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1 12:55:4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优选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优选8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一些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探索结果。

  3.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愿意大胆分享自己的实验方法及结果。

  难点:能够在观察、探索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出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生、熟鸡蛋每人一份,PPT 课件,记录帖(粉、蓝),塑料碗 4 个,手电筒 4 个,少量食盐,勺子 2 个。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各种蛋的名称及鸡蛋的结构。

  活动过程

  一、猜测游戏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一)出示生、熟鸡蛋,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教师提问:

  (1)小鸡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2)什么样的鸡蛋能孵出小鸡?

  (3)老师手中有两个鸡蛋你能够分辨出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吗?

  2.幼儿大胆猜想表达,教师进行梳理归纳。

  (二)讨论生鸡蛋和熟鸡蛋的特点。

  教师提问:

  1.生鸡蛋里面是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出示 PPT 小结。

  2.熟鸡蛋里面是什么样子?

  幼 儿 自 由 发 言 后 , 教 师 出 示 PPT

  小 结 。3.教师提问:如果在不打破鸡蛋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分辨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呢?(幼儿大胆猜想)

  二、实验操作探索。

  (一)介绍实验操作方法。

  1.利用旋转区分生蛋、熟蛋。(引导幼儿大胆的转动两个蛋宝宝。) 教师提问:(1)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转的快,有的转的慢?

  (2)生鸡蛋和熟鸡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运用盐水分辨熟蛋、生蛋。(观察生蛋与熟蛋在盐水里的结果) 教师提问:(1)生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怎么样?

  (2)熟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怎么样?

  3.利用手电筒分辨生蛋、熟蛋。(观察在黑暗的环境下手电筒照射鸡蛋时发生的现象)

  教师提问:

  (1)生鸡蛋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会怎么样?

  (2)熟鸡蛋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会怎么样?

  (二)幼儿自由选择实验方法进行验证操作。

  1.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引导幼儿进行标记。

  2.观察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三)教师小结实验结果。

  请个别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其他实验方法,引发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呢?

  活动总结

  《区分生鸡蛋熟鸡蛋》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活动中我注重体现一种即教师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己寻找答案,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将传输知识的过程变为师幼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

  环境创设方面:物质环境上我为幼儿准备生、熟鸡蛋各一个,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探索方式去验证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精神环境方面我利用语言鼓励方式,材料支撑方式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探索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材料投放方面:科学活动特点是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乐意操作,喜欢思考与提问是中班幼儿科学领域核心,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环境及现象作为中班幼儿学习的方式与途径。因此在我选择由认识生、熟鸡蛋特点为出发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熟鸡蛋内部结构的不同。在材料投放方面活动前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寻找家中都有哪些种类的蛋和共同品尝鸡蛋可以做的美食,随后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一个熟鸡蛋,最后幼儿自由选择想要实验探索的材料去运用科学的方法验证盒中的鸡蛋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

  活动中我以问题为桥梁,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己寻找答案,将传输知识的过程变为师幼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整个活动,由开始环节的导入问题“你能分辨出老师手中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吗?”幼儿大胆猜想和表达,随后教师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认识生蛋与熟蛋。然后利用实验操作环节,通过旋转区分生蛋与熟蛋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如:“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转的快,有的蛋宝宝转的慢呢?“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利用盐水区分生熟蛋过程中的针对性提问:“猜一猜,生蛋放在盐水里会怎样?”“熟蛋放在水里又会怎么样”以及“谁发现了用盐水区分生蛋与熟蛋的秘密了?”利用手电筒照射的方法区分生鸡蛋、熟鸡蛋的过程中针对性提问,如:“生鸡蛋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会产生什么现象?熟鸡蛋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又会产生什么现象?”——结束部分的延伸提问: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区分熟蛋和生蛋吗?层层深入。对生蛋熟蛋的提问是探索和发现的钥匙,这些问题不断提示着孩子探究的线索,教师的每一次问题的抛出,孩子都会积极的观察、操作、探究,在这种师幼积极互动的氛围中孩子的探究逐步走向深入。

  优点:

  1.教师利用课件生动地向幼儿展示实验过程方法和结果。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操作,积极思考,让幼儿充分体验实验的快乐。

  3. 本次活动层次性很明显,步步深入,活动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注意个别幼儿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改进措施与启示:在接下来的活动我将活动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引导幼儿分别将鸡蛋泡在醋里、水里让幼儿观察鸡蛋的变化。在美工区投放鸡蛋壳让孩子们尝试

  在鸡蛋上作画,制作美丽的彩蛋,还可以尝试制作鸡蛋壳贴画。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初步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陛。

  2.尝试利用磁铁的特性,通过控制条形磁铁让磁铁小车动起来。

  3.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玩磁铁小车时的发现。

  准备:

  1.将两根短吸管粘贴在一块条形磁铁上,分别将两组车轮其中一边的`轮胎卸下,将连接轮胎的铁丝穿过吸管后,再将卸下的轮胎重新装好,制作成磁铁小车。

  2.条形磁铁若干,装在筐中。

  3.白纸、彩色笔。

  玩法说明:

  幼儿不用手触碰磁铁小车,尝试用条形磁铁控制磁铁小车前行或倒退。

  指导要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这里有一种魔法棒(条形磁铁),不碰到小车就能让小车动起来,你们想试一试吗?”

  2.观察幼儿的探索方法。如,幼儿将条形磁铁与磁铁小车吸在一起,使小车动起来。如果幼儿长时间只停留于这种玩法,可引导幼儿再试一试其他方法,尝试不接触就驱动的“魔法”。又如,当幼儿发现条形磁铁一靠近小车就动的现象时,可鼓励幼儿改变磁铁移动速度,观察小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再如,一名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两辆小车前后排列时,移动其中一辆小车,另一辆小车也会跟着移动。只要是围绕磁铁特性的探索,教师不必干预,应允许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方式。

  3.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帮助幼儿用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画纸上。

  4.引导幼儿手持记录单与同伴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延伸活动:

  在大型纸盒内用即时贴贴出马路、停车场的标志线等,鼓励幼儿用“魔法棒”控制车的行驶方向,将车停进车位。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说一说、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知道屁是怎么形成的。

  2、引导幼儿说出饮食中容易放屁的食物,以及放屁时应注意的礼仪。

  3、鼓励幼儿学会与同伴共同探讨研究问题,体验合作的快乐。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气球五只、装满水的透明水缸五只。

  2、《放屁》教学挂图、臭鼬鼠图片。

  3、幼儿围坐成弧形,桌子围在教室旁边(实验操作时用)。

  活动过程:

  1、教师设置悬疑,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捏着鼻子说:“呀!怎么这么臭啊?谁放屁了呀?”

  (2)“你放过屁吗?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放屁吗?”(幼儿讨论猜测)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了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以及放屁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人人都会放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那到底为什么会放屁呢?哦!原来是当我们吃东西时,把周围的空气也吞进独子里了,然后空气从我们的肛门跑出来,就形成了屁。原来,屁就是我们肚子里的空气啊!”

  3、实验操作,观察放屁的原理。

  (1)交代实验操作要求:

  ①“瞧!这是什么?(气球)”

  “这气球就象是我们的肚子,我们把空气吹进气球里,然后捏紧气球口,把手伸进水中,再把手慢慢松开,观察一下:水中有什么现象?”

  ②自己自由结合,五人一组,互相轮流合作实验。

  (2)幼儿开始自由结合操作实验,教师巡视,参与幼儿的谈论研究。

  4、引导幼儿相互讨论,了解哪些东西吃了会容易放屁,哪些东西吃多了,放得屁会比较臭?(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并参与幼儿的讨论活动)

  (1)放屁还和我们吃的食物有关系哦!你们猜猜看:吃哪些食物会容易放屁呢?

  “豆类食品、奶制品、胡萝卜、面包……”

  (2)那吃什么食物放得屁会比较臭呢?

  “肉类食品、臭类食品(如:大蒜、洋葱等)、……”

  5、让幼儿懂得放屁时的礼仪。

  “我们每个人都会放屁,所以大家不用紧张和怕难为情。如果憋着不放,我们会感到肚涨和肚子疼哦!那我们要放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到旁边人比较少的地方去放屁,不要在人群中放屁。……)

  6、讨论,让幼儿知道人和动物是会放屁的.,花草树木和一些物品等都不会放屁。

  “除了我们人会放屁,那还有谁也会放屁呢?”(还有动物)

  7、设置悬疑,激发幼儿对下次活动的兴趣。

  出示臭鼬鼠图片,提问:

  “谁来了?你认识它吗?”

  “它叫臭鼬鼠,它会放屁吗?”“它的屁可厉害了,有很大的用途哦!你们信吗?想知道的,我们下次来研究讨论吧!”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渴望。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3、学会做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

  1、图片:各种大树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了不同树种

  1、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2、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二、带幼儿去室外观察树木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

  2、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三、领养大树活动

  1、让幼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

  2、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四、观察记录

  1、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

  2、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

  3、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五、区分树的种类

  1、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

  2、让幼儿学习点数。

  六、绘画:我喜欢的树

  1、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

  2、总结分享。

  请幼儿谈谈对园区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小班第二学期孩子们已经了解了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而且对盐溶解于水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基于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科学知识有探究的愿望,愿意去尝试。因此我将二者相结合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试验,自己参与探究。感知盐不仅溶解于水还能增加水的浮力,让孩子初步了解科学的神奇。提高了孩子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活动重点:通过活动,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活动难点:幼儿动手操作,成功地让鸡蛋浮上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关于物体沉浮、溶解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教师:装有水的透明杯子一个,鸡蛋一个,搅拌棒一支,盐一杯;视频《死海的秘密》。幼儿:装有水的透明杯子、鸡蛋、小勺子人手一份。盐每组一份,毛巾每组一条。

  活动过程:

  一、魔术“蛋宝宝浮起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材料,幼儿观察鸡蛋在水里的沉浮 师:小朋友们,这里有一杯水,鸡蛋宝宝要去水里游泳了,你们看,蛋宝宝会游泳吗?(不会,沉到水底了) 2.教师演示魔术“蛋宝宝浮起来” 今天张老师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这个魔术可以让蛋宝宝在水中浮上来。这是我的魔术粉(盐),我要把它倒进去,用魔术棒搅一搅。(用搅拌棒慢慢搅拌,边说“变变变”直至蛋浮起来) 提问:蛋宝宝怎样了? (浮起来了)

  二、是什么魔术粉让蛋宝宝浮起来?引发幼儿猜想与假设 1.幼儿猜测,魔术粉到底是什么?你觉得我的魔术粉是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从魔术粉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提示幼儿) 2.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刚才有的小朋友猜的是盐、有的猜的是糖、有的猜的是味精,其实你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份魔术粉呢!等会儿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或用手指占取尝一尝到底是什么?

  三、幼儿实验,让“蛋宝宝浮起来” 1.交代实验要求每组的桌子中间都有一份魔术粉,每个小朋友的位子上都有一杯水和一个鸡蛋,请小朋友将鸡蛋轻轻放入杯子中,再用勺子舀进魔术粉,轻轻搅拌,注意魔术粉要放得足够多才会成功哦!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观察指导幼儿轻轻搅拌,注意魔术粉的用量。引导幼儿间相互观察、交流实验的结果,感受新奇发现的乐趣。(讨论交流分享)

  四、交流实验结果

  揭示魔术粉的真实身份 说一说水里加入什么魔术粉使蛋宝宝很快浮上来?(盐)

  2.引发幼儿对盐溶解于水增加水的浮力的思考 我们知道盐加入水里会溶解,为什么盐在水里溶解了,鸡蛋宝宝就能很快浮上来呢?(自由讨论)

  3.介绍词语:浮力 那是因为盐溶解在水里,增加了水的浮力,浮力增大了,鸡蛋就能浮上来了。

  五、知识迁移

  1介绍“死海的'秘密” 师:地球上有一个神奇海洋叫“死海”。很久以前有个将军抓了一群士兵,想把他们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士兵都浮在海面上,没有沉下去,结果一个都没淹死

  2.幼儿观看视频“死海的秘密”。

  3.知识迁移:提问:在死海里的人为什么不沉下去呢?你发现了死海的秘密了吗?

  4.教师与幼儿总结:原来,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宝宝浮上来。同样,死海的海水里含有大量的盐,所以士兵们都浮上来了,没有淹死。

  六、延伸活动今天的发现可真神奇啊,盐的作用真奇妙,它还有很多奇妙的地方等我们来发现呢,小朋友如果有新的发现一定要跟我们分享哦!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学过程

  一、认识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师说谜语:一只小小虫,飞到花丛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谁来告诉大家,这只小小虫是什么?

  二、课件演示

  1.我们来看看小蜜蜂长的什么样呀?

  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头、胸、腹)

  (2)蜜蜂的头上有什么?

  (眼睛、触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几对翅膀?(两对)

  (4)蜜蜂的有几对足?看看三对足长的一样吗?

  第三对足跟前面两对有什么不一样?(三对足,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长什么?

  小结: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两对翅膀、下面有三对足,蜜蜂全身长着细细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

  (1)蜜蜂是怎样采蜜的?

  教师讲解: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

  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谁?

  2.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知道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课件演示:蜂产品

  四、认识蜂窝

  课件演示

  1.你们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窝是什么形状的?

  3.蜂窝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识讲解: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

  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

  两个钝角都是109°而两个锐角都是70°。

  五、品尝蜂蜜

  六、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的用途。

  2、积极的参与到探索报纸的活动中,通过探索、观察、模仿,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报纸发声。

  3、在集体面前展示讲解自己的办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报纸(人手一张) 音乐 报纸工艺品图片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报纸发声。

  难点:在集体面前展示讲解自己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报纸,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有什么声音?

  请小朋友们回答听到的声音;

  A唱歌的声音;

  B抖动报纸的声音。

  对,是抖动报纸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和报纸做游戏。

  2、报纸的认识

  ①你在哪里见还过报纸?

  ②你们家有人爱看报纸吗?谁最爱看报纸?

  ③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看报纸?报纸上有什么?

  师小结:报纸的用途可真大,报纸上有新闻,他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报纸上有知识,它能让我们学到很多本领,报纸上有广告,能了解新信息。

  3、观看课件了解更多用途,通过启发初步让幼儿知道报纸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形状的 为探索报纸如何发声做准备

  总结:用旧报纸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肯动手,就可以把很多没用的东西变成很多有用的好玩儿东西。

  二、幼儿尝试操作让报纸发声

  1、幼儿尝试想出各种让报纸发声的方法 “报纸还有特别的神奇的功能,能够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需要你们动脑筋想办法来帮助它。”将报纸发给幼儿。注意了,报纸上有油墨,玩过后手会脏,不要把手放在嘴巴里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启发指导。

  2、鼓励幼儿来展示自己发现的方法

  小结:揉成一个球、用手指弹一弹、用手甩一甩、搓成棍子、卷成筒打、放在身上擦,双手各拿报纸一角抖一抖、用手拍一拍、用嘴用力吹、放在地上踩、用东西砸、用笔戳......

  三、游戏《报纸乐器》 ”

  我要给小朋友出个难题,看看能不能难住你们,你们能用报纸当乐器给乐曲伴奏吗?

  教师启发幼儿想一想报纸发出的什么声音可以和他们相对应

  活动延伸:

  在操作区投放报纸供幼儿继续探索报纸的玩法

  活动反思:

  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们的宝贝。经过多次仔细观察,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兴趣浓厚,可对报纸的'利用性还是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怎样让报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孩子们对本活动有很浓厚的兴趣,说到报纸的用途时,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当孩子们看到报纸工艺品图片时不禁拍起了手,普通的报纸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动手实践时,孩子们探索出多种发声地方法,搓、弹、揉、撕....孩子们形象地表达出了报纸的发声方法,丝丝丝....咚咚咚....孩子们兴奋不已,最后报纸乐器演奏时,孩子们跟着节奏,脸上洋溢着欢乐! 只是报纸的认识部分有些过于长,导致整个活动有些拉的太长。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

  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图片、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小结: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小结: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小结: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结束语:还有许多动物都有这样特殊的本领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资料,找找看,再来跟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