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25 09:36:07 教案 我要投稿

【优】大班教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大班教案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高矮、轻重等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2、能运用简单符号记录排序结果;

  3、体验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与成功感。

  设计意图:一次成功的活动,首先需要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有清晰的目标在心中,可以为教师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活动过程、把握生成的问题等提供一个明确的依据和方向。因而本次活动从不同角度设计了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的目标。活动目标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

  活动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活动难点:能运用简单符号记录排序结果;

  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课件《让谁先吃好呢》;排序卡、记录卡、笔。

  二、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排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桃子”导入,引出故事。(播放课件)

  师:咦,这是什么呢?(桃子)

  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

  师:哇,这样一个诱人的大桃子,你们想吃吗?

  设计意图:以诱人的“桃子”导入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既“勾”起了幼儿品尝桃子的欲望,为理解动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尝心境做好铺垫。

  (二)了解几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诱人的大桃子吸引来了一群小动物,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

  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

  设计意图:把动物的最大特征和动物名完整讲述,既发展了幼儿细致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儿对这六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按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作了有效铺垫。

  (三)设疑激趣,导入主题。

  师:这群动物都想先吃这个桃子,可让谁先吃好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一条暗藏线索“让谁先吃好呢?”幼儿自由讨论,激发起参与活动的浓厚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启发幼儿按照动物个子的高矮进行排序。

  1、播放课件 ,引出从个子高矮排序的方法。

  长颈鹿说:“我们按个子的高矮来排列,谁最高谁先吃。”

  2、引导幼儿尝试用目测的方法进行高矮排序。

  师:请你按照小动物个子的高矮,给小动物排排队。

  3、观看课件,通过比较,引导幼儿说出量高矮的正确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比的。(点击课件)

  师:你觉得鳄鱼的方法对吗?(不对,要站在一样高的地方,量的时候要站直了,不能把尾巴算上,踮起脚来量也不行)

  4、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排序结果。

  师:动物们整整齐齐地站好了,从高到矮排序,谁最高?第二、第三高的是谁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师:我们来记录下比赛的结果吧,用什么样的符号可以表示从高到低呢?

  设计意图:按高矮排序时,问题深入浅出的有效推进;使幼儿掌握了高矮比较中参照对象的统一性;并尝试用简单符号记录。从而为引出幼儿自主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的环节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按动物身上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1、激发幼儿讨论多种排序方法。

  师:“如果你是其它动物,你愿意以这样的顺序来吃吗?”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你喜欢的小动物当第一名?”

  “你会用几种办法给小动物排序?”

  2、幼儿自主排序,尝试在记录卡上记录操作结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并不呈现故事中其他动物排序的情节,而是鼓励幼儿展开联想,自主的尝试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并尝试用自己设计的简单符号表示排序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根据幼儿对自己所展示操作材料的讲述,适时结合故事课件,集体讨论多种排序方法。

  师:“你是怎样给小动物排序的,为什么?”

  “小动物们也是这样排序的吗?”

  1、按照兔子耳朵、猴子尾巴的长短,嘴巴的大小等动物特征排序,让幼儿集体进行讲述。

  2、体重排序中,引导幼儿观看故事课件,运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等记录操作结果。

  1)回忆跷跷板的经验,帮助幼儿按体重排序。

  师:“体重得怎么称啊?犀牛用了什么办法呢?”(跷跷板)

  “你们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想一想,跷得高

  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

  “那用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比出谁重、谁轻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么)

  设计意图:故事中跷跷板称体重的情节,幼儿不易理解,因此采用启发式提问,联系生活中跷跷板的经验,为幼儿的思维搭建了情景化、游戏化的平台。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师:请小朋友帮助小动物数数每个跷跷板上的石头,数完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操作卡。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

  师:谁的跷跷板上石头最少?毛毛虫连一块石头的重量都没有,我们应该怎么记呢?

  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应该怎样记录呢?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运用合适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既是对动物与石头比重的科学表示,又拓展了幼儿对“等号、小于号、大于号”实际运用的经验,体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

  (四)再次探索,动手操作——尝试逆向思维的排序

  1、播放课件,呈现故事结尾。

  师:小动物们想了各种办法来排列顺序,可是,最后大桃子却被毛毛虫先吃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2、幼儿再次探索,尝试逆向思维的排序。

  师:毛毛虫怎样能使自己排第一呢?

  小结:故事的最后是弱小的毛毛虫排在了第一,毛毛虫是以“智”取胜,因为它运用了与其它小动物不同的逆向排序的方式,而且不仅个子最矮第一名,还是体重最轻、嘴巴最小、耳朵最小的第一名,获得胜利。我们要在毛毛虫的身上学会一个道理;不要小看自己,要学会相信自己。

  设计意图:因为前面孩子们都沉浸在从最高、最大、最重的排序顺序中,这时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尾呈现,引发幼儿的疑问,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幼儿再次通过自己的探究解开谜底,最终主动获得逆向及多-维角度排序的经验。

  三、结束部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序。

  1、每组幼儿按自己组内幼儿的特征进行多角度、正逆顺序的排序并进行记录。

  2、交流介绍不同排序的方法。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排队,而且方法都各不相同,你们的本领真大,在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我们要了解自己相信自己,让自己成为最棒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幼儿学以致用,从故事中回到生活中,迁移经验,不断探索。为后续学习提供了积极的影响。

  教学反思: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感兴趣。”教师如果能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所学内容寓于其中,使幼儿所学的知识有情、有境,就能引起其极大的兴趣。因而在此次活动的设计中,我将《让谁先吃好呢》这样一个幽默生动,贴近幼儿的绘本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以探究为主线,引发冲突,通过多方猜测、积极验证、练习巩固等环节的设置,力求让幼儿对原本乏味的排序活动产生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重新建构排序的经验,促进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

大班教案 篇2

  友情提示

  1、此音乐游戏在进行前,孩子们已经有玩“我就跟你学…‘轮流做动作”的游戏经验,此游戏是在彼此比较熟悉的伙伴间开展的。孩子之间能分辨交替做动作的经验。

  2、在游戏的组织中要给幼儿一定的开放空间,更多的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圈上游戏的时候,当幼儿提出很难创编出动作来的时候,教师应该放慢速度,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并且将主动权交给幼儿,自己来评价是否已经掌握。

  3、游戏贯穿了整个活动,传递给幼儿喻快的体验及游戏精神。在此活动中幼儿除了游戏之外,对乐曲中间一段的创编动作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的让幼儿进行创编,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大胆创编进行评价,分享自己以及与朋友合作创编所带来的合作快乐。

  活动目标

  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感受与同伴合作音乐游戏的快乐。

  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创编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小鸟玩的游戏动作。

  通过创设情景、肢体动作、手指律动等形式,初步感受乐曲欢快、跳跃、活泼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一、情景与节奏

  1、出示手偶互动,引发兴趣。

  2、带领幼儿进行一些对乐曲相关的节奏练习。(如:点点手、拍拍翅膀等)。为后面幼儿创编小鸟玩的游戏做准备。

  二、师幼分享对音乐的想象与感受,帮助幼儿理解、记忆音乐的'性质与结构。

  (教师边讲故事边做动作,幼儿倾听音乐。)

  1、提问:

  (1)小鸟们在草地上做了哪些动作?

  (2)小朋友们看到小鸟手上的动作变了几次?

  (3)小鸟脚下的动作变了吗?

  2、教师带领幼儿做规定的动作2次,熟悉乐曲。

  三、感受乐曲的欢快、跳跃,尝试创编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小鸟玩的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小鸟的上肢动作表现音乐。

  提问:小鸟除了拍手、扇翅膀,还会在草地上做哪些动作?

  分别请4名幼儿创编小鸟玩的游戏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2、教师带领幼儿做轮流玩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跳跃。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将要成为小学生了,要更加独立、勇敢地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难题,做好心理准备,努力使自己成为自信、开朗的小学生。

  3、积极向往小学生活,同时不忘幼儿园的老师和同伴。

  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小学

  会唱《毕业歌》

  活动过程

  1、回忆参观情景:

  教师:1)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怎么举手发言的?

  2)你想做小学生吗?

  2、设置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教师:1)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

  2)上了小学以后,班上的小朋友都不认识,怎么办?

  3)上课铃响了,怎么办?还可以再玩一会吗?

  4)上课铃响了,要先做什么?(入厕或喝水)

  5)有同学欺负你了,怎么办呢?

  6)被老师批评了,可是不是我的`错,怎么办?

  7)回家的路上,有不认识的人请你吃东西,还请你去他家玩,怎么办?

  8)回家以后,先做什么?做完作业后再做什么?

  3、师生共唱《毕业歌》

  教师:你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我相信你们都是聪明

  能干的小学生。老师不会忘记你们,你们也不会忘记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对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毕业歌》.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欣赏《黑熊曲》、《野蜂飞舞》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的不同情绪。

  2、感受钢琴的顿音和小提琴交替拨奏,表现密封扑向小熊蛰刺的情景,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教具:音乐《黑熊曲》、《野蜂飞舞》、《握手舞》

  2、学具:蜂箱、大树、小熊头饰、蜜蜂头饰、

  活动过程:

  1、律动:

  教师出示蜂蜜罐,请小朋友们一起喝蜂蜜(幼儿根据《握手舞》的节奏做律动。

  2、教师讲诉故事,幼儿听音乐做小熊和蜜蜂的动作。

  3、音乐游戏。

  听音乐《黑熊曲》、《野蜂飞舞》玩游戏,启发幼儿感受不同的`两种音乐及高低强弱、乐曲的变化。

  玩法:一部分幼儿戴上小熊的头饰、一部分幼儿戴上蜜蜂的头饰当听到《黑熊曲》的时候黑熊出洞(幼儿做出走路、爬树、挠耳等动作)当听到《野蜂飞舞》时黑熊回到树洞蜜蜂从蜂箱飞出做蜜蜂飞舞动作,反复游戏。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3、巩固对钟表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完整的钟面,嘀嗒声,秒针走一分钟课件。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碗、筷子;珠子、线;小组记录表、笔等。

  3、定时器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想想说说,唤醒已有经验。

  1、通过集体、小组或个别交流的方式与幼儿说说以下话题:

  (1)你在哪里看见过钟?

  (2)钟面上有什么?

  (3)钟有什么作用呢?

  (4)除了钟,还有哪些生活用品也能告诉我们时间?

  2、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进行表达。

  3、教师用幻灯展示钟面,结合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引导语:我们在家里、教室里等许多地方都能看见钟。钟面上有数字1—12,它们有规律地排列着。钟面上还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它们指向什么数字,就表示现在是什么时间。手表和钟的功能是一样的,我们统称为钟表。有了钟表,我们才能知道准确的时间。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数数听听,感知一秒钟有多长。

  1、提问:秒针走一格就表示一秒钟,你们觉得一秒钟是长还是短?

  2、鼓励幼儿用声势自由地表达。

  3、播放一秒钟的"嘀嗒"声,引导幼儿感知和进一步表达。

  4、小结:一秒钟是很短暂的,"嘀嗒"一声就过去了。

  三、比比做做,感知一分钟有多长。

  1、比较一分钟和一秒钟。

  (1)交流:一分钟时间长?还是一秒钟时间长?一分钟里有多少个一秒钟?

  (2)教师用幻灯演示秒针从数字12开始走一圈,同时引导幼儿数数,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提问:你觉得一分钟时间大概能做些什么事?

  3、分组操作

  (1)介绍材料和活动规则。

  引导语: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花生,珠子,小组记录表和笔等操作材料,大家可以随便选择,或是用筷子把花生夹到另一个碗里,或是把珠子串进线里,给大家的操作时间是一分钟,一分钟到了就要停下来,再把刚才的操作结果记录到小组记录表里。

  (2)幼儿分组操作(播放计时器定时一分钟的课件,幼儿可边操作边看时间)

  (3)交流操作结果

  引导语:请各组的小朋友都来报报你们一分钟的操作成果是多少,先请第一组,再请第二组,第三组……

  (3)讨论:一分钟时间是长还是短?为什么同样一分钟的时间,有的小朋友做的多,有的小朋友却做的少呢?

  (4)小结:因为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难有的简单,所以结果就会不一样。而做同一件事情,如果动作有的快有的`慢,它们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只有抓紧时间,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5)再次操作,加快速度。

  引导语: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做同样的事情,请你们加快速度,看看这次在一分钟时间里的操作能不能比上次有进步。

  (6)分享第二次操作成果并小结:很多小朋友第二次的操作结果比第一次好的多,这说明只要我们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提升总结,学会珍惜时间。

  1.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引导语: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平时的一分一秒呢?

  2.小结:一秒钟、一分钟虽然都很短。但是时间就是由一秒一秒钟,一分一分钟组成的。我们要学会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秒每一分钟。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开展各种与时间有关的竞赛活动,如:跑步比赛等,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时间的长短。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做事不拖拉,学会看时间,珍惜时间。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音乐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音乐教育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我们可选择各种优秀作品去感染、熏陶幼儿。歌曲《小猴挠痒痒》是我无意中在以前的一本旧书上发现的一首歌曲,这首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前半部分表现了小猴给它的伙伴挠痒痒,把它们挠得哈哈笑、笑弯腰的情景,后半部分表现了调皮的小猴又去挠小刺猬,被小刺猬戳得"哇哇叫"的情景,非常的有趣,我觉得这些情节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引发幼儿的思维共鸣,应该是一件幼儿喜欢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以此为课题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幼儿阶段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可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创设情境、课件演示、图谱分析、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积极参与表演。教师以自己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妙,感受表演的.快乐,提高其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前后部分的不同情绪。

  2.按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电子白板、课件、小猴和小刺猬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手势、动作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用手势、动作,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的手会说话,看谁最聪明,能看懂老师的手说的是什么话?教师做相应的坐正、起立等动作。

  2.再猜猜,我的手现在在干嘛?(挠痒痒的动作)通过各种手势动作,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挠痒痒的话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初步感受音乐,做做小猴挠痒痒的动作。

  1.有一种小动物,它特别喜欢挠痒痒,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猜猜看会是哪种小动物?(听音乐)你觉得会是谁?究竟是不是这种小动物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做做小猴子挠痒痒的动作。

  3.小猴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挠挠脖子、一会儿挠挠腋窝(重点讲解腋窝),觉得挠痒痒可真好玩。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再学习能降低一些难度。幼儿通过感受音乐猜小动物、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做各种挠痒痒的动作等,使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情、神态、动作,带领、感染幼儿,使幼儿进入情境,体会挠痒痒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将"腋窝"一词渗透其中,为幼儿后面学习歌曲一定的帮助。

  三、学习歌曲《小猴挠痒痒》。

  这只小猴子呀!它不仅喜欢自己挠痒痒,还喜欢挠其他小伙伴的痒痒(幼儿看课件)。一首歌曲《小猴挠痒痒》就把小猴给它的伙伴挠痒痒的情景给唱出来了,请你们仔细听听歌曲中是怎样唱的?

  1.教师有表情地、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

  2.提问:你听到什么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进行演唱。

  3.请小朋友,看着课件图片,完整的说出歌词。(看图片说歌词)引导幼儿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采用视听结合的唱法,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

  4.请小朋友听音乐轻轻地跟老师唱。

  5.听音乐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6.小猴可调皮了,为了把小猴调皮、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在歌曲的图谱中还安了一些小点点,你们看哪些地方有小点点?那有小点点的地方是怎样唱的呢?请你们再仔细听老师唱一唱(指图谱唱),看看你发现什么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再试一试?

  为了表现小猴的调皮、可爱,歌曲中运用了多个附点,而附点音要唱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附点音,唱准附点音,就设计了图谱,通过图谱的讲解和比较,让幼儿直观的感受、体验歌曲,学习演唱歌曲。

  7.小朋友,这首歌曲前后部分表现的小猴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前面部分小猴挠小伙伴的痒痒时,要表现出高兴的心情,要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后面部分小猴去挠小刺猬时,要表现出害怕的心情,慢慢地唱,唱到"手爪刺破哇哇叫"时,要用快快的声音唱,"哎呦"要表现出小猴很疼的声音和感觉(出示前后部分的图谱)。请小朋友完整的演唱一遍,把小猴不同的心情给唱出来。

  8.男、女小朋友分别上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首歌曲前后两部分表现了小猴不同的情绪变化,且非常明显。在此,让幼儿自己感受、发现小猴的情绪变化,分析该如何演唱,幼儿的感受会更加的深刻,再加上前后图谱的区分出示,使幼儿能够加深理解,也更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人民币。

  2、在仔细观察、比较中发现人民币里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3、在讨论交流中,感受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准备】

  课件、字卡、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人民币

  (一)谈话活动,引出话题人民币

  师:“昨天我去超市买东西,看见一个人拿了罐饮料,刚想打开喝的时候,售货员阿姨急忙上前阻止了他,这是为什么呢?”(没有付钱)

  师:你知道钱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幼儿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说)

  (二)认识人民币

  1、师:“在我们生活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钱,看来钱真的很有用,看看我的钱包里有哪些钱?”

  出示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根据一定的规律给钱排排队,请个别幼儿操作

  师:这么多钱,让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吧。你想给它们怎么排队?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吗?”(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规律)

  (三)认识字宝宝:“钱”“人民币”

  出示“钱”的字宝宝“它们都是钱,其实除了钱这个名字以外啊,它们还有另外的名字,有谁知道?”(出示字卡,人民币)

  二、比比说说人民币

  (1)、观察游戏“局部小推测”

  1、师出示课件,人民币的部分(毛主席头像),幼儿猜面值是多少?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请小朋友猜猜它们分别是多少。看看说说,人民币里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小结:这个人是谁?(毛主席)虽然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毛主席,但是这些头像有什么不一样?(100元人民币中的毛主席头像是红色的,50元的是绿色的……)

  3、师:“”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出更多的不同)

  (2)人民币的相同之处

  1、师: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找出了很多不同,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自主观察,鼓励幼儿说出一样的地方。

  2、教师小结:原来每张人民币上都是长方形的,上面的文字“中国人民银行“、国徽都是一样的,小朋友的眼睛真厉害。

  三、人民币背后的小秘密

  1、师:那人民币的背面是怎样的呢?它和正面一样吗?(幼儿观察,发现其中有图案)

  2、ppt出示人民币背面各种不同的.风景。

  师:“原来人民币背面还藏着这个小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5元——泰山,10元——长江三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布达拉宫,100元——人民大会堂,并做简单介绍)

  3、师:“原来人民币的背面还藏着我们祖国各地的美丽风景呢。

  “小朋友们仔细看,人民币上还有这么多细微的地方不一样呢。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那现在你们都认识它们了吗?”

  四、认识“特殊”的钱。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硬币)原来是硬币的声音。瞧,这是什么硬币?这些是钱吗?”

  (区分硬币和纸币)

  2、教师小结:“对,它们也是钱,虽然它们是小小的,不起眼的硬币,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硬币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看不见的人民币

  1、师:前几天老师想去超市买东西,可是我忘了带钱,只带了张银行卡,你觉得我能买到东西吗?

  2、小结:“原来刷卡也能买到东西。”

  延伸活动:找找人民币上的其它秘密。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人民币正面和反面的一些秘密,那它还有秘密吗?今天太阳出来了,等会我们一起到太阳底下把人民币竖起来瞧一瞧,看看还会有其它秘密吗?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找出物品的二维特征,并进行二次分类。

  2、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红萝卜(大小各一)、(大)、(小)、(大小各一)、(大)、(小)、(大)、寻宝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秋天到了,小蚂蚁要开始搬家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东西?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种类发现图片中食物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1)教师:它们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苹果除了红颜色,还有什么特征?(引出物品的二维特征)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现在小蚂蚁要把他们分进两个框里,相同特征的分在一起。可以怎么分?(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谁想来试一试?我们一看他是怎么分的。(请个别小朋友来分,)

  (3)教师:你能说说,你是按什么分的?怎样让小朋友们一眼就看出来呢?(出示图形标记、大小标记、颜色标记)(如果是对的.,师生学习说一遍,如不对,马上请小朋友)

  (4)教师:谁还有不同的分法?

  2、老师幼儿分类情况。

  教师:你们很棒!小蚂蚁谢谢小朋友帮它把物品分成了两类。

  3、游戏:小蚂蚁搬家,学习二次分类教师:小蚂蚁搬家时有很多东西,要把这些东西好放进柜子里,怎么呢?这些是什么?(标记)要根据标记先分第一层柜子。(幼儿自由讨论)

  4、老师教师:会了吗?真的会了?小蚂蚁还是不放心,要考考你们。

  5、请小朋友分组学习二次分类操作

  (1)教师:小蚂蚁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游戏卡,我们来看看!(出示幼儿操作材料)待会做的又对又快的就可以小蚂蚁。(根据标记分)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作业。

  (4)幼儿再次操作三、结束部分1、请个别幼儿用白板操作二次分类板,师幼共同验证操作结果。

  教师:你们做的都很好,那我相信你们也能帮到小蚂蚁,都信心吗?那谁愿意来帮帮小蚂蚁?

  6、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二次分类。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和协调性。

  2.能大胆、自信地选择合适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

  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木制长凳若干、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长凳操)幼儿纵向排成四排,两两幼儿之间横放一张长凳。在音乐伴奏下,跟着老师做长凳操。(老师自编,可以先坐着在长凳上做一些上肢动作,然后创编一些由两名幼儿共同合作的动作,例如坐在长凳上背靠背、双脚抬起,或者面对面坐,双手拉住人往后仰等,根据长凳的一些特点自行设计动作)

  2.自由玩长凳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几个同伴合作,把长凳接起来或叠起来玩各种花样,事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经典)08-27

大班教案(精选)07-27

大班教案(经典)07-25

大班教案[经典]07-24

【经典】大班教案08-23

[经典]大班教案08-20

大班教案(精选)08-06

大班教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