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外形的特征
2.萌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兴趣,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蜗牛》视频
2.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有谁知道是什么动物?
--是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在哪里见过?
2.认识蜗牛--你们都说见过蜗牛,谁来说说看蜗牛长的什么样?
触角、壳、足、嘴巴--你们觉得蜗牛有眼睛吗?
触角:蜗牛的眼睛长在长的那对触角上。蜗牛的触角是用来感觉外界环境的器官,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
--那你们知道蜗牛的鼻子在哪里吗?
蜗牛的触角中,短的那一对相当于它的鼻子,在短的触角下面还有一张小小的嘴巴--哪里是蜗牛的脚呢?蜗牛是怎么爬的?我请一个小朋友来爬爬看。
蜗牛肚子下面扁扁的足就像是水波纹一样的横纹,蜗牛就靠着横纹的波动,慢慢爬行。
--你们有没有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它是什么?
会留下闪亮亮的线。
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出一种叫做"足腺"的分泌物,就像小朋友运动以后流汗一样,蜗牛也会流汗,但是它流的是叫"足腺"的分泌物爬行时候,这种分泌物不断的'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等它干了,就变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线。
--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你们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吗?(青菜、树叶、小草。)--蜗牛喜欢吃蔬菜、小草、树叶等等。咦,你们觉得蜗牛的嘴巴长的大吗?蜗牛的嘴巴长的小小的,只有针尖这么大,但是你们猜猜看它有多少颗牙齿?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有26000颗牙齿左右。蜗牛可真厉害!
3.观看《蜗牛》短片--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有关于蜗牛的小短片。(播放视频)--看完了小短片,我们都认识小蜗牛了,有谁来说说看你知道了那些有关于蜗牛的知识,看看谁是小蜗牛的好朋友。
4.听歌曲《快乐的小蜗牛》学蜗牛爬,碰见障碍要改变方向爬。
--现在让我们变成小蜗牛带着房子去旅游吧!先长出两只小细脚,再背上我们的房子,小蜗牛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播放伴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今天的这个绘画技法还是比较熟悉。在讲解示范环节我将重点放在了怎么样将螺旋线在小蜗牛的背上完美的布局,引导孩子们要画的饱满,并尽可能的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一些。从孩子们的操作上看,还是把握的不错的,基本上小蜗牛的壳都能撑得满满的。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
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钓鱼游戏。
二、大胆的猜想。
1、认识实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
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
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四、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反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拿出块磁铁问:这是什么?现在想来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少不好。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我应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为什么能够没有锁照样关上呢?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问题来自学生的中间,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经验,不是十分的困难。
在下面的环节就是学生玩自己的磁铁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铁,然后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学生在玩之前先动脑思考,怎样去玩,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性质。现在想来,是否能够让学生直接去玩,不先想。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刚才一些其他学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会有更好的玩法,这样可能有更好的发现。在学生在体验发现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还有就是小组进行合作玩。我现在思考这个活动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玩。可以两个人小组玩,这样合作,他们都能够参与进去,而且手中都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半学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况。
我先现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但是操作时候可以更为小的分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化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设计了这节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于水,在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化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质有被水溶化的特性。
2.发现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大小及搅拌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化的特性。
难点:发现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大小及搅拌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木头、塑料片、盐、砂糖、冰糖。
2.勺子、记录纸、笔、热水、凉水、抹布7块、烧杯14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块木头,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烧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木头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1)老师:这些材料宝宝要和水来作游戏,我们先用木头、塑料片、盐、砂糖做实验,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老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看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烧杯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让幼儿各取上述材料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并搅拌。
(3)引导幼儿观察:谁不见了。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溶进水中变样了,这种现象叫溶化现象。
老师:小朋友,溶化还有好多秘密噢!你们想不想去发现它们呢?
实验二:
1.让幼儿取少许砂糖放入两个烧杯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里的糖溶化得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品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实验三:
1.让幼儿取少量冰糖和砂糖,分别放在两个水温相同的烧杯里。
2.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中的.糖溶得快?
3.指导幼儿做记录,哪种糖溶化得快。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5.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溶化最快的物品是什么,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可溶于水的物品颗粒越小溶化的就越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品的大小有关。
实验四:
1.让幼儿取少许盐分别放在两个水温相同的烧杯中,其中一杯进行搅拌。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里的盐溶化得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物品的溶化速度与搅拌有关。
三、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用开水冲泡溶化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味道?(盐、味精、调味品)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化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回家后,利用洗衣粉溶于水的现象来玩吹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管子,由于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因此,我先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与孩子们一起探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物,让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一些不能向带管子的通道中乱扔东西等常识。并且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创造性地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整个过程我分为三个阶段:
1、设疑激趣,巧妙导入。
我选择了在开始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各种用管子制成的艺术品,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师幼参与,探索认知。
本阶段是整节课的重点。在活动中,我坚持以幼儿为本,启发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让他们尽情发挥,积极发言。通过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习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了解管子的重要性,能爱惜管子,不向管子形状的通道中乱扔东西。
3、活动延伸,培养能力。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准备让幼儿大胆地想象,亲自动手制作一件管子作品,创造性的玩管子,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对管子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乱扔东西。
3、会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会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管子(软管、硬管、可伸缩的、粗细不同的管、电线管、水管等)、管子造型、纸、抹布、管子艺术品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探究。
师:小朋友,今天书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
幼:想!
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观看。(课件展示人们用管子制作的作品)
3、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出管子。
师:谁能告诉我,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
(幼儿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师加以引导)
师:小朋友觉得这些东西好看吗?知道用什么做的吗?
(引导幼儿说出管子)
师: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管子做的呢?
(铁管、塑料管、吸管等)
(二)探究新知:
1、摆出各种各样的管子,请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
师:今天老师专门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管子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
幼:想。
师:小朋友要注意,看的时候不要挤,要轻拿轻放,我们比比哪位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管子的特点最多。
[page_break]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各种管子)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类型的管子。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管子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可能不是按以下顺序看出来,教师可随幼儿回答的顺序调整教学思路)
幼:有的是铁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软的有的是硬的……
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
幼:用途不一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管子?
师:这根管子我在洗手间了见过,这是一根“水管”。
师:这是什么管子?
幼:吸管!
师:是的,这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吸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还有什么管子?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
3、引导幼儿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师:这些管子都分别用在什么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
师:小朋友想一想哪些物品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哪些物品在管子中不容易通过?(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很多东西,有玩具、纸、抹布、塑料袋等等,这些东西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吗?(让幼儿动手尝试,并联系实际,教育幼儿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4、启发幼儿动手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好多的管子,可是老师有几位管子朋友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呢?记住一定要仔细找,水管要进水管的家,吸管要进吸管的家……
(请几组幼儿到前面来分一分)
师:小朋友他们分的对不对?(请幼儿判断正误)
师:你们真聪明,一会儿就帮管子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其实,除了这样分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引导幼儿说出根据管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并让幼儿进行简单归类)
(三)总结新知,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会了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也看到了很多用管子做成的物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件作品呢?
幼:想。(让幼儿闭上眼睛联想制作一件什么样的作品。)
师:你准备设计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呢?(启发幼儿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还可以用管子做些什么游戏呢?比如:传声游戏……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一起去区角里玩一玩管子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管子入手,了解、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知道管子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还可以做成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为我们带来了视觉和游戏的乐趣。活动中,幼儿自主设计作品、自由游戏,,不但使孩子们提高了探究的兴趣,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小鸡和小鸭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我选择了科学活动《小鸡和小鸭》。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在喜欢小鸡小鸭的基础上,了解其特点的生活习性,并通过模仿、操作,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特征。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3、教育幼儿热爱小动物,与它们友好相处。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鸡和小鸭》
2、小鸡和小鸭的家各一个
3、鸭妈妈与鸡妈妈标识各一个
4、小鸡小鸭图片各一张
5、小鸡小鸭的实物图片若干
6、小鸭和小鸡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播放《小鸡和小鸭》的音乐,提问幼儿刚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
幼;小鸡和小鸭
二、初步认识小鸡、小鸭的外形
师:小鸭、小鸡玩得正开心,忘记回家。天快黑了,它们的妈妈急坏了,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好么?(出示图标和房子)
师:哪个是小鸡的家,哪个是小鸭子的家?(让幼儿来回答)
师:我们先来瞧瞧小鸡长什么样子?(让幼儿从头至尾观察)
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
师:请你学着小鸡的声音把小鸡送回家(叽叽叽)
师:我们再来瞧瞧小鸭子长什么样子?
幼:扁扁的嘴巴、长长的脖子、扁扁的脚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肉连着,连着的这个东西叫做脚蹼。小鸭子是靠它才能划水的。
师:小鸡、小鸭都饿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吃什么食物么?
幼:小米、虫子; 小鱼和小虾(出示食物图片让幼儿粘贴)
三、比较小鸡小鸭的不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鸡和小鸭,他们长得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把他们请出来,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哪里长得不一样?
幼:从头至尾一一对比,说出不同(并用身体来模仿小鸭走路)
幼:模仿小鸡的叫声与小鸭的叫声(本领的不同)
四、通过游戏结束活动
师小结:小朋友学得可真像,小鸡、小鸭它们实在太可爱了,我们一定要爱护、关心他们,现在老是给你们准备了头饰,我们和小鸡,小鸭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
活动反思:
今天实施了《小鸡和小鸭》这一节科学课。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似乎都意犹未尽,连上卫生间都学着小鸡小鸭走着去,煞是可爱!这一现象也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节课,希望发现其中的亮点找出其中的缺点,取长补短,下一次活动开展的更好!
这节课开始我是以谈话的形式展开的,首先从小朋友的穿着颜色说起,重点说了黄颜色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然后以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兴趣和探索欲望。“有种小动物,黄黄的'羽毛……”谜语刚提出,小朋友就纷纷举起小手了。笑笑说是小狗;一凡说是大老;涵涵说是豹,陆言说是狮子,梦梦说是长颈鹿,浩浩说是螃蟹,还有许多小朋友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在小朋友兴趣高昂的时候,我故作有点小失望的样子说:“这只小动物是小小的喔,很可爱……”说在我慢慢的做着动作,“是小鸡,还有小鸭!“震耳的声音齐齐的响起,我瞪大眼睛很惊讶的看着他们,惹来了孩子们天真自豪的一阵欢笑。
接下来我就请小朋友说说小鸡,小鸭的大概外形特征,然后出示图片系统的讲述活动内容。感觉小朋友掌握的差不多时,我们开展了小组的表演比赛。请每一组小朋友站起了边说边表演小鸡和小鸭的外形特征,本领和说话等。别看他们年龄小,但是好胜心却丝毫不小。比赛进行的很激烈,氛围也很浓厚,时而又阵阵鼓掌声和欢笑声。通过这样的形式,也带动了一些平时比较沉默比较内向的孩子,使小朋友不但不都参与了本次活动,而且也加深了课堂内容的印象,相辅相成,效果非常好!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精选)科学教案08-14
[经典]科学教案08-16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