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14 10:16:57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并会用乐器为音乐演奏。

  2.尝试根据语音节奏,为音乐匹配合奏的地方。

  3.幼儿在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下,控制好自己乐器的声响效果。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调羹若干,蛋糕盒两个。

  2.《雷神》音乐以及图谱。

  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做律动进场。

  幼儿在歌曲《幸福拍手歌》的旋律下,做拍手、拍肩、跺脚的律动进场。

  2.根据图谱,幼儿复习《雷神》的身体动作及语音节奏。

  (1)幼儿听音乐复习《雷神》身体动作及语音节奏。

  (2)幼儿分组练习,并在教师的.指挥下能够分组进行演奏。

  3.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能用乐器为音乐演奏。

  (1)教师出示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调羹。

  (2)请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敲击乐器。

  (3)让幼儿说出各种乐器的多种打击方法,教师归纳总结,并让幼儿按语音节奏进行有节奏的敲击练习。

  (4)幼儿用乐器分声部的进行演奏。

  4.幼儿交换乐器,并加上大鼓进行合奏。

  (1)出示大鼓,并请幼儿想想应该把它放在音乐的什么地方。

  (2)请一名幼儿上来听音乐找鼓点。

  (3)大鼓与其它乐器进行合奏。

  (4)幼儿交换乐器,并再次地进行合奏。

  5.幼儿上台表演节目。

  (1)请一名幼儿做主持人,介绍要表演的节目。

  (2)幼儿进行表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明确,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能够用乐器为音乐演奏,并能够进行分声部的合奏。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教案前言:新的一年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大家了解新年的来历和意义吗?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这次的幼儿园教案让大家了解什么是“春节”。

  教案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并会正确对别人说一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教案过程:

  1、让幼儿回忆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谈论。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儿讨论自己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儿谈论大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大,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角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儿深化认识。

  什么是“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读出节奏和情感。

  2、了解稻草人的作用。

  3、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享受创造的快乐。

  4、 结合儿歌,讲解制作稻草人的步骤和方法。

  5、 理解儿歌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6、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儿歌《稻草人》。

  难点: 朗读儿歌《稻草人》,感受作品拟人化描写的生动、有趣,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稻草、录音带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走进了美丽的乡村,了解了乡村的生活环境,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乡村、走进田野去感受农村的大好风光。

  二、出示挂图,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你在大图中发现了什么?(田野、稻草人)由“稻草人”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呀?稻草人是长在哪里?它“长”什么样?它会“走路”吗?为什么稻草人要站在田间呢?它有什么作用?(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自由大胆地说出来。)

  三、欣赏诗歌:

  (1)听录音2-3遍。

  (2)诗歌里面说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3)稻草人在那里用什么用呢?

  四、朗诵诗歌:

  (1)分句学习诗歌。

  (2)跟着录音带整体朗读诗歌。

  (3)开小火车的形式朗诵诗歌。

  (4)集体朗诵诗歌。(可边朗诵边做动作)

  五、活动延伸:制作稻草人

  (1)观察稻草人,讨论稻草人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2)讲解制作的步骤和要点。

  ①把一束稻草的一头扎好,用两根竹子穿起来固定住。

  ②再用一些稻草编织成稻草人的帽子。

  ③给稻草人穿上衣服。

  (3)让幼儿做表演结束。

  附:表演内容 (部分幼儿扮演秧苗,二到三位幼儿扮演稻草人,二到三位幼儿扮演麻雀。秧苗在田里迎风摇,稻草人看护着秧苗。麻雀出现在了,他们想去偷吃秧苗。当麻雀飞近田的时候看到了稻草人,想小心地靠近。突然一阵风吹过,稻草人摇动了起来,麻雀吓得赶紧逃跑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很注重幼儿的朗读训练,运用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让幼儿喜欢朗读,这也是我们学前班老师要训练的目标。通过看图,朗读诗歌了解稻草人的作用,再通过制作稻草人加深了小朋友对它的印象。稻草人制作环节适合学前班儿童的心理年龄,在学中玩,玩中学知识,直观面对稻草人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环节中多注重情境的创设,可能让幼儿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小百科:稻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稻的茎叶。稻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糯稻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中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的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

  2、感受日历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重点:了解日历的基本信息

  难点:年、月、日、星期的关系。

  准备:PPT、月历的大卡片12张、xx年小日历(30份)、铅笔30支,橡皮若干,笔筒

  4个

  过程:

  一、认识日历(目标:了解日历,唤醒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日历)你在哪儿见过它?(家里)它有什么作用呢?(数天数,看几天)

  二、了解日历的基本内容(目标:了解日历的基本内容)

  1、PPT出示3月月历。

  ——请小朋友来找找日历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汉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大小)

  2、PPT圈出一周日历表(目标:了解一周有几天)

  ——一周小朋友们要上几天幼儿园?(5天)有几天不上幼儿园?(2天)

  活动过程

  ——数一数圈里黑色的数字有几个?(5个)圈里红色的数字又有几个?(2个)——原来圈里面5个黑色的数字代表(上幼儿园的日子)2个红色的数字代表(不上幼儿园的日子)

  ——5天黑色数字代表的上幼儿园的日子加上2天红色的数字代表的休息日,一共有7天。原来一周一共有几天?(7天)

  3、PPT圈出月份

  ——这是几月份的月历(3月)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来他是看最大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几月,这是几?(3)原来这是(3月)的月历。

  4、圈出3月最后一天(目标:学会使用简单的方法看日期)

  ——那3月份有多少天?看谁能最快找到?(幼儿自由讨论)

  ——3月份一共有多少天?(30天、31天)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的最后一天)

  ——刚刚小朋友发现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3月份的最后一个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少天。(圈出最后一天)

  ——那3月有多少天?(31天)

  ——那是不是所有月份都是31天呢?(是、不是、不知道)

  三、黑板图片出示12个月的月历(目标:了解年、月、日、星期的关系)

  ——谁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10月)

  ——有的小朋友认为一年有10个月,有的认为有12个月。白老师这儿有份大日历,请你来找找一年到底有多少个月?

  ——你找到一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最后一个月份)——原来最后一个月的数字是12,所以一年有12个月。——小朋友们都很棒,都发现了一年有12个月。

  1、幼儿找31天、30天、28天。(目标:知道一年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

  ——那是不是这12个月都是31天呢?(幼儿自由回答)

  ——我给小朋友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日历。现在给小朋友们两分钟时间找找你的日历上还有哪些月份是31天的,用笔在月份旁边打勾标记出来。

  ——时间到,请所有小朋友停笔,将笔放回原处,日历放在桌子上,然后双手抬椅子转过来面向白老师。

  ——你找到还有哪些月份是31天的?还有没有月份是31天?(幼儿可以拿着日历来标记)

  ——除了有31天的月份,你还发现有多少天的月份?(30天)

  ——刚刚小朋友说发现有30天的月份。再给小朋友2分钟时间在自己的日历上

  找找30天的月份有哪些,在月份上画圈的方式在你的日历上标记出来,比比谁最快找到。

  ——时间到,你找到30天的月份有哪些?(1、3、5、7)还有没有?(8、10、12)

  ——咦,还有一个月没有标记,说明它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它是几月?(2月)

  那2月有多少天?(28天)

  ——原来2月有28天。

  四、找月份和日期游戏(目标:幼儿听月份和日期找相应日期,并画圈标记)——小朋友们都很厉害,那我还想再考考小朋友,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准备好没有?(准备好了)

  ——我说月份和日期,小朋友在大日历用圆圈出来。(个别幼儿)

  ——请找出6月12日。

  ——小朋友你们来检查一下他找对了吗?(对了)这是几月(6月)圈出的'数字是几,就是多少日。

  ——我来说日期,小朋友们在自己的日历上画圈的方式标记出来,看谁找的又快有准确。

  ——请小朋友找到X月X日,在自己的日历上圈出来。(反复2—3次)

  ——我发现刚刚这些都没难住小朋友,下面要增加难度了每次我要说两个日期,只有听清楚的小朋友,才能找正确。仔细听喔,请小朋友找到X月X日和X月

  21。日,在自己的日历上圈出来。

  ——现在我要把考官交给小朋友当,一个小朋友们来说月份和日期,其他小朋友在自己的日历上圈出来。

  五、活动延伸

  ——今天我的难题都没有难倒小朋友,你们太厉害了。最后留一个小任务给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找找这些圈出的日期他们是星期几,你是怎么知道的。下一次我们上课要请小朋友来分享你的方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出示日历的图片导入活动,唤醒幼儿的已知经验,认识日历和了解日历的作用。我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来日历的作用。了解日历的基本内容时,我通过出示单个的月历和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和总结出黑色和红色数字分别代表的含义,知道一周有7天。通过集体讨论的方法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方法看日期。在找月份和日期环节通过实际的材料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的巩固使用简单的方法看日期,让幼儿在玩中学。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故事情节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2、懂得好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故事的封面上有什么?(请两到三名幼儿回答)。

  2、小绵羊生气是什么样子?(皱眉毛,嘴巴向下弯)

  3、那你们有没有生气的时候?为什么会生气呢?(请两到三名幼儿回答)。

  4、小绵羊也生气了,我们的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感受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内容1-2页并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帮助莫莫摘下树上的苹果?

  2、莫莫是怎么做的呢?它吃到上的苹果了吗?(讲述故事内容3-6页)。

  3、小朋友们,如果你喜欢的东西被别人吃了你会怎么办?(请2-3名幼儿来回答)

  4、莫莫也生气了,(讲述7-9页)提问幼儿莫莫生气的长出了什么?

  5、小朋友们快看莫莫变成了什么样子?你喜不喜欢莫莫大喊大叫的样子?

  6、教师讲述13-14故事内容,小朋友们你们说莫莫这样子的行为对不对?

  7、教师总结:莫莫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生了很大的气,做了许多可怕的`事情,可它最不应该的就是去伤害别人。

  8、如果你是莫莫你会这样做吗?我们生气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自己不生气呢?(可以听音乐、做运动、一个人安静一会、看看书、打打电话、看看电视。)

  9、教师讲述15-17页故事内容,莫莫因为太生气掉到了地底下,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莫莫掉到了洞里,它的心情会怎样?害不害怕?孤不孤单?

  10、教师讲述18-21茉莉拿着苹果来找莫莫了,它还是愿意和莫莫做好朋友,莫莫和茉莉又开开心心的回到了草地上。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有自己的情绪,可以生气,但不能做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的事情,不生气的办法有好多,我们都可以试一试,小朋友们一定要和睦相处、学会原谅别人才能结交更过的好朋友!

  三、完整欣赏故事。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生成

  在《我身边的科学》主题探索活动中,沉浮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初步感受、理解悬浮现象,激发他们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2.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有求知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难点: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孩子们玩过水,有沉浮经验。

  2.玻璃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等。

  3.各种实验材料:鸡蛋,盐,碗,盆,勺子,玻璃杯,人手一块记录板、记录表,水彩笔,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问题的设置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探索的衩极性。猜一猜,想一想,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玩一玩,比一比表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评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已动稿做出了大胆尝试――通过嘴巴品尝发现第二杯是盐水。教师对于幼儿大胆尝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2.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评析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贯彻了《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要求。

  活动延伸

  1.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盐水中能悬浮起来?找一找,试一试,把实验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黄瓜、苹果等。)

  2.在活动区投入不同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索鸡蛋在其他液体(如肥皂水、糖水等)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悬浮的鸡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紧密围绕着“悬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资料附录

  鸡蛋悬浮的原因:生鸡蛋的相对密度(比重)比水大,所以会下沉。盐水的相对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就会上升,出现悬浮现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布袋游戏,增强跳跃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3.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合作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幼儿能够两腿并拢跳过不同高度和宽度的障碍物,增强跳跃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难点: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

  活动准备

  1.小布袋人手一个、桑叶若干、袋鼠卡片一张、树桩“轮胎”六

  个,“篱笆”一座(橡皮筋三米长)、仿真“水果”若干,筐子四个。

  2.音乐:《跳跳跳》、《欢沁》 、《蝴蝶飞》片段。

  活动过程

  一、热身,引入。

  师:(出示袋鼠卡片)小朋友你认识它吗?喜欢和它一 起做运动吗? (播放音乐:《跳跳跳》 )

  二、探索布袋的各种玩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1.教师出示小布袋,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出各种布袋的玩法。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想和布袋一起来玩游戏吗,请你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来!

  2.幼儿分头取小布袋,自己玩。

  提示注意安全。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玩布袋的情况。鼓励幼儿进行个体或协同地跳、爬、甩、跨等多种动作练习。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演示,其他幼儿集体跟着做。

  三、游戏:袋鼠送水果。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模仿小袋鼠真可爱,大家一起来学学吧。”幼儿练

  习双脚并拢跳。(鼓励幼儿尝试探索怎样跳得又稳、又轻、又快、又高,注意安全)

  2.展开游戏:

  师:听说兔子的果园里大丰收了,想请我们袋鼠来帮忙运回家?你愿

  意帮助他吗? (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愿望,过渡到下一环节)

  师讲解游戏玩法:

  师:我们分两队去果园,路上要经过树桩和篱笆墙,请大家一定小心安全。先运完“水果”的一-队获得胜利。

  讲解游设规则:在跳的过程中布袋不能掉下来,一定要拉紧袋口,“水果”一定要放进筐内。

  3 .幼儿比赛。(播放音乐《欢沁》)

  四、“蚕宝宝”游戏,帮助幼儿放松身体。

  1、师:“帮助兔子运水果,大家真是辛苦了,请休息一下。”请幼儿随意躺下或者俯卧,蹲坐,捕捉像蚕样的姿势的孩子。

  师:“看他多像一只蚕宝宝。真是太可爱了!”

  2、模仿“蚕吃桑叶”一“蚕吐丝”一“蚕作茧”一“蚕变飞蛾”。

  (1)教师作为养蚕人,引出蚕吃桑叶的情节,活跃气氛,调动幼儿爬行的积极性。不断地变动自己的位置,“蚕儿”也随之改变爬行方向。

  (2)教师随机引出“蚕吐丝”的情节,再次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可以摇头吐气并发出“嘶” 之声。

  (3)幼儿团身藏入袋内,模仿“蚕作茧”。教师适当搬动几个模仿较好的“蚕茧”,进一步激发全体幼儿的积极性。

  (4)“蚕变飞蛾”。幼儿从袋内钻出,就近范围模仿飞蛾的飞行动作四散跑。(播放音乐《蝴蝶飞》)

  活动延伸:

  整理活动,收拾场地。

  教师:谁能想出好办法把布袋变小?鼓励幼儿折叠布袋,整理场地。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遵循了《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整个活动符合大班动儿的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利用布袋设计了这节有情境性的课程,目的旨在能够两腿并拢跳过不同高度和宽度的障碍物,提高跳跃能力,培养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体验成功后的乐趣。该活动充分体现了《指南》的精神,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来落实到幼儿身上,且设计新颖,能以布袋游戏贯穿始终,幼儿的参与性较强,兴致较高,活动中教师能兼顾幼儿的听觉、动手能力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情感。

  在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简练、生动,能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鼓励幼儿,再加上场景的渲染,孩子们非常投入。

  这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让幼儿动静交替,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再加上有老师的鼓励完成了动作,探索到了一些有关布袋的玩法。孩子们充满激情,完全没有疲意惫的意思,这次活动满足了孩子喜欢刺激的欲望,增强了勇气与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乐于参与科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积极观察与思考问题,探究多种排序的方法,愿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让幼儿在与课件、操作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数的概念和排序的感性经验.

  3.让幼儿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比较的经验,学习按动物的某一种特征进行排序,并尝试运用正向、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PPT课件,长颈鹿、犀牛、小猴、小兔、毛毛虫等动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问题情境中,萌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提问:草地上有一个大大的、红红的苹果,森林里的哪些动物发现这个苹果?一个苹果分不过来,该怎么办呢?

  小结:犀牛、长颈鹿、小猴、小兔、毛毛虫这么多的动物都发现了这个大苹果,他们在森林里吵来吵去,都想第一个吃苹果

  二、观察图片,根据情境内容按动物身边的不同特征的排序

  1.动物比身高

  (1)幼儿明确要求

  问题:长颈鹿有什么比其他动物特别的地方,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一个吃呢?那谁是第二个吃呢?接下来又是谁?

  (2)幼儿交流并验证

  问题:看看PPT,比一比,排对了吗?

  小结:我们按照高矮来排序,第一个是长颈鹿,第二个是犀牛,第三个是小猴,第四个是小兔,第五个是毛毛虫。哎呀,长颈鹿又高又大,可以第一个吃苹果了。

  2.动物比轻重

  (1)确定比较内容

  A.感知情境

  别高兴的太早,这个时候,犀牛出来说话了。犀牛说:“不对不对,谁说长颈鹿可以第一个吃到,我也有比它强的地方,我要第一个吃苹果。”

  B.识别问题

  提问:如果犀牛要第一个吃,它要和其他动物比什么?

  小结:犀牛可聪明了,原来,它是想比体重。谁最重,谁就可以第一个吃到大苹果了。

  (2)幼儿操作材料,比较动物的体重

  A.教师引导,幼儿操作

  问题:比一比黑板上的动物谁最重?别的动物又怎么排呢?

  B.分享操作的结果并验证

  小结:按照体重,犀牛是第一个吃苹果的,第二个是长颈鹿,第三个是小猴,第四个是小兔,第五个是毛毛虫。

  三、帮助毛毛虫最先吃到苹果,学习逆排序

  感知情境:

  就在这些动物吵架的时候,旁边有个特别小的声音说:“别吵了别吵了,其实不管你们比什么,我都可以第一个吃到大苹果。

  识别问题:

  提问:毛毛有什么办法可以,可以排在第一个吃到苹果呢?

  小结:毛毛虫也特别的聪明。原来啊,要是按照从矮到高,从轻到重的'顺序排,毛毛虫就都可以第一个吃到苹果了。

  四、任务延伸,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都知道按从高到矮排序时,长颈鹿可以第一个吃到苹果;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犀牛可以第一个吃苹果,要是按照从矮到高,从轻到重的顺序排毛毛虫就可以第一个吃大苹果。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排序,看看我们怎么样能让小猴和小兔第一个吃到大苹果。

  活动总结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感兴趣。”教师如果能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所教内容寓于其中,使幼儿所学的知识有情、有境,就能引起其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此次教学中,把绘本故事“让谁先吃好呢”转化成一个有故事情节与情境的数学活动,以探究为主线,引发冲突,经过多方猜测、自主探索、积极验证等环节,使原本比较乏味的排序活动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幼儿获得感知数学的能力与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4、引导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大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教师将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次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大班的孩子们将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端午节。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班孩子和大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认识端午节、一起学习了解端午节传统、一起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一起品尝端午节的美食!对于这次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23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5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9-02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9-07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3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8-11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