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10-15 12:11:3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班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小班教案8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用好听的声音念儿歌。

  2.知道打喷嚏要讲卫生、讲文明。

  活动准备:

  童易软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兴趣(目的:分享交流经验,引出话题)

  提问:你们平时打喷嚏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二、欣赏儿歌——了解儿歌内容(目的:通过聆听以及观察图片,知道小动物是如何打喷嚏的)

  1.出示图片大黄狗

  提问:大黄狗怎么了?(打喷嚏)(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儿歌的听辨)

  提问:大黄狗打喷嚏对准了谁?(对准了小狗)(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儿歌的听辨)

  提问:黄狗打喷嚏吓跑了谁?(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儿歌的听辨)

  小结:黄狗吓跑了小鸭和小鸡。

  小结:大黄狗打喷嚏的时候对准了小狗,阿嚏,吓跑了小鸭和小鸡。

  2.出示图片河马

  提问:

  (1)河马打喷嚏是怎么样的?(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图片的观察)

  (2)河马打喷嚏的时候吓跑了谁?(小鱼乌龟)(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图片的观察)

  小结:河马打喷嚏,张大嘴巴,吓跑了乌龟和大鱼。

  提问:为什么乌龟和大鱼会被河马吓跑了?(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小动物被河马吓

  跑的原因猜测)

  小结:因为大河马不讲卫生,打喷嚏把嘴巴张得大大的,他的口水都喷了出来,这样其他小动物也会被他传染的.。

  3.出示图片大象

  提问:

  (1)大象打喷嚏是怎么样的?(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图片的观察)

  (2)大象打喷嚏吓跑了谁?(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图片的观察)

  小结:大象打喷嚏,伸长了鼻子,吓跑了山羊和毛驴。

  提问:为什么山羊和毛驴会被吓跑?(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小动物被大象吓

  跑的原因猜测)

  小结:因为大象鼻子伸得长长的,把山羊和毛驴吓跑了。

  提问:大象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小结:大象这样做会让其他小动物也得感冒,会把病传染给别人,所以不好。

  4.出示图片宝宝

  提问:宝宝打喷嚏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啊?(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图片的观察)

  小结:宝宝打喷嚏,捂住嘴巴。打喷嚏的时候捂住嘴巴,声音就比较轻。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宝宝打喷嚏。

  三、朗诵儿歌(目的:学会念儿歌)

  1.教师念儿歌

  师:老师看着这几幅图还编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打喷嚏》,我们一起来听听。

  2.跟念儿歌

  师:好听吗?跟老师来念一念吧!

  3.幼儿念儿歌

  师:宝宝打喷嚏的时候声音怎么样的?(轻轻的)其它小动物打喷嚏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很响的)那我们念到宝宝打喷嚏,阿嚏这句时声音轻点。其它小动物打喷嚏很响那我们念的响点。

  四、经验分享——知道打喷嚏要讲文明(目的:知道打喷嚏的时候要捂住嘴巴)

  提问:我们来看一看下面哪个小朋友打喷嚏的方法是对的?(教师关注幼儿对于正确的打喷嚏方式的分辨)

  提问:宝宝在打喷嚏的时候是捂住嘴巴的,那为什么要捂住嘴巴?(教师关注幼儿知道要捂住嘴巴打喷嚏的原因)

  小结: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或手帕捂住自己的嘴巴。打喷嚏不仅不能对着别人,因为打喷嚏时会跑出许多的细菌,而且很不礼貌。有的小朋友感冒咳嗽了也不能对着别人咳嗽。

  20xx.3.30

  附儿歌:

  黄狗打喷嚏,对准了小狗,啊—嚏!吓跑了小鸭和小鸡。

  河马打喷嚏,张大了嘴巴,啊—嚏!吓跑了乌龟和大鱼。

  大象打喷嚏,伸长了鼻子,啊—嚏!吓跑了山羊和毛驴。

  宝宝打喷嚏,捂住了嘴巴,啊—嚏!声音轻轻的……、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是幼儿现实生活地再现。利用了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是个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且儿歌中小动物是幼儿所喜欢的,因此幼儿比较感兴趣。通过活动不仅知道打喷嚏的时候鼻涕、唾沫到处乱飞,细菌也跟着鼻涕和唾沫飞出来了,会传染给别人很不卫生,还让幼儿学会了儿歌。幼儿也都知道了正确的打喷嚏的方法,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当然,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随时随地的提醒,以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托班幼儿学会水杯口朝上拿杯子。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小豆豆、水杯、装豆豆的筐子。场地一端是装满豆豆的筐子,另一端是空筐子。

  活动过程

  1.老师请幼儿在装满豆豆的筐前站好,说:小豆豆要搬家,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把这么多的豆豆运到对面的空筐子里?

  2.幼儿回答完,老师说:"咱们用小水杯帮忙运豆豆好不好?"

  3.老师交待用水杯运豆豆的方法,强调杯口一定要朝上,否则豆豆就撒出来了,边说边给幼儿示范。老师提示说:要是撒了就小心拣起来再向前走。

  4.幼儿将豆豆运到对面的空筐子里倒进去再回到起点,重复前边的.动作。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小百科:搬家指从一个地方搬到一个新的地方。纵观现代人的一生总会有几次的变迁与异动。大多数的国人均相信迁移(搬家)会给当事人(或屋主与家人)带来不同程度,或多或少吉凶祸福的感应,所以,多数人迁移(搬家)时总会选个黄道吉日,择定吉时、方位并遵循相关的传统习俗及喜忌,希望能有吉祥兆应,也才觉得安心。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明亮的眼睛》是省教材小班上册主题六《我自己》中的一个教育内容。

  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植物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事和物越来越感兴趣,他们对自己的五官也很感兴趣,也有所熟悉,但由于他们年龄小,在玩耍中,因缺乏生活经验,容易受到伤害,不知如何去保护好自己的五官。现在的孩子到了小学里戴上眼镜的就很多给生活、学习带来了不便,有必要让他们了解有关眼睛的知识及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以帮助幼儿了解有关知识和保护视力的一些方法。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萌发保护眼睛的意识

  2、 引导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3、 了解眼睛的外观结构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难点:

  让幼儿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爱护自己的眼睛。

  活动准备:

  万花同、望远镜、图书、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教师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通过猜谜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的内容)。

  2、请幼儿相互观察小朋友的眼睛,引导幼儿认识一下眼睛的外观结构

  (1)眼睑:它分上眼睑和下眼睑,找一找我们的眼睑再哪里?摸一摸我们的眼睑还会眨呢,我们平时说的眼皮就是眼睑。

  (2)眼睫毛:眼睑上长着一些小细毛,有的黑黑的、长长的,有的.短一些,你可以摸一摸自己的眼睫毛在哪里。

  (3)眼球:眼睛里还有什么呢?在里面还有一个眼球,请小朋友告诉老师眼球是什么形状的,并请小朋友转一转自己的眼球,,让幼儿知道我们只有两只眼睛,一只左眼一只右眼,眼球会转。(这个环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了眼睛的外观结构。孩子们很直观地观察同伴的眼睛,参与积极性很高,有观察开始,引导幼儿关注自身,内容贴近生活,让幼儿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解眼睛的简单结构,教师的指导也及时有效)。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积累相应的数经验。

  活动准备:

  水果若干,摸摸袋若干;水果图片;西瓜奶奶教具一个,蛋糕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出示西瓜)问:这是谁?你们看这是西瓜奶奶还是西瓜宝宝啊?(西瓜奶奶)你是从那里看出来它是西瓜奶奶啊?

  2、额头上这一条条是什么?这一条条的线,我们叫它皱纹。奶奶有皱纹,我们小宝宝有皱纹吗?

  (二)观察水果,了解水果的特征

  1、幼儿操作:今天,西瓜奶奶过生日,谁想去啊?西瓜奶奶说你要带一个宝宝一起去,这个宝宝就是你面前布袋里的这个,你先不要打开,先摸一摸,猜一猜这个宝宝是谁?闻闻味道,这是什么宝宝?(幼儿操作)

  (1)我们现在打开看看是什么宝宝?

  (2)你们带去的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说,说说自己手里的水果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比较水果的.颜色、形状。

  (1)桔子是什么样子的?香蕉是什么样子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2)他们是什么颜色的?

  (3)桔子、香蕉比较:香蕉是黄色的,桔子宝宝有绿色的,也有桔黄色的。

  (三)排序:我们让它们排好队去西瓜奶奶家去

  1、先给桔子排队

  2、给苹果宝宝排队

  3、给香蕉排队

  4、给梨子排队

  (四)数数与渗透性识字相结合

  1、那么多宝宝排好队了,我们看看今天有哪些宝宝去西瓜奶奶家去。(幼儿说出一个水果,教师将水果卡片及汉字贴在黑板上)

  2、数一数,写一写。

  (1)你们看看桔子宝宝有几个?数一数,5怎么写?

  (2)苹果宝宝有几个?数一数,4怎么写?

  (3)香蕉宝宝有几个?数一数,3怎么写?

  (4)梨子宝宝有几个?数一数,2怎么写?

  (5)西瓜奶奶有几个?数一数,1谁会写?

  (6)一个西瓜奶奶,2个梨子宝宝,3个香蕉宝宝,4个苹果宝宝,5个桔子宝宝它们和西瓜奶奶合起来,它们合在一起,有一个大家都可以叫的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出示“水果”)

  小结:它们合起来,有一个大家都可以叫的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五)你们还吃过什么水果?(幼儿想象回答)

  (六)语言表达:我们要带着这些水果宝宝一起到谁家里去啊?到西瓜奶奶家去干什么?

  1、西瓜奶奶家的门关着你要进去,怎么办?(敲敲门)

  2、可是西瓜奶奶眼睛不好,看不清楚你是谁怎么办?告诉他你是谁?你带了什么水果。

  3、西瓜奶奶耳朵不灵,怎么办?(大声点说话)

  4、谁先来敲敲门?(幼儿敲门,教师以游戏的形式提问再幼儿回答)

  (七)唱生日歌:

  1、西瓜奶奶过生日,西瓜奶奶要请大家吃什么?

  2、(出示蛋糕)吃蛋糕之前我们要先干什么?

  3、幼儿唱生日歌

  4、教师:老师现在要唱一首生日歌,和你们唱的是不一样的,谁听出来唱的不一样,我先给他吃,你听出来哪里不一样。

  5、教师唱生日歌一遍,提问:老师唱的生日歌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6、幼儿跟唱一遍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训练跑的能力,发扬合作精神;

  2、体验消防队员救人时的紧迫心情与救人后的快乐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筐、布娃娃、篮子

  游戏玩法:

  把幼儿分成2-4组扮演消防员,老师把与小组数目相等的布娃娃

  放在消防小筐里作为等待救的人员。老师发出口令后,幼儿跑向前方取一个布娃娃,并折返原位放入救出人的篮中;完成后,与下一位组员击掌,继续游戏,直到全部布娃娃运送到篮内,看那一组快。

  游戏提示:

  每组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布娃娃来区分,可请幼儿在运送时模仿消

  防车的鸣叫声,增加活动的乐趣与紧张气氛。

  活动反思:

  在图片碟片等生动教具吸引下,在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们对消防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这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而宝宝认知经验上的丰富,为他们在本次活动中的言行提供的丰富的.“话题”,于是参与性与主动性就自然而然的得到的提高。

  来自于生活并能运用与生活的教学活动更受孩子们的青睐。于是在活动中我利用电话、娃娃等这些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来带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拨电话求救”“抬担架救娃娃”等游戏情景来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巩固对消防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游戏中孩子们乐此不疲。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由来

  班里一名幼儿从家带来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孩子对栗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教学进度,“铜碰钟”是幼儿要学习和认识的乐器,因此预想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细则》中提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好听的叮叮”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听辨特定声音“叮叮”,感知曲式。

  2、认识铜碰钟。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栗子、三角铁和圆舞板。

  2、物质准备:音乐、小魔棒、魔袋;三角铁、圆舞板各一个;铜碰钟、托盘、栗子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乐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铜碰钟的外形、音色和材质。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音乐《慢慢走》,跟老师做动作。

  2、感知“叮叮”。

  (1)做游戏:出示魔棒,跟着魔棒一起说“叮叮”,指身体的各个部位。

  (2)听“叮叮”的`音乐,在音乐“叮叮”的时候,引导幼儿拍身体的不同的地方。

  A段:“叮叮”——拍奏肢体。

  B段:扭动身体。

  3、认识乐器铜碰钟,并用乐器来感知曲式。

  (1)出示魔袋:里面放有三角铁、圆舞板、铜碰钟。

  (2)教师分别敲响这i种乐器,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根据乐器的音色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幼儿分别说出三角铁、圆舞板两种乐器的名称、材质、演奏方法。

  ①认识铜碰钟:介绍乐器的名称——铜碰钟。

  ②倾听和分辨三角铁和铜碰钟的音色——都发出“叮叮”的声音。

  ③探索铜碰钟的材质——木质和铜质。

  ④探索铜碰钟的演奏方法——可以变换各种造型。

  (4)用乐器来感知“叮叮”和曲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模板拓印的绘画方式,感知拓印产生的效果。

  2、体验用绘画表现生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意识的观察自己洗澡的过程。

  2、动物模板、油画棒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躲猫猫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几位动物朋友来和我们玩“躲猫猫”的游戏,赶快找找,他们在哪儿?

  2、说说你找到的动物朋友是谁?

  二、结合经验、体验给动物洗澡的情景

  1、创设情景师:刚才玩游戏的时候,小动物们都弄脏了,该怎么办呢?

  2、帮助幼儿回忆洗澡过程师:你们会洗澡吗?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幼儿讨论)

  3、分步骤示范师:我们一起来帮小鸡洗个澡吧!(小鸡小鸡你别动,我们帮你洗个澡)冲一冲:淋出的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上冲冲,下冲冲,上洗洗,下洗洗)擦一擦:怎样擦肥皂呢?(左擦擦,右抹抹,全身上下都擦到)(幼儿模拟动作,练习摆涂)变泡泡:擦擦肥皂就会有什么出来了?泡泡是什么样的?(大泡泡,小泡泡,一个一个变出来)再冲冲,添画眼睛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求:模板不乱动,摆涂要到位,色彩要丰富。(背景音乐:我爱洗澡)

  四、经验分享

  师:今天我们帮小动物洗澡,回家后我们也给自己洗洗澡,好吗?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脚的大小与鞋子大小的对应关系。

  2、体验穿上大鞋、小鞋的不同感受。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大鞋子若干。

  2、歌曲《大鞋和小鞋》。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

  1、观察大鞋子和自己的小鞋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谁穿大鞋子?谁穿小鞋子?

  3、小结:因为大人的脚大,孩子的脚小,所以,大人要穿大鞋子,孩子要穿小鞋子,这样穿在脚上才会舒服。

  4、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师引导语:你喜欢爸爸妈妈的鞋子吗?你在家里有没有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子?穿大鞋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二、体验大鞋。

  1、引导幼儿脱下自己的鞋子,穿上大鞋。

  2、播放《大鞋和小鞋》音乐,带领幼儿跟随音乐体验穿大鞋的感受,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说一说穿大鞋的感受。

  4、提醒幼儿“大鞋子玩累了,要休息了”,请幼儿将大鞋子放置好,教师帮助检查的鞋子是否摆放正确。

  三、体验小鞋。

  1、指导幼儿穿上自己的鞋子,在《大鞋和小鞋》音乐的伴奏下,自选伙伴随着音乐即兴表演,体验穿合适的鞋子的乐趣。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穿大鞋和穿小鞋的不同感受。

  3、小结:鞋子要合脚才会舒服、安全,小朋友的小脚丫穿上自己的小鞋就会很舒服。

  4、带领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学唱歌曲《大鞋和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