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4 10:01:0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6篇(集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6篇(集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

  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

  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活动评析:

  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建议:

  1、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顽皮的影子》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准备活动

  知识准备: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

  物质部分:1、白志、手电筒、固体胶若干。

  2、乌龟、小鸟、牙孜、风车,电扇、蝴蝶等各种形象若干。

  3、教师范例一份。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打开应集灯,照在墙上同幼儿一起玩手影,并教幼儿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小狗等手影,以故事《小孔雀的一天》使幼儿知道在不同方位的光性照射出不同长短的影子。

  教师关掉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

  二、了解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小兔并对幼儿说:“今天优质调皮的小兔子想和自己的影子做游戏,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朋友帮小兔找到他的影子,并看看有什么变化。”

  让幼儿用手电照在小兔身上,观察光线角度不同,影子有什么变化,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师选一幼儿代表进一步强化“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只有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才能产生影子。

  三、跳舞的影子

  1、游戏:蝴蝶跳舞

  教师操作游戏材料表演,幼儿观察蝴蝶飞起来跳舞,但不结实操作过程。

  2、为幼儿提供材料:手电、纸、蝴蝶、固体胶等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幼儿想办法

  让蝴蝶跳舞。

  3、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掩饰过程。

  4、讨论:为什么有的蝴蝶会跳舞?而有的'蝴蝶不会跳舞?

  5、小结:要升蝴蝶跳舞,他的翅膀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只把蝴蝶的身上粘住即可,翅膀不必粘上。

  四、进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奥秘

  1、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任选一种或几种材料,想想这些物体的那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2、幼儿探索根据情况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风车转起来,可以启发幼儿思考,“风车”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风车”的活动有关。

  3、幼儿讲述方法并交流,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是怎样活动的?

  4、你们发现什么秘密?(手电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手电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

  5、教师小结:当手电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影子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它们就跳起舞来了。

  五、活动延伸

  1、到户外去寻找各种物体和自己的影子,并玩踩影子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

  3、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预定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3、水彩笔和铅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了解垃圾的含义提问:(出示垃圾)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小结:垃圾是指没有用,准备扔掉的东西称之为垃圾。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讨论:平时见过哪些垃圾?说说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样的?能闻到什么气味吗?有垃圾的地方给人们感觉怎么样?垃圾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小结:垃圾腐臭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仅破坏风景,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而且垃圾中还会滋生出病毒、病菌,招惹蚊虫,让人生病。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讨论: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办公室、超市、家庭等)

  2、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了许多垃圾,那么垃圾到最后都跑到哪儿去了呢?(结合图片,请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再结合幼儿的介绍给幼儿补充,纠正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知识)

  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大部分被埋到填整场,填埋场是专门把垃圾倒入一个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到里面。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炉焚化,但焚化垃圾的时候会排出有害的气体。

  3、出示垃圾箱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这样的箱子吗?这样的箱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引导幼儿区别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

  教师:垃圾箱上有什么标志呢?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的标志?为什么呢?(启发幼儿找出可回收的标志)

  教师小结: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宝贵的材料制成的。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来后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师:你知道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现在我们准备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乐罐、旧报纸、汽水瓶、橡胶等等这么多垃圾。老师这里还设计了分类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这一类可回收物有可乐瓶、易拉罐、废铁等。回收后送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纸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玻璃:水瓶、酒瓶等玻璃制品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塑料:橡胶(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教师小结:回收利用废物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就越来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废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减少污染。

  (三)结束部分

  1、出示各种垃圾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

  2、引导幼儿设计有毒物品的垃圾箱。

  教师:出示废电池,你们可知道这种垃圾是有毒害的,我们为它设计一个专用的垃圾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有毒的'标志吧!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垃圾,你们见到垃圾,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呢?(幼儿互相交流)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由垃圾的再生材料制成的。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更多的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的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引用的各种垃圾的图片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顺利的完成与孩子间语言和思维的交流,从而使孩子生成新的知识或者将讨论的问题挖掘的更加的深入。

  这一主题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会制造出各类垃圾,有时候孩子们会一不注意将垃圾随手乱丢。为了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纲要》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只是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本活动是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将味觉、视觉和听觉三者初步进行通感联想,初步体会味道、色彩和音乐之间的互通性,增进幼儿的感知能力。

  2、继续培养幼儿愉悦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甜味和苦味的食品若干(如冰糖、银杏等)

  2、画有“甜小姐”和“苦小姐”的卡片若干、油画棒若干盒

  3、乐曲《二泉映月》和《金蛇狂舞》的片段

  活动过程:

  一、品尝甜味道和苦味道的各种食品。

  教师请客,幼儿品尝食品,幼儿边品尝边和同伴交流,相互说说自己所品尝食品的心理感受及其味道。

  教师让部分幼儿说出其所吃食品的味道及神态,并总结甜和苦这两种味道来。

  二、用与之匹配的颜色表示出两种味道。

  教师引导幼儿:如果让你用颜色分别来表示这两种味道,你想用哪种颜色表示?为什么?(幼儿相互讨论,说出理由。)

  幼儿在“美食小姐”的身上画出表示甜味和苦味的颜色(可以引导幼儿画上一种或多种颜色并说出理由)。

  待幼儿画好后,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理由说给画面上的“美食小姐”听,或说给好朋友听一听。

  教师请部分幼儿说说自己配上该颜色的理由。

  听乐曲感知与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

  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乐曲《二泉映月》片段,使幼儿能从该乐曲中感受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师介绍此曲。

  继续欣赏第二首乐曲《金蛇狂舞》片段,幼儿感受与之相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师同样进行相关的介绍。

  教师与幼儿一起舞蹈《金蛇狂舞》,结束。

  活动延伸:

  (1)欣赏更多的乐曲,使幼儿感受不同乐曲中所蕴涵着的酸甜苦辣。

  (2)围绕该主题继续开展活动,使幼儿能深入感知视觉、味觉和听觉三者之间的互通性,并能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将其通感运用。

  选题理念:孩子进入大班以后,求知欲和探索欲都显得尤为强烈。他们在获取个体知识的同时也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产生了高度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为孩子设计了与之相适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即将孩子在小班所掌握的.个体事物的形态特征和中班已习得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联系贯穿到大班的个体、群体与现象间的通感联想中来。而本次教学活动则是该主题活动的第一分支--将视觉、听觉和味觉三者初步进行通感联想。

  活动说明:

  一、我们设计和组织的这一系列主题活动是集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等于一体的综合

  活动,它打破了以往分类式的教学观念,适应了新纲要所提出的整和教育观,使孩子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习得知识,提高兴趣。而且孩子在这一系列预成活动中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心中的疑问,并与教师一起探究,及时引发与之相关的生成活动。

  二、此主题活动均是在宽松、和谐、新颖的过程中完成的。比如本次活动中孩子可以开怀地吃,随心所欲地画,尽情地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我想,也正因为孩子说出了“真”感受,才使这一系列主题活动行之有益。

  三、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能初步感知听觉、味觉和视觉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所要进行的心情与色调搭配,心情与乐曲联系,以及冷暖色调、悲喜乐曲的心理反映等分支活动奠实了基础,也为完整、完善这一系列主题活动添了一笔重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孩子们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就乐于表达和交流。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活动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内容。

  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比较轻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学的模式。

  4、活动策略的多样性。

  5、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和我走的很近,每个幼儿都愿意说、乐于说,而且效果较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

  (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比较认识狐狸和狼,使幼儿能区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们的共性。

  2、丰富词:群居、野兽。复习词:狡猾、蓬松

  活动准备:

  狐狸和狼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介绍狐狸

  1、提问:

  (1)什么动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狸图片)

  (2) 狸什么地是很狡猾的?(狐狸会装死,会用尾巴把脚印扫掉,会放臭气熏人,会守在兔子洞口,会游水偷鸭子吃,狐狸知道猎人来捉它时还会把放出的臭气除掉。)

  (3)狐狸住在哪里?吃什么东西?(草原、树林,专吃兔、鸡、鼠)

  二、讲故事:狐狸的一家(见综合191页)

  三、用比较的方法介绍狼: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什么动物?

  2、比较狼和狐狸的不同点

  (1)狐狸喜欢吃鸡、兔,狼喜欢吃什么?

  (2)牛、马的力气、身体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大,考吧.幼师,网出,处!(狼的身体比狐狸大,狼是一群一群出来找食的)

  (3)狼和狐狸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尾巴)

  小结:不同点:

  狐狸:狡猾、是一只或两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鸡等小动物,尾巴蓬松。

  狼: 冬天群居,吃鸡、兔、羊、牛、马等动物,尾巴像条绳子,向下垂。

  相同点:狐狸和狼都吃动物的肉、都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是晚上出来找东西吃,都生活在树林里,没有人养的,所以它们都是野兽。

  四、思考提问:

  狐狸和狼谁凶?谁比狼还凶?(老虎、狮子等)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