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集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纸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A、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B、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能力。
1、教师提问: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动物的尾巴,并了解几种常见动物尾巴的妙用。
2、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在看看,说说,问问,画画的过程中交流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3、愿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初步积累倾听和交流学习的方法。
活动过程
1、参加动物尾巴展览会,了解常见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师:欢迎小朋友到展览会上来参观,参观的时候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象什么?猜猜它的尾巴有什么用处?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小朋友记在心里,等参观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起来解决。
(1)幼儿自由参观展览会上的一些图片,书籍等,并自由交谈。(教师倾听并轻声与幼儿交流:看看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猜猜它的尾巴有什么用呢?如果幼儿向老师提出了问题,老师可以轻声回答,并提醒他等参观结束后再去考考其他小朋友。)
(2)结束后交流:你看到的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象什么?
教师: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各不相同。那么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呢?
(3)教师有重点地请几个带鱼、牛和松鼠、袋鼠尾巴图片资料的幼儿介绍自己带的是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并回答参观者(幼儿)的自由提问。
教师:欢迎小小讲解员来介绍动物尾巴的用处。等讲解员说完后,如果参观的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向讲解员提出来。
该幼儿在介绍的时候,老师有意识地提醒他结合图片来介绍。如果回答不出,可请别的同伴帮忙,或由老师补充。
(4)请带其他动物尾巴资料的幼儿上来介绍。
2、再次参观展览,巩固对常见动物尾巴用处的认识。
教师:通过小小讲解员的介绍,小朋友知道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请小朋友再去参观一下动物尾巴展览,想一想,如果动物的尾巴互相交换,行不行?为什么?
(1)自由参观,互相交流,教师个别询问,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2)结束后交流:动物的尾巴互相交换行不行?为什么?
教师:小朋友说的都非常好,每个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用处,有的尾巴能使自己平衡,比如松鼠;有的尾巴能掌握前进的方向,比如鱼;有的尾巴能驱赶蚊虫,比如牛等等。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师以问答歌《小朋友想一想》,总结幼儿所探索到的动物尾巴的妙用。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谁的尾巴象扇子?
小朋友,想一想,谁的尾巴象把伞?
小朋友,想一想,谁的尾巴象钩子?
小朋友,想一想,谁的尾巴象板凳?
……
3、观看录像,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妙用。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其他动物的资料,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
(1)教师播放录像,幼儿安静观看。
(2)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教师提问:“你喜欢谁的尾巴?”“它的尾巴有什么用?”
延伸活动
幼儿以绘画“我最喜欢的动物尾巴”的形式记录自己参观后的收获,并将自己的作品布置到图片展区,自由交流欣赏。
在区域活动中增添“动物找尾巴”的材料,让幼儿把动物和它的尾巴进行匹配,巩固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及玩法。
2、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骨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倾倒速度与路线、间隔有关。
3、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排列轨道示意图(1.长度相同轨道不同2.长度相同轨道相同)
2、记录表2张
3、每人10块骨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及玩法
1、教师出示骨牌,讲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和历史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多米诺骨牌。什么叫多米诺骨牌呢?多米诺骨牌是个外国名字,他其实就是一种用木头、骨头或者塑料做成的长方形骨牌。虽然这个多米诺骨牌有一个外国名字,但是它实际上起源于我们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2、教师演示玩法,提醒幼儿注意排列的特点。
师:“(一边说一边出示自制骨牌)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10块骨牌,注意在排列的时候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用手指轻轻推动第一块,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的骨牌跟着倒下了。(电视机出现教师事先排列好的骨牌),你们想来试一试吗?开始吧。”
(二)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骨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倾倒速度与路线、间隔有关。
1.幼儿个人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幼:利用10块骨牌排一排,推一推,可以反复的实验。(老师辅导,反复强调骨牌排列时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并及时给予帮助,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亮点。)
师: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把骨牌放在一个盒子里。
结束提问:骨牌好玩吗?你成功了没有?
幼1:我成功了,我把骨牌一块块竖起来,轻轻一推就倒下了。
幼2:太好玩了,我排了3次3次都成功了。
幼3:我没有成功,前面几块倒下了,可是最后2块没有倒下去。
师: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说一说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幼:我看到是第一块倒下去时碰倒了第二块,第二块倒下时又碰到了第三块,这样一块接一块就全倒了。
总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很厉害,很快就会玩骨牌游戏了。有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说看到第一块碰倒第二块,第二块碰倒第三块…对了,这就是推力的作用,使得骨牌依次倒下去,就像a小朋友推b小朋友,b小朋友推c小朋友一样。还有的小朋友暂时没有成功也没关系,下次排列时只要把骨牌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排列的一样就可以了,加油。
2.探索规律之一: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师:老师带来了2幅长度相同轨道不同的轨道图,请和边上的小朋友两两合作,用盒子里的骨牌排列在轨道上,排列时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排好后数一数轨道上用了多少块骨牌。(出示轨道图1)
(1)
师:为什么有的组排得快,有的组排得慢?(排得快的组每个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组也要象他们一样更合作才行)。
师:出示记录表(记录骨牌的数量、轨道、推倒速度快的打“√”)
师:轨道上用了几块骨牌?请一个小朋友来记录
幼:20块
师:你排列的轨道是什么样的呢?请排列不同轨道的小朋友上来画一画。
幼1:我们排列的是直线轨道
幼2:我们排列的是曲线轨道
师:想想哪一个轨道上的骨牌倒下的速度快呢?
师:每一组请一个小朋友同时推倒轨道上的第一块骨牌,看一看哪个轨道上骨牌先倒下。
为什么有的组倒得快,有的组倒得慢?
师总结:虽然是同样数量的木块,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3.探索规律之二:同一路线里间隔密就倒得快,间隔疏就倒得慢。
导语:假如是在同一路线下木块的间隔疏密不同又会怎样呢?
师:我们来看一看第二张轨道图
(2),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2个轨道是一样的
师:在相同轨道上排列骨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一组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出示线路相同,长度相同的轨道图和记录表,其中一组提供15块骨牌,另一组提供20块)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过程可以反复尝试
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记录好的小组把记录表粘贴到展示板上来。并和边上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幼1:我们分别在2条相同曲线轨道上排了15和20块骨牌,我们发现骨牌之间的距离大的倒下的速度就快,距离小倒下的速度就慢。
幼2:我们也分别在2条相同曲线轨道上排了15和20块骨牌,,可我们的结果和他们相反,骨牌之间距离大倒下慢,骨牌之间距离小倒下速度就快。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师:老师把这个推到的过程拍成了一段视屏我们来看一看。
师:你们发现了吗?哪一条轨道上的骨牌倒下的速度快?
幼:上面一条
师:你是怎样看出它倒下速度要快的,为什么呢?
幼:因为骨牌之间的距离比较密,倒下的速度就快。
3、提升与总结:从我们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与慢是和排列的路线、间隔的疏密、木块的数量有关的。同样长短同样路线的轨道,骨牌间隔距离密倒下的速度就越快,间隔疏倒下的速度就慢。
(三)请幼儿看玩多米诺骨牌的录像,幼儿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小朋友们今天是第一次接触多米诺骨牌,有个姐姐她排多米诺骨牌已经很厉害了,还可以参加比赛呢,我们来看一看。
师:其实呀骨牌还有很多种玩法,录象中的姐姐真厉害,排出一个大型的多米诺骨牌,还会转弯呢。
你们想像她一样吗?(出示数字宝宝2、3、4、5、6、)
师:老师希望一组上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合作,用骨牌在数字宝宝上排一排。注意排的时候间隔的距离要相同,排好后可以选一个小代表或者邀请你旁边的老师来和你们一起推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并适时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你的骨牌这样排能倒吗?”;“你这样排真的很好,可是只能推一次哦”;有时教师和幼儿一起玩骨牌。)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了解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体验数字的有趣和神奇。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件上面有数字的物品;课前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笔、号码纸、空白联络卡人手一份,数字卡,小奖品。
3.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照片的课件、衬衫盒等有数字的物品。
4、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讲讲我找到的数字
1、引入:“前几天,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一件有数字的东西,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2、教师出示衬衫盒,引导幼儿共同说说上面的数字。
3、启发引导幼儿寻找自己带来的物品上的数字,说出不同数字所代表的含义,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生共同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字。
二、找找生活中的数字
1、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2)观看生活中有数字的实际场景或实物图片。(找一找、读一读数字)
2、讨论: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3、师生共同小结:数字的重要性。物体上的数字还真多,有表示时间日期的,有表示地址的,有表示不同号码的,有表示价钱的,有表示物体重量的,还有表示物体长短的,数字的作用可真大。
三、玩玩数字游戏
1、师引入:数字不仅重要而且还很有趣,数字还会和我们做游戏呢,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幸运号码”的游戏
2、师幼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教师给每位幼儿一张号码纸(每张号码纸上有3组号码),请幼儿说出号码纸上的数字,教师在小黑板上随意更换五位数字的位置,幼儿核对号码,与老师一样的号码即可中奖。游戏反复四次(可请客人老师编一次号码、请小朋友编一次号码)
3、引导幼儿交流所排列的号码进行比较,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
四、师生互留通讯录
1、教师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字,以后你发现了怎样告诉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请幼儿在空白联络卡上写出自己的学号及电话号码。
3、师幼互换互换电话号码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呼吸的存在和不同,有进一步探索人体呼吸的兴趣。
2、知道呼吸与环境息息相关,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重难点:了解呼吸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表现。
活动准备:
1、教学具:PPT、人手一张小纸条。
2、场地准备:幼儿U型围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呼吸的存在。
1、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纸片的变化。
2、交流:小纸条怎么了?为什么小纸条会动?
二、感受交流,体验呼吸的重要。
(一)现场感受:屏住呼吸。
1、要求:幼儿捏住鼻子,闭住嘴巴,屏住呼吸。
2、交流:屏气时你有什么感觉?
3、小结:每个人都有呼吸,呼吸对每个人很重要。
(二)交流讨论,认识呼吸。
1、出示图片,交流:哪些时候需要呼吸?
2、播放视频,对有争议的事情采用进一步事实验证。
3、小结:人无时无刻都在呼吸。
三、实验对比,感受呼吸的不同。
(一)实验对比:小呼吸和大呼吸。
1、要求:怎样的呼吸才能使小纸条飘得高,飘得时间长?
2、幼儿操作,交流实验发现。
(二)观察图片,听辨声音。
1、出示图片,引发讨论:做这些事的时候,什么时候只要小小的'呼吸?什么时候需要大大的呼吸?
2、播放声音,引发猜测: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3、教师以朗诵诗歌的方式边看PPT边小结。
三、回归生活,了解呼吸与环境的关系。
1、出示雾霾图片,引发交流:为什么会有雾霾?保护环境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2、鼓励幼儿争做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蛋宝宝的故事
活动名称:蛋宝宝的故事
重点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1、让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8个物体,能说出总数。
2、让幼儿知道7 添上1是8,8比7少1 ,7比8多1。
3、发展幼儿的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惊喜蛋7个,小鸡贴绒教具8只,小虫若干、盆子
活动过程:
1、 复习7的形成。
教师:鸡妈妈生了许多蛋,我们来数看看有几个?(6个)听“咚”的一声响鸡妈妈又生了一个蛋,看看现在是几个蛋?(7个)是怎样变成7个蛋的?(复习6添上1是7)
2、 学习8的形成
教师:
>
(1) 鸡妈妈今天来孵蛋,看看它孵出了几只小鸡?(7只)这时,鸡哥哥跑来看它的'小弟弟,看看现在有几只小鸡?(8只)是怎样变成8只小鸡?(7只小鸡添上1只小鸡是8只小鸡)8只小鸡用什么表示?你觉得8象什么?
(2) 我们来看看,蛋壳和小鸡是不是一样多?哪个多?哪个少?(知道小鸡比蛋壳多,由此得出7比8少1,8比7多1)
3、喂鸡宝宝
每个幼儿一个小盆子,到篮子里找8条小虫子,一一喂给小鸡吃。
4、 礼物给鸡宝宝
教师:鸡妈妈有了许多宝宝,它的宝宝肯定需要礼物,我们给它送礼物吧!每样礼物一定要有8份,请幼儿从卡片中找出是数量是8的礼物。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测。(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什么?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纸巾的神奇。(探索操作,尝试验证)
(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办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察幼儿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纸巾把油桶提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幼儿再次探索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多种办法。(自主探索,分享交流)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探索如何让纸巾变更有力气,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
①你想出什么不一样的办法?
②发现那种办法纸巾更有力气,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的办法,鼓励幼儿挑战提起更重的油桶。(再次探索,提升经验)
(1)出示装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想办法让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用多张纸巾或与朋友合作。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各种办法。
(3)交流分享:你发现那种办法使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
5.迁移经验,初步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多种办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画。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放在袋子中,剪刀。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科学探索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唱起来把。请幼儿欣赏歌曲《形状变变变》。
(二)视频导入,巩固练习图形
1、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2、在立体图上可以找到平面图形。
3、巩固四种图形,智慧屋中做游戏。
4、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欣赏生活中的图形。
(三)观察、思考图形宝宝的.不同用处。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火箭、坦克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
2、幼儿讨论。
(1)如何记住自己的拼图方法?
(2)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图形都用了多少个?
3、教师出示统计表,请幼儿来做记录。
(四)第二次尝试活动
用折纸或剪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或剪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记录,知道镂空的 物体才可以吹泡泡
2、 学习用毛根条和树叶身边的 物体制作吹泡泡工具,体验成功的 喜悦
3、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猜想有目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记录表每人一份、吹泡器一罐、大的 吹泡器
2、吸管、雪花片、回形针、叶子、毛根条、制泡水、抹布每组若干。每人一个操作碗
教学过程
一、"吹泡泡"场景引入
1、出示吹泡器,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小玩具,认识吗? 你们喜欢吗吹泡泡吗?你平时的吹泡器是怎样的?其实我们生活中也藏着很多小物品、小工具可以当吹泡器,今天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
二、出示并介绍各种工具及记录表,幼儿猜测并记录
1、大家一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工具?
2、出示认识记录表。(重点认识猜测的图示与实验结果的图示)
3、幼儿猜测,师生共同统计并做记录。
请个别幼儿猜测并上台记录。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三、幼儿操作验证并记录
1、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验证一下!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3、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师:跟你的猜想结果一样吗?实验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回座位跟你旁边的伙伴分享交流一下你的实验结果。你发现在这些工具中,哪些可以吹出泡泡呢?
师生共同验证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四、刚才我们发现叶子不可以吹出泡泡,那如何才能让叶子吹出泡泡呢吗?出示毛根条如何让它也能吹呢 ,我们可以猜一猜试一试。(教师同上方法猜测统计记录)那如果吹泡器的洞洞形状是其他形状的,吹出的泡泡又会是什么形状呢,我们可以再去试试 。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