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安全法治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法治主题班会教案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参加过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以提高知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促进良好班风形成为目的。其实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好的主题班会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法治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治主题班会教案 篇1
——柏木小学四(1)班班会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主持人:班主任
班会主题:法治教育“反对邪教”班队会
教学目的:
1、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2、认识邪教的本质特征和危害性。
3、学习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法治教育渗透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条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过程参考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
3、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4、班主任老师总结。
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治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5、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来了解什么是邪教。
(1)、什么是邪教?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它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
散布封建迷信邪教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邪教普遍具有哪些特征?
①所谓教主虽来自弱势群体,却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思想,有强烈的统治欲和政治野心。
②宣传世界末日来临也是邪教惯用的手法。
③所谓教徒大多来自于弱势人群,教内对教徒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和精神控制,大搞神秘主义,追求神秘的心灵体验。
④邪教教主采用各种欺骗的手段骗取教徒的信任,要求教徒放弃物质享受,俭朴禁欲,交出私有财产。
(3)、邪教是怎样骗人的?
①利用天堂地狱、鬼神;
②制造教主是神来进行欺骗;
③编造前世债孽来进行欺骗;
④以强身健体,治病救命进行欺骗;
⑤利用信仰需要,以传播福音骗人;
⑥制造新迷信。
(4)、邪教的本质是什么?
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5)、邪教有什么危害?
①剥夺信众人权;
②泯灭亲情人性;
③骗取群众血汗钱;
④破坏生产、生活秩序;
⑤煽动闹事,扰乱社会治安;
⑥危害国家政
7、邪教的危害
邪教骗人时,假装关心你,让你觉得很亲近,不知不觉上了当
案例:魏某因病做了手术,生活更加困难。一天,魏家来了两个神秘的人,对魏“安慰”一番,魏某很感激。这两人逐渐成了魏某的“知心朋友”。魏某受骗入了邪教,交了300元钱和600公斤小麦。魏某积极参加邪教活动,又欺骗他人,还跑到外地散发邪教传单。邪教被取缔后,魏某被绳之以法。他十分后悔。
三、小结
“邪教”是精神的鸦片,万恶的化身。它对人们进行精神控制,无休止地
折磨着无知的人们。邪教残害生命、摧残青少年,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犯罪,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会漠然视之,都会坚决予以打击!邪教,也像一把犀利的剑,外表招摇而充满诱惑,一旦刺中人们的`心,便无一生还。这把剑中带着诱骗的成份。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科学知识,不懂科学发展观,只知道企求上天和神佛的恩赐,贪图微薄的利益,那他就会很容易地被这把剑刺中心脏,在污浊中毁灭。还有的人头脑简单,轻信别人的话,那他也很容易被骗得神魂颠倒,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后会一直朝着错误的方向往前走,不知悔改,他要把原本纯净的心灵染黑,也是如此的轻而易举。
同学们,铲除邪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就是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最有力的武器。科学知识有助于人们消除无知和愚昧,从根本上来制止迷信的形成。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们,我们应该恪守下列四条法则:一是从我做起,不信邪教,抵制邪教;二是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不信邪教,拒绝邪教;三是发挥我们的知识优势、智力优势,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四是带头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自觉抵制邪教的歪理邪说,让邪教无地容身!
(请同学谈谈自己上这节班会课的体会和认识。)
今天的班会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法治主题班会教案 篇2
一、引入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
3.讨论以下行为对不对。
有人跳窗入室去偷东西。
诱骗中小学生吸烟。
向别人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4.班主任老师小结。
1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二、合作交流
1.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2.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问题
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3)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5)偷窃;
(6)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7)吸毒、注射毒品; (8)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4.问题
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干坏事。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活动小结: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正身避邪,防微杜渐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3.携带管制刀具,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2.打架斗殴,辱骂他人,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手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
3.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4.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
【法治主题班会教案】相关文章:
班会主题教案07-12
冬至班会主题教案12-09
主题班会教案09-23
感恩祖国班会主题班会教案11-20
环保主题班会教案02-21
尊师主题班会教案02-21
大学主题班会教案02-21
健康主题班会教案11-17
主题班会防溺水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