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感悟助人为乐的道理;同时了解有关风的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助人为乐的道理,培养做好事、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朗读录音带、课件(或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娃娃吗?你们有什么样的娃娃?听说过风娃娃吗?(板书课题:风娃娃)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风娃娃,你看它长得什么样?风娃娃圆圆的胖乎乎的脸蛋多可爱呀!跟风娃娃打个招呼,想象一下风娃娃来时的声音——“呼呼呼”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交流。
1.教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发朗读兴趣:
“风娃娃长大了。它告别了风妈妈,呼呼呼地奔出了家门。”风娃娃去干什么呢?同学们快快来读课文吧。
2.自己读课文,初步培养自学的好习惯。要求:(1)不认识的字要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注音;(2)不懂的词语和句子也要做上记号,查一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3)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3.读后交流:(1)说说课文写风娃娃做了些什么事情,或谈谈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教师将学生的发言分类记下,待细读课文时再来评价点拨。(2)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说说你已经和哪几个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还有哪几个生字宝宝你觉得陌生?
三、随文识字,扫清障碍。
1.认读生字,初步积累词语。
(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几件好事,风娃娃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群生字宝宝呢,风娃娃想看看大家是不是认识它们了。谁来带大家认认这些生字宝宝?
出示注音的要求会认字卡片,指名读:奔旷跺埋怨悔股跃纤缓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注意指导:“奔”是前鼻音,“旷”是后鼻音,“跺”读第四声,“埋怨”读mányuàn(可以告诉学生“埋”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读mái),“纤”和“缓”注意声母不要读错。
(2)让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找一找生字宝宝躲在哪个词、哪句话里,读读这个词、这句话。读读课后“我的词语库”。
联系上下文说说“埋怨”“无影无踪”的意思。
(3)去掉生字的拼音,互相考一考是否会读、会组词。
2.交流: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意思?一起帮忙解决。
查资料或看课件认识“大风车”“帆船”“风力发电站”。
了解:风是一种自然能源。很早以前,人类就学会制造风车,借风力吹动风车以带动机器,来抽水和加工粮食。现在人们还利用风车来发电,这样的发电站就是风力发电站。帆船的行驶也要靠风,风吹动船帆,推动船前进。
四、指导写字,练习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字,复习字音,练习组词:野筝断悔流慢吸始
2.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吸、筝、流”三个形声字,从理解形旁的'意思入手去记住它。
②“野、断、始、悔、慢”用熟字加部件、部件分析、笔画分析等方法认清字形。
3.指导写字。
“悔、流、慢”都是左窄右宽。“吸、始、野、断”左边稍窄一点儿,注意它们左边的最后一笔都是很讲礼貌的,要让一让右边啊!“筝”是上下结构,下部分的“争”不要拉得太长,不然会超出格子的。
4.练习写字。
要求写好后看看是否正确,哪个字写得最漂亮。教师进行巡视,随时纠错和表扬,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鼓励学生写好字。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读文,理清条理。
1.激发朗读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圆圆脸蛋胖乎乎的风娃娃。你想和风娃娃做朋友吗?想和风娃娃做朋友就要去认识它,了解它。风娃娃到底是个怎样的朋友呢?我们还是赶快读读课文吧,看看风娃娃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2.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风娃娃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3.交流:风娃娃做了些什么事情?
课文从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写了风娃娃吹断了孩子们的风筝线,吹动大风车、船帆、风轮。(板书关键词语。)
4.讨论:风娃娃做的这些事,哪些是好事,哪件事不应该做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刚才小朋友都说,风娃娃不该把孩子们的风筝线吹断。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投影第一幅插图)你看,这个小男孩站在草地上,手里捏着线轴,无可奈何地望着断了线的、越飘越远的风筝,嘴里一定在埋怨个不停呢!小朋友,你们都喜欢放风筝,要是你们的风筝被风吹断了线,你们会怎么埋怨?
哟,你看(指图上的风娃娃),风娃娃听到你们的埋怨了。它也在说话呢。哪个小朋友最懂风娃娃的心思,来给风娃娃配音,把风娃娃的话说出来?
3.真是一群懂事的风娃娃。风娃娃,我听出你心里很后悔了,那么,接下来,你会怎么做?(生:我要尽力为人们做好事。)
三、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1.自由选择板块研读。
(1)过渡:风娃娃明白了“我要为人们做好事,人们才会喜欢我”的道理。刚才大家都说风娃娃接着是做了三件好事。看来,风娃娃真是想到做到。那么,这三件事是怎么回事?你最喜欢风娃娃做的哪件好事?请你跟着风娃娃的脚步,到田野、河边或小山村去看看吧。然后,把你认为最值得做的、最让人们喜欢的那件事讲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读三至五自然段,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不懂就问,或通过合作讨论与查阅工具书、资料等方式理解词句、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品读感悟。说说自己喜欢风娃娃做的哪件事,为什么认为风娃娃做得好。师适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1)喜欢“吹动大风车”。
师:风娃娃是怎么吹动大风车的?
课件出示句子:风娃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
师:谁来当风娃娃,先读这句话,再表演一下?注意看清楚风娃娃做了几个动作啊。(学生表演,体会“吸、鼓、吹”三个动作。)
师:看,风车下的水流立刻变大了,奔跑着、跳跃着,向田里流去。农民伯伯乐得哈哈笑了。
(2)喜欢“吹动船帆”。
课件放映纤夫拉船镜头。
师:你知道他们是谁?在干什么?看
123下一页到纤夫拉船这么吃力,你会怎么想?这时,“呼——呼——”风娃娃来了:
课件出示句子:
①风娃娃赶过去,对着船帆吹。
②风娃娃急忙赶过去,对着船帆用力吹。
师: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风娃娃当时的动作和心情?(读第二句,体会风娃娃及时帮助别人的一片热心。)
师:船在水面跑起来了,纤夫们松了一口气,真得谢谢风娃娃呀!
(3)喜欢“吹动风轮”。
课件显示画面:风力发电站。帮助学生了解:风力发电站是利用风力资源,依靠风力吹动风轮,带动发电机发电。
课件出示句子:伴随着发电机隆隆的响声,风娃娃唱起了欢乐的歌……
请一位同学读。
师:他读得欢乐吗?是啊,我们仿佛听到了风娃娃“呼呼呼”的歌声,欢乐的歌声!我来采访一位风娃娃:请问,你为什么感到欢乐?
(风娃娃觉得为人们发电是很快乐的事情。风娃娃做了这么多好事,人们都喜欢它,所以它很快乐……)
3.启发教育: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也有过像风娃娃这样的快乐的心情?把你做的一件让你快乐的事情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先在小组里说,再自告奋勇站起来大声说,可以不用老师点名。说出自己做了好事的同学,大家给以掌声鼓励。
四、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风娃娃做的这三件事都是对人们有利的好事。我们可真喜欢这个助人为乐的好朋友。来,让我们把课文再读一遍,向风娃娃学习。
2.你还知道风有什么作用吗?想象一下,风娃娃还到了哪些地方,为人们做了什么好事?
五、作业。
查阅有关风的知识资料,了解风的好处和坏处。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丝绸之路》
一、理解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
2、教师指点:
(1)出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课件出示)
(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介绍丝绸之路。(书本第9页资料袋)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课件出示)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字词见资料汇总1“识字教学”)
1、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无拼音时)
2、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拼音时)
3、难写字指导(根据预习时抄写情况)
3、抽读词语盘点中词语
5、抽读补充词语
6、出示文中多音字词语及句子。
7、理解部分词语意思(大部分放到段落学习中理解)
四、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检查预习中分段情况)
1、初步说说文章大意(围绕课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完成阅读提示1问题)
(1)大致说。
(看见石雕引起遐想 故事 历史意义 回到群雕)
(2)教师指点(课件出示)
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公元前(115)年,(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2、交流预习中的分段。(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课件出示)
教师指点(段意是初步的,可用小标题,完整段意放到具体学习中再概括)
第一段(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
第二段(2—12):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
第三段(1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
第四段(14):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五、完成阅读提示2问题。(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引导学生讨论:读了本文,你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找到全文的中心句。
4、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概括。
(1)中心句: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伟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件出示)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六、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学习第2段)
(1)抽读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思考: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
(3)教师指点:
①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出提纲,
迎候——出现——列队、奏乐——问候——互赠物品——表演魔术
②读一读,说说感受到什么(隆重、热情)(感受彼此间友谊。)
③小结:有感情地读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④理解“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学习13段)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1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4)小结: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七、学习首尾段
1、有感情朗读首尾段,再次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
2、学习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
八、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
(说明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领会现代意义
(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九、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3、练习纸部分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借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传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出人民机智勇敢的主题思想。
2.积累并扩大理解一些文言词,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宋定伯为什么能捉鬼?
分析:他不怕鬼,胆大;其次他善于消除鬼的怀疑,随机应变;最后他能巧妙探知鬼的弱点,利用鬼的弱点抓住鬼。
2.这个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
分析:它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破除迷信,战胜形形色色的鬼(包括遇到的各种困难)。
3.本文是什么体裁?
分析:文言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起于魏晋,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其中也保留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虽然作者常常是要通过这类作品阐明神道之不诬,但其中的不少优秀作品,也借助了神怪题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清人杨光仪有句云: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第1自然段:写宋定伯夜行通鬼,与鬼同行,展开了故事的开端。这一开端看似乎乎,但细细体味,却写得有情有境、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开篇第一句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夜行。年轻的来定伯是在漆黑的夜里意外地遇到了鬼的,因偶遇互不相知,自然问之,而对方答道:我是鬼,接下去宋定伯的言行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特征。当得知遇到了鬼,宋定伯不慌也不逃,而是随机应对,先是班之说我亦鬼,使鬼以为遇到了同类,以稳住对方,接着还与之同行。
第2自然段: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写人鬼斗智。走了几里路,鬼提出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两个人交替的背着走,就比两人共同步行走得快吗?显然不是。鬼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鬼有疑心,要试一试宋定伯是否真是鬼,所以先担定伯。面对鬼计,宋定伯不慌不乱,一句大善,显出宋定伯的沉着大胆。鬼轻人重,一担,鬼就更加疑心,于是问:卿太重,将非鬼也?鬼的这一问使情节陡然紧张,宋定伯的人身似乎马上就被揭露出来。而此时宋定伯却说:我新鬼,故身重耳。这话说得平和自然,解释得合情合理,不由得鬼不信,紧张的情节也为之松弛。宋定伯的这一回答,进一步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鬼要试人,人也要探鬼。聪明的宋定伯与鬼同行,也想要探出鬼的弱点、为捉鬼做准备。于是宋定伯以请教的'口吻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这一问,不仅说明宋定伯大胆沉着,而且很有心计。与鬼同行,不仅要随机应变,与之周旋,还要设法战胜它。至此,表面看,情节似乎平稳发展,但实际上人鬼斗智却一步紧似一步。道遇水,宋定伯因为早有准备,所以令鬼先渡,而且听之,以查鬼情。鬼渡了然无声音,而定伯自渡,??作声。这声音再度激起鬼的疑心,鬼复言:何以有声?语气严厉,充满了警觉。情节也再度紧张:宋定伯已有准备,所以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勿怪吾也,语气谦和
又略含歉意,起到了麻痹鬼的作用。这段人鬼斗智写得情节曲折,张弛有致,引人入胜。
第3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捉鬼、卖鬼。捉鬼,写得有形有声:人捉鬼,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欲逃,则大呼,声咋咋然。场面紧张激烈。卖鬼,又交代得细致完整。恐其变化,唾之,照应前文,安排得一丝不漏。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分析:本文写宋定伯遇鬼,与鬼斗智,最后捉鬼卖鬼,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通观全篇,故事曲折离奇而又张弛有致,读之引人入胜。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形象。
7.难句译注。
(1)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共递:交替。相:互相。担:背。何如:怎么样。译: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慢,两人交替背着(走),怎么样?(按:两人交替背着走,比各自步行快,这是不可思议的。)
(2)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
令:让,叫。之:指渡河的水声。译:路上遇到一条河,宋定伯让鬼先(涉水)过河,听(鬼渡河的)声音,完全没有声响。
(3)鬼复言:何以有声?
复:又。何以:以何,为什么。译:鬼又说:为什么(你过河)有声音?
(4)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
福的情感。
3、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同学们,老师这有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神话故事吗?(课件出示图片)
2、小结:神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神奇,寄托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
二、导入新课
1、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
2、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听完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这个神话故事有关的一首古诗。
3、认真看老师写题目。(板书:乞巧)师提示学生注意“乞”字音变调。生齐读。
4、理解诗题。(1)区别“乞”和“气”,指导书写“乞”字。(课件)
(2)给“乞”字组词,理解诗题。(课件)
“乞”就是乞求的意思,那什么叫“乞巧”呢?哪位同学能将你预习所了解到的告诉我吗?
师:乞巧是七夕这天主要的民间活动,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5、简介作者林杰。(课件)
三、读悟全诗
1、听了林杰的介绍,很想去读读了吗?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122页读读吧!(课件出示古诗)
2、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把每个字音读准,反复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3、学生自由读诗。
4、多种形式的读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一读】读准确 读后学生评议是否字正腔圆。
【二读】读得有节奏 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合理停顿。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味道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课件出示:宵—霄)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2、师:(课件出示夜空图)你们看,这就是七夕的夜空!能形容此时的天空吗?诗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夜空?(碧霄)
3、师: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让人想
起那牛郎织女天上相会的传说。(板书:天上相会)古诗中哪句是描写这个情景呢?(课件)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指导朗读,“看”字轻读,读出不忍惊扰牛郎织女的感觉。
(二)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读着诗歌我们都发现了这里藏着一位姑娘呢,她的名字叫——(学生:织女)。除了藏着这位织女,还有一位男子,他的名字叫______(学生:牛郎)
1、刚才我们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见一面容易吗?为什么?(课件)他们在谁的帮助下才能见一面?(课件)
2、是啊,牛郎织女日也盼,夜也盼,终于盼到了相会团圆的时刻,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师:让我们在读中再次体会牛郎一家团聚的的喜悦吧。(指导读——牵牛织女渡河桥)
(三)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课件出示三四行)
2、师:在这七夕之夜,人间的人们正家家(学生接念——乞巧望秋月)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学生想象回答)
3每个地方乞巧的方式都不一样,除了诗中提到的对月穿针的做法,你们还了解到哪些乞巧的习俗。(学生汇报交流)尽管她们乞巧的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向织女乞巧的心愿,只因为织女有一双巧手,织女在天宫里不停地织着云霞,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杰作。(课件,出示彩云图片)
4、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这么美的云霞?指生说。
是啊,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美不胜收,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板书:人间乞巧)希望自己也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女儿节。
5、师:乞巧节是古代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你能想象千家万户都在乞巧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吗?”(热闹的场面)
6、师:你怎么知道人很多?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个词最能说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难怪林杰写到——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指导读。
8、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9、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人间企盼、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师:我想,人间的少女们除了乞求手巧,还有许多的心愿要乞求。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乞巧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民间的一首《乞巧歌》)齐读。
10、交流: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因此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出示)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11、其实,除了唐代林杰笔下的牵牛织女,历代许多诗人都曾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课件配乐出示历代诗人吟咏“牵牛织女”的诗句,引导学生读)
虽然年代在变,但是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依然未变。
(四)咏叹经典
1、小结诵读:(课件)
师:当七夕之夜我们仰望清朗的夜空,发出感叹
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生读。
师:站在这碧霄下,我们仿佛看见那茫茫的银河想起了——
出示“牵牛织女渡河桥”,生读。
师:少女们仰起了头对月穿针这叫——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生读。
师:穿织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
出示“穿尽红丝几万条”,生读。
2、师: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能给个机会给我吗?(课件配乐)
3、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课件)
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5、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林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6、好的,谢谢你们。我这里有一组再现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课件)
机动环节: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课件)
四、总结:
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板书设计:
乞巧
天上相会
人间乞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____ (板书课题)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 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听写: 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徘徊
四、学生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全文内容。(指名回答)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A花 (结合学生的发言可让学生勾画提到花的语段,感知其线索作用)
B毕业典礼
五、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让学生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整理为三个部分(指名 回 答).---------理清课文脉络。
六、朗读课文第一至十二自然段。研讨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写了些什么?试归纳。
2爸爸为什么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父亲的病情沉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从后文中找出一些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吗?
提醒学生注意揣 摩下列语言的含义:
A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B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又转过脸去叮嘱我
3这一段中除了对父亲进行动作描写以外,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各小组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老师摘录精彩发言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哪几件?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出示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二、作者叙述这几件事,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段有哪些?请推荐给大家。
三、爱的体验与表达:
1、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摘要板书)
A殷切的希望 B严格的要求 C温暖的关怀 D热忱的鼓励 ……
2、看了同学们所归纳的爱的成分,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训练语言表达)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四、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 次的' 磨练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板书;成长的足迹)?(结合课后练习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摘要板书。
A六年后我的当上学生代表B再也没有迟到C能做许多事D成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有勇气、有智慧、有经验、懂事
五、跳跃阅读全文,你知道课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吗?小组讨论并发言。
第三课时
一、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让学生在 钢琴曲<爱的纪念>中自由朗读精美片断。
二、同学在学习和朗读之中,体会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导学生认识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比较阅读:给学生朗读同是表现父爱的另一篇文章--------<父亲的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 贝克所著),让学生比较二者的异同,再一次认识不同风格的父爱。
四、说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1、故事要求: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各小组分别讲述,并推荐代表发言。
五、整理自己的故事,完成课后练笔。
参考题目:
A成长是首歌
B阅读父亲
C父爱的光辉
D 我不想(渴望)长大
板书设计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和父亲的故事: “父爱如山 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启示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A殷切的希望 1 1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B严格的要求 2 2
C爸爸*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C温暖的关怀 3 3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D热忱的鼓励 4 4
教后小结:课堂教学环节清晰,问题 的设置密度与深度适宜,且有一定的创意,在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方面做得较好,教学语言较美,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很好,在发言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其中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及关于父爱的比喻,说得非常精彩。学生叙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许多同学讲得非常动情,对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不足之处:在进入““成长的足迹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及时抓住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而顺势进入,说明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留心学习。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积累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 (1)、自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2.细读感悟点: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训练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卡片,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2)、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自学提示:1、读一读生字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汇报。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4.拓展延伸点:发散思维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如果你就是找枫叶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2、做贺卡。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
板书设计
我 (找)火红的枫叶 (做)贺卡
我 (爱)老师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摘录笔记、读古诗)
一、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乐于接受意见的品格。
【设计理念】
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并且主动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诵、碟、橡、焕、怡、酝、穆、捣、乏、瞎”,会写“酿、耷、朗、诵、例、橡、善、练、焕、酝、肃、穆、氛、皱、捣、乏、瞎”,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善于、练习、焕发、酝酿、肃穆、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柔和悦耳、平心静气、不可名状、怡然自得、晕头转向”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受到教育,懂得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引入,引起阅读兴趣。
1.(板书:酿)提问:同学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它读什么?(指名读)
2.围绕着这个“酿”字,一位同学和他的语文老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这师生间发生一件什么事?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或与同学合作理解词语。
②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围绕“酿”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听录音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指名回答。
四、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
2.重点指导:
酝、酿:二字都是“酉”字旁,不是“西”字。
“朗”与“郎”比较;“练”与“炼”,“焕”与“换”比较。
注意“善”字的笔顺。
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认真书写。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3.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酿”字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质疑问难。
1.细读课文,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在课文中作个批注。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疑难或发现。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刘东东心情的语句读一读。
①指导学生读这些句子。
②互相交流:
A.刘东东的心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讨论:你喜欢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吗?为什么?
3.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体会和想法?
(可表达对刘东东及他的语文老师的赞扬;也可谈明白的道理。)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刘东东心情变化的语句及语文老师真诚接受意见并改正错误的描写。)
四、总结课文,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插叙的表达作用。
2.体会文中一些细节描写对表达感情起的作用。
五、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课外延伸。
课后和别人讲一讲自己和老师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2、学习通过表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已主义人生观。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表情、行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的写法。
学法指导:
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小说的重要人物,分析其性格,再归纳主题。
教学过程 :
一、预习导学
1、走近莫泊桑: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拮据( ) 栈桥( ) 煞白( ) 撬开( )
诧异( ) 牡蛎( ) 别墅( ) 皱纹( )
褴褛( ) 阔绰( )女婿( ) 嘟哝( )
3、问题与思考:
①、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②请你用类似“盼于勒”这样的三字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 。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
2、复述故事情节。(复述时注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个阶段人物的不同表现)
(三)再读文章,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1、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吗?说说你的看法。
2、文中的“我”起到什么作用呢?
(四)研读重要文段,透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内心。
默读课文,勾画出典型的语句,注意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变化,想一想:这种变化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五)探讨主题,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作者想借此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六)研读小说的艺术特色,借鉴写作方法。
大家公认莫泊桑的小说艺术是精湛的,在本文中,你特别欣赏哪一点?就本文的写法,谈谈你的体会和发现。
(七)展开想象,改写故事结局。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 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抓住人 物特征,口述一段文字,再来一次出人意料的结局。
(八)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思考人际关系。
你觉得在中国会不会发生于勒这样的遭遇?假如遇到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会怎样评价他,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
延伸拓展:
痛苦的游戏
罗小俊
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位正在某个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他发给每人一张纸片,请大家在上面写下五件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比如生命、爱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
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在自己的纸片上写下了:丈夫、女儿、快乐、满足感和父母。这时,这位朋友请大家考虑放弃其中的一个。我轻轻地划去了“满足感”。我的“满足感”,其实是“事业有成”的代名词。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碌碌无为是悲哀的。所以,尽管只是一个中学教员,我还是希望能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现平平,我至少还拥有我的家人和快乐,他们于我何等重要……尽管这样宽慰自己,我心里隐隐约约地还是有些郁闷——毕竟我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我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大好玩的游戏。
接下来,朋友请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弃两件。我一下子懵了,放弃哪一个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请求说:游戏可不可以就此结束了?朋友说: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忍痛割爱吧。真的,我的心里好痛苦、好矛盾。划去“快乐”后,我以歉疚、负罪的心情划去了“父母”。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看到这篇文章,请千万千万要原谅女儿,毕竟你们不可避免地要先我们而去。
然而这游戏还没有结束!朋友请大家在仅剩的两件中还要划去一件,保留最后一件。这真是太残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儿,我怎么可能舍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亲密的伴侣,在我迷惘时为我指点迷津,在我失意时为我排忧解难,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他!而我的`九个月大的小女儿,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灵,她傻乎乎的笑脸,她无所顾忌的大哭,都是那样深切地牵扯着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没有她!如果要选择舍弃他们中的哪一个就让我先舍弃自己吧。
游戏结束了。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着这个游戏的现实意义,而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原来,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我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快乐心情,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尽管只是一个个假想的“放弃”,仍然让我感到痛苦和沉重。
一个游戏参加者喃喃自语:什么呀,真是个无聊的游戏!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这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让我们更诚挚地去爱、去珍惜吧,在我们还拥有着的时候!
1、用文中的短语填空。
(1)作者在纸片上写下的五件最珍贵的东西,可以分为“ ”、“ ”、“我的快乐心情”三类。
(2)文中所述只是一次游戏,尽管只是假想的放弃,而作者却感到痛苦和沉重,这是因为她是“ ”对待的。
2.作者划去“父母”时为什么感到歉疚、负罪?
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游戏是痛苦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8-27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