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6 10:58:2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共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共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大班数学中,需要上的活动还很多。但是考虑到让幼儿更多接触各方面的概念,我跳开了数计算的内容。有计划地增加了空间、量比方面的活动。在与箭头的游戏中,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游戏法,这样使数学活动活起来,孩子与孩子的互动,孩子与老师的师幼互动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活动目标:

  1、理解“↑、↓、←、→”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意义。(重点)

  2、尝试根据3条路线图中箭头所指的行走方向,正确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走路线。(难点)

  3、在讨论中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同伴的不同意见。

  活动准备:

  自备“↑、↓、←、→”,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标记。

  教学挂图

  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

  1、教师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

  师:你们知道这四张标记图表示什么意思?

  2、用手指出箭头所指方向。

  师:你能用手指指出这个方向吗?

  二、学习看路线记录表

  1、出示3张路线图

  师:小兔子用这些不同方向的箭头画出了3张路线图,路线图上有些什么?路线图中每个格子里的箭头和数字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看懂吗?(箭头表示每一步行走的方向,数字表示第几步)

  2、师:第一条路线图的第一步往哪个方向走?第二步、第三步又往哪个方向走呢?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条路线第一步的行走方向?

  师:第一条路线图一共要走多少步?

  三、学习用记录表记录路线:

  1、出示迷宫图和空白路线记录表,请幼儿指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

  师:这里有一张迷宫图,迷宫图上有什么?这3只小兔分别要去干什么?

  师:起点和终点在哪里?怎么记录,需要用什么来记录?

  师:接下去第一步往哪个方向走?数字表示什么?箭头表示什么?

  师:第二步朝哪个方向走?画上一条短线。

  师:第三步接着往哪走?谁能接着往下画?

  师:谁能从第四步开始接着往下画出每一步的行走路线。

  2、教师和幼儿共同根据幼儿所指路线走一步用数字和箭头记录一次,最后根据记录表把路线画在迷宫图上

  四、根据迷宫图设计路线,并记录

  1、师:这里还有两张数字图,请你继续为小黑兔和小灰兔继续画出一条路线图,找到食物。

  2、展示个别幼儿设计的路线图,并请他用语言讲述自己的路线图

  师:把你们的路线图展览出来,看一看谁设计的路线最长?谁设计的路线最短?

  五、幼儿完成操作材料《走迷宫》

  师:小只小兔根据哪条路线图可以找到食物,在迷宫里画出相应的行走路线,看看他们各自找到了什么了什么食物?然后将小兔子与相应的食物连线。

  课后反思:

  我准备了四种颜色的箭头进行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幼儿了解路线图中数字和箭头的意思。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内化重难点,我开门见山地出示了教学挂图,和小朋友们互动完成任务。并且示范小白兔行走的每一步,请幼儿在操作材料上看小白兔路线的'每个箭头的方向,并告知这是小白兔每走一步的方向。看起来孩子们对我的操作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请幼儿接下去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完成小黑兔和小灰兔的路线图。并且找到两者的食物后,用线连起来。幼儿们每个都是认认真真听完,胸有成竹地下去操作。在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很多孩子在看我操作的时候很认真,但是一下去就难以“画皮画骨”了。我觉得画一条路线就可以了,原有的路线图有交集的地方,反而对幼儿是一种干扰。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用相应的词汇“多、少、一样多”。

  2、乐于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套操作材料(瓶子和盖子各不多于5个);幼儿计算用书.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和我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瓶子娃娃找帽子"

  (二)幼儿操作,师幼讨论

  1、瓶子娃娃找帽子

  现在,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瓶子娃娃和帽子,那请你们先把自己的瓶子娃娃排好队,再为瓶子娃娃戴上帽子。观察一娃娃有没有都找到帽子?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

  操作完的小朋友可以跟同伴说说你操作的结果?互相讨论一下娃娃为什么找到,那帽子有没有找到主人?

  3、师幼共同探索

  4、师小结

  5、指导幼儿看计算用书并做练习

  (三)活动延伸

  请幼儿想一想有什么办法使娃娃和帽子一样多。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的课程,特别是对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更是不容易理解、掌握的。《纲要》中也突出了数学与其他各领域及生活的联系,指出应引导幼儿感受“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数学不再是抽象的逻辑知识体系,而是贯穿于幼儿生活和游戏之中有待于抽象的事物。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有规律的排序,知道2组或以上一样的才算有规律。

  2.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3.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感受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美。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课件《有趣的排序》、排序的插图5张。

  2.纸面教具:打印《小动物排排队》、《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给幼儿按规律排座位,引导孩子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孩子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按“男-女-男-女”的顺序排座位,引导孩子观察出规律。

  ——请你们认真观察身边的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今天排的座位有什么特别呢?

  ——有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我们今天是按照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再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有规律的坐小椅子的。

  2.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排序方法。

  —— 我们现在把第二个女生和第三个男生换一下座位,现在是什么规律呢?(2个男生-2个女生)

  —— 我们再想想看,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坐呢?

  二、观察画面,引导幼儿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有一些小动物也像我们一样有规律地排队,我们来看一看吧。

  ——谁来举手告诉老师,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

  小结:只有一组的排序我们并不能发现规律,只有2组或以上相同的排序,我们把它称为有规律的.排序。

  三、出示图片,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规律排序的认知。

  1.出示水果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一排是有规律地排序。

  ——这两排水果中,哪一排算有规律地排序?

  ——你是怎么判断的?

  2.出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引导幼儿做出正确排序。

  ——小蜜蜂和小蝴蝶们也想有规律地排队,有一只小蜜蜂和小蝴蝶不知道该排在哪里,你能帮助它们吗?

  四、给幼儿发放教学材料“小动物排排队”和“小动物”,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式给小动物有规律地排队。

  ——你可以用2种、3种或4种小动物,来进行有规律地排队。

  ——看看哪位小朋友可以排出多种方式呢?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观察生活中其他有规律的现象,如外墙瓷砖、床单的花纹等等,然后和老师同学们分享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基本上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但还只是停留在“知道了”上面,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在广泛应用上下功夫,使抽象的知识与具体实例发生联系。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把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去,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认识面,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运用10以内的组成,为连加连减做准备。

  2、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提高幼儿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后面布置成超市。

  2、夹子的数量是幼儿人数的5倍,每一个夹子上都用数字标价。

  3、活动前每个孩子身上分别贴好1~9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语言诱导,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娃娃超市里新进了许多好看的夹子,你们看(出示夹子)它们像什么?你们喜欢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娃娃超市去买夹子。

  (说明:为了出示夹子的时候既方便又好看,我把草莓夹、葡萄夹、苹果夹、蝴蝶夹等夹子排队夹在一张卡纸上。我一拿出这些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漂亮夹子,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就给吸引住了,当我说带领大家到超市去买夹子时,他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可见,这一导入活动已引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强烈兴趣。)

  二、复习10的组成

  (一)拿票检票

  1、幼儿拿票,要求拿两张,两张票的数字合起来正好是10。

  2、小组长做检票员,小朋友要对检票员说“×和×合起来是10”。

  3、律动:开汽车。

  (说明:幼儿拿票乘车时,我的要求非常明确,所以小朋友基本上都拿对了。检票时,我请小组长来做检票员,要求每人根据自己拿的票说一句话:“×和×合起来是10。”这样既缩短了检票时间,又照顾了全体,同时给每个孩子提供了想和说的机会。)

  (二)幼儿购买两个夹子

  1、提出要求:娃娃超市到了,夹子真多呀,每个夹子上都有一个数字表示价钱(出示标有数字的夹子),如果数字是3,就是3元钱。现在我们用10元钱去买两个夹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10元。

  2、幼儿自由购买,老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醒幼儿把钱放在超市的钱箱里。)

  3、幼儿交流:你买的夹子是怎样的。要说清楚一个夹子是多少钱,另一个夹子是多少钱,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夹子放在视频仪上集体检查。)

  4、小朋友相互说一说自己买的夹子,然后再检查一下是否正确。

  (说明:在娃娃超市里,孩子们根据“买两个夹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10元”这个条件自由购买夹子。在买夹子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运用到了10的组成,有的孩子买到后,急着给老师看或是给好朋友看,达到了相互检查的目的。购买以后的集中交流和相互交流时,我给出了一个句式,孩子们发言积极,他们愿讲、肯讲、会讲,顺利解决了以往数学课上孩子不知道怎样讲述的问题。)

  三、复习10以内的组成并学习运用

  (一)用10元钱购买三个夹子

  1、幼儿讨论:怎样用10元钱买三个夹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10元。

  2、讲解示范:先拿一个5元钱的夹子,再拿一个5元钱的',行不行?为什么?应该拿几元的?为什么?第三个该买多少钱的,合起来刚好是10元,为什么?

  小结:用10元钱去买三个夹子,先拿的两个夹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一定要比10小,然后算一算再买一个是多少钱的,合起来正好是10元。

  (说明:让幼儿用10元钱买三个夹子,而且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10元,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我先让幼儿讨论,然后再讲解演示。在这里我通过请求小朋友帮助、和他们一起分析的形式,使孩子们感到非常自豪,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幼儿购买。提醒他们把钱先放进钱箱里,观察并适当指导。

  4、通过视频仪进行个别交流,检查幼儿拿得是否正确。

  (说明:从“知道”到“运用”还要经过实际操作的过程,所以在孩子知道购买方法后,马上让他们购买三个夹子,学习运用刚学到的新方法,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事实证明,大部分幼儿都掌握了分步算的方法,能比较正确地购买夹子,还有一小部分能力差一点的孩子有一定困难。我就在组织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再一次强调了分步算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印象。)

  (二)第二次购买

  1、提出要求:和刚才买得不一样。

  2、幼儿购买,老师指导能力差的幼儿。

  3、幼儿讲述:我买的夹子,一个是几元的,另一个是几元的,还有一个是几元的,它们合起来是多少。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出示数卡,让幼儿一起检查是否拿对。

  (说明:为了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强调分步算的方法后,我又一次让孩子购买。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购买过程中,我特别留意几个能力差的孩子,我看到小敏小朋友选了3元、4元、6元的夹子,回到座位上把三个夹子摆成一排,然后把3元、4元的放在一起,自言自语着:“3和4合起来是7。”我乘机问:“7和几合起来是10呢?”她想了想马上站起来跑到超市去换了一个3元的。我及时表扬了她,她很高兴,笑着去告诉好朋友。)

  四、游戏:找朋友

  1、师:“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你可以找一个,也可以找两个或者是三个,但是你和好朋友身上的数字合起来一定要是10。”

  2、幼儿找朋友,找对后围成圆圈一起跳舞。老师巡回检查,适当指导调整。

  (说明:“找朋友”这一活动的弹性比较大,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找,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结束活动

  1、师:“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和好朋友手拉手上汽车吧。”

  2、律动“开汽车”出教室。

  (说明:乘汽车到超市购买,再乘汽车回幼儿园,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继续学习运用10以内的组成。

  活动评析

  整个活动以购买夹子这一游戏主线串联起来,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着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他们不认为是在做枯燥的数学题,而是觉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从中体验着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热情高涨,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数学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只要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活劫,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光靠一两次的集体活动是不够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随机灵活地引导运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六种不同的答案。

  2、能够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象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记录。

  3、会用比较清楚的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并关注和学习同伴的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放大的记录单,水彩笔。

  2、幼儿用书第1、3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分铅笔--学习7的分合。

  把铅笔分给两个幼儿,试试可以分几次,要求每次分的答案不一样,进行记录。

  二、师幼交流讨论"分铅笔"的结果。

  师幼共同检查结果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确认分成两份的6中答案:如有错误进行改正。

  三、尝试用标记表示两组相象的分法。

  1、幼儿观察6组答案,找找哪两组相似。

  2、师幼讨论:谁能有办法,让大家一下子就能清楚地看出记录单上的6组答案中,那两组是相像的?

  3、启发幼儿大胆地说出各自的办法。

  4、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记录单上最后一列空格,针对"可以给这两组相像的分合式做什么样的标记?在什么位置做标记合适"等问题,鼓励幼儿发表格子的意见和理由。

  5、请一名幼儿在放大记录单的最后一列空格中,尝试用标记表示相像的两组答案。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翻片子。

  2、剪贴格子。

  3、分蜡笔。

  五、交流与分享。

  活动反思:

  《分铅笔》是让幼儿"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能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像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标记"。在上一次幼儿学习6的组成时,已做过"找出相像的两组作上标记",因此,幼儿结合7的分合,很快地就完成了作标记的任务,但有部分幼儿给三组相像的数做的都是同一个标记,经过引导幼儿马上明白并进行了修改。在第二环节分铅笔并记录时,我强调了"用什么方法,可以记得又快又准",并让幼儿完成后进行交流。我的本意是希望幼儿能从相像的二组数字中受到启发,能从一组分合数字中推导出另一组,这样的话,7的分合共有6种分法,只要分三次,就能得出6种结果了。从幼儿交流的情况来看,所有幼儿都运用了数字变大变小的规律进行有序记录的方式,说明幼儿已很好地掌握了数字渐变的规律,这和前几次活动一直在强调"有序"记录,发现记录中的秘密分不开的。在幼儿交流结束后,我展示了一组运用交换数字的方式进行快速记录的方法,给下次活动留下了伏笔。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1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5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3

大班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