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3、感受参加吹泡泡活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愉快。
活动准备:
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等常见洗涤用品(一组一种);人手一杯清水;吹泡泡的工具;搅拌棒;座位安排(前面放一排操作台)实物图标记。
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有没有吹过泡泡?
(2)引导幼儿讨论:在清水中加些什么可以吹出泡泡?
(3)幼儿认识洗涤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一)第一次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1)请幼儿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搅拌,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师: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洗涤用品,把它放到水里,搅拌一下,仔细观察洗涤用品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幼儿交流操作过程
(3)教师示范,解释溶解现象
小结:洗涤用品加入水搅拌后就在水里溶化了,我们把这种有趣的现象叫做溶解
(2) 吹泡泡玩一玩(你们做的泡泡水吹出泡泡吗?)
小结:洗洁精更容易处出泡泡,泡泡水浓就容易吹出泡泡,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第二次操作(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1)把刚才小朋友介绍的方法用一用。
(2)也可以加入两种或者更多种的洗涤用品混合后再吹泡泡,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幼儿交流经验
总结: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多更大的泡泡。
3.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幼儿随教师出活动室
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区分树的.种类。
2、了解树木的多种用途,培养思维力,想象力。
3、初步形成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准备:
带领幼儿参观周围人们植树造林的情况。认识几种树木的种类。
活动过程:
一、启发式提问。
1、你见过哪些树木?能说说它们的名字吗?
2、你能说说树木的用途吗?
二、讨论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1、树木能净化、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风沙弥漫,防止水灾,保持生态平衡。
2、调节气温,防风遮阳。
3、树木能制成家具等,生活中不能没有树木。
三、幼儿应如何做。
1、学会保护树木。
2、积极栽种树木。
四、向幼儿讲述爱护树木的重要性。
使幼儿懂得不能随意损坏小树苗,也不能乱砍树木,不能在树林中和旁边生活,以免烧毁树木。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为每组准备: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为每个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猜猜老师描述的这是班级中哪位同学?为什么会毫不费力猜测到?
二、自主探究:1、观察我们的不同1)小组内选择2个人,观察它们的眼睛、鼻子、嘴、眉毛,看看互相之间相貌有什么不同?2)通过观察我们有什么发现?(预设: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会发现就某一个相貌特征而言,人与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某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1)与同学合作,对照下图,观察我们的眼皮,前额发际,耳,下颌等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中,先小组内互相观察,统计,再汇总成全班表格
性状人数性状双眼皮单眼皮有耳垂无耳垂前额V发尖前额平发际下颌中央有沟下颌中央没沟舌头能向内卷曲舌头不向内卷曲
2)讨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把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相貌特征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3)每个人的以上表中性状等征是不一样的,如果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情况呢?组合成多少种人?4)如果考虑更多的相貌特征,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我们班级里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全世界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吗?
三、拓展性活动:猜一猜描述的是班级的哪一位同学的特征?(根据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颌特点进行猜测)
四、课外延伸:回家观察父母及亲人的外貌特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与人类活动、生存、发展的关系。
2.知道太阳能对人类的作用,并体会到人类开发新能源的重要。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准备
1.投影仪、学生收集并阅读有关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烧瓶、酒精灯、方座支架、玻璃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弯管等模拟水循环实验的器材。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收集并整理有关太阳对人类影响的事实。
1.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物质变化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的人类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提问: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3.学生汇报,并阐明其依据,教师将那些有依据的现象简要板书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将大家汇报的成果记录在教材第36页下面的空白处。
5.提问: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6.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从光和热这两种形式反映太阳对人类的影响进行总结。
二、认识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1.提问: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是怎样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后,教师组织同学在班级内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同学的阐述解释,让大家都明白能量转换是太阳与人类活动联系的重要方面。
3.谈话:我们已经弄清了太阳与动植物、水和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些事物或现象与能源矿产、与电能、与人类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统一起来。
5.指导学生归纳太阳与人类活动复杂的联系,并指导大家把这种联系填写在教材第37页的方框里。
6.教师简要讲述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能。
第二课时
一、认识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
1.提问: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2.学生汇报各自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完善和统一认识。
3.教师从能源矿产的形成、流水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深层次的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推测,即进行三层或三层以上关系的推测,推测没有太阳人类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4.学生推测,并将推测表达记录在教材第37页下面的空白处。
5.在学生自行推测记录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以统一认识。
6.教师小结,将观点落脚到让学生认识到,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各种能量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实证研究1.谈话:你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过程吗?
2.学生思考并提出各自开展模拟实验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想法。教师就学生的发言在思考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给予积极肯定。
3.提问:如果这节课以水为例来做相关的模拟实验,这个模拟实验该怎样做?实验的模拟现象应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各自想法后,教师介绍实验模拟的方法:
(1)在烧瓶里装三分之一的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口,装在方座支架上。铺好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
(2)在另一个方座支架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朝下,正对玻璃弯管出口;
(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待水沸腾时,弯管口向玻璃杯中冒“白气”;
(4)玻璃杯内壁上逐渐积满小水滴,由小水滴又形成大水滴,从玻璃杯口一滴滴地滴下来。从而说明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积聚成大水滴时就下落,形成“雨”。
5.学生分组实验体会太阳热量对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6.学生实验完毕后,汇报其在实验中的发现及思考。
7.教师总结水循环到底有什么意义,指出水循环不仅为人类带来电能,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能食用的淡水和生产用水;陆地上有了水,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给了我们吃的、用的;水循环形成的江河给我们提供了水力资源和航运之便,水循环能改善气候……当然,如果这一切缺少了太阳,其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糟糕。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昆虫——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吃食情况等生活习性,为以后建立“昆虫”概念打下基础 。
2、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3、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蚂蚁教学挂图(或自制幻灯片);
2.蚂蚁若干(把捉到的蚂蚁放在瓶内待用);
3.放大镜;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昆虫——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吃食情况等生活习性,为以后建立“昆虫”概念打下基础 。
2、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3、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蚂蚁教学挂图(或自制幻灯片);
2.蚂蚁若干(把捉到的蚂蚁放在瓶内待用);
3.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
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学习新课
1.指导幼儿观察蚂蚁身体外形的特征。
(1)讲述: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可以使用放大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得最细致,最准确。
(2)幼儿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讨论观察的结果:
①从整体上看,蚂蚁的`大小怎样,都有什么颜色?(有大有小,黑色的,褐色的)
②蚂蚁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经过讨论后引导学生把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③蚂蚁的头部是什么样的?头部长有什么?是什么样子?
④蚂蚁的胸部是什么样的?胸部长有什么?是什么样子?
⑤蚂蚁的腹部是什么样的?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能正确数出围成圈的物品总数。
2.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知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南瓜爷爷找邻居》PPT。
2.幼儿作业单,红笔、黑笔。
3.饼干、胡萝卜、鸭子等十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谁的家——引起兴趣、说明要求
1.这是谁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2.南瓜爷爷家来了很多客人,数数一共有几个?小结:今天的数数方法跟以前的不同,今天的东西排成了一个圈,所以要数清楚的.话,就要先找一个起点,再挨个儿数下去,数过得不要再数,就能数清了。
二、我是谁——观察图片、发现交流
1.猜猜这些客人是谁?
2.出示正影一一认识。
3.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菜来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来是要找邻居(简单了解“邻居”的概念)。小结:原来邻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楼上楼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儿操作、知识转化
1.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据自己原有经验勾出感觉是蔬菜的东西。(简单交流结果)
3.南瓜爷爷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小结: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观察情况。(用红色的笔重新圈出是蔬菜的东西)
5.依次讲评7种菜,究竟哪些是蔬菜。小结:原来土豆、青菜、胡萝卜、黄瓜等都是种出来的、可以烧成菜的植物。
活动延伸:
南瓜先生只准备了5 幢房子,怎么住下7个邻居呢?谁和谁住在一起比较好? 引导幼儿拓展思维。
科学教案 篇7
我从事科学研究是出于一种不可遏止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别无其他动机。——爱因斯坦
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幼儿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幼儿不断发现科学奥妙,激发其学科学的兴趣。今天小编推荐一个“磁铁找朋友”的科学活动,希望能够为大家所用。
游戏准备
配套材料:条形磁铁2块、环形磁铁2块、分类盒1个、铁屑2盒、魔法盒1个、骰子1个、迷宫图卡1套、太阳系图卡1套、操作记录表32张、探索图册《磁铁找朋友》。
园所自备:其他形状的.磁铁(如U形磁铁)、铁球、回形针、布条、白纸等。
游戏方法
玩法一:淘宝
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用磁铁在其中来回移动。看能找到哪些可以被磁铁吸住的“宝贝”。
玩法二:找好朋友
(1)将分类盒里装满物品,如回形针、小图钉、羽毛、布块、石头、纸片、细绳等。
(2)用磁铁分别靠近物品,看看哪些会被磁铁吸引,哪些不会(如图2)
(3)根据磁铁与分类盒中物品不同的反应将材料进行分类。
玩法三:回形针走迷宫
将回形针放在迷宫图上,把磁铁放在迷宫图卡的反面,通过移动磁铁带动回形针走迷宫(如图3)
玩法四:太阳系
将铁球放在太阳系图卡上,把磁铁放在太阳系图卡的反面,通过移动磁铁改变小球的位置(如图4)
游戏价值
1.在游戏中培养分类与比较的能力。
2.通过探索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通过游戏与实验的方法了解磁的穿透性。
3.激发探索磁力现象的兴趣,培养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
4.在探究中发展沟通能力。
科学教案 篇8
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学生进入科学课学习的入门课,也是《十万个为什么》单元的起始课,这节课主要侧重对学生观察能力上的初步培养和训练,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教材所设计的活动,我将本科的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调整为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看照片。2盲人猜物。3、尝试与指导。4、实地观察。5、交流与拓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各种器官获取各种信息。
2、了解一片草地(或花坛等)的植物、动物和其他。
3、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们的观察变得敏锐。
(二)过程与方法
1、是学生通过有趣的感知活动,体会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奇妙作用。
2、通过对学校花坛一角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敏感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学生会使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多种信息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认识和感知。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实地考察法、游戏法、对比发现法
教学准备:
盲人猜物的游戏材料、考察学校花坛、教学辅助、观察记录表、哨子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什么课吗?看,老师告诉你们(毛笔蘸水写“科学”二字在黑板上)
仔细看这两个字,要知道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一起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了!
(学生仔细观察活动)
谁能把刚才的发现说出来?
看来大家已经体验到仔细观察带给我们的乐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的兴趣一起开始探索自然、探索科学吧!(板书课题)
看照片。
刚才,我们是怎么发现了用毛笔蘸水写的字渐渐变没了呢?(眼睛看)好,眼睛是我们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PPT文稿出示:学生熟悉的一片草地(或花坛)的照片)
这是一幅照片,它是我们校园的一角,从这篇草地的照片上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与汇报。
二、盲人猜物。
看来眼睛却是能观察到很多,是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如果给你这个,拿出装有4种不同液体的瓶子摆在桌上,问学生:谁来猜一猜瓶里的液体是什么?
学生猜测,学生可能很快就猜出有颜色的液体是果汁。
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猜测的?[:]
学生回答:眼睛看到的。
老师:对了,眼睛看是获取信息一种重要方法(板书:眼睛看)。这时增加游戏难度,让学生蒙上眼睛猜测,其他学生只可给予提示,不能说出答案。
学生可能用鼻子闻的方法猜测出其中两瓶是酒精和醋(板书:鼻子闻),用嘴尝的方式说出另一瓶是水(板书:嘴尝)。
学生全部猜出后,游戏结束。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其观察的方法(并板书),并让孩子凭着生活感知,说出:还可以用手摸、耳朵听进行观察获取信息。
老师总结: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我们班藏了这么多小科学家!会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
这一环节,通过简单的看、闻、尝,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认识到科学知识是通过探究学习得来,并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科,网]
三、尝试与指导。
问学生:如果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校园花坛的一角观察,你该怎么做呢?老师先带来一盆月季花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用激将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观察前,老师强调:在观察时,不能伤害到他们)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在鼓励学生发现的同时要做好引导。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练习能准确的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从而使观察能力变得敏锐。
四、实地考察。
老师说:通过上一活动的努力,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进行科学观察了。已经通过老师的考核了,接下来,我们要走出教室,到学校花坛的一角进行实地考察了,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要想发现更多的信息,仅仅用多种方法观察是不够的,还要求带好笔,及时填写“科学观察记录表” 。
出示温馨提示
1、认真细心
2、带上笔,及时填写《科学观察记录表》。
学生来到花坛前,面对这鲜活的事物,一定会有很多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及时帮助学生寻找答案,有困难的问题则记录下来。同时要维持好纪律,确保学生安全。[:ZXX]
15分钟后,学生拿着满满地记录表,走进教室,完成实地考察活动。
五、交流与拓展。
老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中,针对学生暴露出一些问题,老师要及时指导。
汇报结束。
老师:花坛里的所有秘密是不是都被我们发现了呢?我们下课以后孩子可以继续到花坛上进行观察:看看某种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他的正反两面是不是一样的等等,同时提醒大家,如果你们能带上放大镜、尺子等小帮手去观察,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校园资源,进行体验式探究活动,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活动的进行。
板书设计:
探索自然
眼睛 看 手 摸
鼻子 闻 嘴 尝
耳朵 听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