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4 11:37:0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9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2、形成乐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磁铁若干(条形磁铁,南极贴上红色的纸,北极贴上蓝色的纸)

  2、前后粘上磁铁的纸质小汽车若干辆,条状纸板跑道(跑道两边有栅栏)若干

  知识准备:知道磁铁及其吸铁性

  三、活动过程

  (一)新授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魔法磁铁,请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2、幼儿自主操作、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小朋友用手中的2块磁铁碰一碰看它们会发生什么神奇的现象。

  巡视指导中引导幼儿探索磁铁同极、异极的2种情况

  3、幼儿集中交流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小结

  师:刚刚有的小朋友说磁铁不同颜色的一端能吸到一起,不同的颜色是磁铁不同的两极,这是磁铁不相同的`磁极吸到了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异极相吸;有时把2块磁铁相同颜色的一端放在一起也会分开,这是磁铁相同的磁极碰到一起了,它们就会分离,相互排斥,我们把它叫做同极相斥。

  二)巩固:不会碰撞的小汽车

  师:刚刚小朋友们都看到了魔法磁铁的神奇力量,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小汽车,小汽车前后都有魔法磁铁,(出示纸质小汽车,并告诉孩子磁铁的位置)老师想请小朋友借助小汽车上磁铁的神奇力量,不让小汽车碰撞。

  1、幼儿组内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跑道上有两辆小汽车,请小朋友想想办法,小汽车不能离开跑道,每辆小汽车都要开动,使小汽车无论朝哪个方向开都不会碰到一起?请每个小朋友想想办法,怎样使你们组内的2辆小汽车不会碰撞,看看能找到几种方法。

  2、幼儿集中交流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们找到的使小汽车不会碰撞找到的方法,用小汽车操作给大家看看。

  3、教师小结

  小汽车上的磁铁相同颜色的一端在一起就会相互分离,排斥,不同颜色的一端在一起就会相撞,这就因为磁铁相同颜色的一端是磁铁的同一极,磁铁同极相斥,不同颜色的是磁铁不相同的两极,磁铁异极相吸。

  (三)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看到了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磁铁还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中班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常常会涉及"比较高矮"的内容。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设计游戏情境,分三个部分开展比较高矮的活动。

  第一部分是人与人的比较。中班幼儿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关于高矮的相对概念,并且积累了一些两两比较高矮的方法,他们也喜欢在日常活动中互相比谁更高。因此,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们让幼儿在和同伴的反复比较中巩固两两比较高矮的方法,加深对高矮相对性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人与物的比较。我们借助幼儿喜欢的"搭积木造房子"的游戏,引导他们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理解高矮。我们对幼儿造房子提出了要求--比班里最高的幼儿要矮,这使得幼儿不仅要和同伴合作完成造房子的任务,更要使自己建造的房子符合一定的要求。于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用目测的方式进行估计,或者请班里最高的幼儿前来作实际比较,人与物的高矮比较自然而然地进行着。

  第三部分是物与物的比较。我们让幼儿通过为房子挂门牌号码来对自己所造的这几幢房子的高矮进行比较和排序。对中班幼儿来说,要完成对6幢房子的排序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这些房子高矮差不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为此,我们先是帮助幼儿快速确定最高和最矮的房子(通过目测就可以直接比较出来),这样一来参与排序的房子的数量也就减少了两幢。我们还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工具一直尺、纸板。在必要时提供测量工具和方法,能使比较更为准确,也有助于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测量与比较的方法和概念,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最后想说明的是,我们经过多次尝试,选择大积木、奶粉罐、纸盒之类的物品作为活动材料,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些东西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对于它们的`特性比较熟悉;二是这些东西自身有一定的重量,比较稳固,幼儿能够较快地造好房子,不易倒塌。

  目标:

  1.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乐意和同伴一起用多种材料造房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房子从矮到高排列。

  2.愿意和同伴愉快地交流与合作,大胆地表达。

  准备:

  1.让幼儿收集各种造房子的材料,如纸盒、大积木、奶粉罐等。

  2.1~6的数字卡片,直尺,纸板。

  3.活动宜分组进行。

  过程:

  一、好朋友比高矮

  1.师:我们这些孩子中,谁最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师: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自己比谁高,比谁矮?(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3.师:怎样比高矮?(请两个幼儿示范。)

  4.师(小结):比的时候,人要站直,背靠背,脚并拢,人头放正,眼睛看前方。这样比出来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可以用手来比一比,或者请朋友来做裁判。

  5.请大家一致认为比较高的幼儿和其他幼儿逐一比较,看看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最后看看这名幼儿是不是最高的。(在这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幼儿有关高矮的概念,巩固比较高矮的方法。)

  6.师(小结):原来我们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谁最高。

  二、造房子

  1.引出游戏: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比高矮的游戏。我准备了几种材料(逐一介绍材料),等会儿你们可以两人一组选择相同的材料一个一个叠起来造房子。(强调用相同的材料建造房子,为幼儿后续的建造和比较提供便利。)

  2.提出造房子的要求:造的房子要比班里最高的幼儿矮;将房子造在场地后方,和其他幼儿造的房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房子要造得牢固,不容易倒。

  3.让幼儿自由分组,选择材料造房子。(在幼儿造房子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以及每一组使用哪种材料、房子是否造在规定的地方,并引导幼儿请班里最高的幼儿与自己的"房子"比一比,看看"房子"是不是比他矮。教师在指导幼儿造房子时,最好使几幢"房子"的高矮差异明显些,以方便之后的比较。)

  4.请班里最高的那名幼儿逐一与6幢"房子"比较,检验所造的"房子"是否符合标准。(在比较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造的房子比×××(最高的幼儿名字)矮"巩固幼儿对高矮相对性的认识。如果发现造的"房子"不符合要求,就引导幼儿及时调整。)

  三、房子比高矮

  1.师:这些房子一样高吗?我们一起将这6幢房子从矮到高排排队,先看一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第一个,哪幢房子可能排在最后一个。(幼儿通过目测作出判断,并用建造房子的材料为房子命名,如盒子房子等。)

  2.师:接下去几幢"房子"该怎样排?(幼儿通过目测进行比较,判断出比第一幢"房子"高一点点的"房子",并请造房子的幼儿将"房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师:真的是这幢吗?请你来比一比,看看这幢"房子"是不是比××房子高一点。

  4.师(小结):比较不同高矮的房子时,用眼睛看可能会出错,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5.和幼儿共同为前3幢"房子"排序,引导幼儿了解排序的方法。

  6.师:那么接下来的3幢"房子"该怎么排呢?请造这3幢房子的孩子上来把这3幢房子按照顺序排下去。(在幼儿移动"房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防止"房子"倾斜倒塌。当发现有"房子"高度相近,不容易通过目测进行比较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直尺或者纸板等进行比较。)

  7.引导幼儿给6幢"房子"装上1~6的数字门牌号码,规则是最小的门牌号码给最矮的"房子",即最矮的"房子"是1号,以此类推。数字必须是连续的。(幼儿为自己造的"房子"放上相应的数字。)

  8.币幼共同检验6幢"房子"的门牌号码是否是从1~6连续排列的。

  延伸活动:

  教师为其中一幢"房子"加盖屋顶,并提问:这幢"房子"盖上屋顶之后,如果6幢"房子"仍然是从矮到高排,还是这样排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水会流动的特征。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二、活动准备:

  水盆、水桶、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塑料注射器(无针头)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难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水的特性。

  四、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水流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事先录好的水声)

  师: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水声

  师:对,是水妈妈。

  2.自由选择材料,帮水宝宝搬家。

  (1)师:今天水妈妈要请小朋友帮忙运水,请你们把水从一个盆子运到另一个盆子里,你们想帮忙吗?那应该用什么方法运水呢? (请幼儿自由说)

  (2)咱们先来看一下老师都给你准备了哪些材料?(观察教师在前面准备的工具)师:你看到了什么工具?你用什么工具?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分组运水。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么多材料,你们想不想帮水宝宝搬家?不过在搬家之前水妈妈有几个要求:

  一是不能将水宝宝丢到地上,否则它会迷路的;

  二是不能将水宝宝弄到衣服上;

  三是在搬水时不要碰到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

  那现在我们6人一组开始行动吧!

  (4)幼儿分享经验。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工具来运水的?(重点请幼儿讲海绵、针管等是怎样运水的)。—在前面演示

  出示漏斗,它能运水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运水?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办法运水。

  (1)教师再添加有漏洞的工具,请幼儿探索如何用这些工具运水。

  (2)幼儿分享经验,你是用什么方法运水的?

  (2)好了,孩子们我们帮水宝宝搬完家了,你们太棒了,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用的工具分别放到两个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

  小朋友,为什么这些工具是不能盛水的?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因为这些工具有缝隙,所以不能盛水。像漏斗这样的工具虽然不能运水,但如果动脑筋,也是有办法的。

  4.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水妈妈告诉我们,水的用处可大了,那水都有什么用处呢?(浇花、做饭、洗车)

  延伸活动:使用过的水可以干什么?不能浪费,所以我们将用过的水浇花。

  活动结束后,将用过的水到开心农场浇花。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并做记录。

  2.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船儿向前行》,学习单《浮沉实验记录表》,盆(或透明保鲜盒)、油泥、弹珠、小碗、小石头、纸片、泡沫等物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了解实验内容和过程。

  1.我们要来做实验,看看手上的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到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2.在进行实验前,你需要猜测这个物体沉浮情况,并且记录到学习单上。

  3.进行实验后,再将实验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二、为每一组提供一套材料,让幼儿自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观察、指导。

  三、请幼儿试着讨论物体浮沉的原因。

  1.为什么弹珠、石头、油泥会沉下去?纸片、泡沫却是浮在水面上的?

  2.碗怎样放会浮在水面上?怎样放会沉下去?

  3.油泥可以捏成什么样子就不会沉下去呢?

  四、请幼儿将油泥捏成某种造型,使其可以浮出水面。教师请成功的幼儿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方法,再请幼儿将这个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五、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看看书上的`方法是什么。

  六、请幼儿都将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样子,然后试着在其中放弹珠、石头等物品,看看各自的油泥船能承载多少物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了解不同昆虫的食物。

  了解昆虫的动作姿态。

  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几种常见昆虫的食物图卡数张,如花(蜜、粉)、小虫或食物碎屑灯。

  活动过程:

  一一拿出昆虫图卡,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这些昆虫的动作姿态是怎么样的呢?

  --鼓励幼儿模仿其动作。

  --这些昆虫平时吃的食物是什么?(如蜜蜂和蝴蝶吃花蜜、蚂蚁吃食物碎屑、蚱蜢吃小虫等)若幼儿不知道,教师可以加以提示玩游戏"昆虫运动会"--昆虫王国将邀请小朋友参加昆虫运动会。

  --介绍游戏的玩法:教室(运动场)的两端分别是起点和终点,在终点放置昆虫食物图卡。

  --将幼儿分成数队,如蜜蜂队、蚱蜢队、蚂蚁队,请幼儿戴上头套。

  --哨音开始,各队第一位幼儿模仿所扮演的昆虫动作,走到终点,并找到该昆虫所吃的食物图卡带回起点,然后下一为幼儿戴上头套出发。

  --按照此方式活动直到所有幼儿都轮完,最先轮完的一组获得优胜。若幼儿有兴趣,该游戏可多次重复。

  教学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活动目标也是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把对昆虫特征的.感知与不同运动的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还要寻求不同运动的玩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更能适合这个昆虫参加比赛。还有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活动中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运动,使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表现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经验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 通过玩水制造出不同的水声,感知水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 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水发出的声音。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不同材料、不同方法来感知水的不同声音。

  难点:幼儿描述不同的水声。

  教学准备:

  实物准备:脸盆、吸管、棉花、瓶子、铲子、洒水壶等等。

  音效:海浪声、雨声、瀑布声、水滴声等。

  幼儿园周边的.小水池。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感受水声

  1.播放音效,听听是什么声音?

  2.幼儿猜测后播放图片。

  二、玩一玩——制造水声

  1.启发幼儿说说:怎样让水能发出声音来?

  2.带领幼儿到小水池边,引导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使水发出声音。

  三、说一说——知道水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1.你用什么来玩水的?怎么玩的?

  2.水发出了什么声音呀?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小结:用各种材料或不同方法都能让水发出声音来,而且声音不一样。

  四、延伸

  还听到过怎样的水声?请小朋友找一找,然后把答案告诉老师。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一、通过游戏、讨论等活动,让幼儿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名称及材料。

  二、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口袋的功用,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口袋(塑料袋、网袋、布袋、纸袋、蛇皮袋、麻袋等)。

  二、操作材料:米、水、小金鱼、球、玩具、水果等,毛巾若干条。

  三、知识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菜场、垃圾场、医院、马路,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玩口袋,认识了解各种口袋的名称及材料。

  1。幼儿游戏玩各种口袋。

  2。幼儿认识各种口袋。

  3。幼儿根据材料的不同为口袋分类。

  二、操作活动:尝试了解口袋的用处,并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1。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口袋的用处。

  2。幼儿尝试用各种各样的口袋装物品,并记录自己的尝试结果。

  3。师生共同小结口袋的功用。

  4。找出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袋:塑料袋。

  5。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结束活动:把装的物品运回教室。

  总体评价意见:

  优点:

  1、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展示了幼儿活动的多样性,在不同材质口袋的对比中,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幼儿感受并理解了不同材质的口袋的`特性。

  2、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记录等活动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

  3、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4、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幼儿的活动情趣。

  5、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较高,幼儿始终在玩中学,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活动建议:

  如果能让幼儿分组记录,就不会太拥挤,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些。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背景

  中班孩子正处于好奇好学的年纪,对身体和器官都具有好奇心,在这个时候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教给孩子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是最有兴趣和效果的。因此设计了科学课《我们的鼻子》,本课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为认识鼻子,在认识了鼻子的外型基础上,第二课时重点了解鼻子的功能作用,做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鼻子有呼吸和嗅觉两个主要功能。

  2、知道一些保护鼻子的方法。

  3、感受鼻子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鼻子,初步认识鼻子的作用。

  2、教会学生保护鼻子的正确方法,养成正确护鼻的习惯。

  活动准备

  电脑及课件;放有醋、酒、花露水、水的杯子各四个。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想要考考你们,听仔细了“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有它能呼吸,还能闻香臭。”谁猜到谜底了?你认为是什么?(鼻子)都认为是鼻子呀,恭喜你们答对了!

  二、观察鼻子的外形

  欣赏PPT中不同的鼻子

  1、我这里也有一些鼻子的图片,看了这些鼻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鼻子的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那我们小朋友有鼻子吗?在哪里呢?哦,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鼻子。

  2、请你们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鼻子是什么样子的,说说有什么发现。(有鼻孔、鼻毛……)有几个鼻孔?(有2个鼻孔)刚才我们小朋友还发现鼻子里有鼻毛,鼻毛你们都有吗?

  三、了解鼻子的功能

  1、那你觉得鼻毛有什么作用呢?

  师:鼻毛可以挡住细菌、灰尘,让吸进去的'空气变得更加干净、卫生。

  2、好,现在请小朋友捏住鼻子,闭紧嘴巴,说说有什么感觉。(提醒幼儿注意,捏住鼻子的时间不能太长)(捏住鼻子后不可以呼吸了)哦,原来我们的鼻子可以呼吸。是不是光有鼻子呼吸就可以了呢?

  小结:在一些特别的时候,来不及呼吸就可以用嘴巴帮忙,但是一般情况我们都用鼻子呼吸。

  3、鼻子可以闻气味。

  1)今天,我带来了四个杯子,杯子里原来装的东西干掉了,你能从这杯子的颜色中猜出原来这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哪些东西不可以溶解。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四个塑料杯、一根筷子

  2、白糖、味精、盐、米、沙子、记录表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2、活动难点:大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小实验:引起幼儿观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1)老师出示一杯温水、一些白糖,幼儿观察。

  师:“白糖和水要一起玩游戏了,我们来看一下。”

  老师示范:糖放入温水中,并搅拌。

  (2)讨论:白糖放入水里怎么样了?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师:糖放入水中、经过搅拌,就不见了,溶化了。

  2、幼儿实验活动:分出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哪些不溶解。

  (1)师:“老师也准备一些材料,你们来做一做,待会告诉老师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

  (2)幼儿进行操作并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3)幼儿再次实验,并做好记录(一幼儿操作一幼儿记录)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分类: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并记录下来。

  小结:有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有些东西是不溶解的

  3、师:“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在水里能溶解的?”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用你们学会的方法,回家动手做一做,看看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是不溶解,来学校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思路清晰,教具准备充分,幼儿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但在演示讲解时,表述还不够清楚。在幼儿操作时,对幼儿的观察不够。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1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5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