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一数》教案通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一数》教案通用1
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数量词。
2、丰富幼儿词汇量,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3、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学习语言的乐趣。
准备:
1、布置好的动物超市
2、手偶小猴子。
3、实物:一支笔、两本书、一盒蜡笔
4、各种图片
过程:
(一)小小猴子送礼物。游戏“大门大门开开”,引出课题。
(1)游戏“开门”引出小猴子送礼物:“我从超市买来一些东西,请小朋友看一看。”
①“这是什么?”笔,多少?一支笔
②“这是什么?”书,多少?两本书
③“这是什么?”彩笔,多少?一盒彩笔
指明像“一支”、“两本”、“一盒”这样的词叫做数量词,数量词不能乱用,一定要用正确。如:这是“一条笔、两本书、一块彩笔”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别扭,还会弄出很多笑话,所以数量词一定要用恰当。
(二)出示图片,请幼儿说出正确的数量词。
(1)如:三条鱼、一顶帽子、一双袜子、一捆青菜、三根黄瓜、一串葡萄、两个苹果、两棵大树、一把香蕉、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2)请幼儿在自己身体上找数量词。
“我有一个鼻子、一双眼晴、两条眉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双手、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一双鞋等等——”
(三)小朋友到动物超市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礼物送给小猴子。
(1)分角色:八个幼儿伴演收银员,两个一组。四个幼儿伴演小猴子,其余幼儿是小顾客。
(2)要求:幼儿要用正确的数量词表示自己所买的东西,如:“我买了一架飞机”“我送你一瓶可乐”等
(3)小结:今天咱们不仅送给小猴子这么多的.礼物,还学会了好多的数量词,你们真棒。
(四)延伸活动:
小猴子要和大家比赛到幼儿园、家里和回家的路上找不同的数量词,看谁找得多。
《数一数》教案通用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一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数字的认识和数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字的乘法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学会乘法运算,及更好的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和技巧,教材借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水果及食物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首先是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为更好的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结合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乘法的意义。
3、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领会到学习乘法的实用性及必要性。
4、在学生意识到乘法的简洁及快捷的实用性的同时,喜欢上及更主动学习乘法运算,同时也他们更快地掌握乘法学习的精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经常的碰到一些具体的情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及喜爱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知道他们的具体的数字,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去认识,怎么去计算或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数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3、切合学生平日里,经常接触和喜欢的小动物和水果,来引导他们思考怎么计算数字和运用乘法运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同学们,请你们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谁能最快的.算出下面算式的值:
2+3+4+5=
5+2+8+4= 3+3+3=
同学们都在努力的计算。
通过复习之前的知识,让同学们再一次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看他们谁能最快准确的算出答案,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小朋友,请问你们看到了多少只小熊猫呢?
同学们很高兴的在看着熊猫图,然后在自由的数数:
生A:我是横着四只四只地数,一共是20只。
生B:我是竖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20只。
通过用小熊猫,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观察:同学们,请看几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不一样的,三人一组讨论。然后一起朗读。
大家分组讨论:4+4+4+4:=16
5+5+5=15 2+2+2+2+2=10 4个4连加等于16。 3个5连加等于15。 5个2连加等于10。
通过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还可以这样直接读成:4个4连加等于16。及相比较运算加法运算,他们的结果一样,但是提高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强观察:提供一副苹果图,让大家数一数:这里面有几盘苹果,一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加在一起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那如果是6盘呢,7盘呢,8盘呢?
同学们都在数数:4+4+4=
通过用大家喜欢吃的苹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发现相同加数的另外一个运算方法和规律。
3个4连加等于12.6个4连加等于24.7个4连加等于28.8个4连加等于32。
巩固练习:
如果1个盘子里只有1~9个苹果,一共有1~9个盘子。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讨论一下,大声的说一说,读一读。列出算式。
通过系统的从1到9的加法运算,找到规律,让同学们找到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另一个计算方法(乘法运算)的规律。
七、教学评价
1、首先学生要会计算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从1加到9)。
2、从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里,读出整个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3、简化运算过程,找到相同加数的运算规律,学会乘法口诀(从1到9)。
八、板书
1、横着数熊猫:4+4+4+4+4=20
2、竖着数熊猫:5+5+5+5=20
3、4+4+4+4:=16 5+5+5=15 2+2+2+2+2=10
4、4+4+4=12 4+4+4+4+4+4=24 4+4+4+4+4+4+4=28 4+4+4+4+4+4+4+4=32
九、教学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及时给予褒扬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劳动的肯定。
2、引入实践,把握教材: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更多的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藏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逐渐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多数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基本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怎么演变成乘法运算的。不过也有的学生也有不太明白的地方,通过我们多举几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比如,用他们的铅笔,橡皮,筷子等实例,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乘法运算。
4、课程中,也有的学生,对实物或图片、多媒体里面的东西,想象不是很明白,我想下次如果能给学生从新讲解这节的内容,我希望准备一些具有声形并茂的视频,或者带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实物,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实物教学,可能会接受的更快、更直观。
《数一数》教案通用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一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数字的认识和数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字的乘法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学会乘法运算,及更好的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和技巧,教材借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水果及食物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首先是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为更好的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结合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乘法的意义。
3、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领会到学习乘法的实用性及必要性。
4、在学生意识到乘法的简洁及快捷的实用性的同时,喜欢上及更主动学习乘法运算,同时也他们更快地掌握乘法学习的精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经常的碰到一些具体的情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及喜爱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知道他们的具体的数字,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去认识,怎么去计算或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数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3、切合学生平日里,经常接触和喜欢的小动物和水果,来引导他们思考怎么计算数字和运用乘法运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同学们,请你们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谁能最快的算出下面算式的值:
2+3+4+5=
5+2+8+4= 3+3+3=
同学们都在努力的计算。
通过复习之前的知识,让同学们再一次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看他们谁能最快准确的算出答案,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小朋友,请问你们看到了多少只小熊猫呢?
同学们很高兴的在看着熊猫图,然后在自由的数数:
生A:我是横着四只四只地数,一共是20只。
生B:我是竖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20只。
通过用小熊猫,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观察:同学们,请看几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不一样的,三人一组讨论。然后一起朗读。
大家分组讨论:4+4+4+4:=16
5+5+5=15 2+2+2+2+2=10 4个4连加等于16。 3个5连加等于15。 5个2连加等于10。
通过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还可以这样直接读成:4个4连加等于16。及相比较运算加法运算,他们的结果一样,但是提高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强观察:提供一副苹果图,让大家数一数:这里面有几盘苹果,一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加在一起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那如果是6盘呢,7盘呢,8盘呢?
同学们都在数数:4+4+4=
通过用大家喜欢吃的苹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发现相同加数的另外一个运算方法和规律。
3个4连加等于12.6个4连加等于24.7个4连加等于28.8个4连加等于32。
巩固练习:
如果1个盘子里只有1~9个苹果,一共有1~9个盘子。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讨论一下,大声的说一说,读一读。列出算式。
通过系统的从1到9的加法运算,找到规律,让同学们找到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另一个计算方法(乘法运算)的规律。
七、教学评价
1、首先学生要会计算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从1加到9)。
2、从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里,读出整个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3、简化运算过程,找到相同加数的运算规律,学会乘法口诀(从1到9)。
八、板书
1、横着数熊猫:4+4+4+4+4=20
2、竖着数熊猫:5+5+5+5=20
3、4+4+4+4:=16 5+5+5=15 2+2+2+2+2=10
4、4+4+4=12 4+4+4+4+4+4=24 4+4+4+4+4+4+4=28 4+4+4+4+4+4+4+4=32
九、教学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及时给予褒扬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劳动的肯定。
2、引入实践,把握教材: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更多的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藏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逐渐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多数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基本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怎么演变成乘法运算的。不过也有的学生也有不太明白的地方,通过我们多举几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比如,用他们的铅笔,橡皮,筷子等实例,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乘法运算。
4、课程中,也有的学生,对实物或图片、多媒体里面的东西,想象不是很明白,我想下次如果能给学生从新讲解这节的内容,我希望准备一些具有声形并茂的视频,或者带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实物,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实物教学,可能会接受的更快、更直观。
《数一数》教案通用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2、学生每人准备20个小正方体。
3、教师准备10个正方体模型。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谁能从1数到100?他是几个几个数的?为什么29后面的数是30?
2、刚才他一个一个地数了,谁能5个5个地数?
3、你们能10个10个地数吗?为什么你们数了90后数的是100呢?
4、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从1数到100,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数的比较快呢?
(设计意图:以数数活动为引子,既回顾了已学知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又使学生体验了有多种数数的方法,为新课数数部分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数吗?(出示课件资料图片)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3、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提出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为引线,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再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活动三:
1、(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这是一个什么物体?(出示课件大正方体与小正方体对比图)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很多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汇报完后)谁估的比较接近呢?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一想,摆一摆,议一议,怎样数比较好。(学生分5人小组活动,每组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每人20个小正方体,合作讨论数的方法)
3、小组汇报:可以怎样数?(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操作演示)
4、哪一组数的方法比较好?我们一起来这样数一数。(课件演示由10个小正方体到一条,由一条到一层的过程)这就是大正方体中的一层,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是怎样数的?(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5、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是100个小正方体,那么在大正方体中有这样的几层呢?(课件演示由10层小正方体组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一起数数看。
6、那么要知道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就可以象这样几个几个地数了?数了几个100?10个一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设计意图:出示大正方体后先让学生估一估其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然后再数一数,这是一个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后,评价选择出较好的数的方法,在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后,再数出一共有这样的十层,发现可以一百一百的数,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这一部分有效的利用了课件,由抽象到具体,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7、我们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如果有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4个呢?5个呢?现在你们是几个几个地数的?为什么这样数?那如果有这样的10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一起数数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8、现在如果有7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教学了数几千的数,一个一个大正方体的出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提问有7个大正方体后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又为以后学习大数的计算打好了基础。)
活动四:
1、请同学们感受一下一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2、请同学们感受十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3、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是50张纸,两本就是100张,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厚度,说一说,并用手比划出它的厚度。
4、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5、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6、现在你们知道一千和一万谁比较大吗?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天天接触的'数学书的教学,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大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不但巩固了10个一千是一万,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活动五:
1、我们在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一万一万地数呢?(板书:个、十、百、千、万……)
2、在这些计数单位中,哪个计数单位最小?哪个计数单位最大?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我们在写数时,为了表示不同大小的数就会把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这些数字所占的位置就是数位。要表示几个一,数字就要写在个位上,要表示几个十,就要写在十位上,那要表示几个百,就应该写在什么数位上?要表示几个千呢?要表示几个万呢?(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那么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万位?为什么?
5、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28页的填一填。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体验了一千和一万的大小后,继续认识到千和万都是计数单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千位和万位,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找到他们,提问学生为什么以引导他们了解从右往左数位依次增高,计数单位依次增大,进一步巩固对千和万的认识。)
活动六: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我会填: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是一千,()一千是一万;千位的左边是()位,千位的右边是()位,百位的()边是千位。
3、出示书29页说一说的正方体木块图,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出示书29页的涂一涂,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要求:想一想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方格数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238个小方格。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相互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我会填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说一说木块图的数法是为了掌握大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打好基础,涂色的练习是对前面练习的补充,前面是看形说数,后面是看数摆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数一数》教案】相关文章:
数一数教案03-17
《数一数》教案03-05
苏教版《数一数》教案09-18
《数一数》教案15篇03-31
《数一数》教学反思03-31
《数一数》教学反思03-28
《数一数》教学设计12-01
数一数教学设计11-20
数一数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