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10篇(热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爸爸的爱以及爸爸对我的爱
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正在字读的基础上交流、反馈
3.情感、价值观
感悟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教育学生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2.难点: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与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教师导:课文围绕一双鞋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2.出示生字词语与卡片
3.教师进行强调。
三、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1.教师指名反馈:读了全文,课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被什么感动?:被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爱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想想父亲对儿子的子和儿子对父亲的爱是什么?
4.指名反馈:父亲为满足儿子的愿望,把准备买零食的钱给儿子买鞋,儿子为爸爸的脚不再爱冻放弃了自己的愿望,为爸爸买一双最需要的鞋
5.讨论:爸爸很需要新鞋,为什么没有去买?
6.教师小结: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故事最感人的地方是父子俩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
四、总结全文
人间最美的情感是爱,母爱的无私,父爱的伟大。我们应该爱护、关心、体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让学生主体在分段释疑的实活动中,领悟到行人和孩子们助人为乐的品质,体味到文章结尾深刻的含义。
设计特色:
板块研读,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文章大致意思。谁能用“在雨中和帮助。”这个句式说话。(在雨中孩子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说得真好。
2、能把“和”提到前面说话吗?(孩子们和过往行人在雨中帮助姑娘捡苹果。
3、老师把在雨中往前移,把逗号改成句号谁能用“在雨中因为什么原因,孩子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结果怎样。”这个句式说话?(在雨中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打翻了一筐苹果,孩子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结果苹果又回到了车上。)
二、研读—分段
1、导入:一篇写事的文章,往往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这段话中哪是事情的起因,哪是事情的'经过,哪是事情的结果?(在雨中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打翻了一筐苹果是事情的起因,孩子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那是事情的经过,最后苹果又回到了车上事情的结果。)
2、大家能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研究文章想想该怎么分段吗?老师提醒大家的研究步骤是:⑴认真读一读文章;⑵想一想哪几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哪几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哪几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⑶在书上划好标记,然后汇报研究结果。
3、学生交流分段结果,着重请学生说清楚分段的理由。
三、研读释疑
1、提出研读任务:
⑴认真研究课文;
⑵完成下列练习(出示课件)
姑娘看到打翻的苹果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看到孩子们七手八脚捡苹果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看到苹果又回到了车上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课文的三个疑点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大家的研究来解疑;⑶汇报时说清楚横线上填什么,为什么这样填。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学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
▲姑娘看到打翻的苹果心里很着急。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以下几点:
⑴眼看汽车马上就要驶过来;
⑵苹果红艳艳黄澄澄很可爱;
⑶姑娘对工作的责任心。
▲姑娘看到孩子们捡苹果心里十分焦虑。要求学生用“姑娘担心_____________。”和“姑娘为_____________而担心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姑娘看到苹果又回到了车上心里很感动(内疚、羞愧、感谢、激动、兴奋)。要求学生用“姑娘为_____________而感到___________”说话。
4、姑娘感动极了,她多想对孩子们说,对司机说,对老人说,对所有过往的行人说,如果你就是那位姑娘,你会怎么说?(师生合作完成交际活动)
5、可姑娘什么也来不及说,人们都走远了,消失在雨帘中了,为什么姑娘会来不及说,为什么人们不等姑娘说声谢谢再走呢?引导学生再一次研究课文明确以下几点:A时间晚了;B天下着雨;C人们着回家;D大家都认为这是应该的,不值得谢。
四、学习结尾研究含义
1、人们走了,只留下(打出课件)
那一筐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2、反复朗读。
3、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练习(出示课件):
那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不仅仅是因为_____________,更是因为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读懂了课文,非常了不起,希望继续努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课题
我们成功了
知识教学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大家简单的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
(二)创设情境
1、播放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
2、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3、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4、小组开火车朗读,比比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5、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全班学生朗读。
6、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五)识字写字
1、在朗读重点词句中指导认读生字。
2、识记生字的字形。
3、写字指导
实践活动
“我为奥运出力”
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了解奥运,了解北京,关注体育;再想想我们能为奥运会做些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生字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
“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
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
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古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烧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草
枯野火烧不尽
荣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景 美丽
人 可爱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课件展示转基因图片。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俺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示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同学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提倡培养同学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同学自主选择资料。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只是俺国文化史上一绚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也是同学喜欢读、乐意读的好书。教学中,保护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沛激发同学主动读书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知8个生字:
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同学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公开课教案】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孙悟空)
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俺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同学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谈悟空引发了同学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同学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曰:名字叫作。
石窍:石头边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使同学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古代文言文,同学读起来有一定困难,理解起来更是费劲,不要求同学字字知其意,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即可。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只速度快,而且便于感悟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讨论:
⑴ 课文主要一件什么事?
⑵ 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同学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领。
预设交流:
① 明白了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
② 懂得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是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领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俺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俺进去!俺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俺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俺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许诺拜他为王等语句感受到的。
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关键语句在同学的交流中相机指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身的话复述做准备。
四、品读课文,细节中感悟“悟空”形象
1、明白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吗?
(同学畅所欲言,谈自身对悟空的认知,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交流,指导朗读:
⑴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俺进去!俺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① 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② 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非凡……)
③ 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⑵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领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俺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息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俺为王?”
① 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五、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身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俺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简练、概括,俺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六、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练习设计】
1、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⑴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⑵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你认为石猴能成为美猴王的原因是什么?假如给你机会,你是乐意做美猴王还是只做众猴中的一员,请畅谈你的想法。
【教学建议】
1、这篇略读课文虽内容比较浅显,但是一篇古代文言文,课前可安排同学查阅字典或者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一些词语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
2、在同学读通课文后,要放手让同学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在同学充沛读的基础上,让同学交流通过默读你知道了什么?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这些浅显的问题同学能够读出来。
3、对于“西游记”故事,同学大多并不陌生。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备受儿童喜欢。学完课文后,可开展语文活动,让同学把从书中读到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进一步体会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时,激发同学课外读好书、读成本的书的兴趣。
【补充资料】
《西游记》中国古典神话小说,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局部: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示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出示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能再说出几个与此特点类似的汉字。
3、引导学生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教师出示几张可拆分部件的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分析例字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字十分有趣,分分合合可以变出很多字。今天,就让我们来做做拆字游戏。
2、出示例字,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动手写写,你看到有几个汉字,就写几个。
3、小组内展示并统计,看到了几个汉字。
4、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小结:立、古、早、克、章、兄、儿、十、音、日、口。
5、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哪些汉字也能拆分成不同的熟字。
6、展示讨论,师生共同评议正误,并适机表扬、鼓励。
7、教师出示部分已学过的汉字,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例:锦、鹂、嬉、崭、蹦。
二、结合方法、体会识字
1、学生思考:通过这种拆字方法,对我们学习汉字有哪些好处,并可举例说一说,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评议。
2、教师出示几个生字,让学生观察思考。孬、冀、绺。
三、复习巩固
1、学生思考:通过游戏,我们认识了汉字的'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ミ、光、军这三个部件,看能组成几个字,有的字没学过,看谁会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汇量。
2、能转换“把字句”为“被字句”,注意句意不变。
3、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小花鹿》并背诵。增强学生想象力。
教具准备
“小花鹿”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我会接
1、出示书本例题:父亲——亲人——人生。让学生观察:“词语接龙”的游戏规则:前一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后一个词语的前一个字。
2、根据例题往下接,例:人生——生日——日出——出生。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参与,对不正确的答案要及时纠正。
3、从老师开始,用“看见”这个词,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个一个往下接,哪儿接不下去了,后一个帮忙接上。
4、4个小组展开“夺红旗”比赛,同一个词语看哪一组接得又快又好。
二、读读说说
1、教师出示例句:太阳会把浅水洼里的水蒸干。浅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学生观察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判别正误,得出结论:两句的句意相同,但语序变化,“把”字改为“被”字。
3、出示例句: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学生思考,结合上一道例题:太阳把┅┅蒸干。┅┅被太阳蒸干。把太阳蒸干的对象提到句首。这一小题:把他扔进大海里的对象放在句首,“把”改为“被”,句子改为:小鱼被他扔进大海里。
4、教师出示例句:小洁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学生找出动作执行者,被执行对象。试着说一说,变一变。
5、学生自己找“把字句”并且自己说一说,改为“被字句”。看谁说得好,说不好的大家一同来帮助。
三、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短文,不认识的字结合字音熟读。
2、教学“淘、犄”引导学生结合“小发现”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引导看图,理解“犄角”。
3、学生说说本文讲的是什么?
4、学生朗读,请一个同学来扮演小花鹿,戴上头饰,表现出快乐、淘气的样子,其他同学朗读(有条件的可配上儿童歌曲)。
5、“会走路的小松树”指的是什么?朗读词组:美丽的森林、淘气的小花鹿,活泼的小山羊、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6、用竞赛的办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看谁背得流利、通有感情。
6、 动手画一画:会走路的小松树。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目的要求:
1、让学生明白学写钢笔字的意义。
2、认识钢笔的结构和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
3、掌握钢笔的执笔方法。
要点:
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们要用钢笔写作业,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先学写钢笔写字。但是,钢笔和我们用的.铅笔一样,也有它的使用方法和执笔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使用钢笔和正确地握笔。
二、认识钢笔的结构和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钢笔,观察一下钢笔由哪些部件组成。
2、学生发言,教师补充说明。
3、教师总结:钢笔主要分为三个部位,即笔壳、笔胆和笔尖。笔壳是用来保护笔胆和笔尖的(教师作演示)笔胆是用来吸收和装墨水的(教师作使用示范),使用前要把笔胆清洗干净,换用墨水前也要清洗干净。笔尖用来写字,使用时要保护好,尽量不要让笔尖撞上硬的东西。
三、学习执笔方法
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握铅笔的。
2、教师边作示范边归纳。
手握在离笔尖三厘米左右的笔杆上,拇指按在笔杆的左前方,指端稍靠上、靠后;食指近在笔杆的右前方,指端稍靠后些;中指指甲根部在内侧,即食指的一侧,抵在笔杆的右后方;无名指贴在中指旁,起垫起中指的作用;小指在无名指旁,起垫起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和小指不接触笔杆。笔杆向里靠在拇指的虎处,自然倾斜,笔尖向左前伸出。
四、学生练习握笔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的握笔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⑴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⑵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⑶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⑷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⑴ 观察细致。
⑵ 要抓住特点观察。
⑶ 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
⑴ 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⑵ 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