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精选)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知识、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教师总结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
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1)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2)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二、交流讨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认识: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保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教师总结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1)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
(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践)
(2)小朋友讲了许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究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3)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教师总结: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
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2、指导幼儿抽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具体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1)摘乱丝(看录像)
提问: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
(个别幼儿操作)。
(2)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
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
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高低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
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了。
(3)浸泡:
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出现为止。
浸泡时间大概为1分钟。
(4)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现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行整理,并找到丝头。
(5)有什么好的方法?
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请看整理蚕丝的录像。
3、幼儿示范抽丝
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
4、指导缠绕
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始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安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止;并在音乐声中整理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教师指导操作方法。
四、交流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
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讨论原因)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教师总结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耐心、细致。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
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抽完。
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创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有关联性的物体进行匹配。
2、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表达相关联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连线笔,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有好朋友吗?说一说好朋友是谁?为什么你觉得你们两个是好朋友?
2、:好朋友都喜欢在一起,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和高兴的事情,愿意和好朋友分享;遇到困难的时候,好朋友之间会互相帮助。
3、如果没有好朋友,会感觉怎么样呢?
二、帮物品找朋友,理解关联性的含义
1、小朋友们都希望自己有好朋友,但是不会说话、不会动的一些东西或物品,它们有没有好朋友呢?
2、桌子的好朋友是什么?(椅子)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谁是VCD机的好朋友?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可以依次说出碗、瓶子、电视机、录音机、画笔、锁等,请小朋友帮它们找一找好朋友,并说一说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
3、:有的物品吸一个好朋友,有的物品不止一个好朋友,如果这些物品的好朋友不在一起会怎么样?
三、自主发现相关联的'一组物品
1、请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谁和谁是好朋友,并说一说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把是好朋友的几个物体连起来说一句话。
四、出示挂图。完成上面关联性的对应连线
1、请幼儿看挂图,让好朋友们拉拉手,完成连线。
2、把三个好朋友连起来说一句话,再想一想每一组物品还有没有好朋友。如:雨—雨鞋—雨伞的好朋友还有雨衣。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对前后左右分辨不清,为了让幼儿正确分清左右等方向,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运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垫子,从生活中获取材料,运用地雷阵图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快乐地学!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前、后、左、右的`方位指令行动,并学习用语言方式描述路径。
2.理解游戏玩法,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泡沫垫(黄、咖啡色)、大箭头一个、埋雷图两张,彩色长绳两条、白色磁性板两块。
活动过程:
一、 理解箭头
1.提问:在什么地方见过箭头?它有什么用?
小结:在商场、公园、幼儿园等很多地方都能看见箭头,它能告诉我们方向。
2.尝试按箭头指令跳格子。
二、穿越地雷阵
(一)试玩游戏
玩法:两队各派三名队员,在自己的阵地上,找一个黄格子站好,看箭头听指令跳格子,每次只能跳一格。
提问:谁有什么好办法,能分清左右呢?
小结:拿筷子,拿笔的手通常是右手,这些小窍门你能帮助我们分清左右的。
(二)第一、二次游戏
玩法:每队派两名小兵从起点出发,向终点前进。途中不能踩到地雷。
小结:在遇到地雷不能向前跳的时候,可以向左或者向右跳,但是不能掉出地毯。
(三) 第三次游戏
玩法:每队各派一名小士兵去对方阵地摆地雷图;游戏开始,每队派一人跳格子,其余小士兵发指令帮助本队士兵通过地雷阵,先到终点的为胜。
规则:两队轮流一个接一个的为自己队发指令。
小结:指令发的清楚正确,才可能走得又快又安全。
三、延伸:幼儿自己尝试埋地雷
分享:哪一条路最近?用绳子丈量的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桃子和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话题。
提问:看这是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们喜欢吃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小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引导提问: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排序。
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他们决定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引导提问: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教案来源:)你们猜,他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长颈鹿正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说:"这样不行"。
引导提问: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小动物反对呢?
(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这样也不对"猴子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 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提问: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
"不行!"河马使劲地跺着脚说。
引导提问:刚才长颈鹿要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猜猜看这一次大肚皮的河马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
3、按动物的高矮、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排序。
"不行!"这时一点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毛毛虫那么小,猜猜看,他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
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教师小结。
三、品尝桃子
四、拓展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通过有计划的分工合作,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2、探索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垒高,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及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牛奶盒40个(4份);
卷尺一个;
记号笔(红黑各一只);
记录纸;黑板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形成小组 交代任务,四人一组进行小组游戏,并给小组起名。 师在黑板上设计表格,并将每队自己确定的标记请队员画在表格上。如(草莓队、西瓜队等) 提出游戏要求:四人合作垒高,要求垒的稳,所有的牛奶盒必须搭完,铃声响游戏结束。 二、初次合作垒高
幼儿垒高,教师巡视。
三、小结
初次垒高 成功了吗?为什么成功?成功用什么标记表示;失败又可以用什么表示。 请每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记录。 讨论为什么垒的`有高有矮?(不一样的搭法有不一样的高度)
四、再次垒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稳。
五、讨论
1、哪组最高?怎么看出来?
2、测量。师示范测量,幼儿在表格中记录。
3、为什么一样多的牛奶盒会搭的不一样高。
六、第三次垒高,决出冠亚军
幼儿自己测量垒高成绩,记录在表格中,决出冠亚军。 讨论用什么标记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体讨论
怎么样才能垒的高又稳? 高:竖起来的层数越多越高。 稳: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两个横放在一起。 还要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号、减号、等好卡片,动物卡片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活动过程:
介绍新朋友:
1、教师出示"+"、"-"、"="符号。
"+"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掉一位。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挽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本来有2只小鸭,这时游来了1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1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着两个数字合起来,2+1=3。""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游戏"奇妙的口袋":
3、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请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到'-'号从圈里出来;看到'='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前我有心收集了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在活动中,由情入境,让小朋友们用收摸摸这些东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在摸一摸、猜一猜中,让孩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发展想象,这些东西都是孩子熟悉的,幼儿边玩边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小朋友在动手摸一摸、捏一捏后,感知物体的软和硬,学习用语言进描述。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关注周围事物,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2、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观察分类能力。
3、了解电池的基本知识,知道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手机、遥控器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事物,引出课题。
提问:桌子上放的是什么?
(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手机等)教师:怎样才能人这些东西亮起来、动起来呢?我们一起来寻找它们的秘密。
二、展开1、复习电池的基本特性。
教师:这些物品里都有电池,它们运作和转动都离不开电池。
提问:你知道电池的哪些知识?
小结:电池分正负两极,凸起的一端为正极、凹进取的一端为负极,正极和负极链接才能保证有电。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需要电池。
2、电池分类教师:请把这些电池从物品里面拆下来,按照不同的型号进行分类。
小结:电池按照型号可以分为1号、5号、7号等,纽扣电池,锂电池等。
3、生活经验讲述,我见过的电池。
提问:
(1)你见过什么型号的电池?放在什么物品里使用?
(2)你们家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
4、讲解废旧电池的危害,萌发幼儿环保意识。
教师:电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会严重破坏我们的环境。
不同类型的电池对环境的破坏不同。
废旧电池埋在土壤中会影响土质,在这片土壤中将不会生长出植物;丢在河水中会严重污染水质,水中的小鱼会死掉;小朋友玩废旧电池会引起汞中毒。
提问:怎样正确处理废旧电池?
小结:废旧电池对人类和环境都有危害,不能随意丢弃废旧电池,要投放在指定的地方和有标记的垃圾箱中。
三、结束活动评价:从幼儿是否大胆回答问题和积极参与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延伸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带领大家一起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前,我准备了电池和电动玩具,及一些有关的操作材料,幼儿进入活动室,看见桌上放着一大堆电池,探索的欲望随之而来。在我的要求:“看一看、试一试,看看这些有趣的电池;里面有些什么小秘密?”后,便各自玩起来了。我一边给幼儿讲述各种电池,使他们认识电池,了解其形状、大小、用途,感受电池的有趣之处;一边激发幼儿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给各种电动玩具和物品配上合适的电池。
孩子们纷纷分散活动开了。他们各自拿了一件电动玩具,开始寻找合适的电池,进行尝试活动,个个积极地动手、动脑,有的单独干,有的与小伙伴合作安。他们的神态是那么投入。幼儿在玩,在操作,在投入;他们边尝试、边操作,边议论;活动室里摆弄玩具的声音和幼儿的议论声夹杂在一起……对于孩子们发现的问题,我引导幼儿再一次尝试、探索、思考,关于电池的探索活动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了下去。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生活化的学习手段不仅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更萌发了孩子积极主动探索实践的欲望,使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发展思维。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发展必要的技能。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牵牛花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发现牵牛花的变化,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种植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种植园地、塑料杯、牵牛花种子、工具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育苗
1、请幼儿观察牵牛花的种子。讨论种植牵牛花的方法。
2、发给每个幼儿2~3粒种子,让他们按自己的方法在塑料杯中种植牵牛花。
并将自己的`名字标签插在杯子里。然后将杯子放到阳光下或背阴处(暂不要纠正幼儿的错误,通过实践,检验自己行为对否)。
3、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讨论:为什么有的种子发了芽,有的种子不发芽?
活动(二)移植
1、请幼儿挑选较壮的小苗,移植到园地里。并在自己移植的小苗旁边插上姓名标签。
2、教师在适当时帮助幼儿给小苗搭上架子。并让幼儿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
活动(三)管理
1、幼儿自己给牵牛花浇水、施肥,并做好观察记录。
2、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的变化。
讨论:
牵牛花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它能直立起来吗?
牵牛花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花像什么?
牵牛花都在什么时候开花?早晨、中午和晚上牵牛花有什么不同?
牵牛花凋谢以后变成什么了?花籽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四)自然角
1、将收获的牵牛花种子保存在玻璃瓶中,瓶上贴好画有牵牛花的标签,放到自然角。
2、让幼儿把观察日记画册,放到自然角展览。
活动建议:1、教师要创设条件,鼓励幼儿主动观察,积极探索。
2、要结合当地的物候条件,扩展种植活动的内容。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天气冷暖情况,自己增减衣物。
2.了解让身体变暖和的方法,照顾自己。
活动准备:
1.热豆浆一杯。
2.手偶一个。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动。
1. 幼儿观看老师进行的手偶表演:天凉了,一个小朋友对自己说:“到户外活动一会就会暖和的。”于是这个小朋友在户外跳绳,踢毽子,不一会感到有点热了,将外套脱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会说:“赶快穿上衣服吧,当心受凉。”最后他开开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 教师:刚才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到户外活动?感到热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感到凉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
二.天气变了,提醒幼儿要随时增减衣服。
1.教师: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深秋的天气和夏天比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我们感到冷,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围围巾等。)
3.教师:天气凉了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变暖和呢
三.请幼儿到户外活动后进教室谈谈感受。
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教师提出户外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教师:去户外户外活动有什么感觉?
3.教师:如果感觉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请幼儿喝热豆浆,感受天气冷了喝豆浆也会变暖和。
教师:喝了热豆浆有什么感觉?
五:结合幼儿用书,热和冷时该怎么办。
1. 教师:看第10页的图,操场上的小朋友在干吗?活动后身体有什么感觉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 教师:感觉热了小朋友该怎么做的?
3. 教师:看第11页的图,小朋友感觉怎么样了?可以怎样做就变暖和了。
师生共同:感觉冷和热时应该做防御和调节措施。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不同的物体在水里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些是上浮而有些是下沉的,下面这节课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大家了解下物体的沉浮现象,从而培养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二、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标有上下标记的记录卡、记号笔。
三、活动过程:
1、猜测活动(指导语: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3、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4、记录活动(指导语: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请你用沉与浮的标记记录下来,并出示记录表。)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5、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沉与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篮子里。)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6、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7、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并说说它们沉、浮的原因。)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3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