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实用的中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感知物体长短量的差异。
2、能从三个长短不用的物体中,找出最长的、最短的,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3、感知生活中物体的长短不同。
活动重点:通过比较,感知物体长短量的差异。
活动难点:能从三个长短不用的物体中,找出最长的、最短的,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铅笔、项链、围巾、纸条、吸管三样。
活动过程:
出示长短不同外两条围巾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个物体间长短量的差异。 教:宝贝们你们到过超市吗?超市有许多的商品,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超市,你们看货架上有什么? 幼:围巾 教:对了,是围巾。那我货架上的围巾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教:那它们哪里不一样?(长短不一样) 教:宝贝们看着有两只小动物来我的超市买国巾啦,你们看是谁? (长颈鹿和小松鼠) 教:我们来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教:宝贝们你们猜猜长颈鹿会买哪条围巾, 小松鼠又会买哪条围巾? 为什么?教师小结: 长颈鹿的脖子长用长围巾, 小松鼠的脖子短用短围巾.
教:瞧,我的货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支铅笔)教:那教你能告诉我这三支铅笔有什么不一样?(长短不一样)
教:现在我请一个宝贝来比比看哪支最长,哪支最短 教:瞧,我的货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根项链) 教:那教你能告诉我这三根项链有什么不一样?(长短不一样)13、教:现在我请一个宝贝来比比看哪根最长,哪根最短?
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感知长和短。
1、教:宝贝们,在你的'小篮子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短不一样的吸管和纸条,请你们把它们拿出来比比看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吸管和吸管比,纸片和纸片比)
2、游戏《长短儿歌》
3、教:宝贝们,让我仍再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长的,哪了些东西是短的?
反思: 在上《长和短》这节课时,我觉得孩子们配合的较好,因为在笫一次试教时在摆放教具时是竖着摆,孩子们就用高矮的形容词较多,在第二节课我把教具竖着摆,基本上就没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意这样的小节,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发生。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探索电池在斜坡道上滚的现象观察其变化,比较快慢,学习用数字记录快慢。
2、发展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虚心请教别人,增强合作意识。
3、幼儿大胆尝试,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不同型号的电池、相同型号的电池、不同材料的'斜坡道、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介绍玩法与提示:取出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斜坡道上滚,自由探索,发现其特点。
2、幼儿自主探索,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随意取电池在坡道上滚。
第二层次:尝试把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相同材料的坡道上滚,观察比较快慢。
第三层次:尝试把相同型号的电池放在不同材料的坡道上滚,观察比较快慢。
第四层次:同伴间合作竞赛,一起玩电池,并学习记录。
3、 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中班教案 篇3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花瓣儿“鱼”》这个作品描述出花瓣儿飘落、变成花瓣儿“鱼”、最后又离开小溪回到树上的美丽画卷。这是一幅优美、静态的画面,但若只凭幼儿的想象是难以达成让幼儿自然地习得优美而又形象的描述语言。活动之前准备直接经验――捡花瓣儿,观察花瓣儿,形成对花瓣儿的直观印象。在活动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导入――恰当适宜的体态表现――聆听联想的优美散文,通过这一系列的经验铺垫,习得形象优美的语言。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引发美妙的遐想,进一步体验春天的气息。
2、通过具体的情景,习得形象而优美的描述语言。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谈话导入
1、回忆经验:老师和你们一起在我们幼儿园里捡到了很多花瓣儿。(拿出之前捡的的花瓣儿,说说花瓣儿的美丽)
2、谈话讨论
(1) 你知道这一些花瓣儿是怎么飘落下来的吗?(请个别幼儿模仿花瓣儿飘落,强调动作的轻柔、缓慢、优美)
(2) 花瓣儿掉到小溪里会变成什么呢?
3、过渡: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美妙的故事吗?
【活动分析:活动中教师设计简洁、生动、准确的导入方式,为引发有关春天美妙的遐想做思想准备。用恰当如分的动作体态表现着花瓣儿的轻盈,感知花瓣儿“鱼”的特征。】
二、分段欣赏故事的内容
1、花瓣儿“鱼”的产生
问:在这个故事里你听到了有哪一些花瓣儿?
花瓣儿飞到哪里了呢?变成了什么?
为什么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强调颜色、强调香味,用动作表示香味)
2、花瓣儿“鱼”的魅力
过渡:花瓣儿“鱼”那么的漂亮,有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们拿着鱼竿渔网来了。
问:他们拿着鱼竿渔网来准备做什么?
有做这件事吗?为什么没有那么做?他们是怎么想的?(强调舍不得,情感的体验)
3、花瓣儿“鱼”的回归
问:花瓣儿“鱼”想念谁了?他们有没有回去?你怎么知道的呢?
4、表演花瓣儿“鱼”的回归(教师做树妈妈,请个别幼儿表演花瓣儿的回归,强调欢乐,蹦蹦跳跳的)
【活动分析:散文诗意境优美,含有深沉的意蕴,通过从颜色、香味等的欣赏,感受花瓣儿“鱼”的美丽。 “不舍得”是故事中情感的重点体味,真情正确的理解着对花瓣儿“鱼”的感情。花瓣儿的“回归”说明着春天的到来,感受着春天的气息的临近。】
三、添加配乐完整聆听故事
1、故事好听吗?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遍吧。
2、听了以后,你感觉怎么样?
3、我们一起来给这个好听的故事想一个题目?(把名称写在背景图上)
4、我们好象看见许多花瓣儿飞向小溪,变成了花瓣儿“鱼”真美啊!现在,我们回把这些花瓣变成花瓣儿“鱼”,好吗?
【活动分析:加入配乐完整欣赏故事,在优美的意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发美妙遐想。】
活动反思:
1、道具的有效使用。活动中,我采用的道具是让幼儿从花的飘落感受花变鱼的'美丽。但活动完成以后,发现教具还有修改的空间,可以用两面来表示花瓣儿“鱼”,一面是花瓣,一面是画有鱼形图案的花瓣,这种道具更能让幼儿联想。采用了这种道具,点题会更明确,幼儿对其遐想更充满空间。
2、活动中,教师的言语一定要正确。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但在我的语误中,讲出了三次的故事。这急需要注意,幼儿的隐意识教育同样不可忽视。
3、点题更明确。春去秋来,这是四季的循环,是不可变更的自然因素。就如同只有一个地球一样,一定需要在加强对这个的理解。
4、语言中词汇的强调与学习,这是存在片面的,有清亮、彩色、香喷喷,色彩斑斓等词汇来描写,但更存在着句式的运用,如有的……有的……有的……还有不但……还有……等句式。着同样不可忽视,也需要强调。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认识秋天的各种蔬菜,了解不同的蔬菜吃不同的部位。
2、 通过做一做、尝一尝,体验蔬菜不同的味道。
活动准备:
1、芹菜、萝卜、胡萝卜、黄瓜、青菜、葱、花菜、西红柿等蔬菜
2、用五个篮子分别表示吃根、吃茎、吃叶、吃花、吃果。
活动过程:
一、 谈话
1、秋天有些什么蔬菜呀?
2、今天这里有许多蔬菜,你们都认识吗?
二、 找一找
1、分别找一找蔬菜的'哪个部位可以吃,如萝卜吃根,卷心菜吃叶,西红柿吃果实,花菜吃花,芹菜吃茎(叶)。
2、请幼儿将蔬菜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三、做一做
1、对蔬菜进行简单加工后,拌如色拉酱,让幼儿品尝,边品尝边交流:我吃的是什么蔬菜?是蔬菜的哪个部位。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了解春天的特征。
2.知道柳树借助柳絮来传播种子。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柳絮飘飘》。
你看到过柳絮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呢?柳絮飘起来像什么呢?
柳絮飘起来,就像是雪花飞扬,燕子、种子、小朋友都把柳絮错当成雪花了,想知道他们和柳絮说了什么吗?
幼儿看图,教师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为什么燕子、种子、小朋友都把柳絮当成雪花了?柳絮和他们说了什么?
燕子说它刚刚回家,你知道它是从哪里飞回家的吗?为什么春天到了,燕子就会飞回北方呢?
春天到了,种子又要干什么呢?(春天到了,北方天气转暖,气温上升。燕子飞回来了,种子也要发芽了。)教师:春天的时候,小朋友们开心吗?能说说为什么会开心吗?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讲讲春天的变化和春天带来的快乐体验。
3.说一说:柳絮的秘密。
你知道春天为什么柳絮飞扬吗?
幼儿看图片,并与同伴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柳絮里有些小颗粒,那是柳树的种子。春天的时候,柳絮飞呀飞,就把柳树的种子传播到远处去了。等到春天再来的时候,种子就发芽了。
诗歌:《柳絮飘飘》
柳絮飘飘,飘向空中。
燕子说:"雪花,雪花,快快走吧。冬天已过,我刚回家!"柳絮说:"我不是雪花,是柳树妈妈的娃娃,春天到啦,妈妈让我来装扮你美丽的家!"柳絮飘飘,飘到地里。
种子说:"雪花,雪花,快快走吧。冬天已过,我要发芽!"柳絮说:"我不是雪花,是柳树妈妈的娃娃,春天到啦,妈妈让我来唤你快快长大!"柳絮飘飘,飘到公园里。
小朋友说:"雪花,雪花,快快走吧。冬天已过,我要玩耍!"柳絮说:"我不是雪花,是柳树妈妈的娃娃,妈妈让我来告诉你们:春天到啦!春天到啦!"
活动反思: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生机盎然,春天的来临,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看到窗外飞过的小燕子,我禁不住对孩子们说:快看,快看,小燕子从南方回来了。孩子们仰起小脸,高兴地手舞足蹈,一个一个巴望着小燕子掠过的身影。我不禁问孩子们:小燕子的家在哪儿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不绝,答案先不能告诉孩子们,这是个秘密留在最后。
带领着孩子们去草坪踏青,我指着绿油油的小苗苗,问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多的小苗苗长出来了?随后便是孩子们的激烈讨论,我笑而不语,留给孩子们最大的讨论空间吧。
幼儿园的花开了,我带领孩子们去看花,不远处就闻到了一股香津津的味道,我问孩子们:为什么有香味,为什么这儿有这么多的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一连串的回答,虽然孩子们的讨论很激烈,但是这种讨论对我而言,是一种教育策略与手段。
最后,回到课堂,我们翻开书,将《柳絮飘飘》的内容呈现给孩子们:原来小燕子的家住在屋檐下,种子发芽是在春天,春天花园里盛开了美丽的花,春天来了,小朋友可以换上春装,到处玩了。
我只读给孩子们两遍,当我读第三遍的时候,孩子们就能随我一起读了,特别是:我不是雪衣,是柳絮妈妈的娃娃,冬天已过,妈妈让我来……
我很惊讶,孩子们学得真快,都超乎了我的想象,没过几次,果然孩子们就学会了这首诗歌!
到大自然中,学大自然中的事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孩子们之所以学得快,是因为他们已经理解了诗歌的内容,而孩子们之所以能够理解,是因为老师在课前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去发现了。幼儿园的老师,在带孩子户外活动时,常常都会引导孩子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去发现一些大自然的秘密,这些在幼儿园里,都是一些司空见惯,每一个用心的老师都会这样去做的。而我更加惊喜与赵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去发现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给孩子们留足了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自己去想。小家伙们肯定有着很多的疑问和想法,带着这些疑问再回到课堂时,我可以想象得出,每一个孩子都会很认真的去听老师的诗歌,这节课不需要很巧妙的'导入,不需要老师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用费劲的去想,怎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怎样引起孩子们对诗歌的兴趣,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循着诗歌,孩子们就找到了答案,既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同时也理解了诗歌的内容,颇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这便是一个幼儿老师的教育智慧,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快乐,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总会想起王少群园长的一句话: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记录你和孩子一起学英文的那些事吧,那就是好文章的料!放大开来说:记录你和孩子(老师)一起学习的点点滴滴吧,那也是好文章的料!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好饿的毛毛虫》是我们班幼儿非常喜爱的一则文学作品,孩子们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选用了《毛毛虫变蝴蝶》这段音乐,借助小蝴蝶这一角色,通过毛毛虫吃不同的动物饼干、跳舞、蝴蝶找花、躲猫猫等游戏情节的不断丰富,引导孩子们体验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在游戏化的教育情景中,帮助幼儿学会倾听、感受、表现音乐。此外,活动所选用的音乐是纯旋律,配上了有趣的儿歌、简单的动作,不仅能突出音乐鲜明的节奏,更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记忆旋律的结构,大胆、自主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体验大家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2、能随音乐及儿歌的变化较准确而有节奏地完成韵律动作。
3、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分享猜"蝴蝶"的经验。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感受和理解音乐,能较准确而有节奏地进行韵律表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物质准备: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方巾,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毛毛虫变蝴蝶》
指导语:
1、我是一条毛毛虫,我最爱吃不同的动物饼干。今天我要吃兔饼干,吃呀吃,我吃了很多个,长大后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蝴蝶一边唱歌,一边飞,飞呀飞,飞到了美丽的花园做游戏。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玩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吗甲
2、我吃的是什么饼干?我吃了几次兔饼干以后变成了蝴蝶?
二、感受音乐,并尝试用动作、声音表现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与动作的变化。!出自:屈老、师!
指导语:我吃了几次兔子饼干?然后,我又做了什么?我说了什么?
2、再次感受音乐,做基本动作。
指导语:除了吃兔子饼干,毛毛虫还会吃什么动物形状的饼干?(小猫饼干、小狗饼干……)
3、尝试用声音、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音乐。
指导语:如果你是小蝴蝶,你能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吗?
三、"蝴蝶找花"游戏
1、在舒缓的乐段绕圈做蝴蝶跳舞的动作,在歌词"气"字结束时,立刻找椅子停在"花"上。
指导语:每一只蝴蝶在花园里都会停在一朵花上,这只蝴蝶会在音乐的哪一个字上停下来?
2、再次玩"蝴蝶找花"的.游戏,进一步熟悉乐段。
四、"躲猫猫"游戏
1、表述:不一样的蝴蝶
指导语:刚才有美丽的蝴蝶,有帅气的蝴蝶。如果你是一只蝴蝶,你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呢?
2、猜蝴蝶
玩法:音乐结束时,教师用纱巾遮住一只"蝴蝶",这名幼儿要大声说:"我是××的蝴蝶",大家一起猜出这只"蝴蝶"是谁,猜对了游戏重新开始。
指导语:
(1)哪只蝴蝶不见了?我们把他喊出来。喊对了,蝴蝶就会出来的。
(2)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他猜出来的?(听声音、看鞋子、看他旁边的同伴等。)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教师以"毛毛虫"的身份营造故事情境,以游戏化的口吻提问:"我吃了几块兔子饼干后变成了蝴蝶?"明确提出欣赏音乐的要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兴趣。
第二个环节,教师借助音乐、儿歌、动作的同构,将抽象的音乐意义化,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音乐的节奏、结构、情绪,教学过程得以优化,师幼共同获得快乐体验。
第三个环节,教师在幼儿初步熟悉音乐和基本动作模式的基础上,设置了"蝴蝶找花"的游戏情景。教师的指导语是:"在花园里,每一只蝴蝶都会停在一朵花上。这只蝴蝶会在音乐中的哪一个字上停下来宁"这就要求幼儿要学会仔细倾听,发现"蝴蝶找花"的关键字,从而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
中班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明白猴子和人一样聪明,在迫切想得到某一东西时,我们的就会想办法,所以就出现猴子造桥这个故事。桥就是方便人到达彼岸,这个故事以一种朴实而又有情趣的方式揭示了这点。以身体搭桥的意象也非常适合幼儿的逻辑性的思维。
语言活动课重在感受故事的趣味,来引发幼儿生动的想象。教师在活动上,要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和表达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带来的情趣与乐趣。
2、对桥的作用和意义有更深一步的体会。
三、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对桥的意义的理解。
四、活动准备
1、长臂猴子布偶若干。
2、模型桥
3、幼儿用书5-6页。
4、挂图《猴子造桥》。
5、故事磁带或CD。
五、活动过程
(一)推测桥的起源。
1、在幼儿现有的经验基础上,对幼儿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来看看我把谁请到我们的教室来了?(桥)
你们知道桥是怎么来的?(工人叔叔)
那你们还知道世界上第一座桥是谁造的呢?(等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导幼儿与猴子造桥联系上。他为什么想要造桥呢?
2、听故事,讨论故事情节。
下面我们来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故事《猴子造桥》。
听了这个故事,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故事里面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
猴子造的'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幼儿来想象。
3、看挂图,再听一遍故事。
我们第二遍故事已经听完了,那我们来讨论一下:
猴子为什么要搭桥?(要摘果子)
他们用什么方法搭桥呢?(用身体)
他们挂在树上荡来荡去像什么?(荡秋千)
图片上最下面的那只小猴子是怎么样做的?
其他的那些猴子做了什么呢?
他们摘到果子的后的心情怎么样?
你喜欢这座猴子桥吗?
你愿意做搭桥的猴子还是去摘果子的猴子?为什么?
4、教师引导幼儿思考。
(1)我们听了猴子造桥的故事,那你们觉得跟老师的模型桥一样吗?
猴子桥有什么用?出来摘果子,猴子还可以去对面山上做什么?
(2)这些猴子聪明吗?(幼儿回答:聪明)
我们的小朋友也棒的那我们来帮小猴子们想想,它们除了用身体搭桥,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去对面的山上呢?
(三)游戏《猴子桥》
1、老师今天还请了很多客人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将准备好的小猴布偶请出来,与幼儿打招呼。那我们也邀请小猴子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吧!你们愿意吗?
2、教师发下布偶小猴子,与幼儿一起回顾猴子造桥时的情景。故事里的小猴子一样造桥,请幼儿把它们一个一个的连起来。
3、教师来当大树,现在我来请一名做的很棒的幼儿当对面的大树。教师甩动这串猴子,请对面的幼儿接住,搭成猴子桥。其他的幼儿扮演猴子,从 “桥”上“走”过去摘“果子”(幼儿用手食指和中指,当脚,从布偶上面走过去,对面的小朋友的口袋里装了仿真水果,幼儿找出一个后,又有序的从“桥”上走回来)。
4、在规定的时间里分两组,进行比赛。那组采回来的果子多,就算胜利。(要求:有次序,不能从“桥”上掉下来)
六、活动结束
1、评价
2、结束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尝试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培养幼儿目测群数的能力。
2、激发幼儿热爱秋天小昆虫的情感。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画有7——10个不等点子的瓢虫教具、大树一棵、骰子一个、有洞的树叶一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秋天有许多小昆虫,你喜欢谁,为什么?
(幼儿根据主题经验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引导幼儿介绍不同的秋虫,如天牛、蟋蟀、蚱蜢、瓢虫、纺织娘、小飞虫、蜘蛛、蝴蝶、蜻蜓等及时的给予回应和肯定。)
2、瓢虫宝宝来到妙妙班了,用你们的亮眼睛来数一数?(任意分几处摆放黑板上)
提问:一共来了几只瓢虫?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
(小结:可以从上数到下或者从左数到右,提升数数的方法:两个两个数;加法;目测接着数等)
重点介绍目测接着数的方法:先看一边的瓢虫有3只,然后先把3记在心里,然后从3接着边看边数数,一只一只数下去4、5、6、7很快就数完瓢虫一共有几只了。
追问:还可以先看哪边,然后再接着数?(先看上边的,再接着数;先看右边的,再接着数;先看下边的,再接着数;数出来都是7,你觉得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
3、请个别幼儿尝试群数的方法,老师进一步讲解指导。
二、找瓢虫朋友(幼儿尝试新的数数方法)
1、树上那么多小瓢虫,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每个幼儿领养一个小瓢虫)。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可爱的`小瓢虫朋友们,看看他们是几星瓢虫?用接着数的方法去试一试?提问:你的朋友是几星瓢虫?你是怎样数的?
他已经学会了这个好方法,还有谁也用了这个好方法?(请用接着数方法的幼儿介绍)
2、瓢虫玩累了想到树上休息一会儿。(请幼儿轻轻地送它们回家)
三、游戏:捉害虫
1、出示有洞树叶,提问:这片树叶怎么了?(引导幼儿说出是被害虫咬的,引发幼儿捉害虫?)
2、讨论:它们当中谁是害虫谁是益虫?
(七星瓢虫喜欢吃叶子上的蚜虫,会保护田里的庄稼,是益虫,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瓢虫喜欢吃植物的茎和叶子,专门破坏庄稼,是害虫。
3、这样下去这棵美丽的大树要完了,赶快把害虫捉掉呀!
介绍玩法:
(1)分成两队(星星、月亮,人数相同)
(2)报数(1—6),请幼儿记住自己的号码。
(3)教师滚骰子。当其停下以后,面上是几个点,轮到的幼儿就去找相应点子的瓢虫,速度快的那对加一分。
(4)听老师口令,如红色的九星瓢虫。(既要看颜色又要看数字)
一轮下来分数多的队获胜。
4、护林小卫士颁奖。
活动反思:
1、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是确定目标,构思活动的基础
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点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关注孩子所关注,能从中埔捉到有利于教育幼儿的信息。最近看到幼儿户外锻炼时一直在谈论瓢虫。鉴于此,我知道孩子们对瓢虫很感兴趣,于是,我开始着手这次活动的准备。
2、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幼儿创作的机会
整个活动的设计围绕新《纲要》的理念,创设能使幼儿自由探索,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地参与进来。活动中的四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通过数数方法的不同,学习接着数的方法事实证明幼儿掌握得很快。
小百科:害虫是人类对一些动物(大多属于昆虫)的定义,这些动物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通过学习3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卡- [1-34]数数,[1-39]数数
2、每人两个红圆片、三个黄圆片、四个蓝圆片,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数字3
2.教师游戏口吻:我是数字3,我想找到我的两个好朋友,请小朋友
二、展开
1.出示数学卡:[1-34]数数
(1)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
(2)进行比较
感知2、3、4之间的多1少1的关系。
2.出示数学卡:[1-39]数数
(1)请小朋友数一数,盘子里有几个桔子。
(幼儿点数)
(2)提问:
2个桔子和3个桔子谁多谁少?
2和3谁多谁少?
小结:2比3少1,2是3的一个好朋友。
(3)数一数盘子里的桔子和个数相同的骰子进行连线。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给数字3找到了两个好朋友,他们分别是2和4。
3.幼儿操作活动:吹泡泡
请幼儿将2个红圆片、3个黄圆片、4个蓝圆,用并置法一对一对应排列。
说出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
哪个应排在前面?哪个应排在后面?
启发幼儿说出:2比3少1,4比3多1,
所以,2的.好朋友是2和4
4.游戏:“找朋友”进行巩固
玩法:每个幼儿带一个数字(2、3、4)的胸饰,戴数字3的幼儿做找朋友的人,
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边拍手边找朋友,
音乐停,每人找两个朋友,一个是数字2,一个是数字4。
找对了共同庆贺。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结束
幼儿随音乐拍手,自然结束。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精选】中班教案07-29
[经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选]08-11
(精选)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经典]08-17
中班教案(精选)08-04
中班教案(经典)08-02
(经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