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9-09 08:41:4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实用10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飞呀飞》。

  2、学习词语“翅膀”“风筝”“飞机”,初步尝试造句。

  3、大胆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飞呀飞》课件:小蚂蚁、小青蛙、小猪、蒲公英、气球、风筝等图片及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教师播放课件“鸟的叫声”问幼儿“咦?是什么在叫?”(小鸟在叫)“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鸟在干什么。”

  2、教师播放视频“小鸟在天空飞翔”问幼儿“小鸟在干什么呀?”(小鸟在天空飞翔)小鸟下方弹出小蚂蚁、小青蛙、3只小兔、胖小猪、大河马。问“小鸟下方都有谁?”“他们非常羡慕小鸟,也想飞上天空。你们觉得他们能飞上天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二、想一想

  1、教师:“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想飞上天的小动物吗?”

  2、播放课件:蒲公英、气球、风筝等图片。问:“你们见过这些东西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想一想。”(它们都能飞起来)“它们能帮助小动物飞上天吗?为什么?

  3、课件:小蚂蚁等动物及蒲公英等植物的图片。“请你们将它们分别分配给小动物们。”

  三、欣赏故事《飞呀飞》

  1、教师边播放课件《飞呀飞》故事绘本边讲述故事至“胖小猪开着飞机上了天”。 提问“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让自己飞上天的?”“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谁没有飞上天呀?”(河马)

  2、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河马飞上天?

  3、教师:“我们一起接着听故事”教师继续讲故事至结尾。

  4、教师:“河马是怎么飞上天的`?”“最后乌鸦奶奶怎么说?”

  5、教师再次边出示图片完整地讲述整个故事。

  四、学习词语“翅膀”“风筝”“飞机”

  1、教师:“刚才故事里出现了几个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教师一一展示图片与词语:翅膀、风筝、飞机。让幼儿认读,并引导幼儿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五、引导幼儿做一做飞的动作 1、教师“小动物们开动了脑筋,所以它们都飞上了天。你们想飞上天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小鸟飞翔的样子,一起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3、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飞出教室。

小班教案 篇2

  游戏目标:

  1、幼儿能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娃娃喂食。2、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重点:幼儿能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娃娃喂食。活动难点: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娃娃家:各种娃娃,让幼儿进行扮演娃娃家里的成员进行喂宝宝。手工区:可乐瓶、用皱纸、毛线加以装饰,做成娃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是谁喂你们吃饭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他们是怎样喂你们吃饭的.呢?(引导幼儿说)

  教师小结:我们还小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喂我们吃饭的)你们感觉幸福吗?

  那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来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来喂宝宝,今天老师在每个区域里都投放了很多的材料让你们去操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介绍各个区域。

  1、娃娃家。

  娃娃家里的小朋友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去喂宝宝。

  2、图书区。

  图书角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表演《办家家》

  3、动手区。

  老师在手工区投放了可乐瓶、用皱纸、毛线等材料加以装饰,做成娃娃。

  四、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但是我们进区域时我们先要拿好进区卡,只有拿到了进区卡的小朋友才能到区角里面去活动,如果你去的哪个区角里的卡插满了,你就不能再进这个区了,只有把卡插在哪个区里,你就在哪个区里活动。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四、收拾材料,结束游戏。

  小结小朋友进区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区的幼儿,对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够的地方。 效果分析: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1.感受有风的时候,小风车就会转。当小朋友跑起来的时候,小风车会不会转。乐意拿着小风车转转转。

  2.学习向指定方向跑的.动作技能。

  3.掌握向指定方向跑的动作技能。

  玩法:

  1.让幼儿拿着风车,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风车动起来。

  2.鼓励幼儿想各种方法。

  3.让幼儿拿着风车在操场上跑起来。感受风车是怎样转的。

  指导重点:

  1.鼓励幼儿说出风车怎样才会转,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2.提示幼儿要拿好风车。跟着老师一起跑。

  3.鼓励幼儿跟着小风车一起跑,一起转。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一到雨天,望着窗外的雨,孩子们多想去接接雨滴、在小雨中奔跑、踩踩地上积的雨水呀!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看雨、听雨、接雨、踩雨中,充分地去感受、去观察、去发现雨的秘密,培养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事物,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听、接、踩等多种形式,初步感知小雨的特征。

  2、体验和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萌发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地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了解天气情况,选择一个小雨天进行活动。

  2、幼儿自带雨伞、雨衣、雨鞋等雨具,并学会使用这些雨具。

  3、废旧的盒子、杯子、瓶、罐等盛雨水的容器,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看雨、听雨、说雨

  教师带幼儿到走廊,一起观察雨的形态。

  教师:今天的天气怎样?

  (1)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2)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

  (3)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4)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教师:你喜欢下雨天么?为什么?

  幼儿自由说说。

  集体讨论:雨天里能做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

  教师:小朋友,你能想出既淋不到雨,又能和雨一起玩的办法吗?

  二、在雨中玩

  1、幼儿在雨中和雨一起玩。

  幼儿自己穿上雨鞋、雨衣、打开雨伞,到雨中自由玩耍。

  在幼儿充分感受、自由玩耍、观察发现的同时,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

  (1)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手会怎么样?

  (2)用小脚踩踩地上积的`雨水。

  (3)将雨伞转圈,伞面上的雨水会怎么样?

  2、让幼儿讲讲自己是怎样和小雨一起玩的,以及在雨中有哪些发现?

  3、让幼儿将带来的容器倒扣到地上,聆听雨点落在不同容器上,打在地面上、树叶上、伞面的声音,并模仿听到的各种雨声。

  4、幼儿用手、一次性桌布、杯子、盆等容器接雨水,观察雨水滴入容器,将容器渐渐盛满的过程。

  三、幼儿将接到的雨水聚集到一起,把“雨朋友”带回教室。

  活动延伸:

  把雨水放到科学角,进一步观察雨水和其他水的不同,加深对雨的了解。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基本动作《我会转》,能够双手举起,全身原地转圈。

  2、学习合着音乐节拍转动,增强音乐节奏感。

  活动准备:《我会转》的音乐重难点分析:重点:学习基本动作,全身原地转圈。

  难点:能合着音乐节拍全身原地转圈。

  安全要求:幼儿在唱歌跳舞时不要互相碰撞。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教师弹《我会转》的音乐,请小朋友在座位上拍手,要求一拍一次。

  二、展开部分

  1、教基本动作《我会转》

  ①教师边哼乐曲边转动身体。老师在干什么?手腕是怎么做的'?小朋友学做。

  ②放录音,教师示范动作三遍:左手插腰,向前伸右手。左手插腰,向后伸右手;左手插腰,向上伸右手摇一摇;双手上举,原地转圈。

  ③放录音,教师再次示范提问:教师先做了什么?再转动几下?分别在什么地方转动?

  ④小朋友听音乐和老师一起做转动。

  2、分组练习。

  ①分男、女进行练习。

  ②个别小朋友练习。(教师纠正个别小朋友的动作)③集体练习。

  ④在音乐声中自由走出教室。

  3、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到台前表演。

  三、结束部分:

  全体幼儿集体表演,放松结束。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结伴进行的 “搭山洞”过山洞的活动,发展发明力。

  2、发展基本动作,进不肌肉的耐力和集体的协调性。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合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

  老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进行做操。

  2、开始游戏

  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山洞”师:以前,我们玩过钻山洞的`游戏,今天,们来用身体搭山洞,想一想,试一试,用身体能搭出怎样的山洞呢?幼儿自由探索老师,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让三四个幼儿一组,搭成一个山洞,再让一组幼儿用不同的方式,钻过山洞,钻的幼儿,以不碰倒山洞,先钻过的一方为胜,游戏次数根据幼儿爱好和活动量而定,每次游戏重新推选塔山洞的幼儿。

  3、结束部分

  最后游戏结束时后,老师和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相互捶背敲敲腿,进行放松活动,结束游戏。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掌握双脚向前行进跳、手脚着膝爬的动作。

  2.遵守游戏规则,初步感受竞赛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前熟悉故事《龟兔赛跑》;布置活动场地(乌龟的跑道:海绵垫四块;兔子的跑道:小河、小树);

  音乐活动过程:

  一、引题师:《乌龟赛跑》的.故事小朋友都很熟悉了,故事里的乌龟和小兔子决定今天再来比比谁跑的比较快。小兔子上次输掉比赛很难过,决定好好练习一下再跟乌龟去比赛,乌龟呢!它也要好好练习,希望能爬的快一点。

  二、热身操随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做各种兔子、乌龟的热身动作。

  三、在游戏中自由探索行进跳、手脚着膝爬的动作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练习动作。

  2.请动作正确的"兔子"和"乌龟"示范,老师讲解。

  3.自由结伴练习动作。

  4.交换角色练习动作。

  四、游戏"乌龟赛跑"

  1.教师讲解:兔子和乌龟要开始比赛了,这里有扮演兔子和乌龟的道具,你想变成谁就选择它的道具打扮自己。要求第一只兔子从起点跳到终点后,第二只兔子才可以出发,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往前跳;乌龟也一样,第一只乌龟爬到终点后,第二只乌龟才可以出发,一个接一个往前爬。

  2.竞赛游戏:将兔子和乌龟分成两组站在起点处,游戏开始,每组幼儿依次做相应动作前往终点,先到达的一组获胜。

  3.比赛开始,播放轻快的音乐,所有兔子和乌龟一个接一个往前跳或爬,先到达终点的一组就赢了。

  4.点评幼儿游戏,指出不规范的动作,提醒幼儿要遵守的规则。

  5.鼓励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乐趣。

  6.物品,结束活动。 4:00-4:15 离园准备

小班教案 篇8

  一、活动背景

  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维生素,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本次音乐游戏充满情节性、趣味性,能在培养幼儿乐感的同时,带给他们以美的享受。通过带领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的各种声音,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留心倾听自然界、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此,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智能,还能帮助他们养成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的习惯。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并能够分辨各种事物的声音特点;

  2、培养幼儿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钢琴、乐器、大鼓和小鼓。

  2、录音带、小娃娃、红和黄的塑料片。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入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农场玩吧!

  [评析:以去农场郊游的游戏情节导入,一开始就将孩子们带入到情境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为活动的顺利开始奠定基础。]

  2、寻找声音。

  师:“天亮了,清早起来大公鸡高声咯咯咯叫,这下把贪睡的小花猫吵醒了,小花猫懒洋洋地说:‘喵—喵—再让我睡一会。’一群小鸡在草地上唱歌,‘叽叽—叽叽’。一只小羊走过来说‘咩—咩—,你们好!’‘叽叽—叽叽,你好!你好!’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它们是怎么叫的?

  幼:我听到大公鸡咯咯咯,我听到小花猫喵喵叫,小鸡叽叽叽叽,小羊咩咩叫。

  师:哦,那除了这些动物的叫声,你还曾经在哪听到过什么声音?(让幼儿将他在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描述一下)。

  幼:小钟在走时发出的“滴答滴答”声;大街上汽车发出“嘟嘟嘟”的响声;下雨打雷的“轰隆隆”声;老师弹琴发出的声音;打鼓时发出的“咚咚”声……

  [评析: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已有经验,来说说生活中的声音,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是的,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怎样才能发出声音?

  幼:拍手,跺脚,敲门,撕纸……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试试,除了拍手、跺脚,我们的身体还能不能发出声音?(教师背对幼儿,卷起舌头,用力在口里弹动,发出“嘚嘚”声;把嘴撅起,从口中用力向外喷气,发出“嘘嘘”的声音)。请幼儿想想,刚才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并请幼儿模仿。

  [评析:这里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能自主的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请配班老师在教室外敲打乐器,让幼儿听听声音是从哪里传的?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2、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

  (1)幼儿听录音带。

  ①雷声和风声。

  ②小溪流水和海浪声。

  ③小羊叫和青蛙叫。

  ④火车鸣和汽车鸣。

  带领幼儿一边模仿一边进行比较,区别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让幼儿亲自敲大鼓和小鼓,通过大鼓和小鼓的不同声响,感知声音的大小。

  (3)和娃娃一起玩(感知音的快与慢)。

  (第一次音乐)请幼儿抱着娃娃,当听到较快节奏的“娃娃跳舞”乐曲时,舞动娃娃,随着乐曲合拍地跳舞;当听到“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便把娃娃抱在怀里,随之做拍娃娃睡觉的动作。

  (第二次音乐)听到“娃娃跳舞”的音乐时,举红色塑料片,听见“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举黄色塑料片。

  [评析: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设置游戏环节能大大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提升活动效果。]

  3、小结。

  师:今天我们听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认识了声音的大小、长短和快慢。以后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只要注意听,一定会发现声音有这么多有趣的秘密。

  三、活动反思

  在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所谓“环境会说话”,就是指周围所有的事物都会冲击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从幼儿好奇地发出第一个“你听到了什么?”的问题开始,充满新奇和快乐的探索就已经在他们心中拉开帷幕。“声音”这个生成活动就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幼儿对身边的“声音”有着直接、丰富的经验和兴趣,在寻找声音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符合小班孩子特点的小主题,这些随机的教育契机又不断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小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寻找孩子关注的热点,以小见大,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与孩子共同创造奇迹。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区分三种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图形宝宝图片、幼儿操作用的三种图形若干,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几幅画

  2、固体胶、纸、奇妙箱、水彩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图形妈妈,带图形娃娃(幼儿)做律动。(每个幼儿发放一图形板)

  二、认知图形

  1、游戏:摸一摸“奇妙袋”

  师:老师这里有一只奇妙的口袋?(出示口袋)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

  A、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摸看看是什么?摸出一本书,问:“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书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B、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C、老师:口袋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D、总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一样长;圆形就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

  2、游戏:捉迷藏

  老师: 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分别说说有什么图形有几个?

  3、游戏:图形找家

  三、添画活动

  1、交代要求,老师:现在请你们玩个“变戏法”的游戏。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会儿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2、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四、活动延伸:

  将剩下的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喂娃娃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独立进餐与分享的快乐。

  2、学习儿歌《喂娃娃》,学会正确的吃饭方法。

  3、通过游戏《办家家》,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来喂娃娃,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

  4、教育幼儿从小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吃饭不掉饭粒、会用自己的手绢擦嘴的好习惯。

  5、教育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6、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来喂娃娃,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瓶娃娃、小勺若干;豆、米若干分别装在碗里;手绢若干。

  (2)幼儿进餐图片或录像带(一个是幼儿独自吃饭的;一个是大人喂饭的)。

  2、经验准备:

  学习歌曲《办家家》,欣赏儿歌《喂娃娃》;

  活动过程:

  一、律动:《我们大家做得好》;集中幼儿注意力。

  拍拍小手点点头,

  拍拍小手叉好腰,

  我把小手举起来,

  我们大家做得好!

  二、与幼儿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谁愿意勇敢的告诉老师,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你是自己吃呢?还是让大人喂?(幼儿纷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可真棒,是啊!我们都已经上幼儿园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得自己来做,不给大人添麻烦,这才是乖孩子呢!(出示瓶娃娃),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瓶娃娃,他们的肚子饿了,我们怎样帮助他们呢?(幼儿说出解决的办法——喂娃娃)。

  三、教师示范正确拿勺喂娃娃的方法。

  1、学习儿歌《喂娃娃》:小小手,真灵巧,

  三个指头捏小勺,

  轻轻舀,慢慢送,

  我的本领真不小。

  2、教师示范喂娃娃,幼儿朗诵儿歌,学习正确拿勺方法。

  四、幼儿小组合作;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肚子饿的瓶娃娃,小朋友快帮帮忙,喂饱它们吧。

  2、游戏:办家家。

  幼儿自由结伴,两人合作,一个做爸爸,一个做妈妈共同来喂娃娃,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1)复习歌曲《办家家》。在唱歌之前,教育幼儿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2)游戏规则:两人合作,边喂娃娃边说儿歌。训练幼儿正确拿勺,将米盛到勺里,再送到娃娃嘴里,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把米撒在桌子上或地上,在此过程中,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正确使用勺子盛东西。

  五、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1、小朋友,娃娃都吃饱了,快用手绢把它的嘴擦干净吧!

  2、小朋友们可真能干,我们一起带着瓶娃娃按顺序去漱口吧!

  3、放音乐:漱口。幼儿随着音乐走出活动室,本次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后,自己动手用筷子练习夹豆喂娃娃。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动手装饰漂亮的瓶娃娃。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小班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因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数学活动《喂娃娃》,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需要在操作探索、亲身体验中去发现事物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有三点:1、能按标记选择相同的实物喂娃娃。2、能手眼协调地将实物送进娃娃嘴里。 3、有爱娃娃、关心娃娃的情感。我将第一个目标定为重难点,希望能在活动中尽量去突破。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能按标记选择相同的实物喂娃娃。通过操作实验,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将正确的.实物手眼协调地送进娃娃嘴里。主要通过探索操作获得经验,通过集体的评价使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使活动呈现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三个环节, 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也能够初步地掌握按标记选择相同的实物喂娃娃。

  第一部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关心娃娃,喂娃娃吃东西的愿望。

  第二部分,观察食品和食品标记。知道要选择与标记相同的食品喂娃娃。

  第三部分,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每一个幼儿都不是在同一发展基础上,所以在进行操作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指导。

  整个活动都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幼儿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区分不同的标记,并按标记选择相同的实物喂娃娃。《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也把瓶宝宝的头设计成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在送饼干的过程中,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但是,在整个活动中间也出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幼儿操作活动前由于事先没有提出要求,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幼儿拿很多图形的现象。

  小百科:喂基本意思是把食物送进嘴里。把食物送进人嘴里。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03-23

小班教案【经典】08-07

(精选)小班教案08-04

小班教案(经典)08-21

(经典)小班教案08-24

小班教案(精选)08-24

【精选】小班教案08-20

【经典】小班教案08-02

小班教案(经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