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4 08:39:1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品(10篇)

语文教案 篇1

  训练目的: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爱惜粮食》的图片,句子、要求。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背景,发挥想象,口述图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看图作文我们早已写过,应该并不陌生,请同学回顾一下,看图作文有哪些要求。(要仔细看图,理解图意;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教师小结出示要求。出示课件1 2分钟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看图作文——爱惜粮食 出示2

  二、学习“习作要求”,出示: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比较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 1分钟

  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事的文章特点是什么?(出示课件4) 3分钟

  四、学习范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作者抓住哪几方面来写?用“——”划出写得具体的词句。 5分钟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围绕中心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出示图,仔细观察 (课件5) 5分钟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图上画着哪些人? 2、他们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候的事?)

  2、出示学习提示1、图上画着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课件5

  3、讨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妈妈、农民伯伯 板书:小明 爸妈

  点明:小明、爸爸、妈妈是这幅图的主要人物,农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时间:春天的中午

  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小明胸前的'红领巾说明是放学后,从农民伯伯头戴草帽,弯着腰在插秧,推测出这是春耕的季节。)

  事情:出示填空(口头说话) (课件6)

  一个—————的———————,小明———————,爸爸妈妈———————————————————。

  (3)讨论事情的顺序。

  板书:起因:小明要倒剩饭

  经过:爸妈劝阻教育

  结果:小明懂得道理

  (4)确定重点:这三步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些?

  点明:事情的经过应作为重点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5)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积累的爱惜粮食的谚语和诗歌等

  如《锄禾》出示它的多媒体 2分钟

  六、想象事情的经过,分散难点。 10分钟

  出示学习提示2、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小明会怎么说,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得具体些? (课件7)

  (1)自由组合讨论,小组汇报,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语言、动作是否合理。

  (3)评议后,其他小组补充(力争求异)。

  七、学了这篇看图作文,你们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体会?)(相互说,然后交流)

  3分钟

  八、写重点部分,把它写具体,然后交流。5分钟,有时间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熊朋友真挚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认读字音,理解字义。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六、体会联想句的作用(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七、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青()()()()()()

  京()()()()()()

  2、把自己童年的一个玩具朋友介绍给同学,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童年的幻想丰富多彩、而且多变

  童年的朋友相当拳击手、要买沙袋、爸爸不肯

  找到小熊、勾起回忆、放弃练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背诵本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 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 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三、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一)教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理清结构―研读品析―看图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此, 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谈话法 、点拨法等教学方法。

  (二)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自学法等。

  (三)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简介文题

  1、让配乐欣赏山水美景(幻灯片展示),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大导入:

  同学们,面对这山明水秀、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老师情不 自禁地想起了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描绘山水美景的优秀诗句,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学们,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好画,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被称为是“一 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 “流动的山水诗”。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

  2、简介文题。

  “谢中书”是作者的朋友“谢征”的官职名,“书”是指“书信”,在古代是一种可以抒情议事的文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用笔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2、听朗读录音,特别注意自己所标划的字词的读音以及朗读的节奏、语气。21世纪教育网

  3、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提出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③读出感情。

  4、让学生自告奋勇展示自己的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完以后针对朗读要求进行评价,老师提示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字词的读音:

  猿(yuán) 颓(tuí) 与(yù)

  5、老师再次强调朗读要求,全班同学齐声朗读。

  6、请学生试用一句话说说文章所写的内容。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

  2、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如果仍然不能解决等待在全班提出来共同讨论。

  3、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字词上出现的疑难,同时板书以下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四时:四季

  俱备:都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 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头翻译课文。

  五、总结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凵”。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⑴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板书课题:画)

  ⑶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⑴师配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背诵诗文: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⑴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6、写字:

  ⑴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展评。7、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在美好的春天里,小鹿种上的一丛玫瑰,它为了种好玫瑰不怕吃苦,精心管理“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当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有看到玫瑰花,鹿弟弟替哥哥惋惜。当又听到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鹿弟弟又高兴的说:“哥哥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课文从“白栽”到“没有白栽”这两句话中引发学生对课文深刻含意的思考。

  这篇童话故事从表层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情味,进而启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故事的深层却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促使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准备】

  1、实物玫瑰花。

  2、课件。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实物导入:

  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

  (出示实物玫瑰花)

  多美的花呀!看老师写:

  红笔板书“玫瑰”二字。

  指导“玫瑰”的读音:“瑰”在词首或单独读时读一声,在“玫瑰”一词中读轻声。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玫瑰花有关的童话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课文下面的小鱼。

  2、识记生字:

  ⑴ 带拼音:齐读。

  ⑵ 去拼音:自读,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⑶ 字卡检查识字效果。

  3、词语:

  重点指导“花骨朵儿”“一瘸一拐”的读音。

  4、接读课文:

  读通顺读流利,边听边想: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反馈,出示课件补充句子,了解大意:小鹿种了______,玫瑰花开的时候,小鹿生病了,可是,许多动物看到了美丽的玫瑰,小鹿弟弟对小鹿说:“_____________”

  三、品读感悟

  1、 第1、2自然段:

  ⑴ 迷人的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这丛玫瑰给小鹿带来了什么?小声朗读课文,学生体会小鹿的高兴心情。

  ⑵ 一份汗水一分收获,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来祝贺小鹿吧。

  2、第3自然段:

  ⑴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教师配乐读),提问: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⑵ 重点指导以下三句话,体会小鹿焦急失望的心情。他只能静静的躺在床上养病。

  (焦急,无奈)

  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的来到门外。

  (焦急盼望)

  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惊奇失望)

  3、第4~8自然段:

  结合上下文对比朗读,感悟鹿弟弟说的两句话,说说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

  ⑴ 出示两个句子:

  ①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②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⑵ 学生各自练读这两句话,想一想,明白了什么:

  注意指导“惋惜”这个词:是呀,小鹿辛辛苦苦栽的玫瑰,却没有看到。真是可惜!哪位小朋友也能学学小鹿弟弟,你什么情况下会“惋惜”?用“惋惜”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生会说到给黄莺、微风带来的快乐,说到微风时,指导写“微”字:

  ① 观察分析字形。

  ② 需要注意些什么。

  ⑶ 范写。

  ⑷ 学生写,注意指导反馈。

  适时引导学生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分角色为动画配音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内心世界,分角色为动画配音。

  五、总结

  同学们,小鹿亲手种的玫瑰,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友谊,更重要的是给周围的朋友带来了花香,带来了幸福,为别人带来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让我们像小鹿一样,用双手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送去幸福和快乐吧!相信你从中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会更多。

  六、布置作业

  1、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2、假如小鹿种的是别的花,查查资料,替黄莺和微风写几句台词。

  3、找你的伙伴一起演一演吧!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1、出示一件运动衫的图画,观察后,学生说说是怎样的一件运动衫。

  2、学习一篇有关运动衫的小故事。

  二、读课文预习提示,明确问题。

  三、默读课文。

  解决预习提示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谁。(板书:换)

  四、再读课文,画出小男孩喜爱和购买运动衫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说。

  2、师引导整体回忆喜爱和购买的过程。

  板书:注意看“问”“想”“说”“买”“穿”。(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小男孩是怎样看的?怎样问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他对这件衣服的喜爱之情)

  3、问:为什么喜欢还要把运动衫换掉?你喜欢的东西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换呢?(体会小男孩对老人的关爱)

  4、写法引导:课文没有直接地写小男孩怎样关爱老人,而是通过写小男孩对运动衫的喜爱去表现他对老人的关心,这种以一种事物突出表现另一事物的方法叫做衬托。

  5、拓展:你以前见过这样的写法吗?

  五、解决问题3。

  1、课文的结尾你想到了?你原来是怎样想?

  2、看到文章的结尾,你有什么想法?

  3、文章对小男孩换鞋的过程进行了描写,但却没有写老人的做法,你能想象一下康威老人的`行为吗?

  4、当男孩看到运动衫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六、拓展思维。

  1、从换字你体会到了?

  2、谁能再说说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

  3、再看看文章中涉及到的妈妈,售货员,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4、面对一群这样善良的人们,你心里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第一课时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

  2、文章结尾

  3、中间

  4、题目

  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

  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第五课时

  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

  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

  第七课时

  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着重指出。

  三、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第八课时

  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第九课时

  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理解、背诵老师说的话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的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拼音帮助下,把课文读通顺

  2、看插图理解课文

  3、有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词在课文中勾画出来,读几遍。

  (3)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并画出不明白的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指导学生一步步进行预习。

  (1)按照预习的第(1)、(2)题做,教师巡视。

  (2)完成(3)、(4)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试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老师的读音。

  2.学生小声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指导,重点理解“著名”的意思。

  ③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达芬奇是什么时候,哪国的人,干什么的?

  ④指导朗读,重读“著名”一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达芬奇是个著名的画家。他是怎样成为著名画家的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达芬奇开始学画鸡蛋的时候态度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会这样?

  2.引导理解:

  ①什么是不耐烦?

  ②为什么不耐烦?(从两方面引导:一是“画了一个又让画一个”,二是他以为“太简单”)

  3.指导读第一、二句,(第一句重读“又让”,第二句重读“不耐烦”“天天”“太简单”,要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4.提问:看到他不耐烦了,老师怎样教育他?(默读老师说的话)老师的话共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先结合插图理解“严肃”一词,然后从三方面引导理解老师的四句话。

  (1)第一句:“你认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理解“容易”一词,和“简单”比较)

  (2)理解第二、三句。

  老师为什么说达芬奇的.认为错了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讨论理解:①“一千个”——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用实物鸡蛋演示,使学生知道每个鸡蛋看上去样子好像都一样,仔细观察才看出不同形状来)

  ②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不一样。(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理解“不同的角度”,弄清从不同角度看鸡蛋,形状有什么不同?)

  ③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④指名读“老师”的前三句话。然后让学生在第一句和第二、三句之间加上“因为”再读一读。(加深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理解第四句话。

  ①读第四句话,理解“准确”、“熟练”。

  ②为什么让达芬奇画鸡蛋就能使他“看得准确”、“画得熟练”呢?(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句来理解)

  ③“看得准确”和“眼力”,“画得熟练”和“绘画技巧”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两个词语的联系使学生理解到“看得准确”就是有“眼力”,“画得熟练”就能形成“技巧”,从而使学生理解“眼力”和“技巧”的意思)

  ④幻灯出示下面句子,让学生读一读。看得准确就是有眼力。

  画得熟练就能形成技巧。

  ⑤再读第四句。

  (4)让学生自由读老师说的话,想一想“老师”为什么总让达芬奇画鸡蛋?(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上述问题。

  (6)指导朗读老师的话。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理解“听从”“用心”。把“听从”和“听”比较,把“一张又一张”与“一张”比较,再和“许多”相联系。

  3.提问:达芬奇后来的态度与开始画鸡蛋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自然段进行讨论)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理解“无论……都……”

  ①“无论画什么”是什么意思?

  ②“又快又像”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自然段中“眼力”“技巧”来理解)

  3.达芬奇为什么能画得“又快又像”?(联系第三自然段,使学生懂得只有明确目的,刻苦练习,才能有好眼力,形成绘画技巧)

  五、总结全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达芬奇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画家?

  2.联系自己,谈谈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朗读全文。

  六、指导分析字形,学习写字。

  1.学生利用已有识字知识自学生字。

  (1)照样子,写出下面字的组成部分。

  例:练 纟 __始____全____角____度____易___技___准____确____

  (2)按笔顺写一写。

  (3)说一说上面这些字可以怎样记住它们。

  (4)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照着样子在田字格里写三个。

  2.指导重、难点字。

  易:下边是“勿”,写时告诉学生两撇要分开,不要挨得太紧,也不要写得太长。

  技:是提手旁不要写成木字旁。

  巧:左边是“工字旁”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不是横。要和“切”的

  3.比一比,说说有哪些不同,再组词。

  七、完成课后第2题。

  八、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 学会生字词,理解“藕断丝连”等词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 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课前准备:

  课件、挂图

  设计理念:

  1. 探究阅读,自主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2. 读中感悟,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本课力求以读为本,每遍都有每遍的目的,形式多样,,让学生乐意读书,让课堂气氛宽松活跃起来。

  3. 迁移扩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不是让学生去讨论语言是什么,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主旨,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语言,到领悟语言的精妙,步步深入,吸收、积累。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1、 情境故事;

  2、 板书课题:新型玻璃;

  3、 全班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初读感知

  1、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2、 检查读书情况,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探究合作

  1、 师: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2、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

  3、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创设情境,延伸扩展

  1、 情境设置,指导学生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 师:如果你是发明家,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相信大家只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一定能发明更多更好更能为人类服务的新型玻璃。

  实践活动

  把这几种新型玻璃介绍给你的家人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8-03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14

语文教案(精选)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