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10 14:12:2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教案(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启发孩子学习将一物品分为相等的4份。

  2、探究物品等分的数种方式,启发孩子对等分的兴致。

  3、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能力、比较能力。

  教学预备:

  1、教学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物品:饼干

  3、数学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集体教学

  1、用变戏法的模式引进教学课题。

  师:今日,我们班来了一名魔术师,此刻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戏法,好不好?

  2、幼儿教师展示1根绳子。

  师:孩子看,这就是啥?(绳子)多少根绳子?(1根)孩子想学魔术师变戏法吗?

  师:魔术师可将1根绳子变为4根,你们信么?

  (1)请个别孩子表演变戏法,先将1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孩子表演变戏法,由两根绳子变为4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变来的?你是怎样明白它们是一样长?

  3、幼儿教师演示圆形的四等分。

  幼儿教师接着以变戏法的模式展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教学材料纸,请孩子演示。

  师:请孩子比比:等分后的'部分是不是一样大,及原本的图案与分后的各个部分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4、孩子动手操作,请孩子探究种种图案的四等分的数种不一样方式。

  5、幼儿教师在小黑板上演示用笔将图案四等分。

  二、个别教学

  师:请孩子把练习册打开到43、44页。

  师述说动手操作要求:1、下列每一组图内的物件是四等分吗?把准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案四等分,有几种方式?用笔画线。

  三、教学点评

  师:请完成的孩子与好伙伴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孩子沟通)

  师:真会动脑子,说得真挺好。

  四、扩展教学

  师:请孩子课后区域教学时可玩玩《卖饼干》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钟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功能。

  (2)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可以拨动的时钟。

  2.《各种各样钟》的欣赏课件

  3.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4.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

  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打一日常用品)

  (出示钟的实物)

  二.欣赏了解功能

  师:小朋友家里都有钟,,钟的设计也越来越美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形形式式的钟。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钟?钟有什么作用呢?(幼1:可以叫我们起床。幼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幼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教师小结: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有的.钟还有一些辅助功能如:有灯、有音乐等等。

  三.初步认识钟面

  1.仔细观察学具钟,问:仔细瞧瞧,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

  幼1:钟面上有两根针,

  幼2:还有12个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一短一长,一粗一细)

  小结: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

  3.谁来指给大家看看

  4.老师来拨动后面的齿轮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分针和时针谁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5.你们再观察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有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但它们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四.认识整点

  现在看看老师把钟拨到几点啦?

  教师操作演示1点

  看!老师的钟上分针指在那里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1上表示1:00)

  同样操作(2:00)

  刚刚1:00和2:00时分针都是指在什么位置上?

  教师小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整。

  五.幼儿操作小钟面巩固整点的认识。

  六.制定作息时间表。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育教学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进一步感知空间。

  活动准备:

  1、海底图大的1份,小的与幼儿人数相同

  2、红圆点20张(上课之前反面双面胶先撕开)

  3、图示6张(教师可随意编),黏贴的小图片每人各六张

  4、课前认识生字:左、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区分左右手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4、教师出示右手,手上贴有红圆点,提问:你知道老师手上有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还是右手,请你举起和我相同的手?

  (1)教师观察幼儿举手的情形,并在举对的孩子手背上贴上红色贴纸。

  (2)对于举错的幼儿,教师可以站在幼儿身旁,和幼儿同方向站,让幼儿对照,是不是举对了。

  (3)师强调,幼儿按指令做动作:

  1)请把有红色点点的手举起来;

  2)请把有红色点点的右手举起来;

  3)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

  (4)再次强调:我们的贴有红点点的是什么手?(右手)

  5、教师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右手红点点在这边,而我的右手红点点在那边呢?

  小结:站的方向不一样,(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和你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我们的右手就一样了

  二、基本部分: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问:陈老师的左右脚、左右耳朵和你们一样吗?

  小结:我和你们的是相反的,你的左边我的就是右边,你的右边我的就是左边了。

  (3)、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纠正个别不对的幼儿,此环节教师应面向全体,看看是否每个幼儿都对)

  (4)、看图区分左右

  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六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2、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右边有什么?或者你的左、右边坐着谁?(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如:我的左边有什么?或我的右边坐着谁?)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

  (3)、总结性提问:如果我们转变方向左右还一样吗?(四个方向转,区分左右)

  三、结束部分:帮动物找家

  师:转呀转,哎呀!不知不觉转到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可真漂亮,那里住着许多海里的小动物,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们来帮帮

  他们吧?

  1)出示大图片(认识生字:左边、右边),幼儿看图、根据图示的要求,自己完成练习,将图片贴到自己图片相应的位置。(老师巡回指导)

  2)交流答案。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目标

  1、通过轴承各个零件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准备:

  各种型号的轴承若干,钢球零件若干,记录纸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宝宝,3、7、6告诉幼儿数字宝宝想和我们大家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要求请与数字同等数量的幼儿玩找朋友游戏,大家唱完歌曲之后要两两小朋友拥抱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规律,3、7个小朋友两两小朋友拥抱总有一个单的,6个小朋友两两拥抱就都可以找到好朋友。

  2、引出班级的钢球宝宝也想和数字宝宝们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幼儿帮忙。

  教师讲述操作方法:拿与数字相等的钢球宝宝,让他们两两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的在记录纸上用一种方法记录,有一个没有找到好朋友的用另外一种方法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操作点评,让幼儿先说钢球宝宝两两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所对应的数字宝宝是双数,然后让幼儿说两两找好朋友总有一个找不到好朋友所对应的数字宝宝是单数。在讲评时教师刻意把10以内的双数和单数分开来摆放,同时引出单双数的概念:像这种数字宝宝所对应的事物两两找好朋友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双数,像这种数字宝宝所对应的.事物两两找好朋友总有一个是单着的我们就叫它单数。

  5、在幼儿认识了单双数,了解了单双数的基础上,让幼儿找找代表不同数量轴承的数字宝宝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找找身体以及教室内上的单双数,并让幼儿一一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单双数的意义。

  6、让幼儿从凳子下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让幼儿说说自己拿的数字宝宝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如果幼儿错了,教师可以当场与其他幼儿一起进行验证。

  7、与幼儿玩反应游戏,在进行单双数练习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8、让幼儿自己总结10以内那些数是单数,那些是双数。

  9、结束:师:你们知道10以内的单双数,那我们班小朋友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知道吗?让幼儿先猜测,然后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运用老师教的验证单双数的方法去验证一下。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买水果》游戏活动简介

  《买水果》是大班下学期符号聚敛类的游戏。符号聚敛能力指的是解决有关数字、字母等符号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加减运算、解方程式等都需要这种能力。本单元的游戏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根据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等分的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设置了一个“水果超市”的游戏情境,让幼儿统计购物单,并将购物单上的水果进行等分,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建立初步的等分概念。同时,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一套有趣的水果扑克牌,让幼儿进行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并利用水果卡片自编应用题,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由四部分活动组成。

  《买水果》游戏活动安排:

  活动1:统计购物单

  活动2:选水果

  活动3:水果扑克牌

  活动4:自编应用题

  《买水果》游戏活动目标:

  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能按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等分

  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掌握简单加法应用题的结构

  通过自编应用题发展综合分析的能力

  下面向大家介绍的是4个活动中的一个活动――活动2“选水果”

  游戏材料准备:

  教具:大购物单1-12、水果大卡片32张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幼儿材料:购物单1-12、水果小卡片54张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重点:

  能按水果的数量和种类进行等分,建立等分概念。

  流程:

  1、引入活动 2、讨论 3、操作 4、互检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提示与建议:

  教师可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例如:“因为‘水果超市’的购物单少,所以只能两个顾客合买一个‘购物单’上的水果,这就需要水果超市的售货员帮助顾客等分‘购物单’上的.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水果超市的售货员’,将购物单上买到的水果平均分给两名顾客。”

  (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等分”。

  (三)教师演示讲解游戏的玩法,然后让幼儿独立操作。

  玩法:将每张购物单上的水果按种类和数量等分,选择相应的水果卡片放入?中。要求:两边水果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提示与建议:这部分玩法涉及到了量的等分和守恒概念,教师可先引导幼儿数清楚“购物单”上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的数量是多少?再让幼儿进行等分。

  幼儿等分后,教师要提示幼儿注意:等分后,左右两侧水果的种类和每种水果的数量都要相同。如图:等分后左边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右边也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四)幼儿互相检查购物单的等分结果。

  提示与建议:教师可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检查同伴等分结果的。也可以提示幼儿利用购物单背面的统计结果去核对等分后购物单左右两边的水果种类和数量。

  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结帐比赛”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字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准备】

  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

  (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

  (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提示:(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整十与个位相加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听音乐取动动板。

  3、导入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红(拍手)黄(拍腿)蓝(拍肩)。

  4、师:今天有两组小朋友来咱们教师作客,我们来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第一行1—9第二行10—90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1—9是一位数,10—90是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零,叫整十。

  5、游戏:

  规则:我是9可不可以进个位家的门?为什么?

  我是35可不可以进整十家的门?为什么?(幼儿双手合十可以进时,双手打开,不能进时摆手)

  6、师:请小朋友把我们的动动板变个脸到位数板。

  提问:十位家住的是什么颜色的棋子宝宝?各位家呢?

  请幼儿在动动板上摆出20、50、80等等在个位摆出9、3、4等。

  提问:20+3在动动板上怎么摆?

  幼儿尝试操作。

  先在动动板的`上半部分摆出20,3应败在动动板的下半部分,整十与个位相加各位相加十位不变。

  7、幼儿反复练习。

  8、收棋子。

  9、游戏:抢板凳(没抢到的小朋友做题)。

  10、延伸:营救个位弟弟。

  将幼儿分两队,一队为整十哥哥,一队为个位弟弟,并且将个位藏在黑板的后面。山神抓走了个位弟弟,必须让十位哥哥营救才可获得自由。A、我是整十哥哥50,我要救个位弟弟2,通过我们合起来是52。

  山神说,获得自由可以通过。(两人结伴出场)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看两种标记(如颜色、形状)把图形进行二次分类。

  2.会自己收拾整理数学操作材料。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大的二次分类板一站个

  2.三种形状的大图形卡片各四张

  3.幼儿分类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4.幼儿画册。

  知识准备:

  认识基本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喜欢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难点:把图形根据规律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操作法、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认识三种图形。

  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片,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

  师:看,这是什么呀,他们是什么形状的呢?

  二、基本部分

  1.

  组织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

  (1)认识二次分类板。介绍分类板的名称,引起幼儿观察理解颜色标记和图形标记的含义。

  (2)师幼共同学习图形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先看颜色标记把所有的图形分成红色和蓝色两部分,然后根据三种标记形状,分别把红、蓝两部分的图形分成三份(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把这些图形宝宝按照颜色送他们回家。

  师:他分得对吗?

  师:他分得很棒,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他。

  师:谁能接下来按形状分一分呢?

  (3)数一数每个格子里有几个图形。

  2.

  指导幼儿用操作卡片自己在《幼儿画册》上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完毕,提醒幼儿将桌面上所有的图形卡片都整理好。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点评,讲解。

  2.在益智区提供各种图形、操作卡,请幼儿尝试操作。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内容与要求:

  1.学会看整点、半点,知道时钟与幼儿园生活的关系。

  2.懂得时间的重要性,愿意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课件《整点探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认一认

  1、引导语:我们小朋友以前认识过时钟,时钟上有三个朋友,他们是谁呀?

  2、看整点、半点。(加密狗:练一练)

  2、游戏:我是小时钟。

  引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当小时钟,你们扮演时针、分针。我说几点,就请相关的两个小朋友躺下。

  玩法:教师在地上铺好垫子,摆上1——12的数字,请12名幼儿沿着钟的方向走,然后,老师说7:30,两名幼儿分别当时针和分针倒下,指向7:30。游戏继续。

  二、情境展开:说一说

  1、提问:时钟对我们生活可重要了,他能告诉我们几点钟该做什么?

  2、提问:我们先来看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平时我们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学本领?几点吃饭?几点午睡?

  3、提问:到了小学,我们又该几点起床呢?几点到学校?几点吃饭?如果10点钟下课了,那么几点钟上课铃声会响呢?几点放学?

  小结:我们时时处处都需要时间,它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规律。

  三、感受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

  (1)静坐一分钟。

  请幼儿坐一分钟不动,教师看时间。

  提问:这一分钟你们感觉怎么样?

  (2)一分钟画自己。

  请幼儿在一分钟里画自己。

  小结:同样是一分钟,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时间一瞬既逝,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3)一分钟能做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一分钟能跑很长一段路,一分钟能念完一首诗,一分钟能。。。。。。所以,我们要抓住每一分钟,不能浪费时间。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中投放相关游戏材料,支持幼儿开展"看看拨拨(看时间,拨钟点)""的时钟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

  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

  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

  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

  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

  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

  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

  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

  5-5=0 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还剩0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1=4

  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

  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

  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

  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

  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

  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

  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 4-( )=( ) 学生可能出现4-1=3 或 4-3=1

  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

  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

  三、练习应用:

  1.29页第1、2题,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可能出现:5=4+1 5=1+4 5=3+2 5=2+3 5=0+5 5=5+0

  5-4=1 5-1=4 5-2=3 5-3=2 5-5=0 5-0=5

  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