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9-16 11:14:5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必备7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长的城墙、最大的广场。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ppt、童易软件《月亮船》、上海建筑图片、仙女棒一个、上海宣传片视频、歌曲《大中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起幼儿兴趣师:(出示蒲公英在流泪的图片)这是谁?它怎么了?

  蒲公英为什么会哭呢?(引导幼儿自主猜测。)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故事《月亮船》,就知道蒲公英为什么哭了。

  二、分段欣赏故事--知道故事情节

  1.第一段:(知道蒲公英哭的原因)提问:

  (1)蒲公英为什么哭了?;(蒲公英迷路了。)

  (2)迷路的蒲公英碰到了谁?(好心的蟋蟀和善良的螳螂)蒲公英什么反应?

  (3)蒲公英迷路了要回家,我们怎样帮助它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原来蒲公英迷路了,很伤心很难过。

  2.第二段:(知道蒲公英的家是中国)师:我们继续听下去,就知道谁帮助了蒲公英,是怎样帮助的?

  提问:

  (1)是谁帮助了蒲公英?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什么?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小结:原来蒲公英的家是中国,中国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最大的广场,天安门;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

  二、整体欣赏故事--学说世界之最1.师: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一下故事《月亮船》吧!你觉得故事中什么地方很好听的!(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好听的话)师:黄老师觉得这些话是很好听的: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就告诉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仙女告诉他,那叫喜马拉雅山。

  2.教师引导幼儿找好朋友,一个做蒲公英,一个做仙女,进行学说!

  小结:从故事里我们知道,中国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很多世界之最,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三、自主分享讨论--我爱家乡上海1.谈谈我的家乡上海师:蒲公英的家乡在中国,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请小朋友互相说说我们的家乡上海都有什么?

  2.幼儿欣赏宣传片:我爱家乡上海师:我还带了一段关于上海的城市宣传片,说说你欣赏后的感受。

  小结:原来我们的家乡上海也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和世界之最。

  四、结束--欣赏歌曲《大中国》

  师:小朋友,我们是中国的小主人,不仅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还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我想起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活动反思:

  1、在初步欣赏故事时,我能抓住主线来提问,让幼儿听完故事后就能记住大概,这一点较好。

  2、在引导幼儿认识四大之最时,我直接告诉幼儿是什么,让幼儿来复述从而来巩固故事中的知识点,但幼儿还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长的真正含义,我应该用一些比较的手法来实现这个目标,效果会更好。

  3、《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通过让幼儿学习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间的对话,让幼儿体会蒲公英迷路后的伤心,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时,我将幼儿置于故事之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蒲公英迷路时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进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突现经验性,强调幼儿更适宜于通过运用多种感官,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为主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能简单复述故事《大熊山》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使 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态度、习惯和技能

  活动准备

  故事 图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经验与故事情节互动

  关键问题一:(取出剪好的一只黑色的侧面小老鼠问幼儿)这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这只特别改进过的老鼠观察得非常仔细,分别就老鼠的表情、肢体动作、身体、脸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引导。比如,老鼠要跑到哪里?它另外一只眼睛哪里去了,为何只看见一只?尾巴像什么?黑色还可以用什么词说?这些追问打开了幼儿的思维,让我和他们都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智慧。例如对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胆想象,从只看到一只眼睛引发幼儿思考侧面与正面的不同视角,用相近的词汇表达同一种意思等,都是对幼儿思维与经验的挑战。

  关键问题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么?

  分析:物体的变化吸引着幼儿的眼球,也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自己的思维。一些幼儿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只是在自己认定的答案上加了个字。也许他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感受,但是却模糊不清。最精彩的要数祺祺说的“是大月亮又爬上来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在动画片里看过月亮渐渐升上来又落下去的镜头,他还告诉我太阳下山也是这样一点点变小的。我帮助幼儿小结了他们的想法,既肯定了坚持己见的幼儿,也表扬了因为看到视觉对象的变化而重新思考的幼儿,因为幼儿都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状态,说明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

  师:小老鼠会怎么想呢?它会说些什么?

  关键问题三:小老鼠发现草地上睡着熊,它会怎么做呢?

  分析:熊的出现大大出乎幼儿的意料,我想,这样的体验会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另一方面,惊讶的幼儿也在思考庞大的熊和瘦小的老鼠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有趣的是,幼儿对结果的推测和幼儿平时的个性很吻合,胆小的幼儿认为小老鼠会因为害怕逃走;胆大点的幼儿会想到“爬上去睡在熊身上”;比较沉稳的幼儿则会想到“绕过去”,故事美好的结尾让幼儿为之紧张的心放松下来,友好、甜蜜的温馨气氛让每一个幼儿的心情都特别舒畅。

  (二)完整欣赏故事《大熊山》

  关键问题四:(完整欣赏前向幼儿提出)一边听一边给故事想个名字。想一想,小老鼠最先看到的很小的东西,为什么会慢慢变大,最后才发现是一只熊呢?

  分析:先前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只是几个幼儿,估计有的幼儿可能没有弄懂这个道理,我就演示给幼儿看,帮助他们逐渐理解。后来的自由活动里,我还和一些幼儿玩起了猜一猜的游戏,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的几个幼儿。反复几次演示、操作后,幼儿逐渐体会到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幼儿参与度。本次活动中,全班幼儿的参与、投入程度较好。活动后我仔细做了统计,一次都没发言的幼儿有7人,在自由活动时我和这7名幼儿进行了互动。

  2.幼儿的观点。本次活动中,好几个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种大面积改观的现象第一次出现,我对此大力赞扬。

  3.活动环节整体感觉较丰满。改动后的故事内容和材料在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图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更便于幼儿直观地感知近大远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达成目标,效果较好。

  4.不足与调整。(1)事先设计一些环境,可以摄像,可以实景体验,让幼儿一起渐渐靠近,感受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变化。(2)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里,问题四也许还可以这样问幼儿:小老鼠几次看到的东西是同一样东西吗?怎么看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呢?当然,哪种提问效果更好还需要在尝试后总结。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能迁移经验,乐意进行仿编活动。

  活动准备:

  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识别各种动物脚印;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以猜谜的方式,引出主题师:白色花,无人栽,一刮北风它就开,无根无枝又无叶,跳着舞从空中来。小朋友,老师说的是什么呢?(雪花)。(教师播放课件,下雪雪景)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师: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出示小动物),有谁呀?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课件出现小鸡、小猫、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

  3、通过提问,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师:它们的脚印像什么?(小鸡的脚印像小草、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饼干........;小鸭的脚印像枫叶、雨伞......;小马的脚印像月牙、耳朵......)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师:你们说得真像,我觉得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出示竹叶),小鸡用小脚画了什么呢?(竹叶)小鸡画竹叶(出示竹叶和字)依次讲述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

  师:哇!这么多小画家,我们一起来说说它们画了什么?

  师:小动物画画要用颜料和笔吗?(不用颜料不用笔)那它们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几步就成了一幅画)师:呀!爱热闹的小青蛙上哪去了呢?孩子们,你们说说,青蛙怎么不参加呢?(冬眠去了),原来,小青蛙躲在洞里睡着了(课件一角出现洞中睡觉的青蛙)师:雪花姐姐笑哈哈地说:"小动物的画真美,我要把你们编进儿歌里"。(由雪花姐姐朗诵诗歌,幼儿欣赏)师:孩子们,你们和雪花姐姐一起来夸夸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吧!(幼儿学习儿歌)

  4、幼儿更换儿歌中部分内容,学习仿编师:还有谁爱在雪地里画画呢?它们会画什么呢?

  师:冬天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

  5、游戏:动物脚印匹配。

  师:小动物们很不错,画的画都有自己的特色,可粗心的小画家们把自己的'画给弄丢了,请你们帮忙找找,送还给它们,好不好?找到自己的画以后,用儿歌里的话和好朋友一起说一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感觉到教师在课前的备学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从他们平时的生活出发,多准备些授课过程中需要的图片,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当下课后孩子们能用童真的声音喊着“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小小的成就感。。

  但是也存在的一点遗憾,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多准备几种材料。应该多给小朋友们自己发挥的空间,也就不局限于书上说的这几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的画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想好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及还把画出来。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几位听课老师,他们都认为这次活动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有点大,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好,也有良好的氛围。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后,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就会更有经验一些。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感知理解故事中人物交换物品的基本内容。

  2.借助图片线索,感知和讲述老奶奶用一篮子梅子最终换得一篮子花生的过程。

  3.感知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关心的快乐,愿意用相应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糕》。

  2.教学挂图:《花生糕》。

  3.将教学挂图剪成小图片,参考活动过程中的《花生糕》故事线索图。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花生糕。

  1.教师:小朋友,你吃过花生糕吗?你知道花生糕是用什么做的吗?

  2.教师:从前有一个老奶奶,想用花生做糕,当点心吃。她家里有许多面粉,又有许多白糖,但是一粒花生也没有。在她家的花园里,种了许多梅树,梅树上结了许多梅子,但是梅子不是花生,不能做糕吃。她就采了一篮子梅子,出门去换花生。老奶奶换到花生了吗?她是怎么换到花生的?

  (二) 阅读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糕》,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并与同伴交流,说说老奶奶遇到了谁,她将自己种的梅子给了谁,得到了哪些东西,又送给了哪些需要的人、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和交流。

  3.教师带领幼儿边阅读幼儿操作材料边讲述故事《花生糕》。

  (三)借用提问,帮助幼儿梳理线索,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

  1.教师提问:老奶奶第一个遇到了谁?她是怎样做的?她得到了什么?后来又遇到了谁?她又是怎样做的?如此这般,引导幼儿讲述,并根据幼儿的讲述梳理出线索图,例如:

  老奶奶 女人 一男一女 小姑娘和她妈妈、哥哥 老头儿 老奶奶

  梅子 棉花 山茶花 小狗 花生 花生糕

  2.引导幼儿观察换花生的线索图,鼓励幼儿跟着教师一起讲述老奶奶一次次将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最终得到了自己需要的花生,做成了香香的花生糕。

  (四)围绕故事讨论,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你也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关心和快乐。

  1.教师:老奶奶想要做花生糕,可是她没有花生,她是怎样做的?

  2.教师:老奶奶把自己种的梅子送给别人,还把别人送给她的东西又送给了她认为需要的人,拿到东西的人开心吗?老奶奶开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鼓励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讲述,例如:快活、嘻嘻地笑、欢喜、很好很好、说“谢谢”等语言。

  4.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奶奶关心别人,最终她也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快乐。你关心和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关心和帮助你,帮助别人,你会觉得快乐,被关心的人会更快乐!

  (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关心或帮助他人的故事。

  1.教师:你想做关心别人的好孩子吗?你做过什么好事?你感觉怎样?

  2.教师:你得到过谁的关心和帮助,你觉得快乐吗?你想怎样回报别人呢?

  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学习用高兴、快乐、幸福、快活、甜蜜等词语,表达自己的心情。

  (六)音乐活动:《幸福拍手歌》。

  教师: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关心好快乐、好幸福呀!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故事《花生糕》。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事物的强弱相辅。

  2、大胆表达自己与同伴的长处,体会向朋友学习和互相帮助的快乐。

  【活动重点】乐意表达自己与同伴的长处,体会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难点】感知事物的强弱相辅。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表2份。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强”

  1、出示“强”字

  师:什么是强?强表示什么呢?你喜欢强,还是弱?

  2、小结:强是厉害、本领大的意思,我们都喜欢强!

  二、“强”与“弱”

  1、初步感知故事

  师:今天老师就要讲一个关于“强”和“弱”的故事——《谁最强》。

  老鼠家里有喜事,老鼠女儿要出嫁,女儿不知嫁给谁,只得去问爸和妈。爸妈都是老糊涂,争来争去定不下,只能这样来回答,哪个最强就嫁它。女儿到底嫁给谁,你们一起帮帮它……

  2、共同讨论

  师:你们认为(太阳、乌云、风、墙、老鼠)谁会成为老鼠女儿的新郎?

  分组讨论,选出代表来表述自己这组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经验共享

  逐步出示图片(太阳、乌云、大风、墙、老鼠……)

  (1)一开始老鼠女儿认为谁是最强的?(太阳)但太阳怕谁呢?(乌云)

  (2)太阳和乌云比,谁比较强,谁比较弱呢?乌云又怕谁?(大风)

  (3)本来是强者的乌云在大风面前又变成弱者,这是为什么呢?

  (4)那么大风就是最强的那位了吗?(墙)

  ——原来再强的大风也有它的弱处,它最怕的是碰到墙,墙会挡住它的去路。

  (5)那老鼠女儿就嫁给墙吧?

  (6)哦,这么说老鼠大哥就是这里面最强的了?还有谁比它更强的吗?

  (7)“……”省略号表示等等等等。

  小结:谁最强是不一定的,他们有着各自强的`地方,也有各自弱的地方。强与弱只是相对的,遇到不同的事和人,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三、强强联手

  1、“强”与“弱”

  师:你们有没有强的地方?哪些方面你是强者?

  师:(出示表格)记录自己的强与弱(学会客观评价自己)。

  2、幼儿自主分享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朋友强的地方又在哪里呢?你需要向谁学习,哪些朋友的弱处需要你去帮助的?

  小结:我们要多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互相帮助,那样我们才能变得更棒、更强!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大猩猩根据动物的优点选择合适的工作,丰富词汇“如愿以偿”。(重点)

  2、能大胆讲述大猩猩和动物的对话,尝试续编其他动物找工作的故事。(难点)

  3、体验各尽所长,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各种职业物质准备:桌子、PPT、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根据幼儿生活经验了解职业介绍所。

  提问:(1)你们知道什么是“职业”吗?

  (2)“职业介绍所”会是个什么地方呢?

  (3)你会怎么帮助别人介绍工作呢?

  小结:爸爸妈妈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每个人从事的工作就是职业,职业介绍所就是帮助人们找工作的地方。

  2、分段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大猩猩根据动物的优点选择合适的工作,丰富词汇“如愿以偿”。

  (1)引导幼儿了解大猩猩根据特长选职业,丰富词汇“如愿以偿”。提问:什么叫如愿以偿?

  龙虾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要找新的工作?如果你是龙虾你怎样对猩猩所长说?

  集体用“急匆匆”的语气表演龙虾。

  小结:龙虾如愿以偿得到了合适的工作。

  (2)通过情景表演大胆表达故事中的.对话。

  提问:青蛙适合歌唱家的工作吗?所以他对猩猩所长求助猩猩所长是怎么回答他的?

  表演大猩猩和青蛙的对话

  小结:大猩猩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介绍了合适的职业,果然让他如愿以偿。

  (3)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象袋鼠的职业,为后续续编做铺垫。

  提问: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会给袋鼠妈妈介绍什么职业?

  小结:看,把每个动物的说的话说出来,就能绘声绘色的编出故事了。

  3、能大胆讲述大猩猩和动物的对话,在游戏中为动物职业介绍所续编故事。

  提问:第二天,谁还会来“职业介绍所”找工作呢?说句广告词看看谁来了。

  交流讨论:你想给谁介绍合适的职业?用刚才的办法编一段对话吧。

  例子:大象、小狗、小猴、蚯蚓

  4、完整讲述,调动幼儿生活经验体验各尽所长,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提问:还记得一开始的问题吗?你会怎样介绍工作?大猩猩最后怎么说的?

  快上小学了,你有什么优点,可以为班里做什么贡献,来帮助小朋友呢?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为大家做贡献,祝你们如愿以偿。今天活动结束请你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做一件事,为大家服务。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落叶,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2、体验诗歌《落叶》的优美意境。

  活动准备

  挂图《落叶》。

  活动过程

  一、看落叶,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出示落叶,让幼儿观察落叶的.颜色。

  教师: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

  让幼儿运用肢体学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二、看图听诗歌《落叶》

  1、教师出示挂图《落叶》,朗诵诗歌《落叶》。

  2、逐一看图,理解诗歌的内容。

  3、教师:诗歌中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将树叶当作什么?

  三、试编诗歌《落叶》

  要求幼儿根据原诗歌的线索和自己的经验,新编诗歌《落叶》,例如:树叶落在山上,长颈鹿看见了,放在嘴里,把它当作饼干;树叶落在地上,小朋友捡起来,放到书里,把它当成书签。

  活动延伸:

  外出捡树叶,比较各种树叶的相同与不同。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7-29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7-28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7-28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7-30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8-19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8-01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8-02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8-04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