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必备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7、棉鞋里的阳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好”等6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自读和自悟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广告片。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7、棉鞋里的阳光》。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小朋友先自读课文一遍,交流识字方法。(可以问老师,同学,或者查生字表)
2、点击课文,读一读藏在课文里的生字。
3、集体交流,巩固识字效果
a、请小老师带读。(教师注意提示“照,晒,收”是翘舌音,“躺,睛”是后鼻音)
b、猜一猜。“一条毛巾挂在木头上”(棉),“人一口”(合)等等。
c、男生带着女生读生字,女生带着男生读生字。
d、开火车读生字。
e、朗读生词。(1、小组朗读 2、全班朗读)
三、指导写字
1、小朋友自行观看“妈”书写的动画。注意提示(格式是左小右大,横变提)
2、学生练写2个,教师巡视,交流优秀作品。
四、自主尝试,朗读课文
1、出示插图,请学生说图意。然后朗读第一自然段(1、个别读 2、全班齐读)
2、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注意朗读指导。(1、个别读 2、全班齐读)
读出小峰对妈妈晒棉被的'疑问,读准疑问句的语气。
3、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1、个别读 2、全班齐读)
a、当奶奶睡到被窝里,奶奶的感受是怎样的?----------暖和。
b、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妈妈帮奶奶晒了被子,所以奶奶觉着暖和。
4、朗读课文6,7,8课文(1、全班读 2、个别读 3、全班读)
5、教师提问,深化内涵。
a 、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b、奶奶感到幸福吗?为什么?
C、如果你是奶奶,你会对小峰说什么呢?(谢谢小峰,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6、理解体会关心长辈,体贴长辈的道理。
关心 关心
妈妈----------------奶奶------------------小峰(板书)
7、你喜欢小峰吗?你喜欢小峰的妈妈吗?
8、男生,女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鼓励自己。
10、教师与学生一起有感情得朗读课文。(注意情感升华)
五、实践活动
1、学生自由浏览教师准备好的图片。
2、了解“阳光的作用”。
六、情感作业
回到家后,为长辈们多做一些小朋友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溺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俺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俺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身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同学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⑴ 自由读第三段。
⑵ 你能用自身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⑶ 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⑷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局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为能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同学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朋友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安排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俺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高兴
(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周总理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知。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俺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俺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同学介绍。
(同学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引导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出示要求认知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同学想方法记住字型。
⑵ 指名同学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⑶ 用组词的方法,协助理解字义。
2、写字:
⑴ 让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⑵ 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⑶ 同学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俺会填”,鼓励同学积累自身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俺会读(出示生字词)
俺会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目标设计:
1、认识八个字,认识五个偏旁。氵、扌、纟、火、礻。
2、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3、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认识5个带新偏旁的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有一位小姑娘叫小红,她是苗苗小学一年级二班的学生,今天班上要评选几位在学校表现好,在家里表现也好的学生,可是老师不知道小红在家里的表现怎样,想请大家一起到她家去看看,再评一评。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在家里》。(板书:在家里)
2、齐读课题。
三、看看图,说说话。
1、出示书上的课件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讨论: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桌听听。
3、大家交流,看谁说得最通顺,最清楚。
四、图文对照,认读字词。
1、出示课件(观察图上箭头所指图形,借助拼音,读准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如:沙、纸、视|(翘舌音),灯(后鼻音)。
2、齐读词语。
五、自主探究,识记字形。
1、读词语,找出词语中的八个生字。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反馈:这些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用熟字换一换,部件拼一拼的方法来记。
(1)找一找,生字中哪的字的半边见过?
沙氵 + 少:学习偏旁三点水氵。
报扌 + :学习偏旁提手旁扌。
灯火 + 丁:学习偏旁火字旁火。
视礻 + 见:学习偏旁示字旁礻。
(2)其余的生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台:云、去的下半部放在上面,下面放口|。
电:给曰加一笔 就是电。
纸:学习偏旁绞丝旁纟。
5、用新的生字组词,比一比,哪一组说得多。
六、巩固练习。
1、游戏(摘苹果)请学生将苹果上的字正确认读,认读后,将苹果奖励给学生。
2、抽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3.能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第二自然段。
4.能观察实物说、写一段话。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能观察实物说、写一段话。
教学用具:
大字课文、挂图、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6课时(包括说、写训练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下列汉字注上拼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拟人手法?
二、新授:
1.齐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a.指生读课文。
b.说说“小花鹿”是什么 ?
(“小花鹿”是一个泥制的储蓄罐。)
c.谁来说一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
(讲了“小花鹿”储蓄罐的来历。)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快速默读课文。
b.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
(“小花鹿”真讨人喜爱。)
c.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小花鹿”的?
d.它是分几个部分来写的?
(写了“小花鹿”的耳朵、眼睛、嘴、身体、尾巴这几部分。)
e.作者是怎 样来介绍这几部分的.呢?
(指学生读出描写“耳朵、眼睛、嘴、身体、尾巴”的句子。)
4.学习第三自然段。
a.指名读课文,并划出课文中讲“小花鹿”用处的句子。
(我不随便买零食吃,把省下的钱买许多我喜欢的书。)
b.思考下列句子:
①我有了“小花鹿”以后,那些话梅啦、山楂啦、橄榄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
“吸引”是什么意思?哪些东西不吸引我了?为什么?
②“小花鹿”变得沉甸甸的了。
“沉甸甸”是什么意思?“小花鹿”怎么变得沉甸甸的了?
③你的功劳真不小啊!
“你”指谁?它有哪些“功劳”?
c.你读了这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指生说。
三、总结:
同学们,以后也要把买零食的钱积攒下来,用来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3.我的“小花鹿”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创新目标 认识雨前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分析与处理:
重点: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
难点:认识下雨前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是抓住好词、好句进行理解。
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这些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情趣
1、题目讲什么时候的事?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相同不相同?
为什么?(讨论)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童话里都有谁?(用“这篇童话里有____和_______”的句式说话。)
(2)这篇童话主要讲了谁?
(3)“要下雨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都是谁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不做过多的课文分析
3、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图文对照。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
三、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1、读了这几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雨下起来了,下得怎么样?说明了什么?
3、学习生字。找出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读文:思考你还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帮助我们做事情?说给大家听。(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练读生字,纠正字音。书写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
3、本节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说一说。
六、研究性作业:
课外读一读关于自然方面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版》
板书设计:
16 要下雨了
燕子飞得很低
要下雨了 小鱼都游出水面
蚂蚁往高处搬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 “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看图(课件显示),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6、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8、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2、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五、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附板书:
7、我要的是葫芦
简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笔
画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个人创意增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个人创意增减: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情况
师: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出示图片,介绍雅鲁藏布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况。
我们学地理时,知道了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的藏文意思是“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上冲刷出了一条很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旁。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雅鲁藏布江流到扎曲村后,突然在高原上出一个呈u字形大拐弯的,而且转向南流。峡谷旁的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此处峡谷深达6000米以上。大拐弯峡谷以雄伟峻险、奇特的转折闻名于世。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度超过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多峡谷,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和最深的峡谷。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考察后发现的,以其宽、深、窄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重点掌握:
3、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4、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5、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穆、堪
6、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与含义
咫尺:比喻相距很近。
堪称:堪,能够;可以。堪称即可以称为、可以算作。
皑皑: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美誉:美好的名誉。
四、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提示:
(1)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2)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3)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里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了解都比较少,加上学生平时所看的课外书,很多都是趣味性比较大的书。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的兴趣不太浓,加上文章的含义比较深刻,要体现西门豹做法的妙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设计理念: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感受,积累语言;在实践体验、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设计特色:
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又熏导语言艺术;超越文本,提升语言,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读准确1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部分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明白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读好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邺这个地方贫穷的原因,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到你们班来上课,听说同学们平时上课都非常爱动脑筋的。希望这节课老师能认识到爱动脑筋的你。那上课前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师:自我介绍:我姓times;名叫times;times;。你们也能用老师刚才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指几名学生自我介绍。很高兴认识大家,原来我们的姓名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姓都是一个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古代的人。简介“西门豹”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
3、学习生字
1)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理解部分词语
1)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2)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
3)汇报
三、理解课文
讲读课文第一段: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划出相关的重点词语。
2、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4、西门豹为了解原因,摸清底细,找来了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来问话,下面就请座位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吧?(边学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1)座位合作学习
2)指名回答板书:巫婆、官绅给河伯取媳妇
年年闹旱灾
3)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些原因是什么?
指名说:天灾、人祸
4)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
四、拓展说话练习
师: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指名发表意见)
五、总结:
而西门豹他有没有立刻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处死或者跟他们同流合污呢?他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西门豹
巫婆、官绅(人祸)
田地荒芜给河伯娶媳妇
人烟稀少,年年闹旱灾(天灾)
第二课时
一、课件出示(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指名回答:板书:说、做
2)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3)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1)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指名说)
2)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练读)
3)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语气。
(其他的句子也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读,教师灵活处理,灵活指导,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
4)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指名说)
5)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段。
3、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4、作业:完成小练笔。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训练内 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略)
二. 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 周一 二十一 百里挑一
一夜 一册 一遍 一阵
一把 一年 一顶 一根
一心一意 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14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3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8-1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