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31 08:38:3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1)

  1、小声读一读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变革旧的法规,推行新法,争取国家富强)

  2、推行新法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从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老百姓的好办法,那就是(师生一齐:南门立木,并板书)那么,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呢?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2)

  1、自由读4~12自然段,回答。

  先说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回答时可结合课后第三题的前两个小题进行分析)

  了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国之基。(师生看板书进行总结)

  板书:

  冥思苦想

  顺应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门立木南门立木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言而有信

  作业:

  1、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样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演示南门立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南门立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吗?

  二、新课

  (二)在复习的基础上回答:

  1、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说话算话、非常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演示《商鞅南门立木》。在演示中体会读

  2、四人小组练读,师巡回辅导

  3、全班交流,评议读

  4、分角色读

  5、齐读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写字

  2、读写词语,除了读写课后要求的2个词语,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3、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作业:

  修改自己的练笔,办一期“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习作展教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课题设疑和对比的写法。

  2、通过对文章的探究分析,体验作者的情感。

  3、学会情感交流,对“家”的更深层次体验。

  教学重点:

  通过对“家”的探讨,体验作者的情感并加深自己对“爱”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家”的深刻内涵的认识和对作者对精神家园的追求的理解。

  教学节数:

  一节课

  教学课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讲解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我想有个家》。出示歌词: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没有它

  脸上流著眼泪 只能自己轻轻擦

  我好羡慕他 受伤后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单的孤单的寻找我的家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 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

  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被关怀

  无法理怨谁 一切只能靠自己

  虽然你有家 什么也不缺 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

  永远都说没有爱 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纪 不同的心灵 让我拥有一个家

  2、思考(小组讨论):歌曲中的家是怎样的情形?

  提问。

  师:大家所说的家包含于物质的港湾、避风港等和情感的归宿、思念等两个层面。冰心老人心中的家又是什么?

  二:朗诵并思考:

  师:结合朗读情况正音。

  1、题目为“我的家在哪里?”题目为什么加问号?

  提问。

  师:文章标题一般不加标点,此题加问号,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家” 的深刻内涵的思考。

  2、冰心老人为什么发出“我的家在哪里?”的疑问?她的家究竟在哪呢?

  投影显示:“冰心在中剪子巷的家”的图片(略)及冰心《我的大学生涯》的一段话 :

  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冰心住了10年,直到赴美国留学。父母之爱、姐弟之情陪冰心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即“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我的大学生涯》) 她生命中最初的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

  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见解。

  师:现实中的家不是冰心所追求的家园,中剪子巷才是冰心老人梦寐以求的家。

  3、为什么说“中剪子巷”才是作者心中的家?

  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

  车夫:胖大腰圆,把我举上车,拉起我走,慢腾腾地走,让汗水湿透了。

  行人:作揖、请安、一站就老半天。

  (1)那是一个没有争斗的美好的世界。

  (2)那是年少生活的一段日子。代表着一种真、善、美。

  三、精华鉴赏: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

  1、“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这是为什么呢?你从中读出冰心老人怎样的感情?

  师:年少时的岁月永远也回不去了。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向往与眷念、失落与无奈。

  2、冰心老人为什么认定“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为什么说她所住过的其他地方都不是她的“家”?

  师:(1)作为一个迟暮的老人,作者会对早年,尤其是童年的生活产生无尽的眷念。回首之际,才会发觉这一切都会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

  (2)说明了作者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作者对童年的眷念,实际上是对童年所代表的'人生的真、善、美的眷念与坚持。成人世界太多争斗、太多丑恶,不是她向往的理想家园。

  3、结尾处说“我这人真是 ‘一无所有’” 你认为她真的“一无所有”吗?

  为什么?

  因为作者无权、无官、无级、无款、无旧,物质上不丰富。作者虽清贫,但拥

  有一个富足的精神家园。表达了她坦荡从容、堂堂正正做人的情怀。

  四、小结与升华: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

  1 、一个人对一段日子的眷念,意味着眷恋什么?

  眷念人生的真善美,对纯净的外界的渴望。对那段追求知识和真情的激情岁月的向往,是对那段流溢着爱与温馨的生命灵泉的眷恋。

  2 、作者心中的“家”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追求呢?(提示:冰心《我的大学生涯》的那段话)

  作者心中的“家”不是一般意义的家,而是指精神家园,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充满亲情、友善与温馨的平和而又不受外界干扰真、善、美的世界。

  附板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

  -- 冰心

  梦境--中剪子巷

  亲情、温馨

  家 对比 :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权、官、款

  梦醒--现实

  丑恶 、肮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儿子的采访中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从《我眼中的爸爸》中了解爸爸这个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畅谈理想,埋下伏笔

  导入: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目的是让我们触摸成人的内心世界。请各位都敞开自己的心扉,畅所欲言,希望你们能和爸爸妈妈实现心灵的对接。

  1.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同学们,伴着这首歌,不知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童年那美丽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梦想吧!

  学生各抒己见(我梦想当一名音乐家、医生、舞蹈家等)

  二.阅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三个愿望。

  1.我们儿时的梦想都是那么远大、那么令人神往。可在文章《儿子的采访》中,爸爸的梦想却是不同寻常的.。现在我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这篇文章,再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一会儿,我们把这个小故事表演下来。(开始阅读,自由结组表演。)

  (第一组学生表演文章第一部分)

  师: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

  预设

  生:我觉得既然已经当了爸爸了就应该有成人的感觉,声音稍粗一点儿就更像了。

  生:我觉得儿子演得很天真。

  2.师:他们不仅按原文演,还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再创作,很好。爸爸的第一个愿望是“吃得下饭”,第二个愿望是什么呢?谁来继续表演?

  (第二组学生表演第二部分)

  师: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评价一下第二组的表演?

  预设:

  生:儿子演得不够精彩,应该对爸爸比较尊重,因为他已是二年级学生,已经懂事了。

  生:我认为妈妈演得有点漫不经心?

  师:那你把妈妈的话再说一说。

  生:

  3.师:他们说得都很诚恳。不过,第二组表演得也很投入。那么,爸爸的第三个愿望是什么呢?

  (第三组同学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师:他们演得都很精彩。现在我们了解到爸爸的三个愿望是——

  生: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3.师:不过看得出孩子并不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于是他在后面附了一篇作文。第二天,孩子把作文交给老师,老师会怎样评价孩子的作文呢?请同学们接着表演下面的内容。(第四组同学上台表演,师生评价)

  三.围绕爸爸的心愿,从不同角度畅谈感受。

  1.师:我们的故事就讲到这里。爸爸的愿望的确与众不同,同学们,你能理解吗?你们生活中有吃不下、睡不着、笑不出来的时候吗?

  (学生积极发言)

  2. 师:你认为爸爸的愿望好实现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不容易,因为爸爸工作忙。

  生:不容易,因为他平时工作非常忙,压力很大。不过我觉得他很乐观。

  3、师:你们喜欢这位爸爸吗?

  生:我非常喜欢文中的爸爸,他的愿望很真实,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作业的高分就很虚伪。

  生:我喜欢这个爸爸,因为他真心和儿子交谈,增进了父子之间的亲情。

  生:我也喜欢,因为爸爸很乐观。

  生:我喜欢这个爸爸,因为他很风趣,他的话还很有哲理:只有自己不烦恼,才是最好的愿望,也是最难的愿望。

  4、教师小结:有位禅者说过:众生就像牛一样,被尘世中的种种俗务束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悲哀。但不管我们人生道路是曲折还是平坦,我都祝福各位“吃得下、睡得着、笑得出来”,平平淡淡才是真。

  四、作业

  回家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问问他们对这三个愿望的看法。结合自己的感受把采访记录在小本本上。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这三个愿望看似简单,有时还真的难以实现。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

  (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二、对话平台

  1、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2、识字:

  ⑴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⑵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⑶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⑷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⑸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⑹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⑺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朗读:

  ⑴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⑵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⑶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4、写字:

  ⑴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起笔。)

  ⑶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⑷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⑸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三、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4.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实际当中能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重点、难点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自然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生字词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解决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找出能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话,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学会通过体会文章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从而深入体会人物品质的读书方法。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

  纸团

  墙报

  鞠躬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1自然段。

  (2)“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3)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A、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4)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5)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A、“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B、“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是在吩咐高尔基?(……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礼貌的安排。

  C、重点理解第7自然段:读第7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D、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E、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F、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G、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4)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读第8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5)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照相。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不必刻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自己在一步步潜心品味课文后,便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到文本的思想感情。】

  3.默读12─15自然段。思考:

  (1)“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引导理解“一定”的意思,联系第10自然段中的“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3)师生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续写故事。

  【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名画欣赏

  (一)谈话引入

  1、聊特长爱好

  上课之前咱们先随便聊聊。我知道大家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个个都多才多艺,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特长、爱好?

  2、重点强调画画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绘画,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喜欢画画请举手?啊,这么多啊。那咱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大画家。

  (二)图片激趣

  1、出示齐白石图片

  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知道他擅长画什么吗?

  2、出示竹石图

  这是什么?知道谁最擅长画竹子吗?

  3、出示群马图

  再来看这一幅图。知道谁最擅长画马吗?

  二、导入课题 进行质疑

  (一)齐读课题

  1、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一位残疾青年也擅长画画,他善于画——金鱼。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质疑

  第一次读这个题目时,你的心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教师随机点评)

  (1)鱼是画到纸上的,怎么会游到纸上?

  (2)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3)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三)学生解疑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解答这个问题?

  小结:产生了疑问,又通过预习课文独立解决了疑问,真棒!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一起探讨。

  三、查读生词 知道书写

  (一)出示生词

  花港、鱼缸、挥笔、厂徽、清澈、罢了、绣花、聋哑、一壶茶、一丝不苟

  1、下面我要看看大家生字词会读了吗?指名读。

  2、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3、讲“壶”字。

  (出示甲骨文的“壶”字)大家看,这个字你认识吗?猜一猜。

  4、将“挥手”“厂徽”变红。

  读读这两个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大家看,音同字不同,字形、字义都不一样,大家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了。

  5、指导书写:“厂徽”的“徽”字还不好写呢,下面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下,请同学们举起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

  还有一个字也容易写错,那就是“花港”的“港”。先写三点水,注意它的右半部分,请大家跟我一起写。提醒:最下面是个堵了头的“己”,念sì。

  四、整体感知 谈感受

  (一)自读课文

  1、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通过读这遍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开始吧!

  2、学生自读课文。

  (二)交流感受

  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都有哪些感受?大胆些,有一点说一点。

  五、体会青年人的忘我、专注

  (一)通读找句子

  1、明确要求。

  刚才,同学们体会出青年人看鱼、画鱼时是那样的专注,画得金鱼那样形象逼真,这都与文中的一个句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齐读这句话。

  “忘我”是什么意思?

  2、找句子。

  文中有好几处句子,就具体描写了青年人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找找看。

  3、学生边找边汇报找到的句子。

  找到一处说一处,找到两处说两处。谁来说第一句?……(学生逐一汇报,随机点评,读正确即可。)

  (二)抓重点谈感受

  1、屏幕出示汇报内容。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2、齐读初步感受忘我

  我们来看,这是大家刚才找到的句子。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聋哑青年爱鱼忘我的境界。一起读。

  3、四处重点句子分别引导学生感悟

  (1)出示句一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抓住“呆呆地”“静静地”两个词语深入体会聋哑青年看鱼时的忘我境界。

  ②教师总结提升概括

  青年人呆呆地看鱼,静静地看鱼,是那样入迷那样专注,如果用词语形容概括聋哑青年看鱼忘我境界的话,你想用哪个词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

  ③带着你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2)出示句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①重点抓住“融为一体”体会青年人忘我的境界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自己先来读一读。

  ②理解“融为一体”(变红)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能够体会出青年人的忘我的境界,哪一个?

  同学们,什么叫做“融为一体”啊?

  ③小结

  青年人和金鱼都如同一个整体了,难怪说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3)出示句三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①体会青年的勤奋刻苦

  ②抓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引读

  青年人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了画好金鱼——(学生接读);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为了画好金鱼——(学生接读)

  为了画好金鱼,青年人克服重重困难,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他——(学生接读)

  六、学习画鱼部分体会青年人画技高超

  过渡:正因为一年多来,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所以他画得鱼:

  (一)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指名读。

  2、读了这儿,你想说点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两点体会:①细致如绣花。②挥笔速写。随机指导朗读。

  3、展示金鱼图。

  大家看,这就是青年人画出的金鱼图。看这姿态各异的金鱼,像活了一样,仿佛在纸上游动。如果让你来夸夸他画的金鱼,你打算用什么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表扬:大家知道的四字成语可真多。)

  七、弄清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

  过渡:正因为青年人画得鱼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因此他得到了围观人最高的赞赏:(读课题)

  (一)提出质疑

  1、咦?画画,画画嘛,应该是画到了纸上呀,怎么是游呢?换成“画”行不行?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谈出用“游”字的好处。)

  3、小结:

  小小的“游”字,用得多么巧妙和恰当呀,把聋哑青年一年多来的努力和高超的画技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怎一个游字了得。

  (二)赞叹青年人的画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2、这是小姑娘当时对青年的评价,让我们带着这份惊讶来夸夸这位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携一份赞叹夸夸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再来夸一遍。(学生齐读)

  八、拓展写话

  (一)出示课本插图

  1、这就是青年人在花港玉泉边画鱼时的情景,在众多围观者当中,谁最吸引你?请你仔细看图,选取其中的一位,把他的外貌、看青年画鱼时的表情、动作,以及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自由习作。

  3、现在请几个同学合作再现当时围观的场面。

  教师引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只见一位举止儒雅的老爷爷……

  你看,有一位穿方格褂子的阿姨也挤进来了……

  一个扎着红色蝴蝶结的小女孩……

  看,一位刚放学路过这儿的小学生也探进脑袋……

  4、小结:同学们写得好极了,仿佛把当时围观青年人画鱼的场面搬进了我们的课堂上。

  九、总结提升

  同学们,残疾青年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忘我地看鱼,鱼才游到了他的心里;正因为他专心致志地画鱼,鱼才游到他的纸上。心随鱼游,鱼方能“游”。岂止画画,做任何事情不都是如此吗?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1、师导: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图景”。提问:小朋友,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

  3、春天要做事情真多,你看,这群可爱的小学生们在干什么?他们干得怎么样?

  4、引出课题:对了,植树的季节到了。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植树 季节》。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植树的季节。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待教。

  (2)讲一讲读懂了什么?、3教师简笔画一棵小树,教师动情地描述:今天我们有来种下一靠小树,希望大家能用心地学习,为小树提供知识养料,让小树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三、品读课文

  1、教师提问导读:春天是植树 季节,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请大家找一找,再认真地读一读。

  (1)指名反馈,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说说,从第2自然段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3)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体会:春天里,春雨滋润着大地,阳光温暖着大地,是一个最适合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2、教师小结、导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快趁着这大好春光去植树吧!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文中对“我们”进行了哪些动作描写?请用笔画出来。

  (3)指名反馈。

  (4)教师小结:文中只用了四个动作词就写出了“我们”种树的过程能够,这四个动作词用得太准确了,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二两句话。

  (6)教师导言:植树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快乐,当风吹动“我们”的红领巾,仿佛是树上开放了红红的花朵。

  (7)学生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出种树的快乐。

  (8)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将“红领巾”比作“一朵朵红花”,表达了“我们”

  对小树苗的`祝福与期待,有写出了“我们”愉快的心情。

  3、教师设疑导读:“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呢?大家能否从第4自然段中寻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

  (2)交流

  各自读的阅读理解。

  ①爷爷奶 奶在山上植树,大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②爸爸妈 妈在路旁植树,大陆撑起遮阴的大伞。

  ③我们在郊外植树,这里将是一片青葱翠绿。

  (3)教师小结:文中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植树可以绿化山林,可以为人们遮阴乘凉,可以美化环境,看来,植树的意义真大呀!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读出对树木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

  2、教师小结:植树有这么多的好处,难怪爷爷奶 奶、爸爸妈 妈,还有“我们“都积极地参加植树造林。在这里,教师要送给大家三句名言警句,请读一读,记一记。

  (1)十年树木方成材。

  (2)毁树容易种树难。

  (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学生回到文中,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拥有美好生存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每一棵成长的树木,让我们也趁着春天这大好时光,亲手栽下一棵小树,用心地将它培育成一棵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

  1、亲手栽种一棵小树。

  2、设计提醒人们保护树木的广告语。

  3、选用课时作用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导语设计

  设计1:(背景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

  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设计3:(激情导入)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设计4:(哲理导入)

  世间万物,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质,也经常引起人们的联想,并借以鞭策自己过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一看作者对莲花的品质作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志。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识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

  3.简要地复述这个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尊重别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识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戴帽子吗?平时都在什么情况下戴帽子,今天学习一和帽子有关的文章。

  2.齐读课题,读完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二、引导学习课文。

  1.疏理问题,刚才同学的最想知道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吗?她戴着帽子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课?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认识的字运用常用的识字方法解决。

  3.围绕疏理的`问题展开讨论。

  4.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全班交流。

  在学生明白她戴着帽子自如到学校上课的原因后,进一上追问“从她能自如到学校上课”这件事你感受到什么?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切入课文指导朗读。

  三、整体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学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明白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复述。

  2.学习语文天地中D4。

  3.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苏珊的帽子》,愿依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吗?

  二、指导再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

  3.根据学生的叙述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4.学生分别读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部分。

  三、引导学生语文天地D4体会说话人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这段话。

  四、指导学生学习写字。

  1.观察字,说出难写的字。

  2.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肿-冲、瘤-溜、症-证、秃-秀、妨-仿、碍-得、疗-辽和多音字落。

  3.学生练写。

  五、巡视指导,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完成本单元中词语和成语。

  2.引导学生初读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导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词语。

  1.出示“热、熟,宣、宜,闭、闲,乱、刮;引导学生观察写法并组词区别。

  2.出示D2中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积累。

  3.指导观察D3题填写成语。

  4.学生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

  5.。

  二、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1.学生自读文章。

  2.同桌互相说说文章写了什么事?

  3.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围绕”尊重与平等“写一读书笔记,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小组互评,说说同学的优点,学会尊重同学。

  2.学习办板报。

  导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学会尊重同学。

  1.同桌互相介绍优点,要求态度真诚,发自内心。

  2.全班介绍你最了解的同学的优点。

  3.教师。

  二、引导学生写习作。

  1.根据学生介绍要求学生选最了解的'同学一方面优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

  2.学生打草稿。

  三、引导学生办板报。

  同学自愿结合设计一份板报小样,以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为内容。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同学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同学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身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同学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俺们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身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同学说说自身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同学自身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身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身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同学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优秀出让自身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同学。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同学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缺乏,以指导同学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习作: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 写前指导

  1. 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 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 交流好词好句。

  三、 写作

  1. 根据自身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 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 自行修改

  四、 交流、欣赏

  1. 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 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 自身再次修改。

  4. 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 作业

  1. 誊写

  2. 家长写出评价。

  3. 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经典】08-14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8-27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跳水》教案12-10

(精选)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