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6 09:04:24 教案 我要投稿

(热)大班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大班科学教案4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

  2.懂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观察蚂蚁的形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课件-照片:找一找蚂蚁

  3.自制卡片豆子和小篮子。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找一找蚂蚁

  利用图片找蚂蚁,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比比看,谁现先在草地里找到蚂蚁。

  教师喊“预备,开始”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

  1.幼儿讲述发现

  (1)你还在哪儿见过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2. 引导幼儿说出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

  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卵

  幼虫

  蛹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通过图片,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和记忆。

  3.小蚂蚁本领大

  (1)你们知道小蚂蚁有哪些本领吗?

  (2)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

  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三、结束

  游戏:蚂蚁搬豆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交流蚂蚁的生活习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2、让幼儿具体感知风,并让他们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风给外界带来的变化,如:红旗、水、头发等的变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个气球,碎纸屑许多,小风车每人一个。

  3、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这几天老师让小朋友观察了树枝摇动,红旗飘,水面起波纹,你们知道是谁引起的吗?

  2、让幼儿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

  (1)教师引导幼儿玩气球,通过玩气球亲自感受空气流动形成风。

  (2)幼儿自己动手做小实验: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扇动空气,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3)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

  3、了解风的特性。

  (1)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当小扇子,扇动空气,说出扇的.快脸上有什么感觉,扇的慢脸上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4、玩纸屑。

  (1)分给幼儿每人一小堆纸屑,让他们想办法玩纸屑,看谁最聪明,想的玩法多。

  (2)讨论:玩完后让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产生风使小纸屑动的。

  5、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幼儿讨论,教师讲解。

  (1)(看课件)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的风却做了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这样的风很可恨。

  (2)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6、玩"风车转转转"游戏。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演示讲解后,幼儿自由玩风车。

  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难点: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淡化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进而顺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释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并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去验证,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有新发现。我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承担了任务,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这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共享其中的苦恼和喜悦,给学生一个自主实验的平台。

  这一堂课我能顺利按预定计划完成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其他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这堂课使我学到了很多,也充分认识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今后我会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让我的科学课更精彩。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制作,进一步体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移动物体。

  2、乐意与同伴合作并不断尝试,培育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难点

  通过实验和制作,进一步体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移动物体。

  活动准备

  1、可乐瓶、牙膏盒、正方形纸、水盆、绳子等

  2、幼儿已会折纸船。

  活动过程

  1、幼儿交流移动的经验。

  教师:上学期我们是怎样移动物体的?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试验、制作,进一步体验物体的移动现象。

  3、出使幼儿收集的可乐瓶、牙膏盒。

  4、教师出示记录单,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5、幼儿根据自己的医院分组进行试验和制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活动过程,鼓励幼儿不断尝试、不怕困难,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及操作活动过程。教师给予幼儿帮助和鼓励。

  6、幼儿交流自己的试验及制作活动过程。

  教师:你制作了什么?怎么制作的.?遇到什么困难?什么解决的?

  7、集中展示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3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