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重点: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木材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中的家具吗?一般的家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二
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种的木材,让学生谈谈搜集过程中的体会。
探究过程;
1、提出关于木材的问题
(1)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你想研究关于木材的哪些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讲问题一一板书出来。
(3)让学生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分组,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3.对所选的问题尽心分组研究
(1)小组同学共同制定研究计划。
(2)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提出有效计划
(3)各小组在其他小组建议的基础上,对原有研究计划进行适当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师进行试验前的指导,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提醒学生注意试验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各小组进行实验成果展示
(1)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记录、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师、其他组同学进行适当补充。
5、进行二次交流,获得认识。
(1)教师提出要求;对各组同学的研究进行汇总,有哪些收获?
(2)总结;木材的共同特点。
6.认识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树长到成才的时间材料。
(2)认识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对木材的浪费情况。
(4)小结;木材生长期长,来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7、创新想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学生自由想象
(2)20年后木材的展望
(三)自由活动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组;一组观点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制品,另一组观点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制用品。
2、学生充分展开辩论活动
3、教师针对同学的辩论进行总结
(四)拓展活动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规模的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照这样计算,一年会用掉多少木材?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
教学目标
1、了解瓶盖的作用,会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瓶盖。
2、积极探索瓶盖的开关方法。教学准备1、设置“小熊的家”场景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瓶盖(不同大小,形状,开启方法)与瓶子,小筐。
3、白板课件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瓶盖的作用,通过探索的方法根据瓶口特征找到合适的瓶盖。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教学法,探索操作法,练习巩固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做情景游戏
1、老师:小朋友们,今天呀,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到熊妈 妈家做客。
2、师:“熊妈 妈正在家着急呢!你们看,她一不小心把瓶盖子全弄乱了。”
二、师生共同讨论,了解瓶盖的作用。
1、老师:你们猜一猜,没有瓶盖会怎么样?
2、幼儿猜想,相互讨论。
3、小结:没有盖子,瓶里的东西会跑出来,会被弄脏,吃的东西会变得不卫生,小朋友吃的要肚子痛,生病。去熊妈 妈家做客,听老师讲述情况。
幼儿思考猜测没有瓶盖会发生什么事创设情景,引起兴趣,通过讨论,不仅是对已有经验的回顾,而且还了解瓶盖的作用
三、提出要求,幼儿探索尝试。
1、老师:“谁来帮助熊妈 妈?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个小筐。”
2、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如何给瓶子选择瓶盖的。
3、讲盖好的瓶子送给熊妈 妈。教师检查幼儿是否盖紧瓶盖。
4、幼儿相互交流是怎样找到合适的盖子的。幼儿尝试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瓶盖,拧紧。
交流成功的`经验。引导幼儿能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瓶盖。
通过分享经验增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同时能帮助没成功的幼儿。
四、再次尝试,巩固练习。
1、老师:“这里还有瓶子没有找到盖子呢!”
2、幼儿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教师重点帮助未成功的幼儿仔细观察瓶口后再选择。幼儿再次尝试巩固练习,给没有成功的孩子进行指导。五、运用情景游戏的方法结束活动。
老师:“熊妈 妈说,谢谢你们帮我把盖子找到了合适的瓶子,再见。”和熊妈 妈说再见情景结束活动,首尾呼应。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有意识地注意妈妈的特征,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2、初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与家人走失以后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PPT。
2、收集妈妈背影的照片。
三、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故事
1、菲菲和妈妈到公园里去玩,结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谁来帮助菲菲找?菲菲找到了妈妈吗?
(二)分段理解故事
1、边看PPT边提问:
(1)菲菲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她是怎么做的?丢了妈妈的菲菲心里会怎么样?
(2)警察叔叔来帮菲菲找妈妈,假山前的哪个人是菲菲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3)出示图片三:菲菲的妈妈的'头发是怎么样的?菲菲最喜欢妈妈什么?
(4)出示图片四:菲菲在哪里找到了妈妈?他看见妈妈是怎么做的?(扑向妈妈的怀抱)。幼儿可以学一学其动作。
2、找到了妈妈,菲菲应该对妈妈说些什么?
3、议议:如果你走丢了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办法。
(三)生活经验交流
1、说说自己妈妈的样子,最喜欢妈妈的什么?你有把妈妈弄丢的时候吗?在哪儿?后来是怎么找到的?
2、每天放学的时候,你有把接你回家的人弄丢吗?
(四)游戏:
猜妈妈背影出示照片,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谁的妈妈背影?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找朋友游戏的形式,感知各种水果的基本特征
2、能够大胆在集体中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实物图标、特征标记、苹果、梨子、桔子、橙子、香蕉等水果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T:今天来了许多的水果宝宝,看看都有什么?
二、通过找朋友游戏的形式,感知各种水果的基本特征
T:水果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要听清楚我说的哦~~
请你找两个颜色一样的水果做朋友,你找的是什么?
请你找两个圆圆的水果做朋友,你找的是什么?
我的盘子里有一个水果宝宝没有找到朋友,他是谁?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找两个大大的水果做朋友,你找的是什么?
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桔子,请你找一个小小的水果和我做朋友。你找的.是什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出示相应的图标,帮助幼儿进行小结)
小结:结合图表进行小结:今天来了许多的水果朋友,红红的水果有……,黄黄的水果有……,大的水果有……,小的水果有……,软软的水果有……,硬硬的水果有……
三、品尝各种水果,并尝试进行分类
T:水果宝宝谢谢你们帮它们找到了好朋友,请你们尝一尝各种好吃的水果。
水果尝起来时什么感觉?有什么味道?我们来帮帮他们找朋友。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学生推测。(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
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教案《《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实验观察
师: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
--提供小学课件---
(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蒸发
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和课题:水和水蒸气
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
(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
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吗?
(预设: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多。)
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三、空气中的水
1、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教师投影演示。
师: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师:你能解释吗?
(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板书:凝结
师: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凝结
(预设: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板书:水蒸气(气态)水(液态)
四、拓展
师:我们对水研究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下吗?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幼儿升入大班以后就成为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这一角色的转变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长大的自豪感。该活动意在指导孩子们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发现自己在身高和体重上的变化,形象地感知到自己长大一岁了。指引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工具和方法测量身高、腰围等,激发幼儿自主展开探索活动,让幼儿在与伙伴相互测量的过程中,学习简单的比较和记录的方法。长大是一个过程,希望通过活动帮助、促进幼儿独立、自信、自主意识的建立,并使这些品质一直伴随幼儿成长,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绳子、毛线等测量人的身高和胖瘦。
2.学习简单的比较和记录的方法。
3.感受相互测量的乐趣,感知相互之间的差别。
活动准备
1.幼儿每组一张身高记录纸,一张胖瘦记录纸,一盒水彩笔。
2.长短不一的尼龙绳、毛线绳若干:提早在相应高度的墙上贴上白纸。
3.《高人走,矮人走》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音乐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伴随《高人走,矮人走》音乐,带领幼儿交替变换动作做踮步、屈腿下蹲走等进入活动室。
(评析: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感受高、矮的变化,激起幼儿对高矮的探究欲望。)
学习测量身高的方法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跟着音乐模仿了高人走、矮人走,我们班小朋友个子一样高吗?谁最高?
幼儿自由讨论、推荐出自己认为最高的小朋友。
2.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身高?还有什么方法?
幼儿提出测量方法:背靠背比一比;用东西量一量(尺子、绳子、本子、书……);靠墙比一比。
幼儿每说出一种方法,教师就请幼儿上前来试一试。
提示幼儿在测量时注意:①站直;②从下往上沿身体中间脊柱部位测量;③靠墙比时两人站在同一位置。
3.组织幼儿分成5组尝试测量身高,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测量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①小朋友们学会了这么多测量身高的'方法,请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测量一下身高。
②出示身高记录表,激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测量结果。
③请各组幼儿按从高到矮排队,检测刚才的记录是否正确。
探索测量胖瘦的方法
1.教师指导幼儿思考:想知道伙伴的胖瘦应当测量哪里。
2.请幼儿互相探索测量方法。
提示幼儿在测量时注意:测量腰围时应注意从哪个地方开始测量,到哪个地方结束。
3.组织幼儿测量腰围。
幼儿自由取尼龙绳、毛线绳等不同长度的“量具”测量彼此的胖瘦(腰围)。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评析:《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以上两个环节,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中运用多种方法测量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胖瘦,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同时将身高和胖瘦记录表设计成两张独立的表格,并在每次测量活动时分发相应的记录表格,避免了幼儿出现记录上的混淆和差错。)
健康教育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可以使自己长高、长胖,怎样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评析: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不挑食、不贪食、勤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好习惯的重要性,使本次活动得到升华。)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操作各种不同材料(书、本子、铅笔、枝条、纸等),在活动室测量室内物品,到户外测量大树等。
2.在益智区投放皮尺、直尺等长度测量工具,教幼儿学习精确测量和认读。
科学教案 篇7
一、 目标:
1、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4、 使学生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二、 重点:
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三、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一、引入(1-2分钟)
1、 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上一门新的学科《科学》。
师:同学们一定会问,《科学》是学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我告诉你们,科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气、植物、动物、人体、电、光等。现在我先把《科学》第一册的内容用小图标来表示,你们猜猜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内容。
师∶同学们一定要问,这些内容怎么学呢? 我告诉你们,每个单元都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成。我们学科学就是要亲自参加、经历这些活动。比如观察蚂蚁的身体,测测蝗虫跳多高,看看蜗牛是怎样爬的。通过这些活动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这里有一幅图,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
1、 引入――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2、引入――激发看树的兴趣。
二、看图片上的树
1、 出示一张树的图片估计。
请你先看1分钟,估计你能发现多少点情况?还有更多的吗?
2、 组织学生交流、倾听。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能一口气说多少点情况。
注意:做到不重复的`补充介绍。
3、 再次估计。
你们再估计一下,看这幅图你最多能一口气说出多少点情况?
1、看图先估计数量――激发起想看得更多的欲望。
2、 老师用手势、用问题――鼓励发言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倾听发言。
3、 对图片中能发现的内容作一个上限估计,为后面活动得到的数字作好比较的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三、回忆在树前曾看到过什么。
1、过渡:难道一颗大树真的就只有这么多点情况吗?(曾在树前看到过其他情况)
2、回忆:
回忆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曾经看到过什么?数数能说出几点。比看图的发现是多还是少?
3、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说说你自己曾经在大树看到过的情况是否比看图的多?
4、全班讨论:
为什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的情况比看这张图片的发现多得多?
1、师设问――过渡到真正的大树。
2、师追问――调动深长的回忆,互相影响引发回忆内容。把内容控制在自己真正看到过的范围内。
3、生分小组讨论发现真正的树的内容比图上看到的多。
4、讨论、师追问――进一步明确为什么会多。
四、引导学生从看树到观察一颗树。
1、 设问:
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内容比看图片的内容多得多。如果我们现在到校园里去,站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请估计 一下自己:你看到的内容会比图片、比我对大树的回忆多还是少?
2、 思考:
天天都看到过树,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
3、什么是观察(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一步比较――为提出“观察”做准备。同时激发学生实地看树的兴趣。
2、 “有目的地看”
3、追问――初步认识观察与看是不一样的。
五、交流观察的
内容和方法
1、 提问:
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2、 小组讨论:
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3、 交流:
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
4、提出观察建议:每组观察一颗树。用各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建议课后观察更多的树,下一节课要描述自己观察的那颗树。
1、设问、追问――推动学生想一想观察的内容。
2、组织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争论――希望学生相互启发影响即将开始的观察大树的内容和方法。
3、师生共同交流――简要了解观察大树不只是用眼睛,包括眼、耳、鼻、舌、手多种感官的运用。
4、老师的建议――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观察、记录和描述。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观察、记录和描述。鼓励学生观察更多的大树。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六、观察大树
学生分组观察大树。
老师观察学生的观察活动并参与。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21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经典)科学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