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4篇(热门)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活动过程:
(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
1、提出问题:
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
2、幼儿猜想并记录: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预想与对策:
(1)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没有注意到要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个喷泉的水柱喷得高: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轮流使用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观察。
4、结果与讨论:
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一个孔的喷泉喷得高、两个孔的喷泉喷得低的经验。
(二)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
1、提出问题:出示三个孔的`喷泉,并提问:“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为什么?”
2、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预想与对策同上)
4、结果与讨论:
知道一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三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并能够归纳出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的新经验。
(三)游戏:看谁的喷泉能喷到报纸上
(四)活动延伸:怎样才能使喷泉的水喷得更高?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但在外面活动的小动物却越来越少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过冬去了。怎么过冬呀?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通过《动物过冬》这节科学活动课,不但让孩子们了解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变化,还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能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满足孩子们探究小动物的的欲望。本次活动运用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等,克服教师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通过观察、探究,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快乐的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知道动物过冬主要有四种形式:
⑴贮存食物;
⑵冬眠;
⑶迁徙;
⑷换毛。
2、理解词汇:迁徙、冬眠等。
3、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4、通过游戏模仿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片、图书等活动材料。
2、让孩子们观看有关动物过冬的视频。
3、活动室里设置供孩子们躲藏或蜷缩的空间,并布置“动物过冬方式”的背景图。
4、安排一名孩子扮演情境中的角色。
5、小动物头饰若干。
6、小动物图片。
7、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7-28页。
活动过程:
一、 以谈话的形式,引起兴趣。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季)冬季的天气怎么样?(很冷)看一看,你们是怎样度过这寒冷的冬天?(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戴上手套、穿上棉衣、棉鞋、生上炉子、安上暖气、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小动物不会穿衣服,那你们知道不知道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吗?(讨论)
二、 冬天来了
1、教师根据图片,有表情的讲述小动物过冬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的表演要有一种即将面临天寒地冻境遇的紧迫感。
2、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引导观看有关的视频和图片。激发说出故事里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鼓励大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和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3、提出问题讨论:
(1)、大雁和小燕子用什么方式来过冬?飞到南方去过冬,那里的天气很暖和,又有很多喜欢吃的食物。(随时丰富词汇:迁徙)
(2)、哪些小动物在冬天需要换上厚厚的毛或羽毛来过冬呢?小羊、小狗、小猫、狐狸、狼;鸡、鸭、鹅等
(3)、哪些小动物是靠冬眠来过冬的?如:青蛙、蛇钻进地洞里,狗熊躲进树洞里等。(随时丰富词汇:冬眠)
(4)、还有哪些动物和小松鼠一样储存粮食来过冬呢?如:蜜蜂、蚂蚁等。
鼓励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的`想象、思考,扩展发散性的思维,在交流中总结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进一步激发探究的兴趣,而且生动形象地感知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4、引导总结小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小动物过冬主要有四种形式:
⑴贮存食物;
⑵冬眠;
⑶迁徙;
⑷换毛。
5、我们到森林里去,问问小动物们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好吗?小动物们肯定会很高兴的告诉我们,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三、访问小动物
1、利用布置的“小动物过冬方式”的背景图。
2、每个孩子戴上一个头饰,扮演一种小动物角色,躲藏或蜷缩在活动室的背景图下。
3、教师或一名孩子扮演访问者“咚咚”敲门:“里面住着谁呀?”孩子们回答:“我是蛇,我住在洞里。”“我是大雁,我要飞到南方去。”等等。
4、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评价,看看谁能学着所扮角色的口吻说的既具体又清晰。
5、重复游戏,以巩固小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6、把小动物的头饰贴在“小动物过冬方式”的背景图上,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
这节科学活动课让孩子们在观察、探究中,通过形象直观的学具、视频、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知道小动物几种主要的过冬方式:
⑴贮存食物;
⑵冬眠;
⑶迁徙;
⑷换毛。
做到了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过程中,快乐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活动延伸:
把孩子们搜集的小动物图片放在科学区,供孩子们相互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幼儿对雨十分好奇,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疑惑,并对此充满幻想。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利用视、听、讲、做的结合,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征、用声音和动作对雨进行模仿,引发幼儿对雨的思考,打开幼儿思维的空间,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标:
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它们变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1、讨论。
2、分组合作画雨循环图。
五、游戏:云彩和风儿
幼儿演风和云。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气,扮演“云”的幼儿先表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我设计了这节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动重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发出噪音。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用具:碰铃、铃鼓、三角铁、玻璃瓶、纸、塑料袋、纸盒、橡皮筋、米粒。
2、教师操作用具:鼓、各种声音的录音,三个装水的玻璃杯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杯子会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二、探索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脚等。
2、引导幼儿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并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三、小实验《米宝宝跳舞》,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1、幼儿将米粒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发生的现象。
2、讨论米宝宝会跳舞的原因。
3、再次进行实验,把一只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小结: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时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
四、帮助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那种声音好听?优美好听,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被人们称为乐音;刺耳、难听、杂乱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称为噪音。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说说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听到难听的噪音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4、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发出噪音?
五、教师总结:
小朋友知道了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多听乐音,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