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四册P100~10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教 法: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
学 法: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教 具: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课件。
学 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个一张、方格纸、直尺、三角板、小棒、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思
1、创设情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唱前一句,引导学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智慧树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智慧树栏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智慧树栏目吗?
生齐答:喜欢!
师: 红果果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课件出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平面图形?
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头、手、脚是 正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
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
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师重点强调某一物体的面,例如桌子的面、凳子的面、黑板的面等。有些学生找的物体的面是近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应强调有些,例如有些铅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等。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或接近正确就应给以不同方式的鼓励。例如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眼力真准,你表述的很完整等等。
2、小结导入: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前边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课件出示)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上边、下边都是8厘米,左边、右边都是4厘米。
生2:上边、下边都是7厘米,左边、右边都是3厘米。
生3: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师: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课件出示: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
生独立操作后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接着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生1:4个角都与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
生2:4个角都相等。
生3:4个角都是直角。
接着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己归纳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的?
生: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
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用比一比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师边总结边课件出示)
数一数:4条边4个角
量一量:对边相等
比一比:4个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吗?
生:好!
1、(课件出示要求)
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
探究时间:三分钟。
探究内容: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
什么?(折一折)
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
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4人一组,由组长负责)
3、小组代表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一样,4个角都是直角。
生2: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于以上答案都要给予肯定)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接着用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四)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谁能完整地告诉大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 学生总结。
2、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并且4条边都等);
4个角都是直角。
3、 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 过渡语: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绿泡泡哥哥也想考考你们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好,请同学们勇闯第一关: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二、 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我会填:(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强调学生把题读完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1、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1、 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回答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例如你真棒!第一关你已成功闯过!你真是小勇士等。接下来请同学们巧夺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课件出示)
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
判断下列各图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
形式:采取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同桌一人回答是或不是,一人判断正确或错误,个别地方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为什么?例如图5为什么不是长方形?等。
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说:能独立闯过这一关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生拍手说:嘿!嘿!我真棒!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胜利闯过两关了,还想不想继续闯关?
生:想!
师:那么请同学们接着挑战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课件出示)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
1、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形式:找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判断。
2、我能用小手摆出漂亮的图形。
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小棒拼摆。
②上台演示,并说说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③评价:小手真巧!思维真明了!
3、我能用小手画出美丽的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彩笔在方格纸上画。
②上台展示作品。
③评价:色彩多鲜艳!大小多匀称!线条多专业!
4、我会动脑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①学生独立折。
②互相帮助折。
③找个别学生演示折的过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智取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
(课件出示)
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形式:小组合作交流。
要求:先具体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再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
生1:长方形有4个,正方形有3个。
生2:长方形有6个,正方形有3个。
师:同学们到底哪组数得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数对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过渡语:同学们真聪明!连闯4关,小刺猬咕咚都想问候大家了:你们学的快乐吗?
生:快乐!
师:为什么快乐?
生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生2:我学会了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生3:
生4: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从你们那里也学到很多知识,我也很快乐,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 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P37-38及做一做、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
1、师:小朋友,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许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提问: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角。
二、教学新授
1、(出示刚才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各组讨论情况(学生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1、根据是不是直角分2、根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师: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把刚才找出的角分三类显示)
4、练习:书P39(1)
直角、锐角、钝角生活中处处都有,请你找一找,说一说。
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5、师:刚才我找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来创造直角、钝角和锐角。
(纸片、小棒、活动角等材料)
6、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创造的直角、钝角和锐角。
7、练习:书P39(2)连线
1)全体独立完成
2)校对
8、画角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锐角、钝角,那么怎么来画锐角和钝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试一试。
9、让学生自由尝试
10、汇报,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得是什么角?
2)说说你是怎样画钝角和锐角的?
三、课堂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揭题:锐角和钝角)
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你会填吗?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
60-24-16= 18+27+39=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
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拓展思维
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做法?
2、教学例4。
先说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这道题竖式有没有简便写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6题,第5题。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生:认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图的知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听老师提几个问题,想一想是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XX同学的左面是谁?我们教室的后面是什么?学校在邮局的什么方向?
生:方向与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描述方向与位置的词语都有哪些?如何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根据不同的参照物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整理复习学过的方位词。
(1)学生小组交流学过的方位词。
(2)学生汇报交流。
学过的'方位词有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3)请大家观察所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方位词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4)刚才大家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来表示物体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方向,如果我们要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大家还记得用数对的表示方法吗?
2.梳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位置: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梳理用方向加距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
(1)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
(2)确定方向和角度。
(3)确定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4.课件出示教材99页情境图。
星期日,奇思去动物园游玩,在大门口看到了动物园的示意图。他想先去百鸟园,你能帮他确定百鸟园相对大门的位置吗?
(1)学生探究确定百鸟园位置的方法。
(2)小组汇报。
预设
组1汇报:
生1:
我们组是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百鸟园的位置的。我把大门看作参照点,按照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直角坐标。(如下图,教师可以课件出示)
我是这样做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1、2、3页。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认识”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以及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用圆规画圆、设计图案、扇形的初步认识。《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对这一内容的具体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本版本进一步明确了观察、操作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数学活动,强化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
从单元安排看,本教材把圆的认识和画圆安排了3课时,更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的建构思想:重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并在经历图形认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2.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并对周围环境中与圆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体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1.掌握圆的特征。
2.认识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直尺、三角板、圆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的脸是圆圆的,长长的、还是方方的?其实呀,老师更喜欢圆圆的脸,快来找一找,咱们班的同学中,谁的脸是圆圆的?圆圆的脸透着可爱,圆圆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可爱的孩子们,老师喜欢你们!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虽然我们彼此还不太熟悉,但是老师相信,咱们一定能够很好地配合,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有信心吗?
二、教师引领,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大家的脸上找到了圆,那除了圆圆的脸以外,咱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呢?
预设:钟面、硬币……
出示幻灯片(圆形物体)
正如同学们所说,钟面上有圆,硬币上有圆,车轮上、茶叶桶上还有圆,可以说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索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描圆
要想认识圆,那咱们得想办法先得到一个圆。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得到一个圆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说说,你打算怎样得到一个圆?
预设
生:我想绕硬币的边画圆。
生:我想利用尺上的圆洞画圆。……
同学们果然勤于动脑善于动手,老师真的为大家高兴。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在老师为你准备的操作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把它剪下来。
3.探索圆曲线图形的特点
摸摸你的圆的边,想想看它与我们以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得出圆是封闭的曲线图形。
板书:曲线图形。
4.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半径以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①出示幻灯片。
②生操作,然后交流,引出圆心定义,并把圆心标在圆上。
在一个圆中,我们把折痕相交的点叫做圆心,其实除了圆心外,圆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认真阅读书中的文字。
出示自读提示: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③师生交流,认识半径、直径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预设
A.认识半径
半径定义及字母表示。
师注意引导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两条半径,并思考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为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同一圆里有无数条半径。
B.认识直径
直径定义及字母表示。
生交流过程中,师引导明确
⑴圆的直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通过圆心,二是两端都在圆上。
⑵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两条半径,并思考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直径,为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
C.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测量你圆中的半径和直径长度,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比较至少三条半径和三条直径的长。
生交流得出: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相等,直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师板书即d=2r或r=
5.知识的梳理
出示课件: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而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或r=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咱们学习了这么多圆的知识,那么大家敢随我去《圆的王国历险园》去逛一逛吗?
出示幻灯片。
1.直径半径抢答馆。
2.爱心救助站。
3.巧手测量坊。
四、回顾知识、感受圆的魅力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回顾知识)
师:一位希腊的数学家说过:“圆是最完美的图形“。最后,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圆的世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吧!出示课件。
五、作业
幻灯片:为什么井盖是圆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来,共同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