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16 08:45:16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大班教案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大班教案6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前几天我们去春游的时候,汽车开过高架,孩子们都很兴奋的说上桥了上桥了,于是我问这是什么桥?孩子们有的就说是高架桥。路上我们还遇到了很多别的桥,特别是太户大桥和公园里的小木桥等等,一路上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桥。作为水城的苏州,桥是我们这座城市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物,于是我建议孩子们回去搜集各种各样的桥,去找找看有些什么桥?针对这些情况决定将孩子们对与桥的兴趣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之中,并指定了以下的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各样的桥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2、了解桥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的建造材料和桥的各种功用。

  3、对各种各样的桥有兴趣,能够积极的参加讨论和探索。

  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了解桥的不同外形特征、使用的不同建筑材料和桥的各种功用。

  活动的准备是为了活动目标更好的得到实现,因此所有的活动准备都是围绕活动的目标而选择的:活动之前利用建构游戏和幼儿一起搭建一些桥梁并将他们拜访成列在活动场地上

  关于各种各样的桥的CD音像制品幼儿搜集的关于桥的图片和模型等等以及去春游时拍摄的关于桥的照片

  二、教法和学法

  对于这个活动幼儿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作为孩子学习中的支持者、和作者和引导者,我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法,给与孩子一个情境,然后在整个活动中贯穿以交流讨论法、观察法和启发联想法让孩子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形成对桥梁的初步印象。在解决活动的重难点的时候我是先让孩子观察桥梁的各种形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桥梁的形状引申到桥的建筑材料和使用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孩子通过感知、回忆联想等方法经过提炼形成新的经验,让幼儿在湖动和开放的活动中发展观察力和感知力和概括力。

  三、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参观模型展览引起幼儿对桥兴趣——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桥,并知道桥的建造材料——知道桥的各种功用并引发幼儿对于桥的观察兴趣和思考

  1、参观桥的模型展览。

  小朋友排好队,象春游一样,教师发出嘟嘟嘟的声音表示开着小汽车对小朋友说我们做上汽车一起去玩好吗?以一种游戏的情景导入,能够引起幼儿对于活动的关注。一边开,一边引导幼儿看模型,问这是什么桥啊?模型中有太湖大桥和高架桥以及九曲桥等,这些模型是幼儿带来和与教师共同制作的,所以他们知道这是什么桥,完全能够说出来也就能够激发幼儿说的积极性。

  2、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桥

  幼儿坐在桥的旁边,说说看到的那些桥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做的?在春游的时候,孩子们对于太湖大桥等有着很好的比喻,现在请他们再讲一遍,他们会很积极。对延伸到下面的问题起着很好的引子作用:那你还见过什么桥?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做的?请幼儿来说说。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图片或者是在电脑上展示。孩子们对桥进行过搜集和观察活动,因此他们对于桥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有话说。同时,在述说桥是什么材料做的时候,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要求他将教师的问题一起回答,但是对于个别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他还不能将这些问题一起说出来,那么就相应的提醒一下,比如那他是什么做的呢?在让幼儿说桥象什么而是后有的桥比较特别,比如黄浦大桥,有的孩子或许会说象琴,有的会说象扇子,等等,对于幼儿的大胆想象要给与表扬和肯定。

  3、了解桥的主要功用,印发幼儿对于桥的观察兴趣和思考

  我们的桥有各种不同形状,有的象什么有的象什么,有的又象什么,运用复式句来总结,有的是木头做的',有的是用水泥浇注的,有的是用竹子做的,有的又是用钢丝切所做的,那这些桥有什么用?引起幼儿对于桥功能的思考。孩子们在说桥的功能的时候大多数说的都可能是桥上可以开汽车,可以走人,有的桥可以通过火车,孩子们的回答是很笼统的,没有准确的分类,于是我会问是不是所有的桥都可以让汽车和人一起走呢?因幼儿对于桥的分类,因为孩子们已经有了高架上只可以走汽车,人行桥上只可以走人的经验,所以一提问,孩子们马上就会说出不是的,当孩子知道有的桥只能走人,有的桥只能通过汽车后,问为什么有的只能通过汽车,有的只能让人走呢?通过让孩子思考讨论,知道将桥的功能具体化后可以改善我们现在的交通拥挤的状况。最后,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小结:我们的桥帮助我们改善了交通状况,让我们不同地方的人联系更方便,而且那么漂亮的桥也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你想不想来设计一座漂亮的桥呢?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桥?

  四、延伸活动

  在让孩子对桥有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后,就带领幼儿去把自己设计的桥画下下来,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自主活动的手工区,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桥梁设计院的游戏,同时还可以配合建构区的积木,让孩子们去构建自己的桥。使孩子们对桥的兴趣得以延续,并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将科学活动和美术活动等进行有机的整合。以上只是我的设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他实施并改进。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增强环保的意识。

  (2)参与种植活动,感受种树的'快乐。

  活动准备

  树苗若干;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制作植树节宣传报(包括“植树节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内容);供幼儿设计的墙面;“风沙的危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风沙的危害”

  2、讨论如何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在幼儿园里一起种植爱心树

  师: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为了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青青世界,现在就开始植树吧。这次活动的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

  4、共同设计“绿色家园”合作墙

  (1)幼儿分两组,一组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大树,一组画怎么种树。

  (2)老师分组指导,要求孩子把作品贴在墙上。结束时分两组讲评作品。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一年又12个月,能找出年里上的12个月,初步了解每个季节是在几月。

  2.学习看年历,能找出指定的日子,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1-12月的卡片,xxxx年大年历一张,xxxx年小年历人手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一年有几个月

  1、教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一年有几个月?

  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回答。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几月过生日,逐一出示1-12月的卡片。

  引导幼儿观察漏了哪个月,通过回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的生日证实是否有这个月。

  3、教师:有没有13月过生日的呢?

  进一步了解一年只有12个月

  4、引导幼儿按序给12个月的.卡片排队。

  教师:12个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的呢?

  这12个月,先过哪个月?1月过完是几月?

  了解十二月的循环

  二、观察年历,进一步了解一年有12个月

  1、教师出示今年的年历,引导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月

  2、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张小年历,请幼儿观察小年历,进一步证实一年有12个月

  三、小组操作活动

  1、找节日,观察节日图片,请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在年历上圈出各个节日

  2、我的生日。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说呢狗日,在年历上标出

  四、活动评价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每人一瓶水、一瓶油、一根筷子、一张用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海鸥头饰一个;图示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小海鸥:小朋友们,昨天海上有一艘油轮漏油了,漏下的油都留在了海水里,同时出示油和水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油、水的颜色,他们的共性——流动性。

  2、出示图片请幼儿进行猜测,油到了水里会出现以下那种现象:①油在水上面 ②油在水下面 ③油和水混在一起

  二、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请你去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

  4、出示图示并用海鸥的`口吻小结:不论是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混合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对了吗?

  三、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小海鸥:可是海上经常会有大风大浪,当风浪来的时候油和水不会混在一起呢?请幼儿进行猜测

  2、两名幼儿上前示范,用力搅拌油和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3、请所有幼儿操作:你也去试一试,到底是不是这样? 4、 出示图示并用海鸥的口吻小结:用筷子用力的搅拌(就像海上风浪来的时候),油和水还是分离的,不会混合。这次你们猜对了吗?

  5、小海鸥:这些浮在水上的油把我们住的海水都弄脏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叔叔阿姨们现在把这些油都打捞起来了,海水又变干净了,现在我该回家去了!

  四、延伸 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想一想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离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舒缓的特点。

  2、在认识五个手指的基础上玩手指游戏歌。

  活动准备:

  歌曲的配套自制可活动图谱,歌曲录音带等。

  活动过程:

  一、在巩固对五指认识的基础上熟悉歌词内容;

  1、教师出示五指,分别指着不同的手指,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

  2、出示歌词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天黑了,手指们要睡了,你看他们是怎么睡的?

  教师边念歌词,边把相应的手指弯下来表示睡了。

  3、幼儿跟着教师有节奏的`学念歌词。

  重点多练第三、第四两句,注意节奏。

  二、学唱歌曲《手指游戏歌》。

  1、教师清唱歌曲两三遍,幼儿欣赏。

  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大拇指睡了以后,老师是怎么做的?((给他轻轻的拍了两下)(这一环节解决间奏的问题)。

  2、幼儿跟着教师和琴声轻轻的学唱,边唱边配上动作。(动作可以帮助幼儿记住歌词)

  3、幼儿进行歌表演。

  请部分孩子到上面来表演,节奏出现错误教师及时纠正。

  三、复习歌曲。

  1、和孩子一起复习歌曲《摸耳朵》、《快来拍拍》、《小手爬》等。

  2、请部分幼儿来表演,锻炼孩子的勇敢技能。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带有瓜字的词卡。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的爷爷奶奶长的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的爷爷奶奶会种瓜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个有趣的故事《种瓜》。

  二、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师:画面上有谁?他们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爷爷奶奶在干什么呢?他们种的是什么东西?

  三、教师展示画面,教师边提问边讲述,引导幼儿阅读画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师:画面上的奶奶和爷爷长的.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身体有什么不一样的?

  教师阅读画面上的内容,鼓励幼儿跟述,讲述瘦爷爷的行为。

  师:观察地里的瓜子,说说,瓜子怎样了?

  师:胖奶奶的瓜子发芽了,瘦爷爷也得瓜子怎样了?鼓励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采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种子开花以及种子结果的情景。

  四、看图完整阅读故事,感知故事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感知认识胖瘦等反义词。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等方式引导幼儿跟述。

  2、启发幼儿自己观察画面,说说:在这个故事里,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3、教师:你觉得这个故事的什么地方比较有趣?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故事画面。

  5、教师:胖和瘦是一对反义词,除了说“胖奶奶”和“瘦爷爷”,还可以说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鼓励幼儿运用反义词组词,丰富幼儿对相反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五、引导幼儿根据种子成长的特点,判断猜测瓜果的名称。

  1、教师描述植物的特点,幼儿猜测。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瓜果的生长特点。

  2、教师讲述植物的特点,幼儿猜测是谁种的瓜。

  六、音乐活动:胖奶奶和瘦爷爷。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王老先生》的乐曲,仿编胖奶奶和瘦爷爷。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经典]大班教案08-20

大班教案(经典)07-25

大班教案[经典]07-24

[精选]大班教案08-13

大班教案(经典)08-27

【精选】大班教案09-08

(精选)大班教案07-22

(精选)大班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