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热]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同学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身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身的心灵多些善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同学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白痴、沮丧、绝妙、烦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
2.词语解释
烦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沛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溢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沿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宁--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宁。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考虑: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生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A.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协助、耐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协助一个小朋友树立起自信心。
B.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胜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院屋图片,创设情境:
问:“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小院子?”
(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教师深情解说,创设情境:“这是多美的小院啊!”自由读读这段话。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好吗?(配乐,引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么美的小院子是谁的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院,走进黄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大声读,第二遍默读):
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字词检查:
土炕、肆虐、盘踞、风雨同舟、归宿、恭敬、如臂如股、劲挺、淤泥、防风林带、林网、霜冻。
⑴读:指名读,齐读。
⑵默写: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写)。
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迹
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有多大?我们的教室大约50平方米,一个家庭大约100平方米,下沙总面积约3400万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多少个家?几个下沙米?(5万个,2万5千个,十四分之一个)
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晋”是哪一个省的简称?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课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肆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理解会更深。重点理解县志里记载的那句话,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坠),然后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这就叫“肆虐”啊!什么叫“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
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材料(最好是录像,没有的话就用图片和文字,教师解说。)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他已经很大了?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4、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四、解读奇迹
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句话: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学生说说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东西?什么叫“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他真的能与“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那么是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不会老的除了青山还有什么?
五、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一座晋西北的小院子,跟着记者梁衡访问了一位山野老农。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畅谈感受)
六、作业(机动)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____年树,绿化了____,造了____,3700亩林网,这是____。老人觉得____,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____,他是真的与____。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____。
2、“青山不老!”说得真好!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
你可以简单地说说,就像我们前几天背的格言那样。请一生背环保格言,教师出示这句话。
⑴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⑵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⑶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写在一张小纸上,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七、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P7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课前建议学生了解关于桥的知识,如,桥有哪些种?中国著名的桥有哪些?世界著名的桥有哪些?可以通过文字、邮票或图片来获取这些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读准“洨河、相互缠绕、相互抵着、砌成、相互抵着、前爪”等词语,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词语表词语。
2、了解赵州桥的知识,以“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切入点,感受赵州桥历史悠久、雄伟坚固的特点,初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并为之自豪。
教学设计:
一、欣赏中国名桥,并谈谈感受
1、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桥,我们来欣赏一下。
2、课件播放中国名桥的图片。
3、欣赏了这些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引出课题
1、师:这些桥千姿百态,瑰丽多彩,它们有的气势雄伟,有的精巧别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我们中国还有一座桥,被称为“天下第一桥”,被誉为“世界奇迹”和神桥,它就是——生齐答:“赵州桥”。
2、板书课题,指名读,注意翘舌音,齐读。
三、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桥才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桥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落字,不添字。
2、生自由读课文。生思考:赵州桥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3、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检查“洨河、相互缠绕、相互抵着、砌成、相互抵着、前爪”的字音和“相互抵着”的意思并演示。
4、理清课文脉络。赵州桥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能找到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吗?划出来读一读。(出示2、3两个自然段)仔细观察两句话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找到了课文重点段的总起句,并找到了总起句中的重点词,我们就理清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起读一读两句话。
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四、感受赵州桥的历史悠久
1、认真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指名学生说,并随机出示李春图象。
3、根据同学提供的信息,出示: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一千四百多年河北省赵县的洨河安济桥
4、你能否用自己的话组织,为大家介绍一下赵州桥?
(过渡)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也知道了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桥,它之所以世界闻名,肯定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五、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仔细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赵州桥独特的建筑特点,划一划有关词语和句子。
2、教师组织交流:
研读句子: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1、板书“没有、只有、各有” 讨论独特设计及如此设计的好处,指名读句子。
2、理解“横跨”及“37米长”,感受雄伟,再读句子。
3、师:1400多年前的隋朝,没有起重机,没有挖土机,更没有钢筋水泥,但人们却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架起了这么一座全部用石头砌成的没有桥墩的石拱桥,并在14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领略到它的风采,这让我们不得不为李春的设计而叹服。再次齐读。
研读“创举”,再次感受设计的巧妙:
1、本段中,有一个词语高度赞赏了这种独特的设计,你们能找到吗?(板书:创举)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什么是创举?举例理解“创举”。回归赵洲桥的创举。完成板书。
3、 师:正因为这个创举才造就了坚固的石拱桥,你们知道在1400多年中,赵洲桥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吗?阅读补充材料。
(赵州桥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
邢台的7.6级地震,离赵县只有40公里,当时赵县也有四点几级地震。但是赵州桥没
有被破坏。
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法国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
●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什么?
●师:赵州桥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马重压和风化腐蚀等考验,至今仍然屹立在小河上,这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让我们一起再次读这个句子,体会设计的巧妙。
六、写字指导
1、指导学生写“县、设、参、部、横、跨、举”,“县”字的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左竖相连;“设”字的右上角,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横”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把其中的“由”写成“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2、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泉城》是新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的是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教版四上第五组课文《长城》《颐和园》等同为写景文章。《泉城》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泉水淙淙,诗情画意的意象。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结构相似——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第6自然段略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景美”信息的同时彰显了作者精确用词、行文有方的言语秘妙,是学生阅读、积累言语的典范之作。
处理、把握好这类课文的教学,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从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因此,这次大赛组委会选择这篇文章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上的迁移,将本篇课文作为人教版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延伸精品,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识记“济、亩”等生字,积累“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等四字词语。
2.借助“阅读表”,梳理文章。
3.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
4.转换文本语言,择一处泉写导游词,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
5.朗读感受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预设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教学难点则是体会"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流动的特点。
三、教法学法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读懂内容不难,但把优美、精炼的语言转化成画面就有一些难度了。所以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老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采取引导法,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摘录重点词,填写阅读表、作批注,互动交流等言语实践,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在下次学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驾轻就熟!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安排了2课时完成教学。课前调查,我们发现孩子们最想了解的是那几处泉,考虑到孩子的阅读需求,我们将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为:重点研读2-5自然段,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并择一处泉写导游词。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悟优美的语言文字,并积累运用;了解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下面我着重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板块:简洁入课,直奔“四泉”
课伊始,我们直接揭题入课:孩子们,在第五单元我们游历了气魄雄伟的长城,风光秀美的颐和园,规模恢宏的秦兵马俑,今天我们就到泉城济南去游一游!(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紧接着,质疑:为什么会将济南称为泉城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学生初读之后检查两组字词,(1)珠串一亩见方咕嘟咕嘟(2)水声喧腾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然后粗谈泉城印象,并聚焦四泉,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它们的名字及其具体位置,并选择其中的一两处填在“阅读表”中。共3页,当前第1页123
【设计意图:课伊始,老师联系学过的课文,唤醒孩子的记忆,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们完全是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
第二板块:扣词悟文,体味言语
(我们设计了二个环节来达成这一板块的教学:)
一、读文,摘录
首先请学生找到这四处泉所在的自然段(2——5)自由读,划出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句子,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为“五龙潭”。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中不断地喷吐出来。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泉,仔仔细细地读,并写下你的想法。
【我们理想的课堂是高效的,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的目标导向是很明确的,直奔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写批注的方式初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
二、交流,得“言”
请学生选择一处用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几次磨课下来,我们发现孩子通过自主读文很快就理解了“汇注”“喷吐”这两个动词,因此,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的学习我们略处理,而把交流的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
1、下面,我先扣“涌”字,说说我们的教学设想:
首先让学生自由畅谈,我们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涌表示从下往上/涌的速度快,然后教师顺势引导:这泉水虽然水量不多,但向上流的速度很快,它从地下往上涌,好像——(孩子会说:一串串珍珠)。
是呀,这些珍珠串,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示句子,老师引读。
都说写景的文章难读,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老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泉水富有童趣,于是老师播放了泉水不断往上冒泡的视频,那有声有色的动画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的认识变得感性起来,同时也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想象,这时,老师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问道: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泉水,你最想干什么?孩子思维的火花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可能会说:这些珠串聚在一起,形成一颗颗大珍珠,有的会说,这些珠串散开,仿佛颗颗珍珠散落满地;)
此时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让学生意犹未尽,老师趁势把学生的这种情绪转移到文本中来,顺势引导:孩子们,把你们的想象化为文中的词语,那就是(课件出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和变化,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最后,让孩子们将这几个词送入句子中去读,让优美的景色吸引学生的视线,让丰富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感受,学生在魅力无限的母语中熏染,拔节……
2、感悟了珍珠泉“涌”字的精妙,老师请孩子们接着交流描写趵突泉的句子:说说谁读懂了作者为什么用“冒”而不用“流”呢?
首先,老师放手让学生泛谈。学生有一些认识之后,老师播放趵突泉的美景图,这时,老师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给他们创设说的情境:这趵突泉正不断地往上冒呢,孩子们让我们仔细地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交流的时候,老师随机指导朗读“咕嘟咕嘟”,一个孩子“咕嘟咕嘟”,两个孩子“咕嘟咕嘟”,当所有的孩子都“咕嘟咕嘟”响起来的时候,孩子的快乐不就是趵突泉的生机和活力吗?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有声音,当然还得有画面,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再去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孩子深入品读句子: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读中引导孩子发现“三股清泉比吊桶还粗”,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泉的大以及泉的形态,“清泉如同三堆白雪”又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泉冒出来的形和色,从言语的角度去品味句子,语文味也就出来了。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感悟之后,再把句子美美地读出来,学生在进行美文美读的同时,也获得写作方法的指导。
紧接着,老师又从文化的视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链接了100多年前,900多年前,1400多年前,3500多年前关于趵突泉的相关文字记载,在感知泉文化的同时,孩子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趵突泉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泉!
第三板块:写中留文,说泉留香
领略了泉的魅力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五单元学习的“导游词”,请学生在5分钟内写一段导游词,并当当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趵突泉的美景。
【设计意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实际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重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进行课堂延伸,课件出示金代《名泉碑》中记载的七十二泉,学生快速浏览泉名,在学生的惊叹声中,老师质疑: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在交流中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课末,教师意犹未尽、娓娓道来:自古就说: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当这72泉汇聚一城的时候,那又会是一番如何瑰丽的美景呢?泉城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泉城天下闻名济南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中心词进行板书,简洁明了,加深学生对泉城济南的印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初步阅读课文。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7个。
3、学习“日”字旁,扩词。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优美的音乐——钢琴曲《海边的阿狄丽雅》、歌曲《报春》。
教学过程:
预习:
走出家门观察春天(天气、动物、植物、色彩、声音、气味)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请学生谈一谈发现与感受,引入课题。
春天到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为什么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多的变化呢?(学生谈)我觉得呀,那是因为春天有一双神奇的手。出示课题,读“春天的手”,(观察“春”字,用红笔描:一边写一边说“三人一日去春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配乐背诵诗文,学生倾听。学生评价。(要读得优美,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学生小声跟老师再读一遍。
3、学生自读诗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
同桌互读,互教生字,争取读熟。
4、根据学生学习生字情况,教认普遍感觉困难的生字。
同桌摆生字卡片,找朋友认读“温暖”“轻柔”“抚摸”“肩膀”“健壮”
做动作学习“传”“拍”“拉”“抚摸”:
一个学生背对着黑板上的生字,另一名学生在他前面,面对着黑板,选字做动作,前一个学生猜,并且指出是黑板上的那个字,读一遍,组一个词(其他同学跟着读一遍、组一个词)。
开火车等检查认字情况。
三、学习写字
1、学习“日”字旁:
观察“春”的.部首:“日”字旁,春天,春季,一年里头三个月,天气由冷渐渐变暖。
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暖、阳、晒、明、映、晓……
2、学写其他生字
重点指导:乐、树
乐:第二笔是竖折,用红笔标出。书空。在《学生写字本》上描红,书写。
树:左中右结构,每部分要写得细长。在《学生写字本》上描红、书写。
以上两字老师范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扩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词、扩词:
抽读生字卡片,认读生词。
春天、温暖、轻柔、抚摸、传来、拍着、肩膀、活泼、健壮、拉住
3、根据读词情况有重点认读生字、扩词
春:春天、春日、春光、春风、春色满园、春夏秋冬、满面春风
轻:轻柔、轻巧、轻风细雨、轻重(反义词)
柔:轻柔、柔美、柔软、柔弱、温柔、柔和、刚柔(反义词)
泼:活泼、泼水、泼辣
二、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共有几小节。
2、指6名学生读诗文,每人一节。其他学生听完后评议(注意:要先说优点,再说不足,让学生示范怎样读更好。)
3、指名读诗文。配乐朗诵(学生)。
三、理解诗文内容:
1、你感觉到“春天的手”了吗?读读有关语句,请你说说“春天的手”指的是什么?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新绿”:怎么抚摸?“新绿”是一种什么样的绿?你还见过哪些新绿?(下面的三节引导学生仿照上面的学法学习)
2、表演读课文。
3、试着背诵课文。
四、听歌曲《报春》。
1、过渡:听春天多么富有生机,快来说说你还发现春天里的什么变化了。(比如:小松树又在枝头跳来跳去了,小朋友们爱在户外活动了,风柔和了……)
2、补充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还知道有关“春”的成语吗?(春意盎然、春华秋实、春兰秋菊、春色满园、春风得意、满面春风……)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知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知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识别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
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知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俺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协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知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俺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动身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知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同学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同学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同学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知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扮演唱《数鸭子》
七、认知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知田字格。
2.引导同学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同学练写。
八、安排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俺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俺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同学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俺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识记。
3.俺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俺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同学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同学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同学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同学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1、学会“惜、照、柔”三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
3、默写古诗。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和看围,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从中懂得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1、学会“惜、照、柔”三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方法
结合图,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题解题
1、出示小池投影片。这幅彩图多么漂亮!仔细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满池碧绿的荷叶,荷花还未开放,是初夏。)图上除了荷叶还有什么?(细细流动着的泉水,小蜻蜒。)
2、揭示课题,齐读两遍。解题。“小池”,就是小池塘。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描绘小池什么景色呢?我们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
2、指名朗读,进行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看文听读,注意听出节奏。
三、讲读课文,了解诗意
全诗共四行,分两层意思。
1、学习第一、二行。
①学生自读一、二行。仔细读,想词意,思考诗句的意思。学生年龄较小,可做如下辅助。
借助书上插图,边看教师边提问:
泉水从什么地方,怎样流出?流到什么地方?
水面什么样?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根据诗意,以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把诗句变成具体美丽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②教师小结:小荷塘的水是从细细的泉水汇集的,它缓缓流人池中,绿荫映照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水,也变得碧绿了。
2、学习第三、四行。
(1)学生自读三四行。仔细读,思考诗句得意思。
(2)说说诗中描写得小荷是怎样得?
(3)初露尖角得小荷吸引了谁?它在那里做什么?(看图进行想象)
3、小组讨论,大家共同交流自己看到或想到得初夏小荷塘得美丽情景。
4、教师小结:这首诗诗人用细细的流淌的泉水、浓密的树阴、清澈平静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荷角的蜻蜓,描绘初夏小荷池的美。
5、请把四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讲一讲。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体会诗句的意思
二、背诵课文(做到人人会背)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字形。
本课中的生字“惜、照、柔”,可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识记字形。引导学生自己说识记方法。
“柔”指导学生把音读准确。
2、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
“惜”,左边竖心旁的笔顺是先两点,后中间的竖,右边的“昔”写大点。
“照”,下面是四点,要写匀称,把“昭”字托住,不要写成一横。
“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写撇。
四、默写全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准确说出自己家的地址.
2学习有礼貌地邀请别人.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自制一张名片.
2让学生问清自己家的地址.
3制作教学挂图,对话录音,线路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示训练重点.
1首先请同学们看一幅非常漂亮的挂图.(出示挂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创设情境,介绍图上主要人物.
(这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希望小学放学了.同学们都离开教室回家了.这时操场上走来三个好朋友,他们是王新李刚谢小雨.他们边走边说.说得真开心!你想知道他们说些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3教师边指图边读教材上的对话.
4读完对话后,回答问题.
1)他们在谈论什么问题?
2)王新请他的朋友到自己家做客时对他的朋友说了些什么?
3)说说王新家住在哪?
4)去王新家怎么走?(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课本上找出答案)
5总结谈话,提出说话要求。
(同学们,王新很有礼貌的告诉他的朋友,他的家住在哪.去他家怎么走.他请到了他的朋友玩得很开心.)
二激发学生交友的欲望,开展同学间的互动交流.
1激发学生交友的欲望.
(同学们你们也请你的朋友到你家去玩吗?为什么?)
2同学们找到你的朋友,热情的邀请他到你家做客吧!
(注意提醒学生说清自己家的住址及去自己家怎么走.并且要热情、有礼貌.)
3学生自由交流.
4汇报交流情况.
1)同学们,你们请到了自己的朋友了吗?谁来把刚才你请朋友的过程,再演给大家看一看?
2)全班同学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议.
3)你最想到那位同学家里做客?请到台前来与那位同学商量一下,好吗?
4)全班同学再次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议.
三进一步引导,开展师生间的'交流.
1教师分别与两位同学对话.
(同学们,老师也想到你们家去玩.谁愿意请我到你家去玩吗?)
2请其他同学帮老师决定该到谁家去玩.并说说理由.
四鼓励学生大胆的与周围的人交流.
(同学们,现在正在听课的老师也非常喜欢你们.他们也想到你家去玩.你愿意与他们交个朋友.请他到你家去玩吗?那么就拿上你的名片,有礼貌地说清你家的住址及去你家的路线.热情地邀请他们到你家做客吧!)
五总结下课.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了有礼貌地邀请别人.并且能够说清自己家的住址及怎样去你家.老师觉得你们有长大了.你们真能干!)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书做记号。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不错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练习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小学语文教案11-0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