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优选)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一
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说出看云的感受。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准备:
选择多云的日子和一块草地。
过程:
一、引发兴趣,唤起幼儿的有关经验。
1、谜语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
2、启发幼儿说说平时看到过什么样的云,它们像什么。
二、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形状,说说看云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一大片云,说说这片云的形状像什么。(让幼儿充分想象,发表意见。)
2、幼儿随意坐或站,自由观察天上的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云,它像什么,后来又变得像什么,为什么会变。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现象,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幼儿说出云是在不断移动的。)
三、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云宝宝和风娃娃》(附后)。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寂寞的太阳公公有什么愿望?云宝宝和风娃娃是怎样做的?它们变了些什么魔术?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所得,尝试仿编故事。
四、组织游戏:会变的云。
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片云在草地上任意地飘来飘去。当教师说“云变了”时,幼儿马上摆出一种姿势表示云的形态,并说说自己变的是一片什么形状的云。当教师说“大风吹来了”时,幼儿就四散跑开蹲下,表示云被大风吹散了。
活动二
目的:
1、引导幼儿认识云的形成过程以及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准备:
白云卡片一张,磁带、录音机各一,手电筒五支,白纸若干。
过程:
一、游戏:我是云宝宝。
随着愉快、轻松的音乐,幼儿依次传白云卡片。音乐暂停时,拿到白云卡片的幼儿可发挥想象,说:“我是云宝宝,我能变成××。”
二、讨论云的形成。
1、为什么天空中有云?云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回答。)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提问:“小水滴想旅行请谁来帮忙?太阳公公帮助小水滴变成什么飞上了天?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云是怎么聚集而成的?
三、讨论云的颜色。
1、云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天空中的云有时是白色的,有时是灰色的、黑色的?
2、通过实验感受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①将手电筒当作太阳,将白纸当作白云,引导幼儿做实验,观察当“太阳光”照在一张纸上时所产生的现象。(透过纸能清楚地看到光。)
②当“太阳光”照在叠放的几张纸上时,你发现了什么?(光能透过纸,但看得不太清楚。)
③再加上一些纸,你发现了什么?(看不见光了。)
3、小结:其实云是白色的,只是因为云的厚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当云很薄的时候,阳光照在它们身上,云看上去就是白色的;当云变厚时,阳光只能透过很少的部分,云看上去就是灰色的;当云很厚时,阳光无法透过,云看上去就是黑色的。
活动延伸:
画出各种各样的云。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红绿灯的作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在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三颗星星》故事ppt、红绿灯翻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想)瞧!是谁呀?他们都有什么颜色的啊?太阳妈妈想送他们来地球上学本领,你们想知道他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吗?那一起来听这个故事《三颗星星》,听完了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二、观看ppt,欣赏故事。
1、提问:这三颗星星学到了什么本领?幼儿自由回答。
2、分段欣赏。
提问:(1)三颗星星学会了什么本领?三颗星星学了本领后,太阳妈妈怎么做的?
(2)太阳妈妈思念孩子了?他是怎么做的啊?
(3)三颗星星回到太阳妈妈的.身边后,地球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讨论:A、为什么三颗星星回到妈妈身边地球就乱套?
B、三颗星星能离开地球吗?为什么?
(4)小朋友们你们说一说这三颗星星到底是什么呀?
小结:对,原来是红绿灯。
(5)红绿灯装在什么地方?(马路上,十字路口)
出示红绿灯的ppt。
红、绿、灯分别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红绿灯会发生什么事情?(会发生交通事故,交通阻塞)
小结:所以在生活中,红绿灯很重要,他们在街道上指挥交通,我们不能没有他。它是交通信号灯,告诉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三、游戏:红绿灯。
(东营市广饶县道庄镇实验幼儿园)
body { 9pt}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提高细致观察的能力。
2、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知道树叶都有叶脉。
活动准备:
1、拓印树叶用的油泥、泥工板,圆柱形积木。
2、《梧桐树叶叶脉什么样》的记录单、笔、胶棒、纸片梧桐树叶若干。
3、叶脉书签、叶脉图片、梧桐树叶、以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等
4、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拓印的内容。
教师:叶子落下来了以后,时间久了会怎样呢?我们把这些美丽的梧桐树叶留个影吧。
2、用油泥拓印梧桐树叶,引出叶脉。
(1)教师介绍新材料--油泥拓印梧桐树叶
(2)幼儿操作,用油泥拓印树叶
(3)教师: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许多细线呢?这些细线是什么?(叶脉)是否每片树叶都有这样的细线呢?
3、观察梧桐树叶叶脉,探索其结构。
(1)幼儿猜测并绘画叶脉。
(2)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细致观察实物。
(4)观察梧桐树叶脉的图片(ppt或实物)。
(5)再次绘画叶脉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讨论叶脉的作用。
教师:为什么梧桐树叶脉长的像一张网?为什么会粗细连在一起?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有什么用?
(植物通过根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了传送养料,像动物有血管一样,植物的身体里也长出了许多很细的管子,从根的末端开始,经过茎到叶子的位置,这些管子藏在茎里面,平时是看不见的,但是到了叶子里面就变成了更细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们就是叶脉,我们从外面就能看到;另外叶脉还能支撑叶子。)
5、拓展。
教师:除了梧桐树叶长有叶脉,其他的树叶也有叶脉吗?这里还一些其他的树叶,我们再看看,他们也有叶脉吗?观察一下他们的.叶脉是怎样生长的?和刚才看到的梧桐树叶一样吗?
小结:树叶的形状不同,叶脉生长的形状也会不同,但是他们都会有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送养料和水分,还可以起到支撑树叶的作用。
活动延伸:
我们下次再来看一看,印一印,把更多的树叶叶脉的秘密告诉你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性质及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袋外贴上1到7号标签。
给每个学生准备: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观看《水的故事》,问:刚才同学们看了《水的故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它对我们的用处可多了。关于水,我们知道些什么呢?板书:水 看一看、听一听
活动(一)
我们知道的水
1、小组内先交流有关水的知识。
2、填写网状图指导:我们要把你所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填写在这张网状图上。填写时要注意对水的知识进行分类。比如:水的用途有哪些,先画一个气泡,填写用途,再在用途下面画个气泡,填写洗衣。
3、班级交流有关水的知识。交流时,要发表有根据的见解。如果要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评判,也要用事实进行说明。(板书: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填写在网状图的一边,然后师生共同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处理。)
1、小组讨论
2、听懂,填写网状图
3、交流水的知识
4、观看,开阔视野
活动(二)
水在哪个袋中
1、水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对水熟悉吗?
出示袋:这里有几个袋子,里面分别装着石头、木块、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等。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将袋中的水和其他物体也一一分辨出来呢?
出示问题:
边分辨边小组交流:
1、比较容易辨别的物体有哪些?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的?辨别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难以辨别的物体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2、小组实验分辨。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辨理由。教师板书:实验方法:耳:听一听;手:摸一摸、摇一摇、捏一捏;眼:看一看;……
鼓励:我们的'方法越多,观察得越仔细,辨识的准确性就越高。
哪几种物质没有辨别出来,为什么不易辨别?
4、对不易识别的这几种物体,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用眼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辨别呢?(闻)
强调:为了安全,我们做实验时,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尝实验用品,那么我们该怎么闻呢?(“扇闻法”)
5、学生分组活动闻一闻,汇报分辨结果。
如果不闻,只看一看,能分辨出这三种物质吗?
6、小结:我们借助鼻、手、眼等感官,通过仔细观察,分辨出了这七种物质,同学们真了不起呀。
1、明确任务
2、小组实验、交流
3、汇报
4、思考说方法
5、小组实验、汇报
活动(三)
给物质找同类
1、那么,你们能将它们分类吗?为什么要这样分呢?你们有几种分类的方法呢?
2、小组分类,学生汇报交流。
3、指出液体、固体、气体这样的分类方法是科学的分类方法,为什么这样分呢?
4、生活拓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液体、固体和气体,看谁的知识最丰富,举出例子来。
1、明确任务
2、小组分类、汇报
3、谈科学分类的看法
4、学生举例,同学互评
小结拓展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水有了更深的认识。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水和油同样是液体,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下节课来研究。
3、同学们,让我们在《节约用水》的小动画中结束这节课吧。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能把自己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的猜想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喜爱青蛙,初步具有保护青蛙的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 知道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是人类的朋友。
2、 小蝌蚪变青蛙的VCD一张,《小鱼与水草》录音带一盒。
3、 记录卡片每人一张,彩色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1、 导入主题,介绍记录卡片
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的生物角里有很多的小蝌蚪,大家是不是经常去看它们、照顾它们啊?小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
介绍记录卡片:(小朋友们有的通过观察生物角的小蝌蚪,有的听爸爸妈妈说,自己心里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都有了想法,下面请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猜想的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画下来。)
出示卡片:(老师已经给小蝌蚪画好了“家”,我们数一下,小蝌蚪有几个家)
手从左到右指着框框(对,共有5个“家”)(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变成青蛙很快,觉得3步或4步就够了,没关系的,小蝌蚪的`家可以空出来,你认为要几步就画在几个框框里。还有有的小朋友可能不会画完整的青蛙,那画个青蛙的头表示,只要你自己知道图画代表的意思就可以了,画地不好没关系。在卡片的下面写上学号,不会写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
提要求(小朋友在画的过程中不要看别人怎么画,也不要讨论,自己动脑筋,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起立,拿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位置上。)
2、幼儿在记录卡片上完成猜想过程(这里基本不进行指导,只鼓励幼儿把这个过程完成)
3、讲评卡片,组织讨论。
选两张错误的卡片,请完成该张作品的小朋友讲一下。
选一张正确的卡片,请完成该张作品的小朋友讲一下。(后来此步骤没完成)
在小朋友讲自己的猜想时不进行“对与错”的评断。
组织讨论(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有的小朋友认为青蛙一下子就长出了四条腿。有这么多不同的意见,现在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来说明你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教师引导小朋友回忆过去的观察经验,解决本次活动认知上的难点——小青蛙是先长前腿还是后腿,还是四条腿一下子就长出来了。(我们生物角的小蝌蚪是不是都一样的?有没有小朋友看到过只长了两条腿的小蝌蚪?请看到过的小朋友讲一下长两条腿的小蝌蚪长的是前腿还是后腿。)
在顺利解决此难题的基础领幼儿蛙跳着离开教室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科学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教材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学情分析学生对周围植物比较熟悉,上课兴趣浓厚。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学法指导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吗?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
(全班、小组)交流
科学教案 篇7
中班科学:挖野菜——荠菜
活动目标: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
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
: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活动建议:
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起点和终点之间多条可行走的路线,发展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实践,让幼儿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乐于尝试。
3、引导幼儿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与人交往。
活动准备:
1、相关教学ppt
2、路线图(自制)
活动过程:
一、初步学会观察画面,感知"经过xx到达小熊家的路线"。
1、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直接出示ppt封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师:你从图片上发现了什么?
2、小兔、公鸡、小鸡到小熊家做客。(出示路线图1)
(1)观察小熊家的位置。
(2)分别观察三条路旁的不同风景。
(3)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经过…到达小熊家"。
二、通过故事的发展,引导幼儿进入小动物追赶狐狸的故事情境。
1、出示ppt,继续故事情节。(师:"狐狸抱着小鸡要从车站逃跑,我们赶快赶到车站去,咦!车站在哪里?")
2、出示(路线图2)观察:
(1)先观察路线图,找到小熊家和车站,认识起点和终点及街道上的建筑物名称。
(2)引导幼儿说出要从三条不同的路分别去追赶狐狸。理解"从xx出发经过xx到达xx"的'多条路线。
(3)"动物们到达车站,但是狐狸已经逃走了,狐狸带着小鸡跑啊跑啊,跑到了…。(出示ppt3),小动物们紧追不放,为了看清楚狐狸逃跑的路线,它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它们怎么做的啊?…"(重叠起来)(师: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结果它们看到狐狸跑到了哪里?出示ppt4,狐狸跑到了海边坐船逃走了,可是小动物没有船怎么办?
三、观察(路线图3),引导幼儿知道要分别买不同的东西出海。
1、引导幼儿看任务单,并示范一个走法。
2、幼儿领任务单,说一说自己帮助谁买东西,用手指先走一走,再用水彩笔绘出路线图。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展示幼儿路线图,大家一起来验证对错。
5、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走了不同的路成功的帮小动物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动东西,它们终于划着船出发了(看ppt)来到了狐狸的家,小熊推开门打算把小鸡抢回来,可是小鸡说话了"朋友们,别伤害狐狸,其实它只是想请我到他家来做客,他想做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们一起喝茶吧"小熊说:" 哦!原来是这样,狐狸!你应该早告诉我们就好了"于是朋友们高兴的在一起聊天喝茶了!
6、进一步让幼儿明确要和别人交朋友应具备的交往礼仪。
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找朋友》
科学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进行了“植物”和“动物”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在这个单元里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当学生们对各种物体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可以按照组成物体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描述这些物体。而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材料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1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这一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他们将观察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书包和教室里的设施,分辨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常见材料,描述它们的特性。这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二)、具体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教学准备:
1、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餐巾纸、牙刷、毛巾、钥匙、玻璃杯、木梳)。
2、我们身上的物品、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的统计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问:摸奖见到过吗,你摸过吗?今天我们也来摸摸,看看你的运气如何。老师先告诉你们,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你摸的时候,说说你摸到的感觉,并猜猜你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它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摸奖猜谜活动
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在老师准备的百宝袋里摸各种物品,学生每摸出一种物品都让他猜猜这种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3、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后师说:是的,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材料人们使用,今天咱们就来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要研究的问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会越感兴趣。用摸奖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似乎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对小学生来说也很意外,在兴趣盎然的摸奖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观察记录身边的材料
1、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带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试着把它们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14
[精选]科学教案08-21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