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7 09:40:1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合集)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语文教案(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多重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理,品尝诗味。

  2、能仿写诸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之类的句式。

  3、能切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并如何去去实现理想。

  【教学设想】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以朗读为主,从中悟得诗理,对其中的深奥含义不必作死抠式理解,允许学生见仁见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山的那边》中里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海就是孩子心中的美好理想。谁能说出关于理想的名言。

  二、自由朗读一遍,给生词注音

  如:缀连 洗濯 寂寥 玷污 诅咒

  全班齐读,要求响亮、有力量。

  三、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诗意,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可能的疑问可参看教参上有关分析

  四、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六、再读全诗,要求有情感

  七、作业:仿写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友谊是 , ;友谊是 , 。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语文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全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作业3、4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新词。

  二、讲读全文。

  1、 指名读全文。

  2、哪一部分课文写了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板书:掉到大水缸里)

  3、齐读第二节。

  4、 当一个小朋友掉大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板书:都慌了)

  5、他们为什么会慌呢?(缸大水深,小朋友个子小,掉到大水缸里要淹死的。)

  6、图上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小朋友都慌了?(让学生看图说说)

  7、 课文中那些词语说明小朋友们多慌了?(板书:叫、喊、跑、找

  8、用慌张的语气齐读第三节。

  9、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怎么样?(板书:没有慌)

  10、当时司马光心里会怎么想呢?(司马光心里会想:小朋友掉进缸?拿块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不就可以把小朋友就出来了吗?)

  11、书上哪一节是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

  12、指名读第四节。出示小黑板:

  司马光( )起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

  这两个括号里该填哪两个字?(板书:拿、砸)

  拿和砸这两个动作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司马光是怎样砸那口缸的?(板书:用力)

  什么叫用力?(用足力气)谁能做一个用力砸的动作?

  13、司马光拿起石头,用力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得救了)

  14、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那种好?为什么?

  15、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一个孩子,你从这件是中懂得了什么?

  (司马光是一个聪明、机智、遇事沉着、镇定、会动脑筋的孩子。懂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情,也不要慌张,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6、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口头组词:光、朋、友、心、用、力、破。

  2、抄写词语:古时候、小朋友、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4题。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列宁的图片和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出来。

  2、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打一动物( )

  2、教师简介列宁生平

  列宁(1870 —1924)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

  3、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生字。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好中差兼顾,开火车认读。

  3、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一、二、四段内容。

  1、从图切入,(出示课文插图)在蜜蜂向导的带领下,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文中哪段话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2、教学第四自然段,自由读第四段内容,注意他们此时的表情,交流:惊讶、笑着,引导识记“讶”什么情况下你感到惊讶?

  3 、 回读1、2段,认读词语。

  养蜂的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这样惊讶?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思考。(1)、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要求会认的字,有五个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读通吗?先看这些词语:莫斯科、附近、派人、谈天。

  认读,引导识记字形,理解意思:莫斯科(城市名),附近(谁坐在谁的附近?你家附近有哪些建筑?)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 2)、看来列宁和养蜂的人常常见面,可为什么养蜂的人见到列宁感到惊讶?指名朗读第二段。

  比较句子: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小黑板出示课后相关练习)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①分别为这两个词语找反义词。

  ②这两个词语能交换吗?

  (3)、指名朗读1、2自然段。

  4、回读第四段。难怪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引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派”字右边不是“瓜”。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的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敲”字的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2、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2、搜集列宁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读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1、默读这一段,思考: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 ——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2、小组讨论: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3、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重点引导展开合理想象。(出示小黑板)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想到。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哪个词语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理解“果然”。

  (3)、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练习口头表述。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4、再次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2)、扩展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列宁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拓展交流。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课时安排】

  五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导入: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次为A,属基本能力。汉字字形这一考点从1992年至今每年必考,就是在20xx年试卷结构作了很大的调整的情况下,重现率仍为100%。

  二、看“高考例题大观”,把握命题趋势

  (1)命题主要内容逐渐集中于错别字(特别是常用字中的错别字)的考查;

  (2)命题的形式大都是单项选择题;

  (3)由与字音、字义考查结合出题逐渐演变为字形考查单独命题;

  (4)考查难度,最初是让考生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后来演变为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从20xx年开始,均为这种题型。

  (5)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别字上。1992—20xx年高考的“字形”考题共出现42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投影)

  类型数量错例

  音近字12川(穿)流不息仗义执(直)言重叠(迭)鸠占鹊巢(雀)委曲(屈)求全人才荟(汇)

  萃人情世(事)故一筹(愁)莫展百战不殆(怠)没(莫)齿不忘融会(汇)贯通随声附和(合)形近字2戊戌(戍)杳(沓)无音信

  音、形相近字27眼花缭(缭)乱稗(裨)官野史精神矍(钁)铄国籍(藉)插科打诨(浑)掂(惦)量针砭(贬)时弊贪赃(脏)枉法脱颖(颍)而出不胫(径)而走纷至沓(踏)来积毁销(消)骨冷漠(寞)痉挛(孪)偏僻(辟)孽(蘖)根祸种气冲霄(宵)汉扑朔(溯)迷离娇生惯(贯)养惨绝人寰(圜)装幀(祯)气概(慨)凋敝(蔽)责无旁贷(代)一张一弛(驰)味同嚼蜡(腊)束之高阁(搁)

  配对字1虚无缥缈(渺)

  三、根据高考特点,明确复习重点

  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写规范的汉字,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高考除了第一大题考识记汉字字形外,在作文中汉字的规范书写也是一个标准。

  四、探究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汉字的构造是汉字的基础。我国古代有“六书”的说法,指出汉字的构字的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转注和假借严格说来,不属于造字法,而是一种用字方法。在汉字中最基本的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掌握汉字的构造对正确的书写汉字,消灭错别字有很大的帮助。在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时,要特别注意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部首。如:“臣”字是六画,“凸”、“凹”都是五画,“鼎”是十二画。

  出现错别字的原因:绝大多数多是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的。

  错字主要错在增、减笔画上:

  不应增加

  一点的字:庄纸荒浇含步染贪

  一横的字:易策惕壶县昨考

  一竖的字:喉统叔假贼

  一撇的字:武展序畏预幻丧

  不应减少

  一点的字:诉添初省蔑梁

  一横的字:束拜气盼承慎威

  一撇的字:或幼矛究戒柳

  出现别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形近致错,②音近易误,③形、音相近致别,④随意简化字致别,⑤意义相近而致别。

  ①形近致错。如“病入膏肓”别为“病入膏盲”;“为虎作伥”别为“为虎作怅”;“暴戾恣睢”别为“暴戾恣骓”。

  [练习1]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中流抵柱飞扬拔扈民生凋敞精神焕散张驰有度工程峻工

  ②音近易误。如“振奋”别为“振愤”;“迫不及待”别为“迫不急待”;“英雄辈出”别为“英雄倍出”

  [练习2]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世外桃园不可诗意残无人道搬门弄斧墨守陈规纠纠武夫

  ③形、音相近致别。如“虎视眈眈”的“眈”别为“耽”;“心灰意冷”的“灰”别为“恢”;“肆无忌惮”的“惮”别为“弹”。

  [练习3]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明辩是非言简意垓规规距距豪迈气慨龙盘虎据滥芋充数

  ④随意简化字致别。如“蓝天白云”的“蓝”别为“兰”;“入不敷出”的“敷”别为“付”;“惨绝人寰”的“寰”别为“环”。

  [练习4]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褒贬时敝面面具到书写了草混肴乾坤史无前列免强答应

  ⑤意义相近而致别。如“清澈见底”的“澈”别为“彻”;“浪费金钱”的“费”别为“废”;“漠不关心”的“漠”别为“寞”。

  [练习5]改正下列各短语中的错别字:

  巧装打扮一口同声前倨后躬梳装穿戴歪风斜气出奇致胜

  五、介绍“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点落实的技巧

  (一)音辨法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例如:(1)缀学[“辍学”的“辍”音,“缀”音]

  (2)惦量[“掂量”的“掂”音,“惦”音]

  (3)无耻滥言[“无耻谰言”的“谰”音,“滥”音]

  (4)赎于职守[“渎于职守”的“渎”音,“赎”音]

  (5)切腹之痛[“切肤之痛”的“肤”音,“腹”音]

  (二)形辨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1)眼花潦乱[“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

  (2)插科打诨[“诨”跟言语有关]

  (3)国藉[“籍”古代书写常用竹简]

  (4)寒喧[“暄”跟太阳有关]

  (5)风弛电掣[“驰”快跑(多指车马)]

  (三)义辨法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

  例如:(1)一愁莫展[“筹”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是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引申为“计策”“办法”,“一筹莫展”即一个办法也想不出。]

  (2)不径而走[“胫”是“小腿”,“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3)针贬时弊[“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

  (4)誓不两立[“势”是指情势。]

  (5)功亏一匮[“篑”是盛土的筐。]

  (四)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特别是成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书写是否正确。

  例如:(1)人情事故[“事”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2)惹事生非[“事”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没有“事”“非”对应的)]

  (3)嘻笑怒骂[“嘻”应改为“嬉”,我们可看出“笑”“怒”“骂”均为动词,从词语的结构对应的角度可判断前边不应该是可作叹词或象声词的“嘻”,而应该是可作动词的“嬉”。]

  (4)仗义直言[“直”应该为“执”,这个成语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

  当然,要做到正确书写汉字,仅靠上述方法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平时应注意落实,积极向课本学习,向课外阅读中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字典学习,建立错字摘记本,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日积月累,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这样才不会对高考的字形考查题“望题兴叹”。

  六、引导学生熟记“易混字辨析”、“易错易混的字”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七、强化训练

  (一)课堂迁移练习: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其实是貌和神离。

  B你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C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绒毛小熊》是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十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诗歌中的“绒毛小熊”虽然又脏又破,可是“冬冬”却把他当成宝贝,足见“冬冬”多么爱与他在一起。在孩子眼中玩具是有生命的,“绒毛小熊”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全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前两句主要介绍了“绒毛小熊”的样子;第二小节着重写了“冬冬与绒毛小熊度过的快乐时光”是课文的重点;第三小节,体现了冬冬对绒毛小熊浓浓的爱;最终老朋友又能天天在一起了,是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教学构想:

  教学时,我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们与玩具的感情,用童心教学,用童心朗读。不逐字逐句的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想自己与玩具在一起的快乐心情,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中重点指导“冬冬”与“绒毛小熊”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冬冬”对“绒毛小熊”难以割舍地情感这两部分内容的朗读。

  教学构想如下:

  一、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让语文知识回归生活,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语文。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学生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冬冬”对“绒毛小熊”的情感,训练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体会“冬冬和绒毛小熊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冬冬对绒毛小熊”难以割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字、新词;通过有层次的反复读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学生伴着欢快的歌声走进课堂。)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歌中的小熊今天也来到了我们中间,他就是“绒毛小熊”。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如果你认识就把他读出来。(教师板书:绒毛小熊)

  2、同学们,当我们刚刚接触到一篇新的课文时,我们都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习?

  二、自学,检查字、词。

  (一)无论哪种方法,首先都要自己学。谁能说说自己学时都学习哪些内容?学生交流、自学。

  (二)小组检查

  小组长先在小组中用生词卡片检查。(教师发放生词卡片,小组检查。)

  (三)读词句

  1、出示词语卡片:绒毛、幼儿园、乖乖地、很疼、惊讶、随便、请求、年级、屁股、补丁、印象、技术(如读不准,“小组谁来帮帮他?”)

  师:好,词先读到这,其他两组同学先不要着急,这还有两个句子等你们读呢。

  2、出示句子:小熊当过我的病人。我有时把他当成小狗。

  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来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没读准音。

  师重点指出:“当”在课文中是多音字,在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准。(全班再齐读巩固)

  三、细读课文,逐步体会感情。

  (一)自己仔细读读书,看看“冬冬”的这只小熊长什么样?

  1、学生交流。(他很旧,屁股上还打着补丁,身上的毛乱蓬蓬。它身高五十六厘米,比我生下时还长。)

  2、你们觉得小熊怎么样?(学生自由谈感受。)

  3、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能够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这只小熊非常破旧?

  4、就是这样一只破旧的绒毛小熊,冬冬却把他当成宝贝。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读第二小节

  1、冬冬和绒毛小熊都玩过哪些游戏?

  冬冬和绒毛小熊度过了这么多快乐时光,请你再来把这三组句子读读,你最喜欢哪一组就多练几遍。

  2、指学生读:你喜欢冬冬和绒毛小熊做的哪个游戏?(学生随机读,教师重点指导:1、小熊当过我的病人,躺着不动。我打针的技术不高明,他不喊疼。2、小熊当过我的病人,乖乖地躺着一动不动。我打针的技术不高明。他却从来不喊一声疼。)

  3、分别指读这两句话。这两组句子你喜欢哪组?为什么?

  4、冬冬和绒毛小熊在一起多快活呀。除了书上写的,冬冬绒毛小熊在一起还有可能做些什么?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绒毛小熊在陪伴冬冬长大的过程中和冬冬做了数不清的游戏,度过了无数快乐时光。可是,随着冬冬的一天天长大,绒毛小熊却又脏又破了,妈妈要把它扔掉,同学们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

  2、朗读第三小节。重点指导:我听了万分惊讶:老朋友怎么能随便扔掉?

  (四)小熊缝好了,两个老朋友又可以天天在一起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四、美文美读:

  课文学到这,你喜欢绒毛小熊吗?那就让我们全班合作读课文。你喜欢哪一小节就站起来读哪一小节。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也有喜欢的小玩具吧?谁来说说自己的小玩具什么样?你和他都度过了哪些快乐时光?

  六、布置作业:

  写写你喜欢的小玩具的样子以及你和他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字词,个别朗读,开火车朗读字词。

  2、让学生自由提议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记忆新字词。并介绍给大家。

  3、新旧知识比较、巩固。

  4、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使学生了解花生果结在地下的特征,激发他们认识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多媒体、课件。

  四、主要板书:

  26、小松鼠找花生

  等……就…… (高兴)

  ↓

  每天 (急切)

  ↓

  直到……也没…… (失望)

  ↓

  自言自语…… (奇怪)

  五、作业安排和设计:

  1、课内:抄写生字、写出汉字的偏旁、填上合适的词语、填空。

  2、课外:朗读课文。

  六、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指名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由读。

  2、再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句子。

  (四)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正音。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导看图。(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树林长着什么?图上画了谁?它在干什么?花生长得怎么样呢?

  2、指名读第一段。

  (1) 相机出示生字词:旁边绿油油叶子

  (2) 指名拼读。

  3、理解词句。

  (1)“绿油油“是什么意思?除了说“绿油油的叶子”,还可以说“绿油油的什么”?

  (2)练习用“绿油油”说话。

  (3)这些花生不光长着“绿油油的叶子”,还开着什么样的小花?

  (4)理解“黄灿灿),结合图画。

  4、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高兴的语气。

  (六)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旁、油、叶。

  (七)作业。

  1、写字。

  2、填上合适的词。

  ( )的树林 ( )的花生

  ( )的叶子 ( )在小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

  2、填空:

  树林( )种了许多花生,( )的叶子,( )的小花,真( )。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小松鼠看着,看着,竟然不知道这就是花生哩!

  2、指名读,说说是谁告诉小松鼠这是花生的。

  3、出示卡片:蚯蚓。指名读,齐读。

  4、指导朗读。

  (1)小松鼠的话应用什么语气读?

  (2)蚯蚓的话应用什么语气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5、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很高兴。它为什么高兴?

  6、指名读小松鼠想的句子。

  7、出示生字:等。(正音)

  指名读,齐读。

  8、师述: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小松鼠穿着漂亮的棉衣,躲到家里吃花生果,多舒服呀!小松鼠的`这个愿望能实现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2、讨论:

  (1)小松鼠是怎样找花生的?(指名读第一句)

  (2)从“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可以看出什么?

  (3)小松鼠有没有找到花生果呢?

  3、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齐读)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理解“自言自语”。

  3、出示: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了呢?

  (1)指名读准生字的音。

  (2)指名读句子。

  4、小松鼠为什么要感到奇怪?它怀疑什么?

  5、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导看图二。

  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花生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2、自由读,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1)蚯蚓是怎么知道花生果在泥土里的?

  (2)花生是怎么结果的?

  3、指导朗读蚯蚓的话。

  (六)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

  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果?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3、总结。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编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

  2、用“等”、“被”口头扩词。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第一段。

  (1)自由读,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2)想想每句话写了什么?

  (3)边看图边练习背诵。

  指名背,齐背。

  2、指导背诵第二段。

  (1)请两个学生分角色表演。

  (2)同桌练习背诵。

  3、用练背第一段的方法练习背第三段。

  4、用练习背诵第二段的方法练习背第四、五段。

  5、练习分角色背诵全文。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等、吃、每、怪、被、谁。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字。

  3、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油( )叶( )等( )被(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跳水》教案12-10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经典】08-1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