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7 09:11:04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科学教案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园实地探寻蚂蚁、观察蚂蚁,对蚂蚁的生活环境、蚁穴感兴趣。

  2、感受寻找蚂蚁、观察蚂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找到一处蚂蚁较多的地方,准备好一点饼干屑。

  2、蚂蚁生活环境的图片。

  3、幼儿用书第3册第4-6页。

  活动过程

  (一)蚂蚁在哪里?

  教师提议去幼儿园里寻找蚂蚁、

  教师:我们的自然角里有一位新朋友小蚂蚁,你们知道蚂蚁生活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蚂蚁到底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空地上,找一找蚂蚁的家吧!

  (二)蚂蚁的足迹

  1、实地观察蚂蚁

  教师:这附近有许许多多的蚂蚁,现在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来找一找小蚂蚁,看一看小蚂蚁住在哪里。老师这里有一些饼干屑,等下请小朋友们分组找一块空地,撒在空地上。过会儿,你就能发现蚂蚁,并跟踪到它们的家在哪里了。

  2、幼儿分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爱护小蚂蚁,不要踩到小蚂蚁。

  (三)我的蚂蚁朋友

  1、回到教室,讨论观察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发现蚂蚁的家了吗?它们的家到底在哪里?

  2、分组上前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来讲述,并引导幼儿简单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如:小蚂蚁生活在洞里,洞口是一个拱起的小土士丘,像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洞的旁边都是小草,旁边的泥土非常干燥……

  3、教师小结:原来,小蚂蚁喜欢在地下挖洞筑果,它们的家有好听的名字叫一蚁穴。它们通常把家安在比较干十燥的'土壤中,我可以在树根草从、在地方找到它们的家。

  (四)蚂蚁的家园。

  1、 观察幼儿用用书,进一步认识地下蚂蚁王国。

  2、 蚂蚁在底下的家,到底是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6页,说说蚁穴的内部形状又如有许多的小房间,鼓励幼儿大胆猜每个“房间”的不同用途。)

  3、小蚂蚁在里到是怎么引活的呢?这一个个的小“房间分别是什么用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答案,下一次我们来分享答案,好吗?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一次,我随手将一面镜子放在窗前的桌上,从窗外透过的阳光照在镜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光斑,这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顺应孩子的兴趣,挖掘幼儿兴趣点中的教育价值,于是组织了一次探索光斑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将反光的物体归类并概括,知道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其光斑的亮度也强。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4、区域中提供:各种电筒和台灯。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光斑是怎么来的?

  1、师:小朋友!你的桌上有什么?(镜子),那今天我们就用镜子到外面去做一做游戏,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拿镜子到外面自由探索。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用镜子做游戏时,发现了什么?

  幼1:我用镜子一照,发现了亮亮的东西跑到墙上去了。

  师:是吗?哪些小朋友发现了这个现象?(幼儿全部举手)

  师:那这个亮亮的东西是什么?(光斑)

  幼2:我还发现我晃动镜子,光斑也会动。

  师:那光斑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幼3:镜子将光照到墙上去了……

  师:说得有道理,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那是不是在外面的任何地方都会形成光斑呢?

  幼4:不是的,我刚才在走廊上就没有发现。

  师:这是为什么呢?

  幼4:因为走廓上没有阳光。

  师:观察真仔细!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师: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幼1:我发现光碟可以的……

  幼2:我看见我家爸爸的表可以的……

  幼3:我送点心盆时,发现点心盆也可以……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A: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B: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

  幼:有自行车铃、光盘、茶杯……

  师: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幼:它们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这些光斑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再去玩一玩镜子和刚才小朋友找出来的东西,你们还会发现什么呢?

  2、幼儿再次去探索,教师引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1:我发现镜子的光斑很亮……

  幼2:我发现光碟上的字也跑到墙上去了……

  幼3:我发现小小的东西照出的`光斑也小……

  幼4:我发现茶杯、脸盆的光斑是一圈一圈的……

  (四)延伸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电筒

  师:那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师:这里有手电筒和台灯,你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的材料为载体,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不断互动中层层深入探索。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我能够有机渗透安全教育,当发现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其他幼儿的脸上时,我能及时制止并有机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评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教师紧扣目标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探索,步步深入,有机引导,并在活动中注意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表达探索的情况。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潜在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儿童,而中班幼儿还处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轻易发生意外伤害。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家长和老师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围绕《小鬼显身手》这一主题,我生成了本次科学活动——《小鬼当家》。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记住自己家和几个特殊用途的电话,使幼儿碰到紧急问题时自己会独立使用这些号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复习9以内的数字。

  2、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并记住几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3、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物质准备:(1)0-9数字卡片每人一套、贴有动物图形的记录纸每组一张。

  (2)110、120、119号码卡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的名片。

  1、今天小狗收到了几张好朋友的名片,名片上都有好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小鸟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这是小鸭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小刺猬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3、 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字组成?这些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一样吗?为什么它们每一家的电话号码不一样?

  二、我家的电话号码。

  1、小朋友家里有电话吗?谁愿意来告诉老师?

  2、幼儿讲,教师记录,全体幼儿认读数字。

  3、小朋友家的电话号码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4、教师小结。

  三、特殊的电话号码。

  1、老师知道有些电话号码是有3个数字组成的,你们知道吗?

  2、游戏:打什么电话?(看课件或图片):

  (1)出示第一幅图画“火灾”

  师:这个时候,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 教师出示卡片119,请幼儿在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1、9,并按顺序进行排列。(从左到右)

  (2)出示第二幅图画“生病”

  师:该打什么电话呢? 教师出示120卡片,请幼儿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1、2、0,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出示第三幅图画“抢劫”

  师:该拨打哪个电话号码? 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1、1、0,并进行排序

  3、小结:电话号码的作用太大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它。但是像110、119、120等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不能随便乱打,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它。

  三、制作动物电话卡本。

  1、森林里的动物们看到小朋友家里都装了电话,动物们都要装电话号码了。

  2、不过小动物们想考考你们,请小朋友动脑筋帮它们编电话号码。

  3、幼儿操作:每一组有一张大表格,上面有小动物的图片。要求同一组的小朋友一起来编电话号码,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都是有8个数字组成的, 每一家的电话号码要编的不一样。

  4、教师检查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制作动物电话卡。以名片引题,激发幼儿对电话号码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地电话号码的位数,让幼儿知道通过数字的不同排列方式产生了电话号码,知道每一家的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了解特殊电话:119、120、114、110、112等,让幼儿了解这些特殊电话号码的作用,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号码。引导幼儿将日常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分类,知道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会迅速打不同的特殊电话。 通过操作,巩固幼儿用0—9的数字组合成电话号码。通过检查评价,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今后的活动中,从活动内容的确定到教具准备,再到过程的实施,教师应该设计得详细点,设想活动中会出现的种种可能,以及教师采取的应变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自由的探索空间,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汽车。

  2、能大胆地讲述各种汽车的不同用途。

  3、有观察的兴趣,喜欢玩各种汽车。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认识各种汽车

  2、每个幼儿自带一辆玩具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感知各种车辆。

  1、小朋友,这是什么车?它们一样吗?

  小结: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有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公共汽车、小轿车,还有大卡车、面包车,它们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

  2、了解各种车辆的不同用途。

  小朋友,再看看这些车里装的是什么?(有装货物的,也有坐人的)什么样的车乘的人多?什么样的车装的货最多?

  (公共汽车乘的人多,大卡车装的货物最多)

  二、游戏“什么车开来了”

  1、小朋友,你们想玩开汽车的游戏吗?

  你们都带来了小汽车的玩具,现在,我们都来当小司机,开车的时候要说一说你开的是什么车?说对了可以通过马路,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其他小朋友会帮助你的。

  2、师幼共同游戏:

  分组在桌上玩模型车,在桌上放长条形的.积木或白纸条为马路,幼儿轮流在“马路”上开,开车的时候发出与汽车相应的声音,并说出什么车开过。小司机说对了才能通过马路。

  3、幼儿交换汽车游戏。

  教师:我们想把汽车放回停车场,然后再去开一辆小汽车,看看这辆车你认识吗?

  和刚才的游戏一样,小司机说对了才能通过马路。

  活动反思:

  汽车对我们现今的社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天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而小朋友的玩具中汽车也占了很大的篇幅,孩子们也对汽车很感兴趣。

  孩子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孩子回忆早晨自己是坐什么车子来的,激发孩子对车子的兴趣。然后提供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供孩子自由地观察,在同伴的相互交流中初步了解各种汽车的名称和作用。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不论男孩女孩都表现出对车子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相互讨论得很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知识、经验相互碰撞,探索兴趣大大增加,孩子们想看、喜欢看,并乐意表达。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2.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3.对蜡烛燃烧、熄灭的现象感兴趣,知道使用蜡烛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重点:

  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知道蜡烛熄灭的时间长短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系。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小盘子、玻璃瓶(大小不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了解蜡烛的用途

  1.出示图片引出蜡烛

  提问:小明的书包里都会有什么?每次必须带的是什么?

  小结:小明每次都会带很多东西帮助他完成探险活动,但是每次必须带的是蜡烛。

  2.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了解蜡烛的用途提问:你们都见过它吗?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呢?

  小结:在生活很多地方都会见到我,我会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光明。

  3.启发幼儿思考,小明探险为什么要带着蜡烛。

  提问:小明为什么每次山洞探险的时候都要带着蜡烛?

  小结:有的朋友说为了照明、有的小朋友觉得可以用来吓唬野生动物,蜡烛更大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跟着蜡烛一起去找找原因吧。

  二、通过实验,探索让蜡烛熄灭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一)操作一:蜡烛燃烧与空气有关系1.引导幼儿初步猜想熄灭蜡烛的方法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熄灭燃烧的蜡烛?

  小结:我们可以用吹、扇、和水等这么多的方法让燃烧的蜡烛熄灭。

  2.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想用瓶子将蜡烛熄灭的方法提问:这是什么?用瓶子可以怎样熄灭燃烧的蜡烛呢?

  小结:小朋友说可以用瓶子底部压蜡烛、用瓶子边缘拨动蜡烛、用扣的方法熄灭蜡烛。

  提问:扣住蜡烛,蜡烛真的能熄灭吗?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方法实验要求:(1)玻璃瓶要轻轻的扣住蜡烛,扣住后手不能在碰蜡烛;

  (2)认真观察火焰的变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体和衣服上;

  (4)音乐结束,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实验结果。

  4.分享交流

  提问:蜡烛是怎样熄灭的?它的火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将蜡烛扣住就会熄灭?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扣上玻璃瓶,蜡烛就会慢慢的熄灭。这是因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空气用完了,它也就熄灭啦!

  5.利用实验结果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问:为什么小明每次都要带蜡烛?

  小结:原来小明带蜡烛是为了看看山洞里有没有空气,没有空气就不能往里走了。

  (二)操作二: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瓶子大小有关系。

  1.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想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瓶子大小的关系提问: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瓶子同时扣住燃烧的蜡烛,你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2.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要求:

  (1)玻璃瓶要轻轻的同时扣住燃烧的蜡烛;

  (2)认真观察两个瓶子里火焰的变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体和衣服上:

  (4)音乐结束,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实验结果。

  3.分享交流

  提问:两个瓶子同时扣住蜡烛上,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蜡烛熄灭的时间会不一样呢?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熄灭。这是因为大瓶里面的空气多,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比较长,小瓶里面的空气少,蜡烛燃烧的时间就短,所以先熄灭。

  三、探索让蜡烛继续燃烧的方法,进一步感受蜡烛燃烧离不开空气

  1.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游戏“拯救火焰”

  提问:小蜡烛跟我们玩游戏玩的真开心,它说我被瓶子扣住了,当我快要熄灭的时候谁来救救我,让我继续燃烧,不要熄灭。我们可以怎样帮助蜡烛让它继续燃烧呢?

  小结:让空气流进玻璃杯内,蜡烛就会进行燃烧下去,有了空气蜡烛才能燃烧,就像我们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

  四、活动延伸

  今天和蜡烛玩游戏开不开心?可是,小蜡烛又给我们出难题啦!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科学探索区找找答案吧!

  课后反思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增强,也有了一定的探险意识,虽然他们在家里很少能接触到火,但是他们对火的燃烧却充满好奇,为什么会产生燃烧,孩子们经常这样问。活动中我通过三个实验帮助幼儿发现燃烧的秘密。第一个实验让幼儿知道燃烧与空气有关系;第二个实验幼儿发现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系;第三个实验再次验证燃烧与空气有关系。通过这三个实验幼儿对于打开了了解燃烧奥秘的大门,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学习。活动中发现一些亮点,也存在一些不足:

  优点:

  1.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对于幼儿来说在动手操作中和游戏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与小蜡烛做游戏的游戏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进而通过动手操作寻找问题答案,幼儿兴趣浓厚,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发展。

  2.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中一个个小实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于教师的提问能主动思考,动手操作寻找问题答案,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任务。

  3.注重有效的师幼互动。活动中设计了许多引发幼儿探究的问题,当幼儿出现不同答案时,教师敢于追问,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增强了幼儿自信心,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有效互动。如提问大瓶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还是小瓶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出你的理由。

  不足:

  语言不够严谨、简洁。每次幼儿回答完问题后,老师总是将答案进行补充,而且话特别繁琐,不能有效引导幼儿将想法完整表述,教师小结也不够简洁。如教师提问,瓶子扣住蜡烛,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回答,因为没有空气。教师回应,哦,原来蜡烛的燃烧与空气有关系,瓶子里的空气让蜡烛都燃烧的没有了,所以蜡烛就熄灭了。语言繁琐,不严谨。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电动玩具需要用电池。

  2、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探究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电动玩具车,电池。

  三、活动过程

  1:提供电动小汽车若干辆,其中有1~2辆车没有装电池。

  幼儿玩汽车,发现问题:“小汽车为什么不会动?”

  2、寻找原因:“为什么有的小汽车能开动,而有的.不能开动?”

  幼儿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罗列幼儿的几种想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幼儿思考。

  3、尝试实践:“我们给这两辆不会开动的车装上电池试试。”

  老师与幼儿一起给汽车装电池。

  请幼儿试一试,现在汽车是否能开动。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动汽车装上了电池就能开动了。

  老师留疑:“是不是装上电池,汽车就一定会开动呢?请你试一试。”

  四、活动反思

  让幼儿知道每一样电动玩具都是需要电池的,如果没有电池电动的玩具是开不起来的。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1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1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玩纸筒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纸筒的外形特征。

  师: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它叫纸筒。

  师: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圆圆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筒游戏。

  师:现在请宝宝们每人拿一根纸筒玩一玩,等会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玩的?

  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法。

  师:宝宝们你们玩得开心吗?现在王老师要请几位宝宝来玩给大家看一看了。

  (二)引导幼儿把纸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师:你们都很聪明,会玩许多纸筒的游戏,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你们想学吗?

  师:现在请一个宝宝上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老师用纸筒的一端对准他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筒轻轻说一句话。

  师:请××宝宝把刚才老师对你说的话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

  师:宝宝们,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

  师:请你们每人拿一根纸筒,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筒轻轻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然后再交换,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话?

  师:你听到好朋友说什么了吗?

  (三)将传声筒换成实心的,引导幼儿再次探索。

  1、幼儿再次玩传声筒。

  师:刚才玩的游戏,你觉得开心吗?用刚才的方法我们再来玩一次。

  师:你听到好朋友说的话吗?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师:为什么刚才传话声音很清楚、很响亮,而这次传话的声音不清楚呢?(鼓励幼儿观察两根纸筒的不同之处)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纸筒里有纸团,有的.纸筒是空心的。那我们拿着两根纸筒再找好朋友做游戏,感受一下两根纸筒传出声音的不同。

  3、总结。

  师:你们能将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吗?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筒传出的声音响亮、清楚,而有纸团的纸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老师给纸筒取了个名字叫“传声筒”。

  4、拓展延伸。

  师:小纸筒能变成“传声筒”,但它还有许多神奇的玩法,你们想去发现吗?老师把我们的纸筒放在我们的区域中,宝宝们可以到区域中再去找一找其它的玩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精选]科学教案08-21

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