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的动脑筋的能力,能发现物体“站不稳”的原因。
2)幼儿能尝试在操作中找出让物体“站得稳”的'方法。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毛巾、卡纸等站不稳的物品,
积木、纸盒、橡皮泥等站得稳的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以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对问题思考的兴趣。
师:今天宝宝商店请小朋友去帮忙整理各种物品,要求我们想办法使所有的物品都能稳稳当当地“站”在货架上。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品“站”不稳的原因。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品“站”不起来或“站”不稳,并找出原因。如:布木偶因材料太软而站不起来
3)指导幼儿探索使物体站得稳的方法。
(1)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进行探索
(2)互相介绍和演示探索结果
(3)师生共同归纳物体“站”得稳的方法:
①增大接触面的方法:如筷子用橡皮筋扎一头,另一头撑成三角形。
②加重的方法:如把站不稳的空瓶子加水。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评价: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猜测、动手和亲身经历来研究身边的科学,然后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拿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寻找例子。整个过程顺畅、自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第十三课:乐声与噪声
标准内容
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2.通过观察,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3.会用不同的材料做隔音效果的对比实验
4.懂得减少噪声,应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
第13课“乐音与噪声”是“振动与声音”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传播”基础上,认识乐音与噪声,认识乐音与噪声,本课先从你喜欢什么声音入手,以学生对声音的不同感受来引入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引导学生用比较学习方式,不同探究乐音与噪声的特点影响和防治。
本课是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乐音和噪声特点,知道不同声音对人们的影响,并采取一些方法防治噪声。
在“乐音与噪声”一课中,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乐音与噪声的定义,而是从你喜欢什么声音来引入,让学生在说说自己喜欢和不喜欢声音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讨论区分乐音与噪声的标准。
教材一开始就打破了传统的教法,没有以下定义形式来得出乐音与噪声的区别,而是以你喜欢什么声音来让学生说说自已喜欢的声音和不喜欢的声音及理由,从学生讨论中区分乐音和噪声的标准,教材以讨论形式,引导学生交流有什么声音使自己印象很深,让学生在交流时,培养其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并知道不同声音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
活动2和活动3是在认识噪声大防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来了解噪声的防治和自己如何减少噪声。而活动4制作隔音器,以制作形式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学会科学研究方法。
在教材的驱动页中,借卡通人物提出一个平常而又包含科学道理的问题小鸟的叫声真悦耳”“工地上的声音听起来那么难受”同样是声音:为什么小鸟的叫声喝工地上嘈杂的声音不同的感受呢?由此,引导学生探究乐音和噪声问题。
教学流程
讨论——提问——实验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
经历讨论、调查和记录等的研究,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和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乐音和噪声的音频,相关的图片和作隔音器用的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 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在森林里,大家觉得小鸟清脆的叫声非常悦耳。这时,波波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工地上嘈杂的声音听起来却那么难受呢?
问题 你能帮波波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的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乐音和噪声的问题。
二、活动一:你喜欢什么声音?
导入 出示课本图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声音,不喜欢哪种声音?并说出原因。
引导 从学生回答中引出噪声和乐音的概念。
媒体 播放“动物的鸣叫声” 音频。
讨论 各小组讨论怎样区分乐音和噪声,举出实例。
小结 乐音和噪声以悦耳和不悦耳作为区分。
延伸 有没有一些乐音在某些时候可以变成噪声?
三、活动二:噪声的防治
导入 我们知道,噪声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危害。为了防治噪声,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了解哪些办法可以防治噪声?
引导 出示课本图,说说图中是怎样防治噪声?
讨论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各自的调查记录进行交流和讨论。
汇报 小组汇报调查得来的各种防治噪声的方法。
延伸 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附近的防治噪声的设施。
目的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四、活动三:减少噪声,从我做起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噪声?
讨论 平时的噪声来自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减少这些噪声?小组对课本图进行讨论。
目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要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培养学生讨论与交流能力。
五、活动四:制作“隔音器”
导入 减少噪声的办法有很多,而用不同材料隔离声音就是一种常用的办法。
问题 不同材料隔音效果一样吗?
猜测 猜测什么样的材料隔音的效果最好?
讨论 小组讨论。哪些材料的隔音效果比较好?这与材料的什么特点有关?
实验 提供闹钟,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隔音器。
做实验时,应当控制材料的大小、厚度等条件一致。
目的 通过制作隔音器,让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
六、小结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2、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3、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一、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在大学期间学过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位。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一生著作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在萨顿身后,科学史已经成为一个得到公认的学科。萨顿则被公认为科学史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也经常被称为“科学史之父”。国际科学史界的最高荣誉“萨顿奖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三、解题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四、字词积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出3部分,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本论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论(第1-3节)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说明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
本论(第4-9节)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结论(第10节)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问题探讨:
1、前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用意是什么?)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2、仔细阅读本论部分(第4-9节),完成以下练习。
(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
也可分出“三段论”来。本论第4段,直截了当:态度粗暴、“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观点鲜明。接着5、6、7段反复论述“必须谦虚”“不应傲慢”,第8、9段小结:要“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科学工作)”。
(2)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离开东方的人文理念,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第一问,答案在第5段。用了美国的历史记载短暂来强调必须谦虚,同时也与上文提到的古希腊的例证对照。
第二问,答案在第6段。“骇人听闻”,除了二战时美国为了逼迫日本投降而在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外,还能指什么呢?这不正是“科学方法”“被错误地应用”吗?第7段的比喻其实也是暗指这一点。
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4、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东方科学和思想思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计。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5、试举事实例子说明“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①西方的科技至上,生物克隆陷入伦理悖论;②经济高速发展,大量消费有限的能源,时时爆发能源危机;③经济上每隔一定时间就爆发危机,陷入瘫痪。
天人合一 齐生死、等万物
6、指出下列各句的论证方法。
①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
②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 )
③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 ( )
④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 ( )
①对比论证;②比喻(不是拟人。所谓“拟人”,必须写出人的特性)论证;③演绎论证;④比喻论证。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材料的显著特征;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2、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知识目标:
1、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复杂的系统;
2、知道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二、教学准备
材料:铜片、铁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石片、木材、纸片、棉花、泡沫板等。
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小电路、中性笔、水槽等。
三、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交流:上节课我们评选了积极动脑,努于探究的同学为第一批的科学小勇士,今天谁想向他们发出挑战,成为第二批科学小勇士?
准备好了吗?挑战正式开始![上课]
1、活动过程
首先让我们进入挑战第一关。请看关键词:材料 [板书]
A、提到“材料”,你首先想到了什么?(木头、布、塑料、纸、铁、棉花、纤维)[也可能有的学生会说:衣服是用什么制作的?谁能帮帮他。]
B、大家谈到这么多的材料,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教室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挑战要求:丰富、全面
如果你不确定,可以走到跟前去仔细观察。把你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1号信封中的表格中。开始!
[各小队寻找教室里的物品使用的材料,教师巡视指导能不能更全面地观察到一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
比比看,哪个组的观察既丰富又全面。哪个组先来?
[各小组代表轮流将填写的记录放放于实物投影仪上,让全班同学都能看到,共同感受我们的周围有如此多的材料,物品是由材料组成的。]
看来各组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都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说不出来引导:对材料你有没有一些新认识?]
[材料构成了物品,物品丰富了世界]
[随机采访一下,有助于拉近主持人和参赛选手的距离,而且还是选手抒发所获的好机会,可能会说出教室里到处都有材料,也可能会说出许多物品是用好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等等,无疑中让参赛选手用自己的话对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进行小结,引导他们说说材料—物品—世界]
2、在第一关中我们了解到了身边的物品是由许多材料构成的,它们会使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下面让我们继续进入挑战第二关!准备好了吗?
[对本轮合作能力的考验给予提示,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关键词:特征[板书]
请打开2号信封,说说我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学生代表对十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辨认]
要求:找找看,这些材料有哪些不同特征?
[学生作答,例:纸比较软,放在水里容易湿。木头比较结实。铁片可以弯曲。][板书学生谈到的特征,为下一环节指明研究方向。]
[板书:抗弯曲力、抗摩擦力、软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字迹保留度、导电性……]
小结:在第二关里,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材料的不同特征,那么对于这些不同特征,你有没有想说的'?
2、看来,大家又发现了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真是太棒了。祝贺大家,在共同的努力下,闯过了第二关,要继续吗?准备好了吗?
进入挑战第三关关键词:研究[板书]
看到“研究”你想到了什么?
[可能会想到要确定研究主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
你认为这节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给学生暗示。]?
确定的研究主题?[指黑板……]
那么,请打开3号信封,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写清主题,并根据需要在选择研究工具上划“勾”,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手中的工具。想想看,你们打算如何利用选择的工具呢?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分组巡视,对于研究过集中的问题进行复选。简单地描述研究计划。]
提示:能说说那你想利用工具怎么做?
[初步指导如何做?]
研究主题、工具、方法都有了,那么让我们开始观察吧。别忘记谈谈重要发现和感受!
各组派代表将你们选择的研究工具领回,研究过程中注意及时地记录下对材料特征的发现。
请各组的代表上台来向大家交流你们组刚才的研究成果。
[小组代表把记录表放在实物投影展台上,向大家介绍,主持人对观察发现予以及时点评。鼓励有特别发现和感悟的小组。]
小结:看来第三关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要提升挑战的难度了,展开最后的较量,究竟哪一组的综合实力最强,让我们试目以待。准备好了吗?[参赛队给自己鼓劲。]
4、回归生活
请听题:在一关中,我们谈到了教室里的物品,它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呢?[出示第一关的记录表]
[学生口述材料选择的原因。例如:窗户选择塑钢是因为它坚固、耐用而且防水,美观。玻璃是透明的。]
在今天的挑战活动中,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中,勇敢的闯过了最后一关,可是我没有准备那么多的勇士标志,大家的出色表现可让我犯了难,这样吧,把标志授予各勇士小组,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仍旧能像今天一样,个个成为科学小勇士!
5、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还在许多的物品,它们是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需要大家继续去研究,相信只要大家生活中“挑战”无处不在。
注:实验记录表(略)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关注科学的态度,本课从做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以及介绍科技新产品、科研新成果的角度编排的探究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科技的进步;强化“我也能做科学”的意识,增强学科学的信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科学。
二、学情分析: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但大部分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所以本课提出了“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起找一找”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科学的存在,让学生明白“我也能够做科学”的意识。学生通过体验游戏中的科学来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知识目标: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情感目标: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乒乓球
学生准备:矿泉水、杯子、吸管(每人两根)
六、教学过程 :
(一)提出问题: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看看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出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2.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力气大的同学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力气小的同学将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把上,用力向上吹,看看谁能把乒乓球球吹走,谁就获胜。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
(二)猜想假设
3. 学生猜测:
4. 验证猜测:
5.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6. 教师小结:这个小游戏包含着科学道理,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体验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探究身边的科学开始。 (板书科学)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制定方案
(四)实施探究
活动一:“能否站起来”实验
1. 热身活动:听老师的口令:起立. 坐下. 起立. 坐下。
2. 讲解实验要求:指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3. 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
4.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5. 交流. 分析实验结果
6.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起与坐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平常中又含有科学道理,这就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也激起了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二:“吹蜡烛”实验
1.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 火柴. 漏斗. 瓶子. 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
2. 学生猜想: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哪些能吹灭蜡烛?哪些不能吹灭蜡烛?
3. 分组实验:这只是你们的猜想,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实验时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展示)
(1)瓶子. 木块. 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3)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4)用火柴时,要注意安全。
3. 汇报交流:
4. 学生讨论:(1)为什么隔着漏斗. 瓶子能吹灭蜡烛?(2)为什么隔着木块. 书本等不能吹灭蜡烛?(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科学,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探究的快乐。]
活动三:“吸饮料”实验
1. 教师导入:我们在生活中喝饮料. 喝牛奶时,常常用到吸管,利用吸管可以很方便地喝到饮料牛奶。今天,我们用两根吸管来试一试。
2. 提出实验要求:请同学把自备的杯子里倒上矿泉水,再用两根吸管来吸,一根插到水里,一根放在杯外,用嘴同时吸两根吸管,看能否吸到饮料。
3. 学生猜想:猜想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4.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汇报: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6.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游戏和实验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而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家为了弄清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地做实验,直到弄清为止。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 飞机. 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喝饮料的经验,他们知道吸管喝水很方便,但没有用两根吸管试着喝过,所以此环节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在探索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联系生活,感悟科学
1. 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1)教师讲述:游戏中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2)学生交流:举出身边的有科学的例子 。
(3)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板书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 交流资料,感悟科学
(1)教师谈话: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资料:
(3)教师总结:同学们带来的资料很好,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播放登月图片. 无土栽培. 克隆羊多利. 磁悬浮列车. 海上石油开采. 风力发电等)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为科学的探索和研究奠定基础。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四)拓展创新
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但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停止。课下,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经典)科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