植物。(画完后,请幼儿介绍指出画上植物根茎叶等部分。)

  4、拓展延伸师:

  刚刚那棵生病的小树,因为被坏人破坏了,还在挂点滴,你们挂盐水的时候,是不是也很疼啊?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不单单能在烈日下给我们送来阴凉,还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氧气,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植物,不要故意去摘它的叶子、花儿,用石头扔他。我也带来了自己的好朋友,给你们认识。(拿出自己带的植物给幼儿看,并轻轻触摸)植物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希望你们像老师一样,要像对待我们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它们,好吗?

  师:老师刚刚给你们家介绍的植物,只是植物界的一类,叫种子植物,其实还有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很多很多,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那就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寻找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

  2、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3、萌发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镜子和勺子。

  1、引导幼儿观察勺子与镜子。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镜子和勺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发现勺子与镜子成像的不同之处。师:为什么镜子和勺子照出来的人不一样呢?幼儿大胆猜测,讲述。教师可引导:我们一起来摸摸看,再仔细的看一看勺子是什么样的!镜子呢?幼儿再次交流。

  4、教师小结:镜子的面是平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丰富凹面),一面是凸出来的(丰富凸面)那凸出来的那一面叫什么呢?用勺子玩“照镜子”的游戏,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

  (1)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来照照自己,有什么发现?记录在纸上。师:现在就用勺子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看看用凹面照,人是什么样子的,用凸面呢?用勺柄呢?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多照几次)

  (2)幼儿交流观察记录的'结果。

  (3)教师小结: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下面,身体在上面;用凸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上面,身体在下面;用勺柄照出来的人又细又长。

  二、迁移经验: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讲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其实凹面镜与凸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呢!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2、幼儿交流。

  3、教师补充。

  凸面镜:老花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镜头、汽车(摩托车)后视镜、路况反射镜(交叉路口及山路转弯处设的凸面鏡)、商店墙角顶端装设的监视镜。

  凹面镜:近视镜、散热镜、手电筒,探照灯,自行车尾灯,汽车灯、手电筒、车前灯。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孩子们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奥秘。孩子们是渴望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例如“风”,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玩过许多风的玩具和游戏。我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但他们对“风”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的现象,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 风类玩具。

  3、 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茫茫沙漠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说说你们看到的阳光的颜色。

  2、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教师: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

  (1)探索一: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

  (2)探索二: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中表示的含义

  2、能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创造性的运用数字。

  3、对数字感兴趣,积极关注身边事物。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衣服鞋子、时钟、日历、图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包装袋)等

  活动过程:

  一、用特殊号码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1、出示火警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一组什么数字?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打了119,谁会来呀?那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火警叔叔会来!

  2、出示110、120数字,师: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看看拨打这个号谁又会出现?

  师:原来这些数字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探索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播放ppt上的`图片,)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字,今天就有许多数字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寻找身边的有数字的东西)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是在什么东西上发现了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请个小朋友上来,把他的发现告诉大家?

  衣服鞋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大小)图书上的数字表示什么(页码)钟面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时间)尺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长度、宽度、高度等)

  3、猜想老师提供的物品上面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4、出示生产日期师:你们想想看,这些数字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啊?那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玩游戏抱抱团。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抱抱团,小朋友们都很熟悉了吧,原来数字还能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这么多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本课中,我主要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来进行教学,让幼儿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幼儿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字中的奥秘,能巧妙的运用数字完成任务。

  能通过在教学中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举行多种活动能让幼儿为主体,幼儿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能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与知识。让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八幅。

  3、教师侦探卡(大),活动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鸡大婶开商店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鸡大婶开了一个百货商店,你们看,这就是她开的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很多很多。

  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

  师:一天下来,她卖掉了很多东西,你来看看还剩下多少商品?

  3、点击ppt画面三:货架和清单。

  师:鸡大婶想请小朋友帮她核对一下商品,看看柜子上是不是还剩下这些商品。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 师:那你们说说看,少的东西到哪里去了呢?

  幼儿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你们说被人拿走的,那到底是被谁拿走的,鸡大婶的商店里有摄像头呢,我们来看看今天都有谁来过!

  点击ppt画面四:画面上有羊、老鼠、马等六种动物,动物神情、动作、衣着等各不相同,有利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与推理。

  师:哦!有这么多人来过,那会是谁拿走了蜂蜜和蛋糕呢?

  3、师:刚才都是你们猜的,这并不能说明就是他们拿的,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蜂蜜和蛋糕到底是不是他们拿的?老师告诉你们,警察破案需要找到线索,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小侦探,帮鸡大婶侦破这个案子。

  (二)根据线索,圈定嫌疑人。

  线索一:脚印。

  点击ppt画面五:脚印师:我们来看一个画面,这是商店的一个现场。看,地上有什么呀?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脚印会是谁的。

  师:你们猜会是谁的?老师设计了一张记录表,我们用记录表、用排除法的方法作个记录。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找到了几个嫌疑人呀?我们小朋友真厉害,原来有5个人在现场留下了脚印,所以我们把小老鼠就排除掉了。

  线索二:黄色格子布。

  1、师:老师告诉你们,除了留下脚印外,嫌疑人还留下了一块黄色格子布。(点击ppt画面五)师:你们找找看,在哪里呀?小朋友的眼睛真灵,真的在柜子的`后面。

  2、师:好,让我们再去看看摄像头拍下的照片,这块黄色格子布会是谁留下的?请小朋友再找一找看。(再次点击ppt画面四)。

  3、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张记录表,还有谁会被排除掉呢?哦,小马和小鸭它们没有穿黄色格子布的衣服,所以也被排除掉了,现在就剩下了小狗、小鸡和小羊,那到底会是谁呢?

  线索三:知情者。

  1、点击ppt画面六:知情者。

  师:除了发现了脚印和黄色格子布外,我们走访了一些周围的人,还找到了一位知情者。

  2、这位知情者告诉我(点击声音):我看见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开着一辆汽车,车牌上有数字"587",还穿着一件背心。

  师:这位知情者说了些什么呀?

  3、师:那边路口有个商场,正好有个摄像头,现在我们去调取商场那边路口的摄像头,看看有谁是既开着车,车牌上有数字"587",而且还穿着一件背心的人?

  点击ppt画面七:店外马路上。

  师:用你们的小眼睛观察一下,是谁?

  4、请幼儿说说找到了哪位嫌疑人,并说出理由。

  师:哦!是小狗。因为小狗它穿着背心,而且汽车的车牌上有587三个数字。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以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头部特征。

  2、尝试在同伴面前大胆、夸张地介绍自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面镜子,足量的纸,笔。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猜猜是谁。

  1、观察活动材料的画面,看看他们是什么?

  2、同样是树叶,同样是斑点狗,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特别的朋友。

  1、翻看幼儿活动材料第7 页的照片。这里有三位小朋友,他们都说自己很特别,你们看出来了没有?听听

  2、找一个好朋友,仔细比一比我们的长相,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教师鼓励幼儿两人合作,用自己的方式和符号记录观察结果。

  4、教师参与与幼儿的观察、记录。引导幼儿从关注身高、胖瘦等明显特征转向关注有趣的、不太明显的细微特征,如手的大小、手指的弯曲度,头顶的旋涡、眉毛的浓淡等。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幼儿的观察记录汇总到大的'记录表中。

  6、我们原来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三、寻人启示。

  1、我要找我的好朋友,但我不说他的名字。你们可以问我他是男孩还是女孩,长的什么样,然后通过我的回答,猜猜他是谁。

  2、教师根据幼儿观察记录上的特征,有选择的进行描述,请幼儿裁裁老师说的是谁?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教材简解]

  本次活动我将《大自然的语言》定位于大班科学领域。大自然丰富多彩、变幻万千,它的语言有很多,例如花草树木这些具象的事物都是幼儿所熟悉的,而气温的变化是幼儿每天能感受到却容易被忽略的。如果让他们说说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有什么不一样就比较难了,本次活动就是选取这一元素,通过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让幼儿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热带、温带、寒带是幼儿比较陌生的名词,为了便于他们理解,活动过程中先采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不同地方人们着装的差异从而推断出气温的差异。幼儿又很容易理解是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那么通过进一步谈话得出离太阳近的地方温度就高,所以叫热带;离太阳远的地方温度就低,所以叫寒带;离太阳不远不近的地方温度比较适中,所以叫温带。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地方离太阳近,哪个地方离太阳远呢?教案中这一设计就给幼儿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探索出判断不同地方离太阳远近的办法,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出采用连直线的方法,比较这些地方离太阳距离的长短,从直观上观察到近的地方人们穿的衣服少,是热带;远的地方人们穿的衣服多,是寒带;不远不近的人穿的衣服适中,是温带。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设计理念]

  在大班渗透式领域中有一次语言活动是《我们的祖国真大》,其中有一篇儿童诗就是讲祖国的同一时间因为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导致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景象,那么基于这一灵感,我想何不把这一话题拓展开来,研究由于同一时间温度的差异形成的热带、温带、寒带的这一地理现象。大班幼儿或多或少在电视上见到过非洲热带地区和北极寒带地区的人,只是他们还没有一个温度带的概念,所以我决定从这些地区人们的图片入手让他们从具象的熟悉事物开始,慢慢熟悉这三个温度带。在探讨温度带的时候势必会引出他们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到科学领域了。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温度的高低与太阳远近的关系,并自己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是符合幼儿能力范围的。

  [设计思路]

  温度带这一专业名词是地理课上才教的,怎样才能把这一专业名词变得让幼儿理解呢?这是我设计本次活动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热带、温带、寒带最大的差别就是温度了,所以我通过这三个地方人们着装的多少就能很快找到切入点,利用图片让幼儿自己观察人们衣服的多少得出这些地方温度的.不同:有的热、有的温暖、有的寒冷。再从温度的不同引出这些地方与太阳远近的关系,让幼儿自己探索离太阳近的地方温度怎么样,离太阳远的地方温度怎么样?最后再通过动手操作判断这些地方离太阳的远近程度有什么不同才导致了温度的差异,引出热带、温带、寒带这三个名词。整个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范围,适合幼儿探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 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

  (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教师:这三个地方哪个离太阳最近,哪个离太阳最远,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用连线的方法,用两地之间直线的长短比较远近,知道热带离太阳最近,寒带离太阳最远。)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操作一遍进行验证。

  (五)总结提升教师出示一张用不同颜色表示这三个温度带的地球平面图(红色表示热带、黄色表示温带、蓝色表示寒带)教师:离太阳近的这一片地方比较热,所以叫热带;离太阳不远不近的地方比较温暖,所以叫温带;离太阳远的地方比较寒冷,所以叫寒带。我们生活在温带里。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将画有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和各地人们着装的图片塑封起来放在科学角中供幼儿匹配。

  2.游戏活动:将各地的服饰投入表演区供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3.家园共育:和父母共同查阅了解不同温度带人们生活习性以及文化的不同之处。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常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孩子们的很多游戏:玩风车、放风筝等都离不开风。在幼儿园,常听到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树叶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 ……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特围绕"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和认识它。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善于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扇子、纸、电扇、电吹风、吸管、打气筒、气球、矿泉水瓶、小风车、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播放"风"声的录音)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

  2.探索风的成因。

  (1)想一想,试一试:怎样能产生风?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扇,有什么感觉?想要风更大些怎么办?(用力扇动两手)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除了用小手扇动空气产生风外,还有什么方法使风儿出现?

  出示各种材料,幼儿动手实验。

  你是怎样利用这写材料使风儿出现的?

  (3)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3. 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1)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2)观看课件,了解大小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害处?

  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传播种子;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时风生气了就会做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引发沙尘暴……这样的风很可恨。

  (3)可是风儿为什么会生气呢?怎样才能不让风儿做坏事?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4.游戏:风来了。

  幼儿想象自己是某样物体,如:衣服、树枝……,根据教师所提的风的大小的要求,如"微风来了"、"中级风来了"、"大风来了"等,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

  5. "风车转转转"。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教学风这一课时我想,风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并不陌生,现在正好是春天,春风娃娃无时不在身边,何不借此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风娃娃的存在呢?所以,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与风玩耍,看一看飘扬的五星红旗、热电厂斜斜的烟柱、翻飞的小纸屑、舞动的柳条……这一设计,体现了语文既生活,生活既语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一定非在教室中学,生活处处皆语文。另外,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再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能一下开拓学生的思维,所以,孩子们说出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如:风娃娃象魔术师,他一点,小草就绿了;风娃娃象姐姐的手,摸在脸上软软的、暖暖的;风娃娃象春姑娘的小弟弟…… 正因为孩子们对风有了亲身感受,有了深刻的体验,所以他们能很快把思维融入到课文文本中,做到了学生情感与文本合二为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更深的体会到了风娃娃的调皮与可爱。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寻找风娃娃”的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进而续写诗歌,让孩子们体会到小作家的快乐与满足。

  总之,整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引导,学生想象丰富,感情充沛,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3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