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序号: 时间: 课型: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的能力。
重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难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关键:
熟练朗读
课时:
3课时
教具:
录音机、多媒体
学具:
生字卡片
相关知识点:
杨科的简介
教学突破点:
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音乐渲染、激趣导入:
1、 这里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2、 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3、 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想认识他吗?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画出本课生字。
3、 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 集中学习本课生字:
1、 牧、论、呜、野、蚊、躺、切、都是形声字。
2、 奏是会意字()
3、 教师范写。
四、 练习:
1、 为下面的字扩词:牧、切、野、奏
2、 读下面的词语:
牧童、无论、野果、蚊子、躺在、奏乐、呜呜、马
鬃、笃笃
五、 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杨科
牧、论、呜、野、蚊、躺、切、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音乐?
2、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音乐家。
二、 分析课文:
1、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音乐家是谁?他几岁了?长什么样了?
(2) 交待描写人物特征的方法,并能口头表达。
2、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说说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扬科喜欢音乐)从哪句话中看出来了?
(2)归纳出“地”的用法如:
青蛙呱呱地叫、啄木鸟笃笃地啄、甲虫嗡嗡地叫等
3、 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1)体会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三、 练习:
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轰轰隆隆、呼呼、啪啪等象声词说几句话。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杨科
年龄、样子、爱好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2、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教师引读关键词如下:田野里------果园里------凡是------他都------他都觉------堆草料的时候------傍晚------青蛙------啄木鸟------甲虫------杨科躺在河边------
1、教师板书关键词,学生看关键词尝试背诵。
二、找一找,看图画,到课文中找句子。
第一幅图对应为:有时候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杨科躺在河边静静的听着。
第二幅图对应句子为:可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
请学生谈一谈这两幅图的共同点:都能表现出杨科酷爱音乐,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请学生也试着来读一读。(现在你就是小音乐家杨科,你那么陶醉,那么喜欢听这些声音,你来读一读吧!)
三、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读一读,做一做。
1、请学生读一读,学一学这些声音。
2、请学生根据每幅图说一句话,并且用上书中给的象声词。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动作表现这些声音。
五、练习。
1、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等象声词
说几句话。
2、根据课文的学习请你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杨科是 。
杨科是 。
杨科是 。
作业
把课文第三段背诵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 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后记: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读、会写10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2、能初步体会女娲的志向及她补天的经过。了解女娲的性格。
3、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懈努力。
4、有感情朗读课文,受到思想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体会女娲的远大志向及补天的辛苦。
【教学难点】
明白女娲补天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都听过或看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说看。
(《精卫填海》、《西游记》、《宝莲灯》、《哪咤传奇》等)
2、是的,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了许多优美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之一。板书。
3、读要带着疑问去读,看到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女娲是谁?为什么要补天?怎么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
三、再读课文,感受天塌地陷后造成的严重后果
1、自由读文,出示自学要求: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⑵ 女娲是谁?为什么要补天?画出有关句子。
2、检查字词:
轰隆隆塌下 露出 燃烧 围困 挣扎 熄灭 冶炼 液体 山冈
3、交流问题1:
女娲是谁?
4、交流问题2:
她为什么要补天?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⑴ 自己认真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交流。
指名读,齐读。
⑵ 此时此刻,你就是女娲,你见到了这悲惨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伤心 难过)为什么伤心?
5、面对这些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女娲是怎么做的?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立刻一词体会到了为了救人,她很着急。马上就去求雨神了。)她会怎么求雨神降雨?
为了拯救人们,女娲造了船,又不惜去求雨神。你觉得她是怎么样的人?
(一心为了人们 善良)
6、出示: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终于被救上来了,山顶上的人们也获救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人是获救了,但是危险还可能存在。)要想没有危险,只有怎么做?
(补天)
7、找出女娲补天的有关句子。认真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交流:
冒着生命危险看出补天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但女娲还是作出了这么个决定。
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看出女娲为了找齐五彩石花了很多时间。找了很多地方。
(很用心、细致)
五天五夜也能看出冶炼的时间长。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学会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教学过程:
一、 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北大荒的秋天,齐读课题
2、 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这个地方杂草丛生,一片荒凉,解放后,经过劳动者的辛勤开垦。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还成了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真可谓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3、 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呢,老师就带你们去北大荒走一走。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轻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 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三、 检查自读情况
1、 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小黑板出示)
几缕 橘黄 绛紫 锦缎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北大荒 一碧如洗 银灰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清澈见底
(1)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过渡:同学们能把词语读得那么好了,那么对于长句子是不是也能读得那么好呢?
2、 读长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的停顿。)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3、 读课文
(1) 指名分自然段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 师生共同评议
四、 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理由
2、 相机板书:天空 一碧如洗 天空象被洗过一样
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你是更加喜欢北大荒秋天的天空。
的确很美,老师也喜欢,老师最喜欢的是流云,它出现在西边的天空,那么这些流云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流云的句子(小黑板出示)
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啊?有谁读得比他更好?再指名读,齐读
为什么叫流云?引出流云变化速度快(转眼间)它们怎么变化的呢?(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啊)课文中又把它比作什么?五彩斑斓说明颜色真多,一幅多美的画面(齐读)
五、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收书写。
1、 出示生生字
指名读
2、 识记生字字形
哪些字可以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
哪些字可以用熟字换部首来记?
哪些字可以用熟字去部首来记?
碧怎么记?
3、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写好碧紫燃3个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六、 课堂练习设计
1、 用钢笔描红,临写。
2、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先( ) 火( ) 此( ) 冷( ) 文( )
洗( ) 灰( )紫( )岭( ) 纹( )
3、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汇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及词语卡片制作上课用的课件。
课前指导学生把文具摆放整齐,做好上课的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复习课文小朋友们,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玩具柜前的孩子》一课,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一节课我们
2、就继续来读
3、读这篇文章,现在谁想来有感受情地读一读呢?
4、指名读,其他同学听评。1、回忆,指名说一说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评价。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激起学习兴趣。
二巩固字词
1、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复习认读。
2、出示生词卡片,全班赛读。
学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记忆字词,同时进行比赛。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记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让生字词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2、自由“读贴”,说说你的发现(怎么记,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
3、让学生范写其中两个字(是学生感觉到比较难写的字)
4、指名演板,大家来评一评。
1、在老师的要求下,规范的'写生字。
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四巩固练习
1、引导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2、引导学生同桌间互相提写生字,评价哪个字写得好。
3、指导完成“我会读”练习。
4、课堂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盯着柜台( )地看小汽车( )找出小汽车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觉得玩具柜台前的那个孩子是个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我觉得售货员阿姨是个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连接,使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连贯。全文共11节,分四段。第一段(第1节)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段(第2节)用详实的数据、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第三段(第3——10节)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第四段(第11节)写了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材分析
本文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朴实、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其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第二到第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这两段文字语言精确,说明方法多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写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反复朗读品味。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 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 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 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2、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金字塔座落在哪?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金字塔为何而建?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a、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过渡: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又使我们加深了对金字塔的了解,那课文的第三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结合资料,个人汇报:
(高146米,相当于40层大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数字,板书:数字;朗读指导:我们的综合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综合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你会怎么想?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绕一周走一公里: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
指导朗读,你知道绕我们学校走一圈多少米吗?算一算,绕金字塔走一圈相当于绕学校走几圈?)
(231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镇约有四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小结:这一小节中罗列了许多数据,也把金字塔与其他事物作了比较,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3、引读第3节。思考: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加上具体形象的描述,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交流。(宏伟、精巧;智慧、勤劳;奴隶、剥削)
4、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
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很大, 。
三、过渡: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这么宏伟这么精巧的金字塔,3000年前的古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的呢?
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 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
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
四、课后练笔:
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
一篇介绍长城的。
板书设计: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材分析
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现在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了吗?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
第二至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东西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代表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课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它们充分说明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及其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4、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点:
作者是从那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作者怎样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音乐之都”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
1、 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将你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 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教师板书:
媒体出示: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通过网站,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本,要求从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A——①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同学们发现第一句话与后面几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放在自然段开头,突出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哪几个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
④你能谈谈你所理解的“摇篮”吗?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⑤媒体出示: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是的摇篮。是。
⑥齐读。
小结:这一节写了音乐大师在维也纳的创作生涯来体现了维也纳的确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B——①回答第二个问题:板书: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②网站出示:欣赏维也纳风光。
③抓住“到处、就连……也”等引读课文。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
C——①回答第三个问题板书:离不开音乐
②齐读课文。
小结:维也纳人真的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③你喜欢刚才我们学习的哪一节就读。
总结:这里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了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仅仅如此吗?
不!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创建于1869年的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五、六自然段
学习第五节
1、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几句话之后的感受。
2、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追问:哪些词句体现)——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追问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历史悠久——1869年板书: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出示网站上的歌剧院,欣赏
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其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让音乐之都更美。
4、齐读本小节,通过朗读体现出这座音乐之城的伟大与奇妙。
学习第六节
1、引读第6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
小结:我们知道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全世界的影响。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三、回归整体
1、齐读全文,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2、总结:这篇课文作者怀着赞叹的心情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无限向往。
四、课文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设计:
16 音乐之都维也纳
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习作4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准备
在本次习作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名人游记,并从内容和思路上做适当的记录和摘抄。 推荐:福克纳-《日本素描》;卡夫卡-《族途札记》;夏多布里昂-《金字塔感言》 阅读要求:
1,把你觉得作家描写最传神、最细致的部分反复朗读,并摘抄。
2,选择其中的两篇,就的思路做一个提纲式的记录。
二、赏析部分作品
1、同学们,我们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不少的名人游记,有哪些收获呢?
2、请同学们从自己所读的作品中选择一篇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1) 在小组里交流。
(2) 大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师生共同阅读习作例文。
(1)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描写的?号称“中华一绝”的龟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肚子里。
(2)读了,你感觉到了“绝”吗?为什么?
(3)小作者重点写了哪些部分?是怎样抓住一个“绝”字来介绍和描写的呢?
三、指导练笔
1、同学们,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老师相信在我们如此丰富的积累的基础上,同学们的习作也一定是精彩纷呈的!
2、指导学生写提纲。
提纲要求:(1)列出写作的顺序。(2)在提纲中反映出重点部分。(3)一些精彩语言。
3、交流写作提纲。
(1)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互提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在大组交流、汇报。
1、学生练写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
3.学生誊写。
练习4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习惯,了解有些病句就是由于错用、漏用标点所致。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学习欣赏自然美,学习写景的用词和方法,积累词句,丰富文化知识,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这个句子可能会有几种意思。
(2)通过阅读,说出这个句子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出现句子意思表述不明确的原因。
(4)学生给句子加标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小芳的日记。
(2)学生试着改日记加标点。
(3)指名读出自己所加的标点,说出理由。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句意表述的明确,注意标点的使用。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讲明出处与阅读要点)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这个片段描绘大明湖、千佛山的景色,文字精彩大哪些地方?
(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小结:一边读一边体会色彩、光影的变化对写景的作用。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埃及的金字塔》。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矗立、埃及、智慧”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二、教学第四题
1、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世界名城的资料。
(2)让学生就其中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世界名城,找寻它的雅号与城市特点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侧重的准备材料。
2、审题。
(1)复习《音乐之都维也纳》。
(2)学生说出上文在介绍时的方法和特点。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要求: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1、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城市。
(2)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
(3)全班同学评议:介绍的哪些地方讲得精彩?
2、反馈。
三、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亚、赤。
2、指导。
(1) 学生读贴,小结写好“亚、赤”的要点。
(2) 教师范写,讲解“亚、赤”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的位置。
3、练习。
4、反馈。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把握全文结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
细读课文,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标本—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出示对联)
师:俗语说“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下有苏杭)
投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还有两幅对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明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总的赞美了苏杭,而第2、3联,明确得写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
二、了解作者、解题
大家看课本105页的注释,补充: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序言。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序言:一般写在着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而这篇文章就是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的。
大家看注释,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
检测字词
1、注音:
轩榭(xuan xie) 重峦叠嶂(chong luan die zhang) 丘壑(qiu he) 嶙峋(lin xun)
相间(xiang jian) 池沼(chi zhao) 应地制宜(ying di zhi yi)
2、解释词语:
(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3)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4)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5)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6)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时间大概5—7分钟)
明确:(第2自然段)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
前四个方面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后面三个要稍为归纳(第7、8、9自然段)
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
建筑的色彩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