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3 07:34:3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实用的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实用的科学教案3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陆生植物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科学教案 篇2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 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 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 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 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

  跷跷板

  物重

  左右一样

  距离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三课。“游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时的发现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办法找平衡”。使学生在动手中寻找杠杆平衡的规律。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规律。

  2、学会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准备:

  1、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等。

  2、有关平衡现象的图片、制作简易天平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看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跷跷板平衡的秘密。(板书:跷跷板)

  (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 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 。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如果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

  3、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始做吧。

  (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平衡?两边比较,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4、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介绍,教师提问“你怎么想的?”“一边一个还可以怎样挂”“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谁画这种玩法的图了?”“有没有一边挂两个的吗?” “谁能给他提问题,谁来补充一下?”等,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妙,还有别的挂法吗?”“你的挂法还挺复杂呢?有没有用很少的钩码让它平衡的?”)

  5、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6幅平衡图,你们有什么发现?你们觉得哪些杠杆尺的平衡很相像?(学生汇报)

  师板书:一样多(重)一样长(格),平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6、师:如果一样多,不一样长能不能平衡?(可以演示一下)

  (师生讨论分析第二类为什么能平衡?总结出挂的多的一边离中间近,挂得少的一边离中间远;重的一边离中间近,轻的一边离中间远。)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师:同学们,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交流,如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发明了秤、天平、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平衡等。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你们觉得老师今天表现怎样?

  2、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师:(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制作的更好,更新颖。系列资料

  第3课《跷跷板》教学设计脚本样稿

  教学流程 素材说明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需要课件或图片“玩跷跷板”

  (二)制定方案 实验探究

  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保持平衡?”

  2、学生预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3、进行探究实验。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4、总结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出示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等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有关天平的资料和生活中平衡的图片,如走钢丝。

  (一) 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出示 “蜡烛跷跷板”。

  (五)总结评价 拓展活动 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