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2、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轻和响不同的声音。
3、学会自我控制,兼顾他人。
活动准备
1、图片(午餐、点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觉、问好、唱歌、上课回答问题等)
2、玩具动物一只、轻和响的分类标志各一
3、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轻和响。
(声音越讲越轻,直至听不到)
教师:能听到我的声音吗?为什么?
原来,为了能让别人听清楚,我们必须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二、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
三、听噪音录音
感受响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用响亮的声音呢?
教师:听噪音的`录音你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
有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大声说话,就太吵了。
四、回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分轻和响
1、在幼儿园你都会做些什么?(随着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
2、什么时候需要轻轻的,什么时候需要响一点呢?
(出示轻和响的分类标志)
3、将一日生活各环节图片按照轻和响的要求分类。
五、实践轻和响
1、大声的向老师问好、大声的唱歌
2、小动物想睡觉了,轻轻的哄小动物睡觉;小动物睡着了,轻轻的搬椅子、轻轻的走路。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科学——怎么会有声音活动目标:
1、使幼儿获取震动物体会产生声音的具体经验,知道不同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各不同。
2、教育幼儿注意保护听力,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3、教会幼儿分辨不同物体德尔声音,发展幼儿听觉分辨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能震动并产生声音的物体:橡皮筋、纸、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现在你们能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哪里来的?(汽车喇叭、风声、鸟叫声、琴声、讲话声等)那小朋友,我们自己能不能发出一些声音来呢?你能够发出什么声音来?(拍手声、跺脚声、口哨声…)
二、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产生。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怎么会有声音
呢?(幼儿讨论、猜测)现在请你们自己来试一试,你用桌子上的东西怎么能发出声音?知道幼儿用各种材料发出声音,如用手轻轻拨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动纸张等。你们发出了什么声音?你们在做试验的时候还发现了身?(有东西动就会有声音)请你们再来试一试,看看声音出来的时候,还会产生什么现象?(振动现象)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并感知物体的振动,可用手轻轻触放在物体上(打击大鼓)刚才你们把手放到鼓上的时候还发现了什么?(有振动的感觉,鼓不振动,声音也就会停止。)幼儿表达、讨论。
三、引导幼儿探索自己讲话的声音。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有东西在振动而产生的呢?(是的)我们
在讲话的时候哪里在振动的呢?(喉部声带)引导幼儿讨论并做发声试验,启发幼儿把手放到喉部感知声带的振动。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声音产生的秘密,我们在振动的物体的时候,就
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如果听到了很响的、很刺耳的声音时应该怎样做?(捂住耳朵,保护好耳朵。)
活动延伸
1、玩发出各种声音的游戏。
2、组织幼儿讨论哪些是好听的声音,哪些是噪音?
3、组织幼儿到大自然听各种的声音。效果分析: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主要让幼儿了解驱蚊灭蚊的方法并掌握夏天蚊虫叮咬后的处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谜语,蚊子的叫声,图片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2,引活动内容 出谜语让幼儿猜,放蚊子的叫声。来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出示图片提问幼儿 让幼儿通过图片和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师生讨论驱蚊的方法。请各别幼儿找一找灭蚊的东西。(准备好的相关图片)
4,小结一下驱蚊,灭蚊的方法和东西。
5,听传播疾病的蚊子,让幼儿了解蚊子是如何传播疾病和掌握被叮咬后的处理方法。
6,游戏:灭蚊子来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寻找相关蚊子的知识,相互交流增长内容。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已有经验和图片来了解驱蚊,灭蚊的方法。经过相互讨论和引导来掌握蚊虫叮咬后的处理。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弯曲性,了解常见物体弯曲的必要性。
2、学习观察弯曲形状物体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体验弯曲的物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活动准备。
1、自制眼镜一副,真正的眼镜一副。
2、两部电话线不一样的电话机。第一部的`电话线是弯弯绕绕的;第二部的电话线是直的。
3、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镜腿直直。
1、教师出示两副眼镜,请两个幼儿分别戴上然后与教师一起做游戏。
(1)咦,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一直掉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不掉下来?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弯腿跟直腿的区别)
教师小结:哦,原来直直的镜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来;真正的眼镜有弯弯的镜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来。
(二)实验二:电话线直直。
1、教师出示两部电话机,拿起第一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使弯绕的电话线伸长。
2、教师拿起第二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由于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把电话机拖过来掉到地下。
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和直直的电话线的区别)
教师小结:哦,原来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可以伸长,所以我们可以走来走去接电话,用起来很方便;直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只能在原地接电话,很不方便。
(三)讨论:假如它是直的。
1、出示有山、汽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讨论:这辆汽车能上山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衣架、躺椅……)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
讨论:假如它是直的会怎么样?
四、教学反思。
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科学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在假设环节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觉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儿就体会更深了,现在光凭想象效果不佳。但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很积极,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了解几种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2。在制作美味鸡蛋的过程中,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准备:生熟鸡蛋若干,煎蛋器,奶锅,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盘子若干,小刷子,油壶,盐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经验准备:
会打鸡蛋
活动重点:
了解鸡蛋生熟的变化
活动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区分生熟鸡蛋,并能够进行猜想和验证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玩一玩电子互动墙,熟悉鸡蛋制作的美食。
任务:用生鸡蛋制作美食
(二)基本过程师:小朋友面前的盒子中有鸡蛋,有生的也有熟的,请小朋友在不弄破的情况下把生的挑出来,将自己的方法画在表格上,一会验证自己挑出来的鸡蛋(生的放在打碎了放在带走生鸡蛋标志的盒中,熟的剥开一个小口放在另外的盒中)
总结方法师:
①刚才谁的方法成功区分生熟鸡蛋了?(幼儿举手)
②请你说一说你的方法(a。手电筒照熟→深颜色,生→透光b。称重生→轻c。摇晃,生→晃d。转生→慢)
③请你把你的方法画在黑板上的纸上
④请小朋友用纸上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挑出一个生鸡蛋,打进自己的小碗
师:为什么不能看颜色区分?
师:因为生鸡蛋的颜色有深有浅老师挑一个鸡蛋(多种方法)师:我们用鸡蛋可以做什么常见的美食(鸡蛋羹,荷包蛋)教师指导做荷包蛋和鸡蛋羹师:做荷包蛋有什么现象幼:
师:鸡蛋有什么变化(液体到固体)
师:要和小朋友互相分享美食,回家可以给爸爸妈妈做早餐活动分析:活动让小朋友探究区别鸡蛋生熟的方法,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小朋友每天都会吃到,从幼儿自身来说,对鸡蛋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探究过程中,幼儿有听觉,视觉的`体验,使幼儿有更深的印象,这次的活动,教师很好的将教育活动和生活联系,对鸡蛋的基本认识从生活中来,最后用鸡蛋做了美食,又回到生活中去,做美食对幼儿是一种满足,生鸡蛋打出来,做成美食,更能加深幼儿对此次活动的印象和体验,教师让两组小朋友进行分享,这也是一种社会性教育。
我的收获:
我觉得科学教育活动要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加深幼儿印象,这次的活动中,天平称重的结果不是很明显,幼儿也提了出来,老师也让幼儿画在纸上,老师给予了支持,科学活动并不是让幼儿局限一个理论,让幼儿多探究,应该允许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发散幼儿的思维,也应该乌云幼儿有失误或是误差。
教学反思: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意在创设一个情境,让幼儿在猜测中激发起兴趣,但是提的问题不是很到位,应该更改为“今天海宝带来了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在不敲碎蛋宝宝的情况下请小朋友来猜一猜!你有什么好办法?”,将“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去掉,猜测过后,可以根据教师记录下来的内容进行判断是否可行,从而在第二环节添加一个步骤,幼儿自由探索,并且交流“你会有什么发现?”在环节二中,共同探索区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为三个小操作,第一个操作幼儿基本上都没有问题;而在第二个操做中,活动中我使用了幼儿操作代替教师教的办法,但是发现不可行,还是需要教师教幼儿使用电筒,并且,如何照一照鸡蛋,从而有利于帮助幼儿操作探索,并且省去了临时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环节;在第三个操作中,同样也发现了幼儿转的时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儿像教师一样双手转鸡蛋,但是有的幼儿是单手转鸡蛋,从而导致熟鸡蛋没法转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请一名幼儿上前来掩饰转鸡蛋的方法,让幼儿从中发现在转圈比赛时需要我们用力转,才能真正的比出转圈本领大的鸡蛋,因为又添设了一个再次操作的环节,所以时间有些拖沓。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泥螺在不同烧制方法上呈现出的泥螺肉大小、色泽、口味上的变化,泥螺壳的变化,这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幼儿的兴趣点,它将成为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由于泥螺在海泥、水、盐这三种不同的材料了就会有不同的变化泥螺里加了水,它就能变胖了,加了盐的泥螺会缩小。同时加了水和盐的泥螺也会缩小,让幼儿探索泥螺的'特性。
【活动目标】
1、观察泥螺的外形特征,知道泥螺有多种烹饪方法。
2、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泥螺在各种材料中的不同变化,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探索鲜泥螺、腌制泥螺的外形和口感的不同。
【活动准备】
新鲜的泥螺、腌制的泥螺、盐、海泥、水、记录表、熟泥螺、盐水。
【活动过程】
一、泥螺的外观。
1、看泥螺的生长视频。
2、刚才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的是什么?
3、请幼儿说说泥螺的外观形状。
小结:泥螺驮着淡灰色的圆壳,伸出肥胖的大舌头,吐着白沫,在沙地上懒洋洋地蠕动着。它们的食物是海水和沙。爬累了,它们就把舌头缩进壳里,躺在沙滩上无忧无虑地“睡大觉”。
二、泥螺的变化。
1、刚才我们看来视频泥螺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
2、泥螺在沙地里是懒洋洋地蠕动,那它在别的地方是怎样动的呢?
3、交代规则:老师在后面的桌上放了新鲜的泥螺、海泥土、水、盐、记录表、盐水。请你们在记录表里记录下泥螺的不同变化。
4、幼儿操作将泥螺在海泥土里、水里、盐里、盐水里的变化。
5、验证。
(1)请幼儿将记录表分类贴在展示板上说一说泥螺在海泥土里的变化。
(2)说说泥螺在水里的变化。
(3)说说泥螺在盐里的变化。
(4)说说泥螺在盐水里的变化。
小结:泥螺在海泥土里会慢慢地蠕动,在水里会慢慢长大,在盐里会慢慢变小,在盐水里也会变小。
三、探索鲜泥螺于腌泥螺的不同。
1、你吃过泥螺吗?你吃过的泥螺可以怎么烹饪的?
小结:泥螺可以放汤吃、红烧吃,蒸着吃,腌着吃。
2、活泥螺在海泥土里、水里、盐里、盐水里有不同的变化,煮熟以后的泥螺也有很多种变化。
3、出示鲜泥螺与腌泥螺。
4、请幼儿看一看说说发现了什么?
5、摸一摸鲜泥螺与腌泥螺有什么不同?
6、尝一尝熟的鲜泥螺与腌泥螺的口感有什么不同?
小结:鲜泥螺的肉比较大、吃起来软软的、鲜鲜的、壳一碰就碎。咸泥螺肉变小、变咸、变硬了、泥螺壳也发生了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渴望。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3、学会做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
1、图片:各种大树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了不同树种
1、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2、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二、带幼儿去室外观察树木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
2、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三、领养大树活动
1、让幼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
2、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四、观察记录
1、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
2、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
3、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五、区分树的种类
1、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
2、让幼儿学习点数。
六、绘画:我喜欢的树
1、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
2、总结分享。
请幼儿谈谈对园区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观察中,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感知不同质地的纸张吸水性不同。
2、教幼儿初步学会做观察记录
3、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纸折睡莲若干、碟机、碟片、盆7个;
2、报纸、腊光纸、彩纸、牛皮纸、白板纸各若干;
3、记录卡幼儿人手一分、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纸的吸水性。
1、幼儿将各种质地的纸放入水中观察,了解纸的吸水特点。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纸能吸水。
二、看“睡莲”碟片,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了一段很美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
2、提问:“刚才,碟片里有什么?”
三、初步实验,进一步了解纸有吸水性。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朵睡莲,看看它是什么做的?
2、把它拿起来放在桌上,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3、想一想,把它放在水里,它会有什么变化?
4、试一试吧!
5、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它在桌上不开,放在水里会开?
6、幼儿讨论,教师小结,纸能吸水。
四、分组实验,了解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
1、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卡片上的.纸有什么不同?
2、大家听口令,同时将不同水联放入水中,看看有何现象?
3、提问:看到了什么?它们是同时开放的吗?为什么有的先开,有的后开?(幼儿讨论后回答)
4、小结:这五种纸厚薄不同,软硬不同,光滑度不同,因此它们吸水的快慢速度也不同。
五、学做记录。
1、再次实验,把结果记在心里,再写到卡片上。
2、验证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体验过伞关游戏的乐趣。
2、认识伞的特征,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伞的多种功能。
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跳、跑、爬、投掷等能力的发展。
准备:
1、实物:伞 16把、 图片(PPT)、
2、故事图片:小老鼠摘苹果
3、自制小纸伞人手一把、 沙包8个、 篮子4个
4、音乐:歌曲《小雨伞》、 下雨和打雷的声音
过程:
1、幼儿手拿小纸伞随着歌曲《小雨伞》唱唱跳跳进场。
2、听到下雨打雷的声音,幼儿找地方躲起来(坐垫子)。
师说:“下雨了怎么办?用什么来挡雨?”
幼儿说:“雨伞。”
3、老师出示伞,让幼儿观察。
师说:“伞是由伞柄、伞骨、伞面构成。伞柄是伞的主心骨,支撑着整个伞。伞骨支撑伞面,伞面制作材料是布,可以遮雨。”
师说:“伞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地说:“遮雨、遮太阳……...”
(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4、老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小老鼠摘苹果》,幼儿倾听。
听完故事后,老师提问:
(1)小老鼠是怎样过河呢?
(2)小老鼠想到什么办法来摘苹果呢?
(3)小老鼠的伞有什么用呢?
5、老师小结:伞可以用来挡风雨、遮太阳、当小船、当拐杖、勾东西。(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6、游戏:《过伞关》
(1)幼儿观看教师创设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将幼儿分成四队,请幼儿聆听游戏的玩法:
第一关:跑到第一伞关时,要双脚跳过伞。
第二关:跑到第二伞关时,要转动三圈伞。
第三关:跑到第三伞关时,在斜放在地上打开的大伞处,从伞面、伞柄和地面构成的洞中爬过。
第四关:跑到第四伞关时,将两个沙包投入倒放在地上的伞中。完成将伞中沙包捡起放回篮子里,然后返回跑,轮到下一个接着游戏。最快一组则赢。
7、老师小结,幼儿随着歌曲《小雨伞》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对火山爆发的现象感兴趣
2、了解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
3、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
难点: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
活动准备
1、火山模型(用杯子、盘子和太空泥手工制作)、可乐饮料
2、小苏打、白醋、红色颜料水
3、火山爆发视频、火山原理图、PPT(小苏打和醋的用途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火山爆发现象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上午好,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趣的视频,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事?发生时是什么样的?(播放火山爆发视频)
二、观察视频,初步了解火山爆发的现象以及原因教师提问:
1、小朋友看见发生了什么事情?(火山爆发)
2、火山爆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火山爆发时,首先从火山口喷出大量气体,之后蹦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块,紧接着岩浆喷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后熔岩冷却,火山渐渐平息。
3、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呢?请小朋友猜一猜。(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测)
教师总结: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在我们居住的地下深处有很多很热的岩浆,岩浆受到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上升到离地球表面很近的.距离时,岩浆就会找个出口(地壳薄弱处或裂缝)喷发出来,形成了火山爆发。(火山原理图)
三、模拟火山爆发,让幼儿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产生二氧化碳。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小火山(火山模型)到我们班做客,给小朋友们带来个小实验—火山爆发,来一起感受下火山爆发的现象。
2、介绍物品:今天我们做小实验,需要用到几种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a、出示红色颜料水
提问: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猜测)
小结:这是红色颜料和水混合在一起变成的,它来当做小火山的岩浆哦。b、出示小苏打
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啊,它是什么颜色的,再来试试摸它有什么感觉?(请小朋友感知猜测)
小结:它叫小苏打,小苏打有很多用处,平时我们做糕点也会用的它(小苏打用途图片)
c、出示白醋
提问:小朋友,这又是什么呢,平时妈妈做饭时也能用到哦,请小朋友闻一闻、尝一尝吧!(请小朋友感知猜测)
小结:酸酸的,对,这就是白醋,在妈妈做饭会用到它哦(醋用途图片)3、教师先做实验,幼儿观察
教师:好,小朋友,实验马上开始了哦,第一步,倒入红色的颜料水;第二步,加入几勺白色的小苏打;第三步,慢慢倒入白醋。
提问:
1、哇!老师的小火山爆发啦,那么老师的小火山爆发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有很多气泡)
2、为什么老师的小火山会爆发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请几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我们猜的对不对。(引导幼儿操作验证)
教师小结:因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气体叫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会让我们的小火山爆发哦。
3、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下呢,好,我先请位小老师示范下,再请小朋友们一起做小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幼儿感知火山爆发的现象,实验结束时提醒幼儿整理实验材料)
四、活动延伸
小科学家们,你的实验成功了吗,今天我们知道了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有细心的小朋友发现,可乐也会出现火山爆发的现象,我们来试试吧,(先摇一摇,观察里面有很多气泡,再打开,发现可乐喷发出来)咦,为什么可乐也会爆发呢?因为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会让可乐爆发哦,但是喝这种饮料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所以我们要少喝饮料,多喝开水哦。
今天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给你布置个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火山的其他秘密,下次和小朋友分享哦。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对其内容和小实验很感兴趣,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有个上桌操作环节,我的引导语没有说清楚,导致孩子们有些混乱,想迫不及待去做实验,我没有及时变通,及时放手;语言不太精炼,用词不太准确;火山原理图比较难,没有很仔细的带孩子们观察了解;为了强调重点和难点多做了一遍小实验,强调醋和小苏打混合可以产生二氧化碳,验证过程有点冗长。
总之,从本次活动收获很多,再接再厉,加强学习,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01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01-1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5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