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3 11:10:3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汇编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出示幻灯)

  3、小组合作学习“宋、涛、陈、丹、赵、艺、显”生字。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 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2) 喜欢宋涛。

  因为宋涛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 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宋涛、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相关的片子和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欣赏文中的景色。

  ④当小诗人说一说:风来了------,风------------里,风藏在---------------里。同时指导朗读。

  3、实践活动:你有更好的画法吗?风还可以藏在什么地方?(发散学生的思维)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践活动:

  五、.总结延伸

  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1、生词卡片。2、课件。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

  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声像资料、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嗵——嗵——嗵!”“冬——冬——冬!”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春天的声音 淅淅沥沥

  滴滴答答

  丁丁冬冬

  春雨催发芽 细细的、密密的

  向牛毛、花针、细丝

  教学后记

  2瀑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觉瀑布雄伟壮丽的画而,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背诵课文。

  3、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叠 喻 屏;要求会写的字有:瀑 叠 涌 滩 喻 衬 屏;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瀑布、叠叠的、涌上、岸滩、比喻、衬着。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②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3、检查读书情况。

  ①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读。

  ②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下收集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造就了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水平如镜的西湖,还让我们拥有了如诗如画的瀑布。

  2、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进瀑布,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吧!(板书: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思考: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瀑布的美呢?(板书:声音 样子)

  三、精读感悟,情感诵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诗

  1、诗中哪一小节描绘了瀑布的声音?

  2、指名读第一小节诗,其他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从哪儿感受到的?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诗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雄伟。

  ①“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一定很响。

  ②“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让学生模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以及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出瀑布声音的雄伟。(随机播放瀑布声音的录音)

  4、叶圣陶爷爷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你还能把瀑布的声音想象成什么?(发散学生思维)

  (二)学生自学二、三小节诗。

  过渡:刚才,我们未见其形,已闻其声了。如果让我们亲眼目睹,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二、三小节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一读二、三小节诗,你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用“___”划出来。

  (2)和同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3)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同位之间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白银)指导学生读出瀑布的壮丽。(相机出示瀑布远景图)

  ②“一座珍珠的屏”

  a、“屏”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壮丽。(板书:屏)

  b、你还能把瀑布比作什么?(写法指导,为拓展延伸的“写”做铺垫。)

  ③“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电脑播放瀑布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的的画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引导学生读出又惊又喜的感情。

  说明:学生汇报到哪一句,教师就引导理解哪一句,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小节诗。

  6、配乐齐读这两小节诗。

  7、总结:听,瀑布的声音很美,望,瀑布的样子更美,真是无处不美。让我们把这如诗如画的瀑布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学生背诵这首诗。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作者用词的精妙让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更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更广阔自然世界,去领略它迷人的风光吧!

  电脑出示图片:露珠 大海 雪 小溪

  2、电脑出示四首需补充的小诗。

  露 珠

  太阳还藏着半边脸,草叶上已有了露珠的身影,永远是那么 ,那么 。阳光因你更加 ,空气因你更加 。大海蓝蓝的大海,像 。浪花欢快地涌向岸边,分明是 。

  雪

  冬天来了,雪花漫天飞舞,片片雪花像 ,又像 。大地仿佛成了 。

  小 溪

  山间,林间,谷间,溪水一路欢歌,你听,那声音,像 。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把描述这处景物的小诗补充完整。

  3、学生读自己补充的小诗。

  板书设计

  瀑布

  声音 浪涌 风吹……

  样子 白银 屏

  ……

  烟 雾 尘

  教学后记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字才、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惠、崇、欲、扣、扉;要求会写的字有:晓、鸭、芦、欲、怜、齿、印、苔、扣、墙。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惠崇《春江晓景》

  一、预习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认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浓浓的春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4、学习生字。

  二、自学提纲。

  1、观察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 季节,我能找出课文中的词语 、 、

  来说一说,我最喜欢图上的 。

  2、学生据题质疑。

  3、朗读古诗。

  (1) 自由读。

  (2) 范读。

  (3) 指名反馈读。

  4、畅所欲言。

  我读懂了

  三、教师点拨。

  1、简介作者。

  3、生自读古诗,划分节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你在自学古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针对问题进行教学。

  3、指名讲诗意,师点评

  4、读古诗,画出诗中的景物。

  5、提问:你们知道河豚逆流而上,他们要做什么吗?

  6、感情朗读。

  五、背诵诗歌。

  小组内互背。

  六、总结。

  诗人苏轼用优美的语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3、背诵并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第 2 课 时

  游园不值

  一、预习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认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浓浓的春意。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游园不值》,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游园不值》。

  二、自学提纲。

  1、熟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流利,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2、小组内展开朗读比赛。

  3、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古诗,检查自学情况。

  1、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展示,交流。

  2、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有谁愿意讲讲它们的意思?

  (各小组可自由发言,师总结)。

  3、指名串讲诗意,师点播。

  4、师创设情境,让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失望——欣慰)

  四、展开想像,诵读全诗。

  五、就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游园不值》。

  2、背诵并默写古诗《游园不值》。

  教学后记

  4、柳笛和榆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3、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默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成语,发现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成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名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

  2、积累词语名句。

  3、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的力度。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3、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语海拾贝”,纠正错别字,积累词汇,练习写字。

  2、完成“阅读欣赏”,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事迹,理解文章内容。

  3、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讲爱国英雄的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重点难点:

  1、学习“阅读欣赏”,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事迹,理解文章内容。

  2、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讲爱国英雄的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件。

  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爱国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海拾贝。

  (一)、学习有趣的汉字。

  1、学生读汉字。

  2、注意哪些字不能多一笔,哪些字不能少一笔。

  3、练习正确书写。交流所知道的容易错的字。

  (二)、学习词语超市。

  1、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轻声读,齐声朗读。

  3、找出文中描写色彩和声音的词,用铅笔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三)、学习“写字板”。

  1、学习练习在田字格中写字。

  2、组内交流、评议。

  二、阅读欣赏。

  1、学生自由阅读。

  2、教师范读正音。

  3、理解重点词语,扫清障碍。

  4、合作探究、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A、从哪里可以看当时民族危机严重?(19世纪以后,中国的白银像流水一样流看到了英国殖民者的口袋里。)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出林则徐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民族英雄?

  C、林则徐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

  5、讲一讲爱国英雄林则徐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自古以来,爱国英雄的故事不胜枚举,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等等。不只是在战场上,在外交、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甚至文学上,也有杰出的爱国人物,他们都有功与国家,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学习。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把搜集到的有关爱国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三、口语交际指导。

  1、认真思考题意。

  2、确定要说的内容。

  3、确定要说的方式。

  4、组内交流。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5、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

  四、提出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所讲的爱国英雄的故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己定。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五、进行习作指导。

  1、根据搜集的资料,确定习作的对象。

  2、精心筛选,确定习作的内容。

  3、写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先写

  事情的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经过部分要作为重点写。特别注意的是,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4、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一读,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写毛笔字中的“竖弯”、“竖弯钩”。

  1、指导看课本上的笔画,进行比较。“竖弯钩”是在“竖弯”的基础上,在尾部带一钩尖。

  2、讲解写法,教师示范。

  竖弯:起笔同竖,行笔稍微轻,中段弯处更轻,形要圆,后段成横势,收笔回锋,要圆收。

  竖弯钩:在竖弯的基础上,顺势向右偏上轻按,然后回锋竖直向上出钩。

  3、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4、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书写。

  二、小结:要区别两中笔画的形及写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认和会写的词。

  2.领悟运用打比方的好处。

  3.了解古人写诗的严谨,背诵有关炼字的名句。

  4.背诵古诗《寒食》。

  5.学习本组课文的写作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进行习作。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古人炼字的名言及典故。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导入。

  2.出示第一组词语,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3.出示第二组词语,互读,练写。掌握后听写检查。

  二、金钥匙

  1.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给了我们一把什么金钥匙?

  2.指名回答。(短文告诉我们写文章时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能够把感受写具体,让人读了如身临其境。)

  3.回顾一下《黄果树听瀑》这篇课文,还有哪些句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找找本单元其他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其好处。

  5.选择校园内的一处景物练写一个片段,要求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三、趣味语文

  1.今天的趣味语文告诉我们的是一些有关古人炼字的名言。

  2.学生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想诗句的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诗句的意思,还有哪些弄不明白。

  4.交流讨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意思是为了吟得一个妥当字,把数根胡须都捻断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癖性是特别喜欢雕词琢句,写不出惊人之语死不罢休。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到,吟一吟不禁双泪长流。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意思是,为求得一个恰当的字,宁愿忍耐半夜的寒冷。

  5.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人炼字的典故呢?

  6.从古人炼字的这些名言中,你有什么体会?生自由谈。

  7.练习背诵名句。

  8.推荐其他一些相关的名句读一读。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四、古诗诵读

  1.激趣导入。

  (板书诗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天前,我们刚学了两首描写景色的古诗。今天就让我们从诗歌的海洋中再采撷一朵美丽的浪花,添加到自己的诗库中去吧。

  2.师简介一下“寒食”及创作背景。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诗人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游玩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亮亮堂堂的。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提笔写下《寒食》。

  3.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想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提出来。

  4.交流对诗的理解。全诗的大意是: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春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烛火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5.采用全班朗读、同桌对读、小组读等方式将诗读熟。

  6.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黄果树听瀑,领略了青海湖迷人的风光,观赏了法国宏伟壮观的凡尔赛宫,今天,我们要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写下来。

  二、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抓住景物特点,突出重点。

  3.运用了打比方、拟人、联想等表达方法。

  4.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三、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交流、指导。

  (1)介绍一个地方,可以是风景名胜、纪念场馆,也可以是一个村庄、集镇、城市,还可以介绍学校、院落、住房等。

  (2)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地点变化的顺序,还可以按方位和布局来写。

  (3)印象深刻,有特点的地方多写一些,写具体。

  (4)可以使用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句,使人容易明白。

  (5)除了写眼前看到的,还可以写跟这些地方有关的事情,可是你听来的,从书报上看到的。

  四、小组讨论交流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要求:

  1.要具体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按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

  3.要说出景物的特点。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一、习作总结

  表扬写得好的,进步突出的学生,指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交流习作

  请写不同景物、写出了特点、抒发了不同感受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可读全篇,也可读片段。读后,师生共同讨论、点评。

  三、重点评议,指导修改

  选择一两篇带有典型性的习作,引导学生评议修改。(重点解决叙述顺序不清楚、内容不够具体、没有写出特点、语句不通顺等问题。)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后同桌互读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知识与技能:

  阅读图书,学习初步阅读图书的方法,了解小猪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师生共同阅读,小组学习,独立阅读等方法阅读图书,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

  情感与价值:

  在阅读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获得快乐幸福。

  教学难点:

  阅读图书及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自选图书教材、挂图、黑卡纸

  教学过程:

  一、猪年话猪,导入课题

  1、今年是猪年,新年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小猪的影子,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小猪?你觉得小猪怎么样?

  2、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读一本与小猪有关的图书。

  二、简介图书,激发兴趣

  (一)出示图书,读封面

  指导读封面上的题目、图、作者,并作猜想。

  (二)师生共读第一个变形故事

  1、出示图一

  你看到了什么?你猜猜,小猪开心吗?

  指导读第一页,读出烦的感觉。

  2、出示图二

  小猪边走边想着好玩的事,走着走着,你们看,他遇见了谁?

  指导读第二页文字。

  小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好主意?

  3、出示图三

  你们的`主意都不错,小猪也有自己的办法,看,小猪来了。他怎样让自己变成了长颈鹿的?

  指名读第三页文字

  4、出示图四

  小猪就这样踩着高跷散步去了,路上他又遇见了谁?

  你猜猜他会怎样介绍自己?

  出示对话,认识引号,指导朗读

  “嗨,下面的那位!”小猪跟斑马打招呼,“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长颈鹿,我可以看到好几里远的地方。”

  “你不是长颈鹿!”斑马大笑着说,“你是一只踩着高跷摇摇晃晃的小猪。你最好小心点。”

  分角色练习朗读

  5、出示图五

  小猪摔得怎样?

  指导读第五页文字

  三、想象变形方法,学编故事

  1、他又想到什么好主意,还可能遇见谁?想变成谁呢?

  2、前后四个小朋友一起讨论讨论,接下来你们最想让小猪遇见谁,变成谁?怎样帮他变的?结果怎么样?每一组猜想一个。

  3、汇报

  四、读图文,了解故事情节

  1、总结读图书的方法。

  2、阅读图书,提读书要求。

  3、学生读书

  4、汇报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我要考考大家有没有读懂。小猪还变成了什么?(随机出示相关的动物图片)

  5、这只可爱的小猪一开始总觉得自己很无聊,不开心,想找点有趣的事,一会儿扮成长颈鹿,一会儿刷成斑马,一会儿又装扮成大象、袋鼠、鹦鹉,最后小猪找到了快乐了吗?他在哪里找到的?

  6、齐读有关内容。

  7、最后他还是想做——————小猪,因为小猪懂得了——————做好自己,最幸福。

  出示:“原来当小猪是最开心的事情呀!”齐读

  五、总结读书方法,布置亲子阅读

语文教案 篇6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教学难点:使用成语造句。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学习《寓言四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宾客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很多,这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二、诵读老师泛读课文。三、学习字词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四、朗读课文采用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五、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六、概括寓意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七、总结《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过分聪明,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明贻误。《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就会舍本逐末。《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平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化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了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八、布置作业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九、板书设计寓言四则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弄巧成拙买椟还珠——取舍不当舍本逐末滥竽充数——鱼目混珠投机取巧塞翁失马一一安知非福祸福无定

语文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

  2.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

  二、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略)

  (二) 阅读要求:1.找同学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用声音刻画人物,让学生感觉到情节的紧张与震撼。2.结合思考与练习,给本文划分层次。

  (三) 字、词的落实,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勇气》教案5》。

  (四) 分析课文层次和题目的'含义

  老师提示: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第一题已给我们划分层次段落的提示,我们给这三个层次概括一下内容。

  开头(第1自然段):在一个午餐会上,“我”遇到一个美国伞兵并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中间(第2——18自然段):法国妇女两次救助美国伞兵,自己的丈夫却因此被杀害。

  结尾(第19自然段——末尾):空军将领评价两种“勇气”。

  提问:大家发现没有,这三个部分的人称不一致,谁来回答一下?

  回答:这篇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用的是第一人称,第二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用变换人称来

语文教案 篇8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 2.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新型生生关系)

  3、反馈

  ① 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② 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

  ① 指名说、带读

  ② 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我也会试着说几个。

  2、学写“七、八、九、无”4个字

  ①读读“七、八、九、无”4个字

  ②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七”和“九”两种笔画,让学生明白:①它们都是一笔写成②观察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

  ③写一写这四个生字

  四、小结

  本节课学生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新课:

  ①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词义。

  ②过渡到新课。

  ③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④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2、初读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②指名试读课文。

  ③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不断

  ④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⑤识记词语,描红。

  五、作业 :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 篇10

  教案示例

  19、好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掌握“着急、进来、衣服、头发、雨水”等词语,认识“紧、忘、奇、怪、疼、擦”6个字。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4、通过了解小梅和京京的做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做个行为美的好孩子。

  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认真读课文,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分析字形,练习书写。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还要通过读课文,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2、学习“服、带”等字,能正确书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

  (引出课题《好孩子》)。

  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回答“谁是好孩子”。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读后评论。

  4、 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出现几幅图?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讲了哪两个孩子?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一段。

  2、导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现在我们看看奶奶的担心对不对?)

  (1)轻声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2)议答:

  ①第一个回到家的是谁?她敲门的声音怎样,这是拟声词。

  ②奶奶看见小玲衣服淋湿了,为什么很奇怪?理解“奇怪”。(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小玲忘了带雨伞,奶奶以为她一定要淋湿了,但小玲衣服一点都没湿,所以她很奇怪。)

  ③奶奶说谁是好孩子?奶奶是怎样称赞小梅的?

  ④为什么说小梅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小玲说的话。

  3、自学第五至七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几段讲谁是好孩子,为什么?

  (2)汇报自学情况。

  (这几段讲京京也是个好孩子。因为京京虽然自己湿透了,但他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京京主动关心别人,因此说他也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京京说的话。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六)扩展练习。

  在生活中你是好孩子吗?你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着急、进来、衣服、头发、雨水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3、重点指导。

  服:右边笔顺是:

  她:与“他”区别字形和字义。

  4、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

  生字中,“外”“她”“拉”“跳”“服”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宽窄不一样,要用田字格认真写好这些字。

  衣:点居中,不与横画相连。第三笔撇自横的中点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自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写在横收笔的下方,最后一笔捺与左撇相背对称。

  (三)朗读指导

  本课的人物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奶奶问小玲和京京的话,虽然都是疑问句,但感情色彩不一样,她问小玲时是疑惑不解;问京京时除了奇怪以外,更多的是心疼。小玲和京京回答时说的话,语气也不一样。小玲忘了带伞,身上一点儿也没湿,说话时非常高兴。全身湿透的京京回答时,心里很坦然。奶奶夸奖小梅和京京的话,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布置作业

  1、连一连。

  2、看拼音写词语。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按要求回答。

  (1)“她真是个好孩子!”

  “她”指的是:

  (2)“你也是个好孩子!”

  “你”指的是:

  4、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5、看看图画,你能根据图章说说小红对奶奶说了些什么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