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7 08:28:4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精华】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5篇【精华】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9个字。

  2.读课文,看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

  2.读课文,看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以课题引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师板书:18 小公图 和 小 鸭子图

  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标画出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巩固字音。

  5.做猜字游戏进一步巩固字音。

  6.在掌握字音的基础上自己轻声朗读全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并标出自然段。

  7.同桌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8.分段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

  1.自己学习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小组汇报,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要发言。

  吃:左右结构。组词:吃饭、小吃。说句子:小猫爱吃鱼。因为吃东西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提醒大家在书写时注意最后一笔要写正确。

  叫:左右结构的字。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竖折、竖。组词:叫喊、叫人。因为“叫”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

  弟:上下结构,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忆字形。上面是倒八字头,下面是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在书写竖折折钩时要比上面部分宽一点,最后一笔撇要写得伸展一些。组词:弟弟、兄弟、弟子。

  面:独体字。用笔画记忆,笔顺是 ,共9画。组词:上面、下面。面条。

  正:独体字。用笔画记忆,笔顺是是 ,共5画。组词:正当、端正、正好。说句: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

  身:独体字,用笔画记忆,笔顺是 。组词:身边、身上、身体。

  4.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五、学生书写作业:

  1.学生自己观察书中田格的.生字。

  2.在观察的基础上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3.请学生说说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如:在书写“吃”字时,“口”字旁最后一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第一笔“撇”的撇尖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要与左边“口”的“横折”的“横”高低一样。第3笔“乙”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太长,“折”要靠近竖中线。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弟、面、身”这几个字。

  4.教师范写“弟、面、身”3个字。

  5.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同桌同学互相评议并修改!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表扬书写进步的学生。

  8.巩固书写: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遍。

  9.完成课后练习3,连一连,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18 小公鸡和小鸭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知道鸭子和公鸡的不同习性,懂得小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知道鸭子和公鸡的不同习性,懂得小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小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抽读生字和词语卡片。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看图了解每幅图的意思。

  学生边对照插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三、分段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提问: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书中用了“一块儿”可以怎么说?(一同,一起)

  2.学生自己读这段,对照第一幅图,(出示图)小公鸡和小鸭子长得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这段,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梳疑:

  (1)为什么小公鸡捉到很多虫子?

  (2)为什么小鸭子捉不到虫子?

  2.电脑出示图,小学生借助图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动脑筋观察图画,认真思考。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3.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他们一个捉到虫子,一个捉不到虫子?板书:捉虫子

  4.指导感情朗读。

  (1)想想:“小鸭子急得直叫唤”应当以什么语气读?小公鸡捉到虫给小鸭吃,小公鸡是那么热情地帮助别人,应当怎么读?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5.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如:“小鸭子急得直叫唤”,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小公鸡吃的很欢”又应该怎样表演出来?还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当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时,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先让学生同桌练习表演,然后请小组进行表演。

  (三)学习3、4、5段。

  1.自己轻声读3-—5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2.教师梳疑为什么小鸭子能捉鱼?小公鸡不能下水捉鱼?

  3.引导学生讨论,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指着图说一说原因(出示2、3、4幅图)板书:捉鱼。

  4.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3、4、5段。

  如: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会淹死的”指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

  5.请学生练习表演3、4、5段,通过动作表演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四)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先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向大家汇报

  (1)我懂得了小鸡不会游泳,小鸭会游泳。

  (2)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鸭子和小公鸡不同的习性,学到了它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品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3、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自行积累“伤痕累累”“慷慨”等词。

  教学准备:课件(邓世昌以及简单的文字介绍材料)、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邓世昌。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2、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和其他的官兵们的故事。

  3、学生展示资料,介绍邓世昌。教师随机出示课件中的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邓世昌。

  4、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壮士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提纲导读,学生小组自读。

  1、教师出示提纲,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掌握生字新词的书写。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3)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给课文分段。

  (4)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根据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重点指导“损、册、措、昌、统、隆“的读音及“同归于尽”“惊慌失措”“纵横驰骋”“劈波斩浪”等词义。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齐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理清脉络,说故事。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2、指名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列出提纲)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罗列的提纲复述故事。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愿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想像激战的场面。

  2、抓住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高亢激昂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学过的生词。

  2、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品质。

  1、教师导读,请大家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全体官兵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句子和词语。

  2、指名反馈,引导深入探究,读议中理解、体会。

  毅然

  (1)“毅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反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扮演邓世昌,学生扮演官兵,再现当时的对话场景。

  讨论:该抓住哪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为什么?

  多次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体会邓世昌的精神。

  3、教师朗读课文3-5自然段,学生想像战斗的激烈场面。

  4、教师播放慷慨激昂的音乐,学生朗读。

  5、教师语言导读:同学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战士英勇作战,带领大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在中国曾经出现许许多多向邓世昌一样热爱祖国、勇猛无比的人物。

  2、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

  3、教师小结:他们将在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无数先烈用鲜血写下了中国的历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永远把他们放在心里,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英雄的故事,开展英雄故事演讲比赛。

  板书

  23、海上英魂

  “定远”中弹帅旗落

  毅然挂帅指挥作战

  甲午战争(邓世昌) 驾舰船撞“吉野” 热爱祖国

  壮烈捐躯躯祖国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并会写其中的12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激发集邮热情,仿写自身的集邮册。

  二、教学难点

  感悟“我”的集邮册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教学用具

  录音机、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谁喜欢集邮?集邮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邮票很美可以欣赏,可以增加知识有收藏价值……)

  2.谁想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集邮册,介绍一下你最得意的收藏?

  (二)自学文章,整体掌握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遍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并考虑:你认为“我”的集邮册美丽吗?从哪几方面看出它是美丽的?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自身的感受。可适当做一些批注。

  4.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身的理解和认识。

  (三)品读文章,体会感情

  第二小节:

  重点体会:壮丽山河的美

  主要采用“读、谈体会、评读、介绍并展示资料”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万里长城、长江、庐山、黄山、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双版纳、桂林山水……了解中国的壮丽山河的美,从而发生热爱祖国之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点拨:日月潭、半屏山在哪里?为什么说他们在做思乡的梦?结合实际谈谈自身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

  诗中很多句子是一对一对地出现的,读起来觉得特别美。感悟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评读。

  第三小节:

  重点感受:历史长河积淀的无穷力量。

  主要采用图片展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想像中读;以在欣赏中读的`方式感受集邮册的美,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情歌颂。

  用小组喜欢的方式朗读一一对应的句子,进行小组间的赛读。

  (四)感受内容、练习背诵

  1.指导朗读2~4节的第一句诗,体会出一句比一句强烈,从而感受到作者热情歌颂伟大祖国的那份越来越浓烈的激情。

  2.分角色读配乐诗歌。

  3.选自身喜欢的句子、段落练习背诵。要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4.指名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五)提出疑问,升华主题

  文章学到这儿,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学生的疑问)

  师可提问:“美丽的”集邮册,仅仅是指它漂亮吗?能体会出“美丽”这个词所能表达出的感情吗?(内容,知识丰富、抒发着对集邮册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

  (六)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小作者认为“我”的集邮册是“美丽”的,带着这种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

  2.我们很多同学都展示了自身的集邮册,你能仿照这篇文章用诗歌的形式、用一一对应的句子,把你对集邮册的喜爱展示给同学们吗?试着动笔写一段。

  3.指名给大家念一念自身的创作,互相评价。

  (七)安排作业

  1.背诵文章。

  2.完成仿写内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童年絮味》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4、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童年絮味》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例

  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和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学生回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

  (二)《童年絮味》题解

  本文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富有情趣的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

  (三)《童年絮味》导读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写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讨论归纳:

  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③初学识字自得意;④自编小辫美极了;⑤家教严历成习惯;⑥左邻右舍关系密;⑦乘凉还有小表妹;⑧夏秋冬季我都爱;⑨如今给儿买雨鞋。

  2、重点难点解读。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她今后有何影响?

  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直到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

  3、综合研讨,探究下列似乎矛盾的现象。

  (1)为了贪吃灶糖就公开宣称要嫁给卖糖的老头儿(《拣麦穗》),小小年纪就把自己打扮得像“小妖精”(《童年絮味》),这些小女孩是“不害臊”还是挺可爱?或是二者兼有?为什么?

  明确:这两位小女孩当然是挺可爱的。首先,为了贪吃灶糖就决计嫁给卖糖老汉,这在实用性上是很不合算、毫无价值的。但是小女孩对此完全无知。正是这个无知衬托出了心灵的纯洁。这样的未被世俗功利熏染的心灵是可爱可贵的。把自己打扮得成了一个“小妖精”,小女孩的姨妈们看到后差点背过气去,说明在实用性上无可取之处,甚至适得其反。但是小女孩的爱美之心是真诚的,纯洁的,也是幼稚的,她以为自己美极了,她并不知道这个后果。这样,相反的实用效果却反而使人注意到了她的爱美心灵和幼稚可爱的童真。其次,“不知羞”在成人的词典里,在成人的身上是贬词,而在这特定表现儿童心灵的情境里,正是这“不知羞”才显出她们心灵的纯洁和心地的坦然。她们一点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人笑话,这是多么的纯洁无邪!再次,为吃灶糖而公开宣称要嫁给卖糖老汉,从理性讲,绝对是荒唐可笑的。把自己打扮成了“小妖精”,从效果讲也是可笑的。所以,两篇作品中周围的人们均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读者看后想来也是开怀大笑。但这笑声是善意的、宽容的、充分理解对象的,因为这里更多是令人可爱的纯洁、幼稚、天真无邪。如果由此认为这些小女孩是“不知羞”和“挺可爱”兼而有之,那也应属于幽默谐趣的表现效果问题,也就是说,幽默常常把优点和缺点集于一身。换言之,这不是令人讨嫌的“不知羞”,而是令人可爱的“不知羞”。

  (2)“我”的乐园——百草园,原本只有一些野草;“我”最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却是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本子;类似的描述,《童年絮味》也有,请具体指出。交代这些童年的心爱之物、欢乐之处原本的“简陋”,不会煞风景吗?为什么?

  明确:《童年絮味》以那些破布娃娃、破藤桌“舞台”、荒郊野地、防空洞、九曲巷为玩乐对象、场所都属于类似的描述。描述这些童年的心爱之物、欢乐之处的“简陋”,并不会使文章逊色,相反,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审美的重点感——

  其一,荒芜的园子、拙劣的印本、破桌荒地,这些都是真实的。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些大约都成不了他们的乐园和爱物。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成年后,就买过了一本精致得多的石印本《山海经》,而原先长妈妈送的那本早不知丢到那里去了。但在生活经验很有限、事事感到新鲜好奇、常常把幻想和想像当现实的儿童的心灵世界里,这些荒园陋物却可能成为他们心灵上有着无限趣味的乐园,成为满足他们童心的最为心爱的宝书,成为他们童年游戏的大好场所。物不择好坏,事不计真假,要的只是能真正成为他们心灵上的乐园,这正是童趣生活的最真实的特点,这是几乎所有人的童年时代都有过的“过家家”体验。所以,无论是原始素材的实录还是文学创作的编造,描述这些童年心爱之物、欢乐之所的“简陋”,恰恰更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其二,心灵上的乐园却是简陋之物。这一反差,突显了审美的重点不在实用而在情感、情趣。“我”怀念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在乎这里只有一些野草和读书生活的枯燥,而在于有过“我”的童趣童真童心。“我”动情地忆起这部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不在于书本质量如此粗劣,而在于这里寄寓了一个人道关怀的动人故事。“我”的童年引“我”无限眷恋,不是“我”拥有过奢侈的玩具、豪华的游乐场,而是破桌破椅都记录着“我”童年的情趣。

  (四)《生命》导读

  1、默读《生命》,体会文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2、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明确: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尊贵的生命,生命的实质就是充满着自由的活力,要为他们(它们)自由地、充满活力地活着而高兴,以宽广的胸怀善待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3、讨论:借用《生命》中“老师”所领悟出的道理,你是否能欣赏到《童年絮味》所包含的趣味和意义?

  《童年絮味》也就是像《生命》中的“老师”一样,以对生命的新的感悟去感受、看待周围的生活,以升华了的理性认识去照看具体的感性生活。《童年絮昧》就像“老师”在足球场上看到的孩子们“找乐子”情景的翻版。《童年絮昧》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更具体一点,就是“老师”最后说的“生命的实质”,也是“老师”在本段文字开头说的“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压制”,它的趣味就是以童年情趣的形式展现着这充满自由活力的鲜活的生命。文中的“我”及童年伙伴们也是在到处“找乐子”,替洋娃娃整容。捉蝴蝶、捉迷藏、钻防空洞、捧着大词典大声唱读、把自己打扮成“小妖精”、与同学打架、自编自演戏剧、泡海水、过春节、秋游野餐运动会……,所有这些童趣生活就是活着的生命的趣味。

  4、写作特色:

  (1)语调诙谐,充满童趣。

  (2)以比鲜明,引人深思。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词句品味积累”。

  2、完成《伴你学》中相关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吟唱古诗,引出诗题

  1、同学们,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诗不仅能诵读而且能吟唱,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总要吟唱一首古诗,来放松头脑,陶冶情操,谁来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饭前,都会听到广播吟唱一首什么诗?《锄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锄禾是李绅写的,也叫《悯农》,这是第一首,唱了这首古诗,李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农民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2、是呀,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却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绅写的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谁想来介绍介绍诗人。

  (收集资料要注意筛选,懂得抓关键。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听课文范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读这首诗,注意是否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明评价)

  师:老师想考大家,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悯”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自由小声地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并把你读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读不懂的提出问题,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

  2、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3、生:汇报读书心得。(小组派代表先来说说你们读懂的地方吧!)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粮食作物。泛指粮食种子。

  子:这里读第三声,成熟的稻子。

  (2)从第一句诗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粮食获得丰收。)

  粮食要怎样才能获得丰收呢?(要进行辛苦的田间管理)

  (3)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从“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子”这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杀虫、灌溉、施肥等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你的领悟力太强了。

  (4)指导朗读。那么这句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劳动艰辛)对诗的不同理解就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谁来试试吧?(评价:让我感受到丰收的不易,掌声送给他)你也来读读吧!大家听出什么了?(同情)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师小结:读得太棒了,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画面(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谁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又获得丰收,农民还是活活饿死呢?

  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

  丰收的粮食哪里去了?

  (7)你们预习时,有收集时代背景的资料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是指:当时农民没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粮食都被地主没收了。因为种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给地主的也越多。)

  (8)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但是,这些苛捐杂税压得人民饿的饿,死的死。这些社会现实诗人没有明说,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这种社会太不公平了。

  (9)指导朗读。那么后面这句诗应怎么有感情地读呢?(既同情又愤恨)你来试试?哪个小组也来示范读读呢?(指名评价)读得真好,你也来试试!(师评价: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痛恨统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让我听到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声。)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0) 师先配乐朗诵,生再配乐朗诵。

  (1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诗人所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表达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强烈愤恨)

  (12)那么诗题的“悯”字你理解了吗?

  (有同情、怜悯农民之意!)

  四、再找组诗,拓展延伸

  1、观看唱古诗视频《悯农2》学着唱。(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古诗呢?)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劳动的古诗呢?各描写什么劳动场面呢?

  a.《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b.《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没有不劳动的个体,只有不愿劳动的思想, 败的思想,违背规律的思想,这都将——受天地所摒弃。而爱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将会世代相传。

  板书设计:

  怜悯、同情--- 悯农(二)

  春种-----秋收

  一粒-----万颗

  无闲田 (艰辛)

  犹饿死 ( 同情、愤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8-03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