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4 07:47:0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

  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

  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一)学习古诗《雪》

  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

  (1)简介作者尤袤

  (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

  (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二)学习古诗《江雪》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

  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4、感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生点评后转到杜甫的《望岳》)

  二、学习《望岳》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

  三、齐背古诗。

  四、课堂练习

  1、《望岳》的颈联是: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不屑一顾”、“破天荒”、“黯淡”、 “温顺”、“悲喜交集”的意思。

  2、品味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感情朗读相关内容。

  3、学会归纳三次家长会的不同情形,理解儿子成功的关键是母亲善意谎言的鼓励,感受母爱的无穷力量,学会体谅父母,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

  品味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理解母亲说谎的真实动机,感受母亲说谎时内心的感受,并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感受母亲说谎时强颜欢笑的悲痛 ,理解儿子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师生从自身出发,交流父母在自己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期望,以及自己的真切感受。

  2、总结:不管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其目的都处于对孩子的爱。但你们可知道父母为这深深的期望往往会付出了很多很多。

  3、有这样一位母亲的故事,听来催人泪下。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说明: 在导入部分请学生谈谈父母各个阶段对自己的期望,以及自己对此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良苦用心;同时,为研读重点部分体验文中母亲听到老师的批评、指责时心理的无比痛苦,以及面对儿子时的耐心和鼓励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引出课题,为学生奠下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听了这话,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引读,理解“悲喜交集”。

  自读第4小节,了解母亲“喜”的原因。 板书:高中 考上清华大学

  2、那母亲为什么又“悲”呢?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母亲悲的是什么? 并用简要的语言例举相关的事情。

  3、自读课文后,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板书

  4、小结:由于儿子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屡受教师的批评、指责。板书:批评 指责本文篇幅比较长,按“我”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这一时间发展顺序讲述了母亲开家长会后对儿子说的三次谎言,最后一小节既是课文的**,又集中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一个“悲喜交集”概括了母亲十几年的内心感受,这个词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教学时,先通过老师的引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母亲浅层次的“喜”——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然后带着问题“母亲为什么悲?”读课文,了解并概括使母亲感到“悲”的相关事例,为展开对课文的研读作准备。

  三、研读重点,感受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品读家长会老师对母亲说的话,感受老师对母亲的态度。

  1、出示老师的前两次对“我”评价: “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最好你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最好你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⑴自读,尝试着读出语气。

  ⑵指名读,引导学生想象面对一个这样的孩子,老师的态度。在基础上理解“不屑一顾”。⑶再指名读,要求读出“不屑一顾”的语气。

  2、引读第三次家长会时,母亲因没有听到老师点儿子的名字而感到出乎预料,不习惯,引导学生用词语想象母亲面对老师时的心情,感受母亲内心的惶恐,不安。

  说明:前两次家长会上老师的话内容相似,都是老师批评、指责儿子,因此同时出示两次家长会上老师说的话,让学生先自读体会,在读中初步感受老师对待儿子的态度,进而理解“不屑一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次有感情朗读。而第三次家长会则通过老师的引读,通过想象体会母亲心情,从中感受母亲因屡遭指责后诚惶诚恐的心理。

  品读家长会后母亲对儿子说的“谎言”,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期待和内心的悲痛。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父母家长会上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后的态度。

  2、出示母亲对儿子说的话: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⑴对比朗读,老师读在家长会上说的话,学生读母亲对儿子说的话。

  ⑵自读母亲对儿子说的话,从母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⑶组织交流,随机板书:表扬 充满信心 非常满意 小结: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期待和鼓励 板书:鼓励 期待 3结合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的感受,谈谈母亲说话时的心情,学生交流。

  4、在朗读中体会母亲内心悲痛,但为了儿子却强颜欢笑,用谎言来激励儿子。

  指导朗读带这份感情再读课题。

  说明: 很多学生都有在家长会后被父母批评的经历,因此让他们结合生活经历谈父母的态度,他们有话可说,体会更深,而文中母亲的做法却决然不同。学生在朗读母亲的话时,从话语表面的意思来看,母亲是高兴的、喜悦的,可一旦结合上文,就可深深感受到母亲内心深处的那种痛苦,为了鼓励儿子,她在强颜欢笑。因此,教学时,教师先采用对比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母亲内心和表面的不一,再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谎言中了解她对儿子的鼓励和期待,在此基础上读好母亲说的话,体会母亲说话时的心情,通过层层推进,使学生真正理解“谎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㈢从儿子的'变化中,感受母亲的“谎言”给儿子带来的力量和勇气。

  1、假设母亲前两次家长会后都把老师的批评、指责如实地告诉儿子,儿子会怎样。

  2、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行为发生变化的句子。

  3、交流儿子的变化,理解“破天荒”、“黯淡”、“温顺”, 想象儿子变温顺后的表现。板书:破天荒 温顺 等 小结:在母亲的鼓励下,儿子在不断的进步。板书:进步

  4、出示儿子考入清华大学后说的话: “妈妈,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你说的都是骗我的话。我知道这些话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但我还是喜欢听,因为它成了我学习的动力。”

  ⑴读了这句话,你想对儿子或母亲说些什么?

  ⑵组织交流,体会儿子的懂事和母亲的良苦用心。板书:懂事

  ⑶指导朗读。

  5、带这份感情再读课题。

  6、联系学生实际,明确不管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其用意都是善意的。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两种完全不同结果的对比,感受母亲说谎的真实动机,感受母亲教育的高明,再带着这种理解读题。儿子的哭声里既有对母亲深深的感谢,也是为自己这些年艰难的求学经历而哭,正确理解了儿子哭声里包含的丰富情感,就不难体会儿子的懂事。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根据板书回顾全文: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说儿子有多动症,而母亲 ,小学的时候,老师说儿子 ,而母亲 ;初中时老师说儿子 ,而母亲 ;高中毕业后,儿子 。母亲悲的是——,喜的是——。

  2、音乐渲染,读文章的最后两句话。

  3、总结:儿子能考入清华大学,是因为 ,因为 。

  说明:回顾三次家长会,既是让学生再次整体感受课文内容和母亲的良苦用心,进一步理解母亲此时为什么悲喜交集,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的情绪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最后再通过一个填空,突破难点,让学生明白儿子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鼓励,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板书设计:

  母亲的谎言 (鼓励 期待)

语文教案 篇5

  导入

  师:昨天我们上了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主题是龙,关于龙的成语我们积累了几个,谁来说一说?

  生:金龙现瑞、龙凤呈祥。

  生:龙飞凤舞、龙腾虎跃。

  生:画龙点睛

  师:昨天在写的时候,有同学把画龙点睛的睛写成了晴,这两个字是不同的。注意这一点。来,继续。

  生:降龙伏虎,卧虎藏龙。

  师:卧虎藏龙,又一部电影就叫卧虎藏龙。

  生:龙潭虎穴、一龙一蛇。

  师:我们积累的关于龙的成语真不少,同学们见过龙吗?

  生:没见过。

  师:没见过不要紧,下面我画一条龙。

  教师在黑板上草书“龙”。

  师:像吗?

  生:这是一个字。

  师:对,这是一个字。是我国瑰宝书法中草书中“龙”的一种写法。同学们仔细看看想不想一条龙啊?同学们看,这便是什么呀,(龙头)这边呢?(龙尾)实际上呢这个字就是模仿着想象中龙的形象写出来的。龙到底是什么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我们来看看一群大人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学第二课。(板书课题:大人们这样说)

  初读

  师:这里的大人们,有哪些人啊?

  生:奶奶、爷爷、爸爸、妈妈、老师。

  师:他们都说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先请同学把课文读一下,在读的时候你要力争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听清楚每一个字的发音。能做到吗?

  生:能。

  学生分小节读诗歌,师生正音。

  生字

  师:,同学们基本能读通顺,文中的生字能不能写一写。在预习当中这一点应该能做到。那么我们找个同学写一写看看,写三个。谁敢来?(一名同学上黑板)咱们的要求:第一个是要正确,第二个要做到美观。(听写“缩、嘉、喷”)

  师:都写对了吗?这三个字里面,哪一个最好看?你能不能给他一点儿意见,哪个地方写的还不是很好看?

  生:嘉,上面应该小一点儿,下面应该大一点儿。

  师板书“嘉”。

  生:“缩”比其它的字宽。

  再读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诗歌,看看在这里面提到了哪些人,他们对龙,各是什么态度?

  学生自由读诗歌。

  师:读完之后思考我们提出的问题,诗歌中提到了哪些人,他们对龙各是什么态度?可以在书上直接画一画,写一写。

  师:谁来说?这里面提到了哪些人?

  生:奶奶、爷爷、爸爸、妈妈、老师。(师板书。)

  师:这些人在诗歌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人们。还有没有提到其他人?

  生:“我”。(师板书。)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我对龙是什么态度?在哪一小节出现了?

  生:第一小节。

  师:我对龙是什么态度?

  生:不了解。

  生:疑惑。

  师:从哪个句子能看出来?

  生:可是龙是什么,谁又见过真真切切的龙?

  师:谁来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生读。

  师:能读出疑惑来吗?(学生摇头,再指名读)

  师:很好,请坐。我觉得它里面有一个句子读的最好,哪一个?听出来了吗?

  生:可是龙是什么?

  师:这个句子很好地体现出了“我”内心的疑惑,他读得也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我内心当中是非常疑惑的,到底龙是什么呢?于是我就寻求答案,问了很多大人,他们分别怎么说的,我们先看奶奶,在奶奶的眼中龙是什么?

  生:水里生出的神。

  师:哦,龙是神!在奶奶的眼里,龙是神哪!神怎么样?

  生:威力无边,变化万千,腾云驾雾。

  师:那谁来读一读。(学生有短暂的静默)很好,同学们学会了思考,那该怎么读呢?

  生读。

  师:在这个小节里有几个句子希望同学们读的时候注意:“缩小如蚕蚁,伸展能遮天”。同学们看一下,龙小的时候怎么样?伸展开呢?那么这两个句子是什么呀?(对比)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对比的感觉来呢?

  生读。

  师:你想想在奶奶的心里,对龙是什么样的态度?

  生:害怕、敬畏。

  师:那就是神啊,应该烧香磕头对吧?那么在爷爷的心里,龙是什么?

  生:龙的故乡在。

  师:哦,他觉得是龙的故乡。你看龙那么厉害,他的

  故乡就是我们。谁来读一读?

  生读。(较平淡)

  师: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骄傲。很自豪。(再指名读这一小节)

  师:那么在爸爸的眼中,龙又是什么?

  生:长城是巨龙留下的身影。(读这一小节)

  师:当爸爸带着我登上长城之后,看到了想一条巨龙一样的长城的时候感慨万千,他说——内心当中是怎样的?

  生:激动的,很自豪。

  (指名读课文)

  师:很好,那么妈妈呢?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生: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

  师:爷爷说,龙腾空而去了;爸爸说龙只留下了身影。而在妈妈看来,龙并没有消失,那在哪儿呢?

  (生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师:三峡水利工程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京九铁路从南边香港直通到北京,远不远?但是我们也修建成功了。还有很多的卫星上天,还直到最近发射的卫星叫什么?(嫦娥一号)这些都是龙在轰鸣、在飞腾。谁再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很好,龙到底是什么?老师是怎么说的?

  生:他觉得世界东方有一条巨龙。(读这一小节)

  师:这条巨龙是什么?

  生:。

  师:是,我们经常说,我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诗中说,我们怎么样?

  生:再腾飞,跃出东海,搏击万里长空,……

  师:那么这些到底想说什么呢?

  生:发展很快,越来越强大。

  师:报纸上有人评论,8年是引领世界元年,什么意思呢?原来的时候世界看美国,以后慢慢的世界就要看了,将是世界的龙头。厉害吧?

  生:厉害

  师:厉害我们得读出来。谁来读?

  学生练读。

  练读

  师:你看在不同的人看来龙是不同的。同学们再看一看他们都是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说的?比如说奶奶?

  找出五名学生分别代表五个大人。引导他们体会自己所代表的人物。

  师:注意看清你读哪一部分,读谁的你就是谁了。下面呢我就是“我”,我当小作者。好好想一想该读哪些地方。我有一些提示的语言问你,你要考虑好了再读。

  师读第一小节,稍有变化:

  我见过赛龙舟,建过舞龙灯。我知道北海有九龙壁,我知道东北有黑龙江省。(我还知道,电影明星有成龙、李小龙。我们班有李文龙、闫云龙。)可是龙是什么,谁有见过真真切切的龙?连属龙的人也说不清。(有疑就要问,奶奶年龄大,而且知道很多故事。她一定知道龙是什么。奶奶,龙是什么?)

  生:奶奶告诉我……

  师:你是谁啊?

  生:龙是水里生出的神……

  师:这奶奶听能抒情,那么厉害!是不是真的?咱们还得问问,问问爷爷。你说一说龙是什么呀?有没有真的龙?

  生:……

  师:你可以用文中的话,稍变一下。

  生:有,龙的`故乡在……

  师:真的有龙啊!我心里来是有点儿疑惑。我们再问问爸爸。爸爸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带我登上了开往长城的汽车,于是我们就上了长城了。

  生:爸爸带我登上……(众笑)我带着我的孩子登上八达岭,给他讲述龙和长城。……

  师:这位爸爸知道得很多,我们还得问问:老龙头是什么?还有嘉峪关?(学生说不上来)看来要做好爸爸也不容易,得努力才行。这些应该在预习的时候查一查。(教师介绍老龙头和嘉峪关)还有妈妈,爸爸说了半天这个问题没有回答出来,还是得问问妈妈,你认为龙到底有没有?

  生:有龙,龙并没有消失……

  师:妈妈这样一说,我就明白很多了。最后呢还是问问老师,在老师看来龙是什么呢?

  生:我们的就仿佛东方的一条巨龙。在世界的东方……

  师:读得很好,不愧是老师!

  师:读了一遍,我们对这首诗歌有更深的理解。在这两年的春节文艺晚会上,有一类节目非常感人。去年的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诗朗诵和今年群星朗诵的关于南方救灾抢险的诗。我觉得这诗关键还得去朗诵,下面我们也试一试,按照座次来分小组朗诵诗歌。

  (分组接诵诗歌,教师简要。)

  拓展

  师:我在读的过程中,我觉得这首诗的的确确写得很好,但是也有不足。如果按照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前后照应来看,这首诗后面好像还少一节。文中“我”问了半天,最后自己是怎么想的呢?前面有疑问,当了解了以后应该有新的想法。下课之后,请同学们也仿照这首诗写几句,给它加一个结尾。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大自然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描写春天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来吟唱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悠扬的、是激越的、是振奋的。我们用双耳倾听,春天的声音是微妙的、是含蓄的。所以我们要用心感受。

  教材设计理念:

  课前先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或拍照片、或收集图片、或寻找描写春天的古诗、散文、儿歌,让学生对春天有初步感知,体现资源共享。课上放有关春天声音的录音,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在课中用自主合作方法练习读文,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将课文读流利,读熟。

  2、激发学生想象,春天里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其审美情趣。

  3、感受春天的美好,升华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录音(流水声、鸟叫声……)词语卡片、课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钢琴曲。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先谈话后听录音引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回家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古诗、散文、儿歌,你们找到了吗?”“好!一会我们就一快欣赏。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拿出录音机放录音“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流水声、鸟叫声、虫子叫声)“听到这些声音,你们想到了什么?”是啊!春姑娘已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带来了生机。这些奇妙的声音奏响了美丽春天的交响乐,这些声音就是“春天的声音”。(板书课题)

  二、看看读读

  1、播放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小朋友,图中都画了什么呢?(生说图意)“这是一副多么漂亮的春景图呀!你们知道吗,图上小动物发出的声音更好听,不信你听!”

  3、打开书读课文

  三、读中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书,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看音节拼、问同桌、小组合作研究、还可以问老师。

  3、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试读。(会读的站起来读)

  四、指导朗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可以自己读、默读、大声读、同桌互读。

  2、画己喜欢的词或句,说说喜欢那一句话,为什么喜欢,然后再读一读,要求读出喜爱之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大胆评议。

  如果有学生觉得自己会读的更好,就再读一遍,让大家评议,进行一次擂台赛。

  3、最后全班同学采用配乐朗诵方法齐读课文。

  五、延伸拓展

  春天多么美好呀!把你们画片、儿歌、古诗拿出来和我们大家一同分享吧!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到前面展示。(渗透环保教育)

  六、实践活动

  说一说,你还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画一画,将你眼中的春天画下来,并给她取个好听的名字。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结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难怪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小朋友珍惜春天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字,继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语气。

  3、体会幽默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导游怎样恰如其分地利用幽默来化解矛盾、调节气氛的。

  教学难点感受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事先准备几个幽默小故事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聪明机智而且幽默的小男孩甘罗,谁来说一说你对这个小男孩的看法。引导学生感受幽默的作用。

  不同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语言也如此,轻轻的.一席话有时可以驱散乌云,点亮心情,让人神清气爽。有一个很棒的导游就总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带给游客好心情,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二、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义,解决部分问题。

  2、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及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找四名同学读课文,指导朗读,谈一谈你对这名导游的印象。

  2、课文中哪两句话最能体现导游的机智、幽默?

  3、这样转怒为喜的事你能举出一个例子来吗?

  二、解决问题

  1、导游是个怎样的人?(善解人意、风趣幽默)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导游的话?

  3、假如你是导游,当游客遇到下面的情况时,你会怎么说?

  (1)游客的帽子被风吹落山谷。

  (2)集合的时间已经过了,大家都很着急,一位游客却姗姗来迟。

  三、作业

  联系课文及自己的经验,以个人为单位“出谋划策”。

  四、板书设计:风趣的导游

  善解人意

  导游风趣幽默

  和颜悦色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深入体会老牛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

  2.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确读法,能抓住重点词句,揣摩语言,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重点难点:

  感悟老牛伟大的母爱;根据课文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达深深的母爱的写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爱》。(板书课题,齐读。)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答)

  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打开书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一读。(自己读)

  你有什么感受?(汇报)从哪看出来的?(生答)

  师:几斤水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却是非常珍贵的,水真是太重要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认识了一位母亲,他是谁?(老牛)它是位什么样的母亲?读二、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生读书)

  师根据学生回答汇报并板书:慈爱、倔强

  (一)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圈一圈,划一划哪些词句体现了老牛的这种倔强呢?(先读书再汇报)随机出示:

  (1)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僵持着。

  (2)人和牛就这样对峙着。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师:僵持和对峙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又有什么区别呢?

  (对峙与僵持都能体现当时的紧张气氛。但对峙的程度更深一些。)

  谁能够把这种僵持、倔强的紧张场面读出来呢?(读句子)

  生读(评价: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师:边读边感受老牛此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同桌读----再指生读。

  (二)第三自然段

  师:这么倔强的`一头老牛接下来会做什么呢?大声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词句进一步体现了老牛的倔强呢?(先交流再汇报)

  适时出示:(大家看这句话)谁来读一读?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老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是还是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出示:去掉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再看一下。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扬起长鞭,()抽打()老牛。老牛被打得()叫唤,但是还是不肯让开。它()的叫声,和着沙漠中()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师:读一读?(生读)与刚才的句子相比,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生答)(引导学生认识到:句子这样写更加具体生动,在我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会这样用词。使自己的文章有声有色。)

  师:这几个词把这个老牛拼死索水的场面渲染得分外悲壮,异常凄婉。想象这样一幅画面,练习朗读这段话。(生练读,指生读)出示原文片断: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老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是还是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师:看到这悲壮的场面,司机和小战士为什么都哭了?(生答)

  小结:在场的人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多么希望这宝贵的半盆水能够缓解老牛的极度干渴,然而,这时却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三)默读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读过之后,你要说说,你烈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生读书,汇报)

  师适时指导,(书上是怎么说的?)并解决如下问题:老牛为什么流泪,小牛又为什么流泪?

  师:看到这一幕,我相信那位曾经呵斥驱赶过老牛的司机,那位忍不住潸然泪下的小战士,还有那位忍痛鞭打老牛的牛主人,一定心潮澎湃,思绪起伏,下面就请你们,从中选一个角色,联系课文,说一说: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

  现在,这你怎么看待老牛的“倔强”呢?(生汇报)

  师:老牛与车对峙的倔强,老牛以死抗争的壮举,都缘于对小牛的慈爱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暖暖的温情轻声齐读这个自然段。(配乐齐读)

  三、回读全文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吧!(朗读全文)

  四、总结、作业

  师: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板书)希望我们都能感动于母爱,对所有的母亲都能怀着深深的敬意。让我们共同献给母亲一首诗。

  出示:

  师:母爱如山,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关于母爱的故事很多,课后大家要多读多看。(布置作业:可以全部完成或任选其一完成。)

  出示:

  1.收集有关母爱的故事、格言、诗歌,办一期小报。

  2.小战士把水给了老牛,他回到部队怎么向首长交代呢?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写一段话。

  最后,希望大家都成为懂得爱,会爱的好孩子!

  《母爱》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着力体现的是: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是:感悟老牛伟大的母爱;根据课文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达深深的母爱的写法。

  为此,我认真阅读原文,自己先体会文章主旨,揣摩课文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通过对字词的理解,进而感悟句子的含义,从而整理出整段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法。我希望学生学会的是方法,不只是课文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处理预设预生成的教学机智不足,仍有些牵制的痕迹。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从根本上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实效。这将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散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善于从生活实事中去感悟人生哲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不善于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实际生活。

  七年级的学生又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思想

  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的教学教师大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交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以小见大,以事寓理的记叙方法。

  2 、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浓浓的亲情,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间大约1 分钟)

  母慈子孝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的家庭模式,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这一节课,我们的心灵将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作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旅行中,我们将领略到那景物描写的诗意之美,对称朴实的语言之美,尊老爱幼的人性之美。

  二、揭题

  (时间大约3分钟)

  师点击电脑显示:一家人到郊外散步的图片,一位父亲背着她母亲,他妻子背着儿子走在一条风景优美的田园小路上。(电脑播放背景音乐:《江南》)(营造了一个音乐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师:从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父亲背着她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生:一家四口子在散步。感受到他们很温馨。

  生:我觉得图上景色如画,田园小路风光美丽……他们在这个地方走,真的太妙了。

  三、感知课文

  (时间大约5分钟)

  师:是啊,生活处处见真情,生活处处有亲情。下面我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领略课文中那浓浓的亲情。

  (点击电脑显示)

  1、自主朗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划一划。

  2、你在阅读中发现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读,这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语言的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读完后让学生质疑)

  师:读了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生:“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话不知怎么理解。

  生:奶奶开始想走大路,为什么又同意走小路呢?

  生:结尾的地方为什么说,我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帮助回答问题,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课文

  (时间大约19分钟)

  1、人性美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问题,那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人间的颂歌——

  师点击电脑显示: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理解出他的性格特点?

  (生积极举手回答)

  生:课文写了我、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生:我从“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句话看出我很孝敬父母亲。

  生:我从“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里知道我虽然很爱儿子,但更加尊敬母亲。

  生:我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知道我既尊老又爱幼。

  生:我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看出母亲听儿子的话。

  生:我从“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了解到母亲很爱孙子。

  生:我从“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里知道妻子很贤良。

  生:我从“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里知道独生子很聪明。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准确,可以看出同学们非常认真读、思考。

  师点击电脑显示:

  散步: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师点击电脑显示:

  2、散步中出现什么“分歧”?我是怎样作决定的?最后“分歧”是怎样解决?

  生: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生:我决定听母亲的话走大路。

  生:最后母亲听儿子的话走小路,因为小路有美丽的景色。

  师: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与你的长辈发生过“分歧”的事?你是怎样解决?

  生:有一次我和父母爬西樵山,我想爬一条崎岖的山路,而父母坚持走大路,怕危险。我看到父母那么紧张我,为我着想,就顺从了他们的意见。

  师:好,你知道了要尊重父母。

  师点击电脑显示: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可用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第一组:

  生(我):我们走小路吧!

  生(儿子):好啊,好啊!

  生(妻子):奶奶身体不好,走小路容易摔倒。儿子乖,我们走大路。

  生(儿子):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

  生(母亲):哎,我年纪都这么大了,走什么都无所谓。小路就小路吧。

  第二组:

  生(我):既然小路有意思,那就走小路吧!

  生(儿子):好啊,好啊!

  生(母亲):好吧,走小路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另有一番情趣。

  生(妻子):那走的时候注意点,毕竟小路崎岖。

  第三组

  生(父亲):那就委屈母亲,走小路吧。

  生(儿子)(兴奋拍手):好啊,好啊,我喜欢走小路,yeah。

  生(妻子):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会不方便,儿子你就迁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亲):算了,孙子喜欢小路就小路吧,让他开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开心散步就行了。

  生(父亲):好,走吧。

  第四组

  生(母亲)(驼着背,一手挥向大路):走大路,大路平顺。

  生(儿子)(跺脚,蹶着嘴):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生(父亲):母亲,让孙子吧,小路风光很美,绿树红花,鸟语花香。

  生(妻子):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会不方便,儿子你就迁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亲):孙子喜欢,让他开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

  生(儿子):好吧!

  师:你们觉得哪一组最精彩呢?你为什么觉得他好,其他的哪儿不好呢?

  生:我觉得他们每一组都很好。不过我喜欢第四组,因为他们说的时候加上表演很生动,逼真。

  生:我觉得第三组精彩,特别是奶奶说得好。第一组简单些。(师相机作简要点评)

  ……

  设计意图

  :学生自读自悟,自编自演。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 、诗意美

  师点击电脑显示:文中出现了很多优美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和饱含哲理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小组研究,师巡视)

  生:我喜欢这一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它描写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写出春的气息。

  生:我喜欢“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写母亲所望到的景物,虽然写得不多,但写出一幅田园风光……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从这里我知道儿子说有意思的原因,而且我觉得小路确实有意思,比大路好多了。

  生: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写出一家人多么和睦温馨。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

  师:读得多仔细啊,理解多透彻啊。能不能将你的理解,通过读读出来呢?

  (生读)(师点击电脑显示优美句子及图片,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美好。)

  师:饱含哲理的句子,谁能找出来?

  生:我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背上老的,就像是背负着老一代,背上小的,就像是背负着下一代。可见中年人责任多重大。

  生:对,我同间这一说法,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师:老师也非常赞同说一说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读理解这篇课文描绘的图画美,对称、朴实的语言美。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研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进而对文章中字里行间折射出的真情有较深的理解体会。这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新思路。

  五、拓展问题

  (时间大约12分钟)

  师点击电脑显示: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得到什么启示?

  生: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散步的平凡生活小事,反映探讨家庭和美的大原则。

  生:一家人应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互敬互助。

  生:如果每个家都像这家人一样,社会多和谐啊。

  (点击电脑显示)

  启示:和和美美、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

  设计意图:这处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点击电脑显示: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感人的小事,下面我们来重温身边的亲情故事。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相信你们会说得很好。

  生:有一个星期天返校时我忘了带笛子,可没想到爸爸在晚修时竟亲自拿来给我。

  生:有几次晚上爸爸来看我,有时拿被,有时拿衣服。开始我觉得很丑,很没面子。但现在,我觉得很幸福,那是因为我知道爸爸很疼爱我。

  生:我奶奶老了,身体又不好行动不便,但我妈妈每天都给她喂饭,搓搓背。

  师:你们的父母、长辈对你们真是太好了。确定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感人的事。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独特感受,加深理解,教育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让学生懂得要尊老爱幼,热爱尊敬父母。

  六、一曲人间颂歌

  (时间大约3分钟)

  父爱、母爱实在是太伟大了,让我们一起高歌一曲《懂你》来祝福我们的父母,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点击电脑播放歌曲《懂你》

  设计意图:

  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

  七、活动体验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如倒杯水,装碗饭,夹夹菜,洗洗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读书走向实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