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范例[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组一只温度计、其他温度计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认识温度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
2.教幼儿怎样测量气温
(1)幼儿小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2)引导幼儿将温度计拿到户外,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3.小组进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4.教师指导并参与记录。活动结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们对温度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班级内有,孩子们已早就观察过)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些,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厚,观察到了温度计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但数字记录不是很理想,因温度计上的数字过小,分格过小,有些幼儿看不清楚。建议进行此次活动时,教师可将温度计的小格放大,画在纸上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图片:芒草
2。带锯齿的茅草,橡皮泥,锯子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
(1)教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茅草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小心地在橡皮泥上划一划,看看会发现什么?
2。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引导幼儿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教师:古时候也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为什么说他聪明呢?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1)出示锯子
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
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
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
3。 出示匹配图片
(1)鸟,鸭,蝙蝠,鱼。飞机,船,雷达,潜水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
(2)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竞猜游戏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 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 渔网(蜘蛛网)
(2) 母子雨衣(袋鼠)
(3) 电鼻子(猎狗)
(4) 脚蹼(蛙蹼)
(5) 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来告诉大家,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对三原色的认识,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组织幼儿通过操作,认识颜色的变化,让幼儿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
2。每张桌子上放一份装有红、黄、蓝三色水的烧杯和滴管三根,每组准备一幅画有大树、鲜花等的背景图。
3。每个幼儿一个果冻空壳,一根棉签,一张纸。
4。词卡:红色、黄色、蓝色等词卡各一套,每组词分别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认一认
1。神秘水:
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摇晃瓶子,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1)“老师这儿有三瓶水,都是什么颜色的?”
(2)“我们把它变成红色,画红红的太阳,好吗?”老师左右摇晃瓶子三下。“咦?怎么没有变成红色呀?哦,我忘了说口令了。小朋友一起帮老师说口令,好吗?”老师上下摇晃瓶子,请小朋友说口令:“变呀变,变呀变,变出红色画太阳。”
(3)同样的方法,分别变出黄色、蓝色的水。
(4)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揭示瓶盖的秘密:“原来秘密都藏在瓶盖里。”
2。: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其实都是由红色、黄色、蓝色这三种颜色变成的,所以我们把红色、黄色、蓝色称为“三原色”。
3。“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水,请你们自己玩一玩,小心点,别把水洒出来。”请幼儿自由玩色。
4。“你是怎么玩的?你变出了哪些颜色?”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展示他的作业纸。
5。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发现,同样用“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颜料,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却变出了“橘红”和“橘黄”这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呢?
6。:原来加入不同量的颜色,能变出不同的颜色。
(二)画一画,比一比
1。游戏:变色龙:让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颜色,用棉签蘸着给图画涂色。
(1)教师介绍“变色龙”:这是“变色龙”,它最奇特的本领是,能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如果变色龙躲在绿叶下,它会变成绿色;如果它蹲在橙色的树枝上,
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如果它爬在蓝色的花朵中,会变成什么颜色?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变色龙”,请你在给“变色龙”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用棉签蘸着颜料涂上相应的颜色,再把“变色龙”藏好。比一比,谁把“变色龙”藏得好,
不让它的敌人发现。
2。欣赏幼儿的作品,集体评议。
3。布置画展:机灵的变色龙。
活动延伸:
将材料放在“科学探索区”里,让幼儿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变出更多的颜色。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有主动交流和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恐龙的有趣和成功的喜悦。
2、能运用有关恐龙的已有经验,按意愿绘画出不同动态和表情的恐龙形象。
3、能大胆的与人交往,有序的操作。
重点:1、2难点:2
环境材料:
绘画工具:白纸、水彩笔、油画棒
辅助材料:各种恐龙玩具、图书
组织形式:集体
活动情景
儿童活动状态
教师教育策略
反思
一、游戏活动——“我和恐龙交朋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不同的恐龙玩具玩耍。
1、幼儿仔细观察活动室中的各种恐龙玩具、图书。
2、幼儿自选恐龙玩具玩耍。
(1)部分幼儿缺少活动的目的性,随意成分大。
(2)个别幼儿对恐龙的外形特征感知较差,把握不准。
(3)部分幼儿联系恐龙的动态和表情想象不够丰富。
1、以与恐龙交朋友引起幼儿
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幼儿园里来了许多的恐龙朋友,你们想和它们交恐龙吗?”
2、引导幼儿通过大胆动手操作和模仿表演,感知不同恐龙的外形特点并大胆塑造恐龙的动态。
(1)告诉你的小伙伴,你喜欢的恐龙朋友的样子有什么特别?它有些什么本领?
(2)它能做些什么不同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给我们看看。
3、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愿望。
“和这么多的恐龙交了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你们的恐龙朋友呢?用什么方法?”
活动情景
儿童活动状态
教师教育策略
反思
二、幼儿绘画活动。
1、幼儿按意愿确定绘画目标。
(1)部分幼儿画的恐龙形象不够鲜明,特征不突出,不同的动态、表情表现不充分。
(2)个别幼儿的绘画作品形象单一,与别人相同,缺乏创造性。
2、个别幼儿在操作时较无序,习惯较差。
1、鼓励幼儿大胆的、有目的的操作;观察幼儿参与活动时的`情绪、兴趣、积极性的表现。
①你想画什么恐龙?请把它们不同的表情、动作和特点画出来。
2、对幼儿绘画的情况,给予不同层次的帮助和指导:
①外形上:体态、五官、颜色、随身的标记性物品……
②动态及表情变化上:站、跑、走、跳、滚、爬、哭、笑、生气、睡觉、做游戏……
③鼓励幼儿大胆的与同伴交流、相互帮助。
色彩:注意色彩的搭配。
布局:引导幼儿添加不同的地点和背景,丰富画面。
形象:引导鼓励幼儿与别人画不相同的或创造新的恐龙形象。
要求:保持场地和手、脸、衣服的干净,按顺序使用材料。
3、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观察、交流、扩散不同绘画经验。关注活动中个别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较显著的幼儿,给予积极的鼓励。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洗手活动中,一个小朋友用肥皂在手上搓出了好多泡沫,他既兴奋又好奇,并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起了肥皂泡,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玩泡泡,我就想带孩子们一起探索更多玩泡泡的方法,从而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镂空的材料容易吹出泡泡。(重点)
2.会用记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尝试动手制作泡泡器,对科学探究活动感兴趣。(难点)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认真探索用什么材料才能吹出泡泡;难点是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泡泡器,增强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记录纸、幼儿用笔、吸管、积木、雪花片、小棒、毛巾、细铁丝、管状玩具、空胶带卷。
活动过程
实验一
1.教师出示泡泡,幼儿吹。(可以发现幼儿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幼儿吹泡泡的方法——轻轻吹),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
2.设置提问,引起幼儿思考。
(1)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材料,你们看看哪种可以吹出泡泡。
(2)认识后猜测。
3.幼儿操作实验。
4.共同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2)教师和幼儿共同验证试验结果。(对于幼儿争论的材料,如“雪花片”,老师可引导幼儿再次尝试,并请幼儿上台验证。)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不错,因为吸管、胶带卷、空心玩具和雪花片两头都是空心的,而积木和小棒都是实心的,所以大家记好了,只有镂空的材料才可以吹出泡泡。
实验二
5.引导幼儿自制泡泡器
师直观导入,出示材料让幼儿认识。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引导。
6.发放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巡回观察并适当给予引导)
7.幼儿在操作中结束活动
8.幼儿带着自己的泡泡器有秩序的离开活动场地。结束活动!
师总结:我刚才看到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一次就成功了,非常的棒;也有一些小朋友失败了好几次才成功,老师很佩服他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坚持了就会成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发明到外面比比谁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最多吧。
教学反思
课后,重新梳理一遍活动过程,我感觉有两点做的不够好:一是在材料的准备上考虑不周到,比如让孩子们进行探索实验的吹泡泡工具太毛糙,用铅丝还是不太安全,而且我其实可以启发孩子们,自己找一找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尝试吹泡泡;二是在孩子动手操作阶段,应该分组用不同的材质进行试验,并边实验边边记录整理结果,对吹泡泡的效果进行记录,最后请各组孩子自己总结发言,说说自己这一组的试验结果,使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得到升华,也锻炼了幼儿的动脑与说话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3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