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小鸭子回家》这篇童话讲述了小鸭子在森林里迷路后回家的故事。本课教学设计我坚持以兴趣为先导,以情境教学为主线。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体会小鸭子的勇敢和他的朋友的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熟读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并有成为勇敢者的意愿。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并初步培养语感。
3、指导书写“丛”,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2、难点:为什么说小鸭子是一只勇敢的小鸭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
2、复习生词,并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情境创设,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1、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出示“小鸭子在森林里了。它很。在、和的帮助下,小鸭子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回到了家。”
2、情境创设,角色引入
(引入鸭妈妈这一角色)
3、默读课文并思考“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4、品读第二段
(1)、当你一个人走在森林里,你害怕吗?
(2)、做表情感悟、理解、朗读
5、品读第三段
(1)、想象:还会有什么声音?
(2)、课件声音出示,教师讲解引入,指导朗读
6、品读第四段
(1)、想象:可能会遇上什么情况?
(2)、指导朗读
7、品读第五段
(1)、比较句子,重点感悟“终于”
(2)、指导朗读。
8、整体感知,情感升华
可爱的小鸭子们,没有你们的勇敢,没有朋友的帮助,你们是不能这么顺利,此时的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他们说,那就说吧!
三、拓展思维,体验深化
1、老师知道小朋友肯定是一个勇敢的人,现能不能介绍一下你勇敢的行为。(生活或学习)
2、鼓励引导孩子做一个勇敢的人。
四、指导写字
1、谜语出示(二人手拉手,钢丝绳上走),猜一猜
2、学生观察,并说说写“丛”字该提醒同学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
5、展示评比
[板书设计]
小鸭子回家
天渐渐黑
小鸭子 沙拉拉 闭紧嘴巴 (勇敢)
越来越暗 不哭也不叫
回家
蜜蜂 保护
语文教案 篇2
活动课题:故事晚会
活动目的:
通过讲故事活动,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同学们说话大方、口齿清楚的好习惯,尽快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提示:
讲故事是一项有益、有趣的活动。在召开故事会之前,要选好故事,最好同学们自己学习编写故事,所编的`故事体现连贯性、曲折性和趣味性。
要讲好故事,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要精心选择故事材料。
趣味性。讲故事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因此不能没有趣味。但是,有些故事的"趣味"很庸俗,例如,嘲讽有生理缺陷的人,讥笑天生弱智的人等,乍听起来,觉得有趣,稍加思索,留下的都是苦涩。
善意性。我国古代把讲故事叫做"说善书",讲故事是为了劝人"行善"。虽然,我们现在不再用"说善书"这种做法,但讲故事的目的仍然应该是善意的。
短小性。讲故事不能像作大报告一样长篇大论,也不能像电视连续剧那样。今天讲不完,明天接着讲。故事像"独幕剧",只说一件事,不蔓不枝。
2、要培养良好的讲故事的心理素质。
同学们要在故事晚会上面向众多同学讲故事,其心理障碍是"怯场"的心理。一是要增强自信心。二是要排除杂念。
3、要重视讲故事的技巧。
控制说话速度。多数同学平时说话有两个偏向,太快,不流畅,这都是讲故事的大忌。因此,同学们要学会控制说话速度。
交换说话语调。要想绘声绘色地再现故事中人物性格、场景、气氛,必须学会变换说话的语调。
调节语音量。声音的大小决定于二个方面:一是依据面和听众多少而定;二是依故事情节而定。
活动步骤:
1、举办班级故事会,交代活动方式及规则。
故事会以比赛方式进行,可利用课外活动和周末晚会时间开展活动。参赛者由每组选派2-3名选手。
比赛内容。故事分"必讲"和"选讲"两种。必讲故事源于课本,通过抽签而定,选讲内容,由参赛者自定,时间5分钟为宜。
2、评分标准。
总分为200分"必讲"类100分,选讲100分。
态度大方20分;口齿清楚20分。说话流畅20分;说话速度20分。
语调变换20分。
故事结束时,由评委报总分名次,由教师总结,适当进行奖励。
活动材料。
1、在、、等故事书选取有意义而又生动有趣的故事阅读。
2、回忆整理平时阅读到或听到的故事。
1、要求同学们自编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恨、漠、炭、贫”等9个汉字;会认读“冷漠、虚假、索取、奉献”等词语;会写“丑、饥、温”等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背诵、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准备对子的相关知识(从书上找,问长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展示,引入教学
1、交流课前收集的对子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有谁在课前收集到了对子词句?是从哪儿收集到的?请给大家说说好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相信其他同学都能说。
2、谈谈课前了解的对子知识,鼓励探究学习。
师:前面,有很多小朋友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对子;现在呀,老师想问问大家:什么叫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在课外已经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子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学习更多的对子、了解更多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
[说明]对子(对联)是汉语言的精华,说对子、写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他们还没有正式学过关于对子的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有了一定积累。因此,在设计课的进入时,考虑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做到了向课前延伸。这既有利于沟通课内外联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对子,感知生字。
(1)师:小朋友,请把课文试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想办法。
生试读,师可以边巡视边点拨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生读,师指导。
师:谁来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
指名评价刚才的朗读。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更正读音。
(3)生齐读(也可自由读、分组读,直到读准、读通、读熟为止)。
2、认读字词,识记生字。
师: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非常调皮,跳到这儿来了(出示写有生字生词的小黑板),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学生认读:恨、漠、炭、贫、冷漠……。边读边纠正,直到读准、读熟为止。
说明:在方式上可以生动活泼一些,如:在课文中指读,在生词中认读;还可以开展抢答竞赛活动:就是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比赛的形式认读,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记在头脑里。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生字,
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教师出示字卡)。
生思考,回答。
师:大家想的办法非常好,有些字还可以组成对子来记住它。如记“恨”字,可以通过组“爱对恨”来记;记“贫”字,可以通过组“贫对富”来记……。
说明: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是为了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多次听读、阅读中感知生字生词,为进一步地认读识记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利用抢答的方式认读对子以及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把生字生词读得更准、认得更清、记得更牢。一句话: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悟积累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
师:现在大家读课文第一组对子,边读边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值得爱、哪些应该恨?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生:读
说明: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教师或学生示范读……总之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节奏来,读出意味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理解实际,适当点拨一下“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等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二组对子,边读边体会: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冷、什么是暖?什么叫饥寒、什么叫温饱?……
生读。
说明:侧重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对“索取”、“奉献”等较抽象的词语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2、简要介绍对子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发现对子的规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全部是对子。大家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对子?
师简单说说常识:对子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对联,对联又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等;在形式上有正对、反对等……
师:大家读了今天的对子有什么发现?(老师可出示例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提示:每组对子的两句字数相等、内容是相关的、上下是衔接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新知识,遇到一组句子要判断它是不是对子,要通过多读多想、多体会来判断!
3、指导学生积累对子,练习对对子。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并学着课文中的对子练习对几个对子。
生读背对子、练习对对子(可以先分小组对,然后在全班交流,并引导评一评)。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好、背得好、对得也好!现在我们要练习用在第一册和本册中学到的字词对对子
教师可提供一些字词,让学生选择对对子,如:硬——软、浅——深、反——正、容易——困难……
说明:本课教学,除了要完成阅读,识字教学这一重点任务外,还要让学生感悟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一点关于对子的基本知识,初步培养辨别对子、对对子的能力。所以安排上述三个步骤,以实现此教学目标。
二、指导书写,引导拓展
1、引导观察,把握要领。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指导书写。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丑”字,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 “暖”字的右边不是“爱”字;“贫”字,上面是“分”不是“今”。
2、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引导拓展,增强素养。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了很多对子,还知道怎么对对子哪!回家后,把学过的对子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抽时间收集一些对子或写一些对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好吗?
说明:这样设计,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成为写字的主动者(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是为了沟通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对子、创造对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
2. 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重点体会、品味语言几个步骤进行文本学习。
3.能借助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白学习课文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2. 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重难点分析:
l 体会作者所说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真正含义。
2 理解母爱的无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 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老舍先生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感激、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阅读关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搜集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走近老舍。
(一)说说你了解的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自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二)教师介绍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杰出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体味母爱,走进文本。
(一)学生背诵有关母爱的诗句,吟唱有关母爱的歌曲。
(二)教师小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有无数赞美母亲的作品。老舍先生在母亲去世快一年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我的母亲》,以此作为回忆。让我们走进老舍和他的《我的母亲》,去感受这位语言大师如何赞美母亲。
三、初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同桌说说老舍是
如何赞美母亲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四、品读课文,围绕话题体会“母亲”形象。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温情提示:可以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交流自读课文情况。
预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概括。
1.勤俭诚实,做事认真。通过语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来感受。
2.母亲乐于助人,不怕吃亏。通过“给亲友邻居帮忙……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来感受。
3.母亲的坚强。通过语句“北平有多少变乱哪!……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来感受。
4.母亲对子女的爱。通过语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我由师范毕业……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来感受。在这部分,还有许多细微的词句,要引导学生从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中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体味母亲情怀。
(一)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一句格言式的话写下感受。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学生伴随音乐读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完将自己格言式的感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音乐
二、默读课文,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反馈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和语句。结合课文前面的导语,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
1.“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留着。”
2.引导关注第六自然段,“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重点通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
(二)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并总结: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等良好品质及做人的宗旨,都是通过身教给予“我”深刻久远的影响,因此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总结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一)课件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二)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其他类似的语句,品味作者平实而又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充满韵味的语言。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四、书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很多,但学生有困难的不多。重点指导“衍、倡、籍”的写法。重在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五、小练笔。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写一个片段,告诉大家你们之间的亲情故事。课件出示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将丰富的情感蕴含于平实的语言之中。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自己填写常用偏旁表
3、 重点指导书写“南、面、首”
教具: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谁能把字音读准?
⑴. 学生自己读一读
⑵. 领读
⑶.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 识字写字:
1. 学生听读,学习生字(小组学习)
由一个学生读出字音,小组其他成员拿生字卡片迅速选择所读生字
2. 讨论识字方法
3. 你能用这些字组一些词语吗/
4. 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 重点指导书写
6. 指导学生进行书写,进行反馈评价
南:第一笔写的短,第二笔竖撇,中间是羊字少一横
面:注意第三笔竖,第四笔横折略向里收
首:第三笔最长
三、 板书设计
水乡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独立阅读课文,初步了解电脑的功能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电脑如何“管家”,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理解电脑的用途。
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明白电脑“管家”工作的初步原理。
教学准备:
一台电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电脑“管家”》。
2.审题:什么叫电脑?为什么叫电脑为“管家”呢?它管什么?怎么管呢?学了这篇说明文,我们就会懂得关于电脑的许多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
①作者重点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电脑的功能、电脑如何“管家”、电脑的用途这几方面理解。)
②了解学生在预习中掌握了哪些不懂的词句。(模拟、数据、操纵、履行、贮存等。)
③师生讨论部分疑难。(如:终端机、神经中枢和电脑的工作原理等。)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分为几段?
2.引导讨论,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电脑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段(第2—13自然段):电脑如何“管家”。
第三段(第14自然段):电脑真是个忠实可靠的`“管家”。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懂第一段。
①默读,思考:电脑有哪些功能。
②明白“不仅……还……”句式表达的意思。
2.读懂第二段。
①电脑能当“管家”,“我”相信吗?“我”是怎么弄明白的?自由读第二段,并分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A.终端机怎样办理客人的住店手续?
B.餐厅里,客人为什么吃完饭不付钱?
C.终端机和主机是怎样联系的?
D.电脑系统的神经中枢有什么功能?
②集体讨论,理解电脑如何分步“管家”。
3.读懂第三段。
①齐读,理解电脑的“忠实可靠”、“不知疲倦”。
②为什么说电脑是忠实可靠的“管家”?
四、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通过写在北京长城饭店的见闻,介绍了电子计算机是怎样帮助这家饭店“管家”的,说明电脑不仅能代人做许多事,而且忠实可靠,不知疲倦。)
2.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的?
五、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电脑还可以应用在什么地方?举个例子说一说。(军事、生产、科研、查询、教学、销售……)
〔附〕板书设计:不仅……还……电脑“管家”办理手续结帐洗衣费房费饭费,忠实可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
3.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略并鉴赏桂林山水的美,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明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欣赏文章的诗意美。
2.学会使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1、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2、通过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文笔精华的阅读,专题内容的了解,养成比较、分析、归纳、拓宽、迁移等思考性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设计理念:
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干瘪、随意,空洞无物,是阻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篇优美的散文,尽显出语言优美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优美语言的品读,也是希望让学生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真情实感的有效尝试。本课应该以学生诵读为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字词预习(投影):
褒(bāo)贬 攒(cuán)聚 剔(tī)透 嶙(lín)峋
精髓(suǐ) 愚钝(dùn) 恬(tián)静 恍(huǎng)惚
怠(dài)慢 贮(zhù)藏 瞭(liào)望 黑黝(yǒu)黝
袅(niǎo)袅 圩(wéi)子
褒贬:评论好坏。
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圩子: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黑黝黝:没有光亮,黑暗。
介绍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专力进行散文写作。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2写作背景:
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早已闻名遐迩,著称于世。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它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作者通过对漓江风景的品评,揭示了劳动人民在其中所凝聚的深厚的感情和审美创造。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画山绣水”,这个题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在中国传统文艺中是指其中蕴含的诗意;绣活是工细纤巧,用“绣”来形容诗文或景物,一般是指其工巧、有华彩。题目揭示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二、结构分析: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不同于其他名胜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描写沿江景色及船家讲述的种种传说。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4、5段):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第6~15段):在船家的指点下,了解了这一带山岩的名称和有关的传说。
第三部分(第16、17段):对比过去,畅想未来。
三、整体感知:
(一)、赏读1-3段
1.齐读1-3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明确:(1)清奇峭拔;(2)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吟哦讽诵”第二段文字,读出作者的情感。思考: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
第一句:盛赞桂林山水。
第二句:先写水,用重叠,用比喻,写出水之绿。
第三句:写怪石奇峰,用比喻,写出峰石姿态万千。
第四句:用反问,突出桂林山水无人能写出画出的天然美妙。
3.赏读句子,并仿写一句。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明确:
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互文的两种修辞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自然美与劳动人民智慧情感的结合。
(二)赏读4-5两段文字
1.作者用形象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请你为每幅画取一个题目。
明确:(1).漓江水色图
(2).鱼鹰捕鱼图
明确:恰当的修饰词、恰当的动词,可使画面更美,更具体,更丰富。
2.请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表达。
(1)两幅画中,你更喜欢哪一幅?说说理由。
(2)两段文字中,哪些字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说说理由。
四、写作特点总结:
1、作者巧于选材。桂林景区的幅员广阔,可以写的美景很多,作者仅写了从桂林到阳朔漓江上所见的景色和听到的传说。在景色描写中,又相当有节制,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是重点写的,但是,也只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2、文章工于构思。杨朔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他是把散文当做诗来写的。本文入题引了一句用得很滥的诗,似乎落入俗套,但由于提出自己的理解,翻出新意,一下子切人中心。虽然是顺着往下写的,但是,由于作者有意设置小的波澜,显得宛曲有致。如从看鱼鹰捕鱼到听船家讲关于山岩的传说,结尾对过去时代的传说的理解等。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
3、本文创造的诗的意境非同一般。作者的人生思考和热烈的诗情融为一体,杨朔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客观世界,尽可能按自己的理解去赋予生活以一定的意义,让人回味。
4、 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本文中对于风景物象总是致力描绘,刻镂得很细致。如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句是释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为桥;第三句是进一步释说.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风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先要你看.再要你细看,比较,再要你细听,激起你的思考.再要你接受他的释说。
作业设计:
1、《初中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达标导测”10到13题。
2、收集有关家乡某处景物的传说,将写景与故事相结合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总写——清奇峭拔
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教学总结】
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挖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校协进课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3、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确立的教学重难点是:1、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我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中考要求,现在的中考依据文本,降低难度,所以我设置的主问题是课后探究练习题一: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是怎样结合的?
围绕主问题,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以下学习方法:①诵读法。通过大声朗读,体会杨朔的散文语言清新、绚丽、凝练的特点。②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③联想法。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传说故事,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比如:让学生自读作者简介和漓江的背景介绍,避免了教师的直白;体会语言特点时,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并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避免了教师的过多讲解;最后要求学生根据风景画,仿照课文所叙传说,编写传说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适时点拨引领,比如:在探究主问题时,由学生的回答,我适时指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赏析文章语言的妙处时,我适时地引领学生注意规范答题。
本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忽视了对子问题的精心设计,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没有紧扣中考要求精心设计,没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
2、有关月球之谜的课外资料。
学生:
搜集有关月球的传说及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诗句。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关的诗句──出示诗句后齐读。
3、同学们可真能干,知道这么多的课外知识。读了这么多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吗?
(是啊,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4、月亮可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月球图片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本课字词,自由读(你能读正确吗)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找到,读正确。
3、指名读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一轮多么明亮的圆月啊,我们用这一个词来形容她:皎洁。理解皎洁。
2、当这一轮明月升上高高的夜空,是多么美妙的景色啊: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遐想:出示遐想,什么是遐想?你知道人们关于月亮有哪些美好的想像吗?
(请学生说一说)
追问:你是从哪知道这些故事的?
对啊,这也是学习课外知识的好途径。
看了这么多的传说故事,再来看看这迷人的月亮,你有什么感受?
4、对着神秘的月亮,你有些什么美好的想像呢?
(听音乐,边听边感觉)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像。
5、再读第一句:
让我们带着无限美好的遐想,再来读读这句话(配乐朗读)。
6、是啊,月亮太美了,人们多么向往有一天能到月亮上去,看看吴刚和嫦娥,和他们一起遨游月宫。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无法登上月球,只能望月兴叹。人们多么想知道。
(出示三个问题,齐读)
7、指导读好问句。
(是啊,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些谜底。人们真想去月球看看)
8、齐读最后一句话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
1969年7月20日,是个值得全世界人类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月球,集中到了两个人身上。
1、介绍第一次登月的基本情况,观看图片。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宇航员踏上了月球,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
3、指名读句子,出示图片和文字。
4、指名说一说:读这几句话,月球上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理解奇异)
5、指名读:
能读出奇异的感觉吗?──齐读。
6、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
7、月球的景色真是奇异啊!对比第一自然段中人们眼中美好的月亮,你有什么想说的?
8、带着这些谜团,我们再来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齐读
四、初读三至八自然段
1、宇航员们从月球采回来各种标本让科学家们做研究,科学家们做了许多研究,那么,千百年来,缠绕在人们心中的不解之谜解开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自由地读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月球产生了什么谜团?
2、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3、想知道这些不解之谜吗?拿出关于月球的科学资料,读一读并想想:读读这些资料,看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4、集体交流。
5、出示省略号。是呀,当我们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非常希望能真正地了解月球,解开月球带给我们的不解之谜。谁知却发现,月球带更我们这么多的谜团。
6、大家的资料都是不一样的,想知道其他关于月球的知识吗?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看书。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会道
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
一、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 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题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