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10篇【精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皱纹纸团纸的方法;
2.学习用团纸粘贴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3.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几串葡萄实物;
2、紫色和绿色皱纹纸若干;
3、胶水、硬纸板(每个幼儿一份);
4、音乐《蜗牛与黄鹂鸟》;
5、葡萄架背景墙。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
1、学习用团纸粘贴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难点:
学习用团纸粘贴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律动导入活动。秋天来了,让我们跟着小蜗牛一起去旅行吧。
二、观察实物,讨论葡萄的特点
1.出示葡萄,让幼儿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圆圆的、有紫色,有绿色。)
2.请幼儿观察葡萄串,发现其特点:上宽下窄、上密下疏、像一个倒放的三角形。
三、向幼儿介绍制作葡萄的材料,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结满了葡萄,你们想不想让咱们班的葡萄架也结满葡萄?(想)教师:皱纹纸能变成葡萄吗?怎么变?引导幼儿发现把皱纹纸揉成一个小球后很像葡萄的样子。
教师示范制作葡萄,引导幼儿把皱纹纸团揉成一个很像葡萄的样子。
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进行指导。
四、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自取皱纹纸,团揉成球。并提醒幼儿用双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团,用力把纸团紧,要从上往下粘贴。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每个幼儿团揉10颗葡萄粒。
(4)教师引导幼儿把葡萄粒粘在硬纸板上做成葡萄串。(提醒幼儿要从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紧,下面要松,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
五、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挂在葡萄架背景墙上。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五课《五味瓶》(人教版)本课书的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
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学具准备:
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
教学媒体:
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黄-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3、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三)评价阶段
1、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整理阶段
1、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
在这次课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
课后反思: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和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实用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变化。从形状、大小、材质、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这些变化使儿童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本课教学中,就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2、体验操作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母鸡头饰,小鸡、虫各三只,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鸡吃虫
1、学小鸡走路老师:我的小鸡宝宝在哪里啊?小鸡宝宝真乖,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找好吃的好吗?你们喜欢吃什么?那我们一起去吃虫吧!
幼儿学小鸡走路,鸡妈妈念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找找小虫叽叽叽。"鸡妈妈说:"小虫找到了!"小鸡做吃虫状。
2、学儿歌老师:你们吃饱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一起回家叽叽叽。
二、小鸡找虫
1、给小鸡排队老师:叽叽叽,谁来了?请宝宝给小鸡排队。(个别幼儿操作)老师:我们一起数数有几只小鸡?(3只)
2、吃虫子老师:小鸡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鸡喜欢吃什么?
(出示2条虫,个别幼儿操作)老师: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子了吗?哪只鸡没吃到?为什么没吃到?
老师:小鸡有几只?小虫有几条?谁多谁少?
老师:怎样才能使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再出示一条虫,请幼儿贴)老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几条小虫?一只小鸡一条虫,一只小鸡一条虫……现在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
三、比多少
1、出示示范纸1老师:这张纸上有什么?还有什么?有几条虫子?一样多吗?每只鸡都能吃到虫子吗?
2、出示示范纸2老师:这张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每只鸡都有虫子吃吗?那我们想个什么办法帮助这只小鸡?
3、出示示范纸3老师: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想各办法把他们变得一样多?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结束教学活动。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认识黄色和蓝色,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艺术效果,并试着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的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
②☆重点认识和感知黄色、蓝色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③△难点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具
图画纸、绘画工具
学具
图画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原色中的红色,这节课我们去了解黄色和蓝色,看看它们与红色到底有哪些区别。
播放动画片《冰河世纪》片段,提出问题:这一段动画片,它的主色调是什么?用蓝色组成的画面优美吗?
(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一起看一看画家为《卖为柴的小女孩》配的插图,你会对黄色和蓝色有更深的了解。
创设情境: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里,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儿赤着脚蜷缩在马路边的墙角,她的衣服非常单薄,寒风吹得她瑟瑟发抖,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想象着对面窗里温暖的火炉,丰盛的晚餐……
2.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画面来表现上面的情节,你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寒冷的冬夜?又用哪些颜色来表现窗里温暖的火炉和丰盛的晚餐呢?(生答)
3.师:看看画家是怎样来表现的。(画家主要用不同的蓝色表现了夜晚的寒冷,用窗口透过的黄色灯光来表现室内的温暖.)
4.继续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探究黄色与蓝色的表现。
5.听了这段故事,看完这些图片,黄色与蓝色分别给了你们哪些感受?(黄色:温暖、明亮的感觉。蓝色:清冷的感觉。)
6.继续欣赏作品。进一步感受黄色与蓝色带来的不同感觉。
7.欣赏黄色的作品。
8.这些画为什么称其为蓝色或黄色的画?
9.在画面中如何处理黄色与蓝色的搭配。(以什么色为主就是什么色的画)
三、出示要求,学生实践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一幅以黄色或蓝色为主的画。
四、展示交流,多元
1.展示学生作品
2.组织学生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置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一幅以黄色或蓝色为主的画。
板书设计
黄色和蓝色的画
蓝色:清冷
黄色:明亮、温暖
课后反思
本课与上节《红色的画》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让学生体验色彩的情绪、提高审美情趣是教学的重点。蓝色赋予我们一种虚幻、圣洁、闲适、一种隐藏于平静之下的激情,灿烂、阳光的黄色又是那么活泼、热情。欣赏大量的图片使学生能理解黄色和蓝色,并知道黄色和蓝色分别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明白,黄色是属于暖色调,而蓝色是属于冷色调。一幅黄色为主的画面是不是所有黄色都一样,一幅蓝色为主的画是不是所有的蓝色都一样呢?从画中让学生明白无论黄色还是蓝色,都随其深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蓝和黄,在作业中让学生能了解到画一幅黄色或蓝色的画,不是从头到尾就一种颜色,而是随着深浅的不一样,有变化。
美术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剪、画花瓶,并能用简单的图案来美化装饰花瓶,能够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
能力目标:掌握花瓶对称的造型方法,能顺利地设计一个造型好看的花瓶,能进行美化装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会剪、画、粘贴、装饰花瓶。
教学难点:粘贴花朵。
教学准备:黑色卡纸、白纸、彩色皱纹纸、剪刀、固体胶、彩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花瓶没有?那你能说一说你见过的花瓶是什么样子的吗?(大大的肚子、细细的脖子、玻璃的、陶瓷的……)老师这儿也准备了几个花瓶来给大家欣赏,观察这几幅图,这几个花瓶有什么共同特点?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幅作品,同学们觉得怎样?现在呀,我们大家就一起试着把它做出来。
二、授新
1、教师演示
观察这两幅作品,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画出花瓶的样子)
我们说过,花瓶是对称的,所以我们只需要画出花瓶的一半,首先把纸对折,在纸的中缝线一边画出花瓶的一半,我们沿着线条用剪刀把它剪下来。现在我们把它展开,看看是不是一个完整的花瓶了。
那我们在画花瓶的时候,要注意的,我们的花瓶口是平的.,花瓶底也是平的。现在花瓶剪下来了,我们要做什么?白色的花瓶比较单调,所以我们可以在花瓶上画上我们喜欢的图案,涂上我们喜欢的颜色。(教师演示,画上简单的图案)
好,花瓶画好了,我们把花瓶粘到我们的黑色卡纸上,你们觉得粘到哪儿比较好看,是横着粘,还是竖着粘,是粘在旁边,还是粘在中间?因为这个花瓶是高高的,所以呀,我们就把纸竖着放,那如果是一个矮矮的花瓶呢,我们就可以
把纸横着放。在涂胶水在时候一定要注意均匀涂抹,不要涂成一坨一坨的。
现在花瓶已经摆好啦,我们还要给我们的花瓶插上漂亮的花朵。那花朵怎么做呢?看到老师这里,拿出一张皱纹纸,我们把它对折,再对折,对折两次,剪出一条小小的弧线。再从中间剪一刀,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它剪断啦。现在我们把它展开,把中间没有连起来的部分捏起来,拧一拧,让它的花瓣展开,再把它的底部粘在上面,这样就做好了一朵花啦。我们再像这个样子做出更多的花粘在上面,如果你觉得只有一种颜色在花比较单调,我们可以四个同学一个小组,做出五颜六色的花。
这节课剩下的时间我们就试着来把这个美丽的花瓶做出来。同学们在剪纸的时候可以把纸屑放到文具盒里,等下课的时候在扔到垃圾桶里,注意不要弄脏了地面。现在开始动手吧。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拿着作品上台展示,教师表扬,提出不足。
4、今天同学们开动脑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花瓶,不过是几张简简单单的纸,可通过我们的加工,它就变得这么的美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你的想象力来装点你的生活。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 + 直 =温暖、平和
暖 + 曲 =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 + 曲 =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 + 直 = 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课堂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七、拓展: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3.课题:美术的节奏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习观察物体和借形象的方法,在一个或一组几何形上进行
创意添画,使之变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2. 在创意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争强对图形创造的兴趣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方法,体验图形联想和添加的快乐。
教学难点:
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联想,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组合、添画。 教学器材:几何形体教具、挂图、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启发联想、游戏法。
学法指导:操作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图形宝宝变魔术:
教师快速把图形分解、组合,让学生说一说变成了哪些物体。
二、 猜画谜:
师:瞧,圆形变成了什么?圆形除了变成-- --,还可以变成什么?(学生说一说)
师对圆形进行添画,让学生猜一猜可以变成什么?(师演示添加画法)
三、 学生自己尝试为图形进行想象添画,引导学生大胆添画:
1、 师:圆形可以变出这么多东西,那么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呢?你们想不想当魔术师,也帮图形变魔术?
2、 师:在帮助图形变魔术时,听到教师说“图形不变了”就停止画画,把笔放好。
3、 指名学生到前面进行添画,师指导。
四、 找一找:
欣赏儿童画作品,找一找图画中图形宝宝的身影,说一说图形怎样变的'。
五、 画一画:
学生进行“我们一起变变”的绘画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和大家不一样的画。
六、 作品展评:
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学习初步的浮雕构成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构成的能力,在纹样的组合排列和色调处理中加深对图案形式美(统一、变化)的感性认识。
重点:认识设计植物浮雕。
难点:1、对植物浮雕知识的理解。
2、运用泥团、泥条、泥块形成点、线、面,简练夸张地表现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引入新课:
出示课前准备的'构成的植物造型及教师的范品,指导学生仔细欣赏。认识这些植物有不同的花、果、叶、茎,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特色。
板书课题:浮雕(设计)。
二、讲新课:
1.指导学生观看右上图的照片,指出树叶的形状本来很简单,色彩也很单纯,由于它重重叠叠,便产生了丰富奇妙的装饰效果。人们从这现象中找出了一种规律,就是现代设计的构成方法——雕塑。教师演示用两片树叶的外形,并将它们部分叠合,从它们形状、色彩的变化,说明用这种构成形式可以设计出很漂亮的植物浮雕。
2.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浮雕设计作品,讲解设计步骤,边讲边演示:
①选一个不太复杂的任意形作基本形(只画外形)。
②在纸上画一个14cmX14cm的方格,把基本形逐个画在格内,使每个基本形之间都有一部分叠合在一起,注意叠合时高低、左右位置或方向的变化,叠合部分的面积也应有大小、多少的变化。
③选择同一种植物的三四个不同构图,标在画纸上,然后按稿着色,进行雕塑。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先让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及作业要点,后按要求以泥塑方法设计一幅植物浮雕。
四、讲评:选出优秀作业,从构成的方法与效果作讲评,以加深学生对设计知识的体会。
第二节
一、课业准备:印有一件线描植物的作业纸,每人一张。
二、教学要求:继续练习浮雕设计,运用上一节课所学的构成知识,为各式植物设计花纹。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学习要求。
2.出示三种未经装饰的植物的线描图,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用雕塑的构成方法,在上面画上自己设计的花纹,方法与上一节课相同。
3.学生作业:为衣服设计好看的图案。
4,讲评:从实用、美观、新颖的角度表扬优秀作业,使学生对设计的原则有明确的感受。
美术教案 篇9
第一课 民间玩具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中体验民间玩具不同的材料、用途和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审美趣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交流,感受民间玩具浓厚的乡土味和强烈的装饰风格,培养健康向上的窝、审美趣味。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1. 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各地不同风格的民间玩具,让学生猜想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大阿福”造型朴拙、圆润饱满、色彩鲜明、健康快乐的儿童形象。
“纸扎风筝”古朴对称的云纹,激发学生想象放飞的优美情境。
“彩灯蟹”形象逼真、生动,红黑白对比的色彩和对称式花纹装饰,鲜艳夺目、古色古香。
“一囗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艺术,以牛皮等为材料,是可用作表演、娱乐,以可以用于观赏的精美工艺品。
“面花狮子糕”既可作礼物赠送,又可食用。
“布老虎”是用黄红两色布缝制而成的软雕塑,娇憨可爱的形象而感受民间玩具平安、幸福的寓意。
“布袋木偶”不但可以演戏,还可以用作装饰室内环境。
2. 感受民间艺人心灵物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二.它们“想说”些什么?
1.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三.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1.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色彩华丽、对比强烈),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2.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四.通过学习,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民间玩具。
五.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选择两件课本上的民间玩具,简单说出其外形、色彩、材料的特点。
较高的要求:
选择材料工具,描绘或制作出一件自己喜爱的民间玩具。
课后反思:
活动效果:这一课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讲述过程中出现过多冷场的问题。
2.作业评析:作业质量不高
3.改进措施: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不强,要加强手工制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案 篇10
课题: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课型: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表现方法
3、情感目标: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教学重点: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中的二方连续纹样,了解其主要形式,并能独立设计。
教学难点:图案的排列与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体会
1.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讨论(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图案相互讨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都有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它们之间组织形式有什么不同?
2.引入课题:美丽的花纹——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二、理解与探索
1、要学习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必须先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2、教师进行归纳;它们都有美丽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在进行不断的重复,并向两边延伸。都由单位纹样组成。得出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定义。提出关键词“单位纹样”。
3、讲解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这两种纹样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骨法,形成各种组合,这种不同的组合便是图案的构图。
自由纹样
平面图案纹样适合纹样单独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二方连续连续纹样
一、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纹样而言的。它且有相对独立性,能单用于装饰。所以单独纹样要求纹样形象要完整。
单独纹样有自由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等几种形式。
1.自由纹样,是相对于程式严整的纹样而言。它不受外轮廓限制,自由处理外形而单独构成并应用于装饰。
2.适合纹样,图案适合于一定的轮廓线内而形成的纹样,如适合于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内
或花朵形,桃形,扇形、葫芦形等规整的自然形骨。而纹样形态正好与外轮廓相吻合。
3.角隅纹样,也称“角花”。指在带角的形状中或角隅部分装饰纹样,因纹样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角隅纹样。
4.角隅纹样即可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其骨式也可分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自由式)两种。
5.填充纹样,指纹样组织虽受外轮廓限制,但又不完全适合的纹样。即适合轮廓内的某一空间,而其它部分作自由处理,有的也可突破部分边线以求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效果。
二、连续纹样
老师这里有4副图案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哪种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的`讲解之后,作连续图案的知识的学习,将单独纹样图形连续向左右、上下等方向作连续排列,使之成为长条形连续组织图案,
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它是以专门设计的“单独纹(单位纹样)”按一定的格式,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纹样。
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
(一)二方连续纹样
指以一个单位纹沿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反复排列。沿上下方向称纵式二方连续,沿左右方向称横式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纹样多用于装饰器物的边缘而形成带状,故又称“带状纹样”或“边缘纹样”,它利用纹样的反复节奏取得优美的韵律。另外,作首尾相接棑列的称“环状连续纹样”。
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八种主要形式
1.散点式,以一个或几个形象组成的单位纹,以此为基础进行连
续棑列。是二方连续中最简单的一种。散点式给人端庄大方、简洁朴实之感,但处理不当易松散、呆滞、单调。
2.接圆式,也称连圆式,是散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以圆形为骨架,作同样大小圆的排列;或作大圆、小圆的排列;或作半圆的排列;或作圆和半圆的间隔排列。要注意圆与圆相接要自然调和,防止由于相互套环刺出现紊乱。
3.垂直式,纹样的骨式为垂直排列,方向可向上、向下、或上下结合的垂直排列,也可在配置上作疏密变化。这种骨式有安定、肃穆之感。但需防止纹样松散而产生的孤立,缺乏连续感。
4.波线式,以波线为骨架,作一波线构成,亦可作双波线相重或相交构成。这种骨式构成较为活泼,运动感强。但需注意骨架的韵律不要中断,前后纹样要有连贯性。
5.折线式,以折线为骨架,其构成同波线式。这种骨式既具运动感,又刚劲有力。
6.斜线式,以斜线为骨架,依据倾斜线或倾斜的区域划面,连接单位
纹样进行倾斜式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运动感较强,富有变化。
7.回旋式,以旋涡线为骨架,进行单位纹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活泼、柔美,具有动感。
8.结合式,应用以上两种或多种骨式结合组成。结合式可产生丰富的构成效果。但需注意所选骨式还宜过多,同时注意不同骨式间的相互协调,避免失去连续性。
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是连续性强,有韵律感。单位纹不要过多或过于复杂,一个简单的单位纹,通过反复就会变得丰满,还可利用单位纹的方向变化,构成很多变化格式的连续纹样。
(二)四方连续
指一个单位纹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四方连续可用于花布锦缎、壁纸、商品装潢等的设计。
三、小结
图案纹样的二大类组织形式,它们分别有四种和八种主要形式。
四、作业
1、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心体验,去发现、创造更多的美。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去校园找一找各种图案,并画出它们的骨式,写出其组织形式。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7-28
[精选]美术教案07-27
美术教案07-20
(精选)美术教案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1
美术教案(经典)09-06
(经典)美术教案09-14
美术教案【精选】09-19
美术教案(精选)08-18
[经典]美术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