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31 07:04:4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能够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

  1.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图上的小朋友怎样朗读?

  二、小结要领

  身正肩平 双手拿书 左右两臂 自然平放 目光课本 保持距离

  眼睛课本 距离一尺(33厘米)

  三、模仿评判

  1.请几个学生模仿训练,并由大家评判

  2.评判中指出一些错误姿势的危害

  四、集体训练

  五、把握训练要点,勤于朗读背诵

  六、小结

  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写字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诵的姿势和朗读的要领。今后,我们要天天坚持,自觉接受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图画

  1.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简说图意。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

  1.提问: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样摆放?

  2.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们的双肩和双臂怎样?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

  情怎样?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4.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评判。

  5.图上的同学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观察左下方小图。

  2.观察中间小图。

  3.观察右面小图。

  四、小结

  这一课我们通过看图学习,掌握了背诵正确的姿势要领,了解了背诵的形式,知道了看图背诵的方法。今后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做到多读、勤背、乐背。

  第三课时

  一、观察上面三幅图

  1.从图上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图上的.一个小朋友借到了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得多开心呀!

  学习两条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书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不断进步,还能使我们学会写,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3.观察第二幅图,告诉孩子阅读要点:眼看,心记,不出声。

  4.观察第三幅图。图上几个小同学在干什么?表情怎样?

  5.小结三幅图。 二、观察下面两幅图

  1.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在干什么?

  2.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挑书——借书——看书

  3.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观察第二幅图讲解。

  三、小结

  乐于阅读课外书报,主动去寻求知识,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依据:

  《星星的新朋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是一个科普童话,通过小星星与新朋友的对话,介绍了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等人造地球卫星的作用。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多种形式朗诵课文,让学生明白各种卫星的用途。

  5、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知识的爱好,培养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预备:

  教学课件、小星星、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说星星。

  1、小朋友,我们猜个谜语,看谁又快又正确地猜出谜底,认真听:

  2、师出示谜面。

  青石板,板石青;

  青石板上钉银钉;

  银钉多,数不清;

  一颗一颗亮晶晶。

  3、指名说出谜底

  4、板书课题:星星的新朋友,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去熟悉星星的新朋友,请打开13课。

  5、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请问你用什么语气来读的?(兴奋)为什么?(因为要去熟悉新的朋友)请大家跟他读一次。

  二、自主识字──摘星星

  1、引导学生观看描绘成夜空的黑板,师有感情的.引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深蓝色的夜空,群星闪烁。把同学们带进美妙的夜空里去。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来读课文,不过有两个学习任务:①,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落。②在读课文时碰到生字新词就多读几遍,并用“☆”圈出来。读完后,请坐好,并用你的眼神告诉老师你把课文读好了,行吗?

  3、自由读文。

  4、问:课共有几个自然段落?请全班同学伸出手指来表示并大声地告诉大家。

  5、刚才读课文的时候碰到很多生字朋友吧!现在我门来做个游戏——摘星星。把课文的14个生字词写在星星外形的卡片上并粘在黑板上。只要你熟悉这些生字朋友就大声念给大家听,并带大家读一读。

  6、做游戏,然后开火车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7、熟悉了这些星星,我们把它们送回课文去读一读,齐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找星星。

  1、究竟星星的新朋友是谁呢?有颗小星星呀也不熟悉这些新朋友。不信请看第一自然段。请第一小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小星星说了一句什么话?

  2、指名说说小星星说了一句什么话?用什么语气读?

  3、比赛读好这句话,评出“读书小明星”。

  4、下面我们来做游戏——找星星。这个游戏同桌俩人一起完成。两人一起阅读课文2~9自然段。一起完成两个问题:(1)星星的新朋友是谁?(2)课文写了那些人造卫星?请用“□”画出来。看哪一对学习伙伴最快找出答案。

  5、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营救卫星\地球资源卫星

  6、齐读2~9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这些卫星怎样跟小星星对话。

  7、指名说说你知道哪颗卫星用什么语气说的,就念一次给大家听。

  8、引出词语:自豪、争先恐后。请问在什么地方见过争先恐后这种现象,请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四、角色朗诵——演星星

  1、在你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颗卫星,它有什么本领?演一演看谁表演得最象,评出“表演小明星”

  2、班上展示表演读。

  3、引出省略号?表示什么?又小组讨论一下,再把话补充完整。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诵课文,再派代表出来展示。

  五、扩展延伸——造星星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想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什么时候发明的吗?出示小黑板,齐读“学习链接”。

  3、假如你长大后成了以为科学家,你会造一颗什么星?小组讨论一下。看谁造的卫星作用最大。

  4、指名说说造卫星,评出“最佳科学之星”。

  六、作业布置——画星星:回去查查资料。请你设计一颗人造卫星图,看谁设计得最合理最漂亮。评出“最佳设计之星”。

  七、感情升华——唱星星

  结束语:希望你们长大后人人都成为最刺眼的巨星。所以我想用一首歌《闪烁的星星》来结束这一节课:齐唱《闪烁的星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敏捷、驯服、矫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写小动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a、这节课,我学会了“乖巧、驯良、橡栗、玲珑、蜇伏、玲珑、警觉、苔藓”等词语,理解了敏捷、矫健的意思。

  b、我会用乖巧、敏捷、矫健造句。

  c、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d、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a、我知道课文从松鼠的外形特点、活动、窝、生殖4个方面来介绍的。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

  在写松鼠的外形时,作者采用_________的写法,抓住松鼠_____ 、_____、_____和_____ 的特点,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2、学生从从3、4自然段阅读感悟,体会写法。(让学生自主阅读)

  a、这两个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乖巧行为?

  b、你觉得小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c、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比喻、拟人)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

  四、知识拓展延伸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

  五、作业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某一种动物。

语文教案 篇4

  总体构思:学习此文,应该重视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老师、体会老师的一片爱心,引导他们懂得爱人和怎样爱人。课堂教学,应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人要放到事件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出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比较丰富深刻的句子。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本文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然地受到感染,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文章篇幅不长,文字阻碍不大,重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要点,不必详细分析。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在小学学过一篇文章叫做《厄运中的海伦》。在这篇课文里,提到海伦的老师,她的名字叫安妮·莎利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海伦·凯勒写的一篇关于她的老师的文章,看看老师是如何教育它的。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解释词语,并注音。

  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写莎利文老师初到我家。

  第二部分(4--26):写莎利文老师教育我。

  第三部分(27):写我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3、体验感觉剥夺。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我们可能对海伦成长的苦恼和苦难不够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体验一下海伦学习的艰辛。同桌的两个同学,左边的同学用布条蒙上眼睛,用耳塞塞住耳朵;右边的同学在其手掌上写字让其辨认,说一个词,让其根据口行进行重复。然后,互换角色做一次。活动结束,请大家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引导学生讨论

  问题一:海伦·凯勒为什么把莎利文老师来到自己身边的那一天看成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问题二:第12段用了一系列动词,它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莎利文老师是怎样

  我认识具体事物和引导我认识爱的?

  问题四:本文题目是我的老师,但是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自己?

  一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要点提示:1、海伦·凯勒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莎利文老师为我开启了外部世界的大门,并以极大的温和和耐心,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对我的教育。特别是培养了我对生活的信心,让我尝到了在黑暗中寻找出路的激动滋味。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会了拼写,增长了知识;教我热爱自然,同时,又让我直接地感受自然,更深刻地了解自然。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还教会我爱,引导我向生命的'新境界奋进。

  2、第12段用了一系列动词,包括骚动、颤抖、抓牢、刮下、怒、摇晃、打断、跳下、动弹、留、感到、坐、倒下、抓住、扶、搂住、踏等。这些动词,使景物、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传神,既渲染了环境氛围,又生动写出了海伦当时感到陌生、无助、非常害怕、非常孤独的心情。

  3莎利文老师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首先让海伦接触具体事物,感受特征。再用手势教她拼写这个物体的单词,让她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即物体与名称相对应,实物与名词相匹配,这样就在海伦的大脑中建立了一套语言符号系统,从而使她认识了具体事物。当她认识具体事物之后,总以为一切东西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行有色的实物。莎利文老师利用情感体验法,在她手上拼写我爱海伦,让她真切体验爱,通过用云来比喻,最终让海伦认识了爱的内涵。

  4、文章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识字时的美好感受,写来到田野中的快乐,写暴风雨来到时在树上的恐惧,写自己对爱的追问这一切都是从侧面写老师的可爱和可敬,同时,文章还多次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在老师来之前自己纳闷和痛苦疲倦和寂寞,和后来对生活的乐观相对照,从反面衬托了老师的耐心与用心良苦。总之,莎利文老师已经成为海伦生活中的一部分,作者写自己,实际上也是在写莎利文老师。

  (四)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讨论,教师加以点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第八段)那天晚上睡在床上,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来临。学会了几个新词,就能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吗?

  (点拨:这实际上反映了海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学而不厌的性格,而这阻挡了她在黑暗中沉沦,让她对世界有着持续的热心和爱心。)

  问题二(第九段)她从一开始就这样使我胸怀大自然,使得自然界成为我思想的一部分。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点拨:莎利文老师为了避免僵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把海伦带到了能够探索和发现周围一切事物的广阔天地之中凭借随时得到的经验组织教学。所以海伦最先掌握的词汇是大自然种种可触、可摸、可嗅、可以叫得出名字的动植物。这培养了海伦对大自然的终生热爱,所以她才这样说。)

  问题三:爱看不见、摸不着,既不能称,有无法斗量,更没有颜色和味道。然而云虽摸不到却看得见。所以,爱就像云一样,比喻得不贴切。对不对?

  (点拨:这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海伦问莎利文老师爱是花的香味吗?温暖的阳光是爱吗?作为一般的比喻,这本没有什么不妥。但莎利文老师为了强调爱是一种过程,具有非物质特性,所以才予以否认。云可以带来雨滋润万物,爱可以带来温情滋养心田。云和爱相似点是摸不到,都可到来甜美。当然,爱看不到,而云能看得见,这个比喻又有点勉强,这正应了一句名言任何补语都是有缺陷的。)

  问题四:课文写了海伦与莎利文老师初次见面、初次学会拼写、初次理解单词意义、初次理解大自然、初次学会理解抽象名词的意义。她们相处了几十年,为什么只选择初次来写呢?

  (点拨:诚然,作者与莎利文老师相处的岁月里,有着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往事。而所有的初次是她记忆犹新、末齿难忘的事情,每次初次都有一份独特的心理感受。文章就是用我的心理感受串起了全文情节,是文章不断向前推进。)

  (五)小结

  马克·吐温说过:十九世纪最使人感兴趣的人物就是拿破伦与海伦·凯勒。对于又盲又哑的小女孩海伦来说,她真是太不幸了不得不像一般动物那样活下去,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莎利文老师,是她将海伦培养成享誉世界的作家、教育家,在教育领域树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这座丰碑的碑文可写上这两句话:海伦·凯勒具有发奋图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莎利文老师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六)、作业

  你从海伦·凯勒的事迹中得到哪些启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教案(精选)08-27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精选)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