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9 09:10:58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科学教案8篇

科学教案 篇1

  各位园长、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它是“空气”科学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子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离不开空气,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在哪里”到“空气与风”“空气的压力”,我们生活中有关空气的科学现象太丰富了。对大班幼儿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和体验,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后,我选择了将“空气流动产生风”作为本次活动的感知探究点,引导孩子通过探究体验如何产生风,引发幼儿对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空气的利用等问题的关注和探究萌芽。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针对我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① 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

  ② 运用所获得的体验探索怎样让水上的风车转动起来;

  ③ 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3、活动的重难点:空气虽无所不在,但它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

  知与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难点为迁移经验解决“让水上风车转动起来”的问题。

  4、活动准备: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一是经验准备:玩过魔术“不湿的报纸”,开展过与空气有关的活动。

  二是物质准备:

  ① 大小、高矮不同的杯子(有洞与没洞的)

  ② 风车(数量为幼儿人数的3倍)

  ③ 报纸若干

  ④ 擦手布人手一块

  ⑤ 塑料盆4个(四个水盆中水量的放置可分两种,一种为高水位,水面与杯子的高度一样,可以发现水泡的现象;另一种是低水位,水面低于杯子,易感知气流的现象。)

  三是空间准备:幼儿半圆型集中;分组操作采用五张桌子,分5组进行操作。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

  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法有:操作法、设疑法、经验迁移法、猜想—验证法。

  首先是操作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是幼儿

  建构经验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共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动,从而保证了幼儿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孩子们“动”起来。

  其次是设疑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通过提问,会提示幼儿探究的线索,

  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对所感知的经验进行整理。本活动大量运用了设疑法,“为什么上次变魔术时纸不会湿,而今天的纸都湿了呢?”“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纸会湿,没孔杯子里的纸不会湿?”“用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支持着幼儿的探究逐步深入。

  再次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经验迁移法,经验迁移能够帮助幼儿在新经验与旧经验间架起桥梁,使新经验的掌握更容易。我在第一环节、第三环节分别运用了经验迁移的方法。

  此外我还将采用猜想——验证法,这是法国“做中学”教育模式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设想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案,然后实施方案,验证其可行性。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一种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态度,体现了新《纲要》中终身教育的理念。本活动在解决“怎样让风车转起来”这一问题中运用了该方法。

  三、说学法

  我们总是说“教学方法”,可见学法与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参与探究,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试一试等方法,在与材料、同伴、老师的互动中,感受空气流动产生风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善于学习同伴经验的能力。

  四、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设计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与投入,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发现和探究的过程,真正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此,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入活动,我将采用问题“前几天我们一起玩了魔术‘不湿的报纸’,谁记得是怎么做的?”,引发幼儿回忆变魔术的操作要求。此环节重在激活幼儿有关的经验和技能储备,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本环节预计时间为3分钟。

  第二环节:动手探索,感知现象

  我出示纸杯(杯底有洞),提出要求“请你们按上次的方法再变一次魔术,看看把纸放在杯子里是不是一定不会湿”,从而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在操作中将发现纸湿了,引发与原有经验的冲突,产生疑问:为什么上次变魔术时纸不会湿,而今天纸都湿了呢?这时我会适时地引导幼儿将纸杯与上次魔术用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有孔和没孔。接着,我将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纸会湿,没孔杯子里的纸不会湿?启发幼儿将两个杯子倒扣水中,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发现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时,会有气流从孔里出来,还会冒出气泡。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请幼儿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同时,还要帮助

  幼儿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经验,通过“是什么从孔里跑出来了?”“这些气泡是怎么来的?”等问题,让幼儿明确从孔里出来的是空气,空气流动会产生风,从而顺利进入下一环节。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因此本环节我预计的时间是10分钟。

  第三环节:迁移经验,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将科学带到生活中和“用科学的意识”。因此,我设置了“怎样让小风车转起来”这一问题情境,让幼儿运用感知体验的科学现象来解决具体问题。

  教师出示泡沫小风车,鼓励幼儿猜想:用什么办法能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想出的方法可能有用嘴吹、向前跑动、用水流等,个别幼儿会运用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理让风车转起来,对于幼儿的猜想,我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由于上述活动将使孩子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得以调动,玩一玩、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猜想也就会水到渠成。操作之后我将请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让风车转起来的,分享同伴的成功。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引发幼儿关注用空气流动产生风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鼓励幼儿选择大小、高矮不同的有洞纸杯,在水中以振动的方式,使空气从小孔中挤压出来产生风,带动纸杯顶上的风车转动,从而进一步巩固获得的知识经验。本环节是难点,注重师幼互动,预计时间为12分钟。

  第四环节:引发新的探究点,延伸探究

  活动的最后,让幼儿自由地围在我的身边,抛出问题:刚才你们都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试过了吗?有什么感觉?那杯子的大小和风车转得快慢有没有关系呢?我们下次再试试吧。我预计这个环节时间为5分钟。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个体数量、生物数量、种类与基因数,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有些昆虫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有些种类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夏、秋两季是昆虫最多的季节,孩子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我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了《昆虫运动会》,从健康快乐教育的角度,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昆虫的基本信息,提高他们的.对昆虫的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

  2、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结束

  孩子们,昆虫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赶紧去看运动会吧。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了解木头和玻璃的不同特性及用途。

  通过观察和触摸活动,能探索木头和玻璃的不同之处。

  对周围生活及探索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能说出周围物体的名称,认识玻璃和木头。

  物质准备:木制玩具及玻璃制品(金鱼缸、小木偶、玻璃球、玻璃杯)木头块和一盆水、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感知木头和玻璃的不同特性1、师:大家看,老师的桌子上有哪些东西?(幼儿说出物体的名称)2、大家摸摸、捏捏,仔细看一看,还可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3、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吗?(如金鱼缸是玻璃做的,小木偶的木头做的等)4、木头和玻璃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比较木头和玻璃的不同之处):玻璃是透明的`,木头是不透明的,玻璃摸上去是滑溜溜的,木头摸上去的粗糙的、硬硬的。

  二、操作实验1、师:如果将玻璃和木头放入水中,大家猜一猜,会怎么样?

  2、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操作实验,将玻璃和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过程和结果)三、寻找教室里的玻璃制品和木制品师:在我们活动室里有玻璃或木头制成的东西吗?我们大家一起找一找吧。(幼儿找一找)四、了解木头和玻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师: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木头或者玻璃制成的?

  2、启发幼儿想象各种木制品和玻璃制品,如:木头做的东西有桌子、椅子、梳子、床等,玻璃做的东西有玻璃杯、镜子、玻璃窗、玻璃瓶等。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

  2、用语言完整地描述水的变化。

  3、萌发探究水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可加热的容器、酒精炉、玻璃杯。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看前一天放冰箱的、 装在小容器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启发幼儿取出自己制作的冰花,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水为什么会冻成冰。

  3、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制作的冰花,观察冰花在常温下的.变化。

  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冰块变成水?

  5、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实验,如太阳晒、用火烤、开水烧、凉水泡等。

  6、启发幼儿比一比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帮助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7、做做想想。

  (1) 当冰化成水后,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冰还能变成什么?怎样才能让水发生变化?

  (2) 鼓励幼儿继续实验,用各种办法将水加热,观察水变成蒸汽的过程。

  (3) 教师继续向幼儿提出新问题:水蒸气还会变成什么?

  活动延伸:

  1、建议家长与幼儿在家里一起制作冰花,加深水变成冰的认识。

  2、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湿衣服、湿被子、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晒热以后,都变成了了什么?到哪里去了?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橘子、香蕉、梨、苹果等几种常见水果的基本特征和营养价值。

  2.学习用小勺搅拌水果,尝试制作水果沙拉。

  3.喜欢吃水果,体验劳动与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水果若干:橘子、香蕉、梨、苹果、枣等。

  2.酸奶若干。

  3.水果盆8个。

  4.小勺人手1把。

  5、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参观“水果店”。

  请幼儿在布置的“水果店”中选择一到两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与同 伴说说它的名称、形状、味道及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引导幼儿讨论:经常吃水果有什么好处。

  3.出示水果沙拉ppt,请幼儿观察并说说沙拉中用到了哪些水果,是怎样做的?说说自己想用什么水果制作水果沙拉。

  4.幼儿动手制作水果沙拉。

  (1)、幼儿选择香蕉一个,剥去皮,用小刀亲手切成香蕉片,放入果盆中。再选择一个橘子,亲手剥皮,把橘子瓣放入果盆中。

  (2)、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并用小勺舀到自己的小盆里,将酸奶撒到水果上,用小勺进行搅拌。

  5.展示、分享劳动成果。

  (1)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水果沙拉,说说用了哪几种水果。

  (2)教师幼儿一起品尝自制的水果沙拉,体验自己动手、分享成果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玩水过程中了解物质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难点是:学习合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进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尝试小组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篮子、小方砖、一次性碗、套筒、鲍鱼壳、橡皮擦,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2、大脸盆、钢化玻璃缸、干毛巾、笔。

  3、幼儿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范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设想。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缸里,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会浮上来?”

  (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吗?

  2、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3、幼儿进行实验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在试之前,老师有提几点要求:

  ①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轻声说话,材料轮着试一试。

  ② 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

  ③ 多用几种材料试试看,记住哪些方法可以使玻璃球浮起来。

  ⑵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与指导

  放手让幼儿进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的给予肯定,实验失败的幼儿适时进行干预引导。

  第二次操作,尝试记录

  ①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记录呢。

  老师设计了一张记录表,小朋友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收藏树叶的讨论。

  2、感觉收藏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将各种颜色、形状不一的树叶放置在展示台,每人一本图书。

  活动过程:

  一、与树叶对话。

  1、冬天来了,树叶都从树上落下来,你捡过树叶吗?你用树叶做过什么?(跳舞,铺树叶小路,打扮自己等)

  2、秋天快要过去了,眼看着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都快落光了,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树叶留下来?

  3、请幼儿对自己喜欢的树叶说一句话,帮助幼儿记录。

  二、收藏树叶。

  1、可以怎样把树叶收起来呢?请幼儿大胆参与讨论。

  2、请幼儿将树叶压平,夹在书本里。

  3、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树叶,将树叶展平,小心放进自带的图书里。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收藏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5、请幼儿将收藏树叶的图书带回家。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会生蛋的动物,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学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从中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谁会生蛋》教学课件;各种动物若干。

  2、场景布置:小池塘、草地、森林等。

  3、幼儿已了解几种胎生动物传后代的特征,并了解几种常见的动物下蛋的窝(巢)。

  活动过程:

  一、结合场景,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卵生动物。

  1、带幼儿到"动物园",让幼儿自由地寻找会生蛋的动物,要求幼儿边找边和同伴说说:"我找到了会生蛋的ⅹⅹ。"

  2、幼儿分散在场景中寻找会生蛋的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边找边说:"我找到了会生蛋的ⅹⅹ。"

  二、通过课件,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寻找结果。

  1、让幼儿互相交流:我找到的ⅹⅹ会生蛋。

  2、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寻找结果,教师点击课件帮助幼儿验证。

  三、借助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卵生动物传后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说说:两边房子里的动物生宝宝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说:"你知道动物妈妈在哪儿生蛋的?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生蛋?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利用废物,让幼儿给蛋宝宝建个家。

  1、以保护蛋宝宝,给蛋宝宝建个安全的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办法保护蛋宝宝。

  2、幼儿利用废旧物品为蛋宝宝建家,教师引导幼儿自制放到"动物园"中。

  五、活动自然结束。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6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精选)科学教案08-14

[精选]科学教案08-21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经典)科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