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2 11:03:0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集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集合]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7、8的组成,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仔细观察图片,能独立地找出不同的特征尝试进行分合。

  3、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方法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幼儿已学习过7、8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乌龟一家的图片(图上有7只乌龟,1只大乌龟,六只小乌龟,三只在岸上,四只在水里)学具:《幼儿用书》(P7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乌龟一家出来玩——教师(出示一张“乌龟一家”的图片),今天天气真好啊,乌龟一家出来玩啦,看,这儿有几只乌龟?他们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啊?

  ——提醒幼儿先记录总数,再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的乌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教师:我们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谁按这些不同把乌龟分成两组?

  ——幼儿思考并尝试将乌龟分成两组,说一说:大乌龟有几只,小乌龟有几只,根据大小特征,用分合式记录乌龟的数量。然后再找出一个不同点分一分并记录,如:按乌龟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三只在岸上和四只在水里等。

  ※小组操作活动——彩色的动物。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将图中的小动物按颜色、大小、方位的.不同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看图列分合式。请幼儿观察点子图,用短线将一排点子分成两份或用两种颜色将点子涂色,鼓励幼儿用两道分合式进行记录,如8可以分成1和7、7和1。

  ※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观察按互换关系记录的结果,发现这种记录方式,即:它们的数字相同,但位置不同。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案应该怎么设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吧!

  活动目标:1、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摆出算式进行解答。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收拾用具的习惯。 活动重点: 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

  活动目标:1、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摆出算式进行解答。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收拾用具的习惯。

  活动重点:

  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活动难点:

  孩子能较好地看图编应用题,能正确地分辨加法与减法。

  活动准备

  大图。数字、符号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报数游戏,复习10的组成。

  1、我们来做报数游戏,我报的数和你们报的数合起来是10。我报1,引导幼儿说出,我报9,1和9合起来是10。依次复习10的组成。

  2、合动作。教师和老师的动作合起来的.数量是10.

  3、开火车的游戏,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二、复习10的加减法

  1、出示大图。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幅图,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请幼儿看图找出图中事物的特点)

  2、尝试编应用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不同的特征编应用题吗?他这样编的应用题是加法的还是减法的呢?

  (引导幼儿去区分减法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帮助幼儿理解减法和加法的含义)

  教师小结:加法应用题一般就是先告诉别人一部分数,再告诉别人另一部分数,最后要问别人总数。而减法应用题一般是先告诉别人总数,然后告诉别人其中一部分数,最后要问别人另一个部分数。

  3、分别请幼儿一一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其他幼儿根据幼儿编的应用题利用符号卡和数字卡摆出相应的算式。

  4、表扬那些编的好小朋友。

  三、幼儿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要求:至少两个人一组,进行“你编应用题,我列算式”的活动。

  评价幼儿的活动。

  四、结束部分

  1、评价幼儿活动情况。

  2、组织幼儿收拾整理用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动名称:做棒糖

  活动目标:学习5以内的加减、分类数数,比长短、粗细,排序;培养动手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橡皮泥五块,玻璃纸五张(红、两色),木棒五根(四根粗,一根细),5以内加减卡片一套。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做棒棒糖》

  活动过程:

  1、做棒糖:

  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橡皮泥捏成球体状或正方体状,插上木棒后在包上玻璃纸(包出自己喜欢的式样)。

  2、数一数:自己做了几根棒糖?用了几块橡皮泥?几张玻璃纸?几根木棒?

  3、说一说:自己做的所有棒糖中,有几根是相同的?几根不相同?相同在哪里?不相同在那里?

  4、算一算:

  根据自己做的棒糖的形状、糖纸的'颜色、木棒的粗细等不同排出5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如:三根棒糖用红色玻璃纸包,二根用绿色玻璃纸包,排出3 2=5。又如:有四根棒是粗的,另外一根棒是细的,排出4 1=5。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知识,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PPT,数卡;

  学具:、笔和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出课题。

  1、出示两辆相同款汽车图片

  (1)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两辆车子的照片,你能找出两辆汽车的不同吗?

  (2)小结:看车牌号码,每一辆汽车都有属于自己的车牌号码。它就像车子的身份证一样。

  二、学习排列,掌握方法

  (一)学习三个数字的排列过渡:小朋友都知道车牌号上有数字,不同的数字会组成不同的车牌号,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车牌上的三个数字(1、2、3)给你这三个数字,请你调换他们的位置排列出不同组合,看你能排列几个不同组合?

  1、操作:请幼儿来说一说,教师记录(示范操作123)

  2、小结:警察叔叔不允许有重复的,不然就不知道是谁闯红灯了,现在,老师把重复的拿掉,我们来看看用1、2、3三个数排列出来一共有6组,它们是123、132、213、231、312、321

  3、提示:小朋友看老师把这些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4、小结:其实,老师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1当开头,排出以1开头的组合按顺序有123、132;再以2为开头,按顺序有213和231;然后从3开头,按顺序有312、321。固定开头数字,把后面数字交换位置。这样的话,大家看起来又清楚又明白。

  (二)操作练习,巩固知识过渡: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学会这个好方法呢?接下来,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送去一辆小汽车,但是老师要用这车牌号码考考你们。

  1、要求:老师这儿还有三个不同的数字,请你用这三个数字用我们先固定开头的方法排列出它们所有的组合,请5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下面的小朋友可以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有没有重复或遗漏。

  2、讲评: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有没有用上这个好办法全部把它写出来。

  3、小结:很多小朋友都很厉害,都能排出六种不同的组合,没有排出来的小朋友现在明白了吗?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过渡: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送去了一辆车,可是这个车没有车牌号,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个。

  1、要求:请小朋友用老师纸上给你的三个数字排列一下,看能排几组,有的老师已经写了数字提示了小朋友,每个数字在组合里都要用一次但不能重复或换数字。请你们来试试。

  2、教师指导,并拍照片,请另一位老师输入电脑。

  3、将电脑中的作业照片进行讲评。

  4、小结:大多数小朋友都把它写出来了,小朋友也学会了这个好方法,既快又清楚。

  三、图片展示、数字运用

  1、ppt展示介绍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字,请你回去再找一找好吗?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数字组合,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多,不同的地方出现的数字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下次请小朋友来聊一聊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活动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探索发现画面中的模式。

  2、尝试运用3—4种物体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3、体验与同伴合作设计模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2、1个城门、1封信

  3、操作材料:彩链、彩色圆片、彩色组块及各种形状

  活动过程:

  一、绘本情景导入,探索发现模式

  1、情景导入,引出活动

  2、观察画面,引发幼儿对模式的兴趣

  (1) PPT1—2(引导幼儿发现aab模式)

  师:公主出发了,到了城堡,发现门是锁着的。

  师:那钥匙在哪里?去问问这棵大树吧。(提出要求,从画面中找出aab模式)

  (一起念着咒语入场回到位置)

  (2) PPT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现abc模式)

  师:哎呀!前面哪条路才能找到巫婆呢?你发现了什么?

  (3) PPT4(找模式:abb、ab、abc)

  二、幼儿操作:做项链

  (1)提出要求:用彩链串一条有规律的项链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作品交流分享

  三、拓展练习:设计模式

  1、提出要求:幼儿分组进行,选择材料进行模式设计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分享

  四、延伸活动分享故事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学习相邻数》是学前大班的一节数学活动,是让幼儿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数的含义,知道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1~10的苹果卡片和1~10的梨卡片,,1~10的蘑菇房子,10个小动物卡片。音乐及视频。

  活动过程

  一、到森林里游玩

  1、(播放去郊游音乐)。苹果队的小朋友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并大声说出自己手中卡片的数字是几。

  2、草莓队的小朋友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大声说出自己手中卡片的数字是几。师提问:和你挨着的朋友是谁?你的邻居是谁?你的好朋友是谁?

  二、小动物搬家

  1、森林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搬到它们的新房子里,(出示10个蘑菇房子)

  2、到底有谁搬到房子里去了呢?“谁住在1号房子?谁住在2号房子?……10号房子住着谁?”逐个出示10个小动物卡片,并粘贴在蘑菇房子下。

  [设计意图:创设小动物搬家的情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给小动物找邻居

  1、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可高兴了,他们不但搬进了新房子,还有了新邻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住在几号房,离它最近的哪两个动物各住在几号房?2号房是小鸭子,它的邻居是1号的大公鸡和3号房间的小山羊。

  2、请小朋友帮小动物找一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多数小动物有两个邻居。

  [设计意图:帮助小动物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出小动物都有两个邻居。]

  四、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1、生活中我们把紧挨着你的'叫邻居。可在数学中,数字宝宝也有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的邻居叫相邻数。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什么叫相邻数。

  2、机灵狗要给大家讲一讲什么叫相邻数。(播放视频)

  3、强调什么叫大邻居和小邻居。

  [设计意图:让幼儿理解相邻数是比它小1的和比它大1的数。]

  五、送礼物

  1、天快黑了,我们也要和小动物们说再见了,临走之前,把你手中的水果送给它们好吗?

  2、你想把手中的水果送给谁?为什么?

  3、老师有个要求:你把卡片送给它的邻居。

  六、小结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的相邻数,还帮小动物找到了它的邻居,小朋友们在游戏中玩得很快乐,也希望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同时我们要爱护、保护可爱的小动物。

  火车快开了,我们快坐上火车出发吧。(播放音乐。)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分析: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一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鉴于平面图形较为抽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来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一方面更好的为幼儿的学习所服务。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情景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二、展开

  1、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让幼儿认识梯形,记住名字。

  3、请幼儿进行操作,比较正方形和梯形的异同点。要求:请幼儿比较边和角的不同。提问:正方形和梯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出示课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让幼儿找出平行线并讲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线,进行复习巩固。

  7、找周围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让幼儿知道梯形是较稳固的图形,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出示课件欣赏。

  三、结束延伸活动:继续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通过幼儿的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运用“梯形宝宝翻跟头”,变化不同的位置,增强幼儿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学会的梯形,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科学和艺术有机整合,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1、量梯形的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时,教师应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该怎样量,再与同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效果会更佳。

  2、“涂”画的时候,个别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应加以纠正。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意图:

  成人很容易通过视、听去认知某一事件或抽象概念,但对幼儿而言,除了眼、耳之外,还必须借助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知觉,亲自操作、尝试、摸索,得到具体经验才有意义。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努力与用心,为了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与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游戏,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学中的分类,即是能把相同属性的东西规定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的,如"那些是红色的。";分类也可以是多重标准的,如"请找出戴帽子、穿裙子的女孩子",就需要符合三种标准。耕具大班幼儿年龄认知阶段特点,我们特别设计了《三层分类》这一活动,引导幼儿能按照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层次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发展幼儿视觉辨识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8个形状板(4个红色,4个蓝色。其中红色圆形大小各一;红色方形大小各一;蓝色圆形大小各一;蓝色方形大小各一。);

  2、相同规律小鱼卡片10张。

  3、分组材料:A: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4页;B:形状卡片若干组以及记录纸;C:插塑玩具若干组以及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主题。

  游戏:"变装大风吹"。

  教师当主持人,幼儿围成大圈坐下来,玩"变装大风吹"游戏。

  主持人:大风吹!

  幼儿:吹什么?

  主持人:吹穿着红毛衣、扎了个辫子的小姑娘。

  请幼儿听到指令后,分辨自己是否三个条件都具备,如果是,就和主持人换位子,接下来由刚才换位子的小朋友当主持人,要想出3个条件的指令继续游戏。

  二、单标准分类。

  教师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幼儿将这些形状分类。当幼儿分完一种后,引导其他幼儿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分类。),并请幼儿逐一演示。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三、"小猫分鱼"。

  将小鱼卡片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听清楚老师的指令,按指令给小鱼分类。

  (按形状、位置、颜色三层分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示范记录。(此环节的三重特征中与上一环节略有不同,按大小换成按位置分类,是本环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幼儿做明确的分类记录,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层次分类。)

  四、帮助幼儿积累具体操作经验后,请幼儿分组操作。

  分组活动:A组:幼儿用书第14页操作,分小鸟。

  B组:每人一份形状卡片,练习三重特征分类,并作记录。

  C组:每人一份插塑玩具,练习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并作出记录。

  活动反思:

  教材主题内容是文具商店,如果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学生将会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生活常识而没能参与发现这一常识的过程,无异于肚子还没饿就被教师喂了个饱,这样“吃”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挑起学生的食欲,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而又生活化的情境。邋遢大王是小朋友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卡通人物,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发现问题;接下来大家齐动手帮忙整理柜子──解决问题;最后插上红旗──分享成功。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想吃,还要爱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住以下两点: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人人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分类的含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集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5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5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3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集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集合]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7、8的组成,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仔细观察图片,能独立地找出不同的特征尝试进行分合。

  3、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方法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幼儿已学习过7、8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乌龟一家的图片(图上有7只乌龟,1只大乌龟,六只小乌龟,三只在岸上,四只在水里)学具:《幼儿用书》(P7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乌龟一家出来玩——教师(出示一张“乌龟一家”的图片),今天天气真好啊,乌龟一家出来玩啦,看,这儿有几只乌龟?他们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啊?

  ——提醒幼儿先记录总数,再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的乌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教师:我们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谁按这些不同把乌龟分成两组?

  ——幼儿思考并尝试将乌龟分成两组,说一说:大乌龟有几只,小乌龟有几只,根据大小特征,用分合式记录乌龟的数量。然后再找出一个不同点分一分并记录,如:按乌龟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三只在岸上和四只在水里等。

  ※小组操作活动——彩色的动物。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将图中的小动物按颜色、大小、方位的.不同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看图列分合式。请幼儿观察点子图,用短线将一排点子分成两份或用两种颜色将点子涂色,鼓励幼儿用两道分合式进行记录,如8可以分成1和7、7和1。

  ※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观察按互换关系记录的结果,发现这种记录方式,即:它们的数字相同,但位置不同。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案应该怎么设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吧!

  活动目标:1、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摆出算式进行解答。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收拾用具的习惯。 活动重点: 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

  活动目标:1、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摆出算式进行解答。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收拾用具的习惯。

  活动重点:

  幼儿能看图,编出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并正确地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活动难点:

  孩子能较好地看图编应用题,能正确地分辨加法与减法。

  活动准备

  大图。数字、符号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报数游戏,复习10的组成。

  1、我们来做报数游戏,我报的数和你们报的数合起来是10。我报1,引导幼儿说出,我报9,1和9合起来是10。依次复习10的组成。

  2、合动作。教师和老师的动作合起来的.数量是10.

  3、开火车的游戏,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二、复习10的加减法

  1、出示大图。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幅图,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请幼儿看图找出图中事物的特点)

  2、尝试编应用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不同的特征编应用题吗?他这样编的应用题是加法的还是减法的呢?

  (引导幼儿去区分减法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帮助幼儿理解减法和加法的含义)

  教师小结:加法应用题一般就是先告诉别人一部分数,再告诉别人另一部分数,最后要问别人总数。而减法应用题一般是先告诉别人总数,然后告诉别人其中一部分数,最后要问别人另一个部分数。

  3、分别请幼儿一一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其他幼儿根据幼儿编的应用题利用符号卡和数字卡摆出相应的算式。

  4、表扬那些编的好小朋友。

  三、幼儿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要求:至少两个人一组,进行“你编应用题,我列算式”的活动。

  评价幼儿的活动。

  四、结束部分

  1、评价幼儿活动情况。

  2、组织幼儿收拾整理用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动名称:做棒糖

  活动目标:学习5以内的加减、分类数数,比长短、粗细,排序;培养动手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橡皮泥五块,玻璃纸五张(红、两色),木棒五根(四根粗,一根细),5以内加减卡片一套。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做棒棒糖》

  活动过程:

  1、做棒糖:

  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橡皮泥捏成球体状或正方体状,插上木棒后在包上玻璃纸(包出自己喜欢的式样)。

  2、数一数:自己做了几根棒糖?用了几块橡皮泥?几张玻璃纸?几根木棒?

  3、说一说:自己做的所有棒糖中,有几根是相同的?几根不相同?相同在哪里?不相同在那里?

  4、算一算:

  根据自己做的棒糖的形状、糖纸的'颜色、木棒的粗细等不同排出5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如:三根棒糖用红色玻璃纸包,二根用绿色玻璃纸包,排出3 2=5。又如:有四根棒是粗的,另外一根棒是细的,排出4 1=5。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知识,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PPT,数卡;

  学具:、笔和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出课题。

  1、出示两辆相同款汽车图片

  (1)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两辆车子的照片,你能找出两辆汽车的不同吗?

  (2)小结:看车牌号码,每一辆汽车都有属于自己的车牌号码。它就像车子的身份证一样。

  二、学习排列,掌握方法

  (一)学习三个数字的排列过渡:小朋友都知道车牌号上有数字,不同的数字会组成不同的车牌号,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车牌上的三个数字(1、2、3)给你这三个数字,请你调换他们的位置排列出不同组合,看你能排列几个不同组合?

  1、操作:请幼儿来说一说,教师记录(示范操作123)

  2、小结:警察叔叔不允许有重复的,不然就不知道是谁闯红灯了,现在,老师把重复的拿掉,我们来看看用1、2、3三个数排列出来一共有6组,它们是123、132、213、231、312、321

  3、提示:小朋友看老师把这些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4、小结:其实,老师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1当开头,排出以1开头的组合按顺序有123、132;再以2为开头,按顺序有213和231;然后从3开头,按顺序有312、321。固定开头数字,把后面数字交换位置。这样的话,大家看起来又清楚又明白。

  (二)操作练习,巩固知识过渡: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学会这个好方法呢?接下来,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送去一辆小汽车,但是老师要用这车牌号码考考你们。

  1、要求:老师这儿还有三个不同的数字,请你用这三个数字用我们先固定开头的方法排列出它们所有的组合,请5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下面的小朋友可以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有没有重复或遗漏。

  2、讲评: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有没有用上这个好办法全部把它写出来。

  3、小结:很多小朋友都很厉害,都能排出六种不同的组合,没有排出来的小朋友现在明白了吗?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过渡: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送去了一辆车,可是这个车没有车牌号,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个。

  1、要求:请小朋友用老师纸上给你的三个数字排列一下,看能排几组,有的老师已经写了数字提示了小朋友,每个数字在组合里都要用一次但不能重复或换数字。请你们来试试。

  2、教师指导,并拍照片,请另一位老师输入电脑。

  3、将电脑中的作业照片进行讲评。

  4、小结:大多数小朋友都把它写出来了,小朋友也学会了这个好方法,既快又清楚。

  三、图片展示、数字运用

  1、ppt展示介绍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字,请你回去再找一找好吗?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数字组合,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多,不同的地方出现的数字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下次请小朋友来聊一聊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活动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探索发现画面中的模式。

  2、尝试运用3—4种物体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3、体验与同伴合作设计模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2、1个城门、1封信

  3、操作材料:彩链、彩色圆片、彩色组块及各种形状

  活动过程:

  一、绘本情景导入,探索发现模式

  1、情景导入,引出活动

  2、观察画面,引发幼儿对模式的兴趣

  (1) PPT1—2(引导幼儿发现aab模式)

  师:公主出发了,到了城堡,发现门是锁着的。

  师:那钥匙在哪里?去问问这棵大树吧。(提出要求,从画面中找出aab模式)

  (一起念着咒语入场回到位置)

  (2) PPT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现abc模式)

  师:哎呀!前面哪条路才能找到巫婆呢?你发现了什么?

  (3) PPT4(找模式:abb、ab、abc)

  二、幼儿操作:做项链

  (1)提出要求:用彩链串一条有规律的项链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作品交流分享

  三、拓展练习:设计模式

  1、提出要求:幼儿分组进行,选择材料进行模式设计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分享

  四、延伸活动分享故事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学习相邻数》是学前大班的一节数学活动,是让幼儿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数的含义,知道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1~10的苹果卡片和1~10的梨卡片,,1~10的蘑菇房子,10个小动物卡片。音乐及视频。

  活动过程

  一、到森林里游玩

  1、(播放去郊游音乐)。苹果队的小朋友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并大声说出自己手中卡片的数字是几。

  2、草莓队的小朋友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大声说出自己手中卡片的数字是几。师提问:和你挨着的朋友是谁?你的邻居是谁?你的好朋友是谁?

  二、小动物搬家

  1、森林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搬到它们的新房子里,(出示10个蘑菇房子)

  2、到底有谁搬到房子里去了呢?“谁住在1号房子?谁住在2号房子?……10号房子住着谁?”逐个出示10个小动物卡片,并粘贴在蘑菇房子下。

  [设计意图:创设小动物搬家的情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给小动物找邻居

  1、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可高兴了,他们不但搬进了新房子,还有了新邻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住在几号房,离它最近的哪两个动物各住在几号房?2号房是小鸭子,它的邻居是1号的大公鸡和3号房间的小山羊。

  2、请小朋友帮小动物找一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多数小动物有两个邻居。

  [设计意图:帮助小动物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出小动物都有两个邻居。]

  四、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1、生活中我们把紧挨着你的'叫邻居。可在数学中,数字宝宝也有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的邻居叫相邻数。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什么叫相邻数。

  2、机灵狗要给大家讲一讲什么叫相邻数。(播放视频)

  3、强调什么叫大邻居和小邻居。

  [设计意图:让幼儿理解相邻数是比它小1的和比它大1的数。]

  五、送礼物

  1、天快黑了,我们也要和小动物们说再见了,临走之前,把你手中的水果送给它们好吗?

  2、你想把手中的水果送给谁?为什么?

  3、老师有个要求:你把卡片送给它的邻居。

  六、小结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的相邻数,还帮小动物找到了它的邻居,小朋友们在游戏中玩得很快乐,也希望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同时我们要爱护、保护可爱的小动物。

  火车快开了,我们快坐上火车出发吧。(播放音乐。)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分析: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一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鉴于平面图形较为抽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来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一方面更好的为幼儿的学习所服务。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情景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二、展开

  1、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让幼儿认识梯形,记住名字。

  3、请幼儿进行操作,比较正方形和梯形的异同点。要求:请幼儿比较边和角的不同。提问:正方形和梯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出示课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让幼儿找出平行线并讲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线,进行复习巩固。

  7、找周围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让幼儿知道梯形是较稳固的图形,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出示课件欣赏。

  三、结束延伸活动:继续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通过幼儿的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运用“梯形宝宝翻跟头”,变化不同的位置,增强幼儿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学会的梯形,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科学和艺术有机整合,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1、量梯形的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时,教师应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该怎样量,再与同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效果会更佳。

  2、“涂”画的时候,个别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应加以纠正。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意图:

  成人很容易通过视、听去认知某一事件或抽象概念,但对幼儿而言,除了眼、耳之外,还必须借助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知觉,亲自操作、尝试、摸索,得到具体经验才有意义。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努力与用心,为了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与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游戏,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学中的分类,即是能把相同属性的东西规定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的,如"那些是红色的。";分类也可以是多重标准的,如"请找出戴帽子、穿裙子的女孩子",就需要符合三种标准。耕具大班幼儿年龄认知阶段特点,我们特别设计了《三层分类》这一活动,引导幼儿能按照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层次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发展幼儿视觉辨识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8个形状板(4个红色,4个蓝色。其中红色圆形大小各一;红色方形大小各一;蓝色圆形大小各一;蓝色方形大小各一。);

  2、相同规律小鱼卡片10张。

  3、分组材料:A: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4页;B:形状卡片若干组以及记录纸;C:插塑玩具若干组以及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主题。

  游戏:"变装大风吹"。

  教师当主持人,幼儿围成大圈坐下来,玩"变装大风吹"游戏。

  主持人:大风吹!

  幼儿:吹什么?

  主持人:吹穿着红毛衣、扎了个辫子的小姑娘。

  请幼儿听到指令后,分辨自己是否三个条件都具备,如果是,就和主持人换位子,接下来由刚才换位子的小朋友当主持人,要想出3个条件的指令继续游戏。

  二、单标准分类。

  教师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幼儿将这些形状分类。当幼儿分完一种后,引导其他幼儿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分类。),并请幼儿逐一演示。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三、"小猫分鱼"。

  将小鱼卡片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听清楚老师的指令,按指令给小鱼分类。

  (按形状、位置、颜色三层分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示范记录。(此环节的三重特征中与上一环节略有不同,按大小换成按位置分类,是本环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幼儿做明确的分类记录,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层次分类。)

  四、帮助幼儿积累具体操作经验后,请幼儿分组操作。

  分组活动:A组:幼儿用书第14页操作,分小鸟。

  B组:每人一份形状卡片,练习三重特征分类,并作记录。

  C组:每人一份插塑玩具,练习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并作出记录。

  活动反思:

  教材主题内容是文具商店,如果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学生将会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生活常识而没能参与发现这一常识的过程,无异于肚子还没饿就被教师喂了个饱,这样“吃”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挑起学生的食欲,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而又生活化的情境。邋遢大王是小朋友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卡通人物,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发现问题;接下来大家齐动手帮忙整理柜子──解决问题;最后插上红旗──分享成功。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想吃,还要爱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住以下两点: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人人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分类的含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