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10-31 08:42:2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经典[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小班教案经典[8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看图理解图意。

  2、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

  3、学习短句:“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有谁?(我们给他们取个名字:一个叫红红,一个叫冬冬)他们在干什么?

  二、看图学短句

  师:这两个小朋友在玩积木,看看红红搭的是什么?她搭好了吗?你知道她问冬冬什么?(放录音)

  师:红红是怎么说的?你们会说吗?(幼儿集体说几遍)

  三、听故事,理解图意

  师:红红和冬冬真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记的。(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四、总结师:红红没有积木,她没有去抢别人的,她是问别人借的。我们小朋友以后没有玩具玩,也可以向别人借,借到东西还要说“谢谢”,会懂得谦让人,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漱口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将水直接吐出来,或将水咽下去,不能正确掌握漱口的方法。而且由于年龄小,很多孩子在家还没有刷牙的习惯。那么漱口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在生活中更为实用和方便的清洁牙齿的方法。更重要的还是让孩子们从小有清洁牙齿的好习惯,从小知道保护牙齿。

  活动目标:

  1、愿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清洁牙齿。

  2、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重点: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难点:愿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清洁牙齿。

  解决:通过请客吃黑饼干使牙齿变脏以及小羊和大蚜虫角色的介入使幼儿产生漱口和清洁牙齿的强烈愿望……

  活动准备: 黑饼干、盘子、手偶小羊、手偶大牙虫、镜子、杯子、水、脸盆、牙刷、牙膏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去小羊家作客。

  二、懂得漱口的重要性

  1.小羊请客吃黑饼干:饼干是黑的,牙齿会变黑吗?

  2.照镜子:牙齿上怎么会有黑黑的?是什么?

  如果不把黑饼干从牙齿上赶走,时间一长牙齿会不会生病?

  3.小羊牙痛表演,出现大牙虫。

  4.讨论:小羊好可怜,你喜欢大牙虫吗?

  你的`牙齿上也有黑饼干,时间一长也会长出大牙虫,想个办法赶走它?

  三、学习漱口

  1.幼儿自由讨论清洁牙齿的方法。

  2.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a.幼儿自由表现漱口,教师进行提炼。

  b.教师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呸。

  c.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d.漱口:幼儿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脸盆里。(《刷牙歌》)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会说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能听懂指令性语言,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木偶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木偶人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老师好。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那我们一起来请他出来好吗?

  (拿出木偶玩具)

  教师以木偶的语气对小朋友们做自我介绍。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叫木头人,我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边拉动木偶边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表演结束,教师用木偶人的语气问幼儿,“小朋友们,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

  (2)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3、游戏时间。

  (1)教师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2)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3)幼儿两两为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除了木头人,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的人?(引导幼儿说出稻草人,石头人等)

  活动反思:这次活动,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木偶人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接着,孩子们为了和木偶人玩,都在练习说儿歌,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孩子山、三不分,我一一进行纠正,可能有点太着急,孩子反而不敢说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们能说完儿歌,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幼儿两两分组玩游戏的时候。但是,有几个孩子怎么都不能按游戏规则来玩游戏,感觉他们好像想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为了和老师玩游戏,故意发出声音。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东西。

  2.初步学习将圆形物体按用途进行分类。

  3.体验帮助小兔的快乐。

  重点难点:

  了解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并学习将圆形物体按用途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布置小兔的家,放置活动中所需的圆形东西;ppt;圆形的玩具实物若干;画有圆的黑板;贴有吃、玩、用标记的桌子三张。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巩固认识。

  1.教师出示图片棒棒糖,并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

  2.教师出示圆形图标,幼儿认识圆形(引导幼儿用手指画一画圆形是圆圆的)

  3.教师:"小朋友,找找看你们的身上有没有圆形的东西?"

  4.教师:"除了你们身上,在其他地方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吗?"

  5.请幼儿先相互讨论下再说一说,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记录。

  6.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圆形的东西。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请你们来帮个忙,跟圆形有关系,看看是谁呢?

  二、认识标记,猜测想象。

  1.教师出示小兔图片,并以小兔口吻讲述遇到的困难,激发幼儿帮助小兔的愿望:今天小兔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公园玩,它想要带一些东西去,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你们猜猜看小兔可能会带什么东西去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并进一步提问,扩散幼儿思维。

  如:

  (1)幼儿猜测的圆形的东西是"苹果",教师提问:苹果是用来干吗的?(吃的)教师出示"吃"的标记。

  (2)提问:还有哪些吃的东西是圆形的?

  (3)教师小结:圆形的吃的东西真多呀。除了吃的东西,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以此了解有关圆形的用的和玩的的东西)

  3.教师小结:生活中圆形的东西真多,有吃的.、玩的和用的。

  三、探索游戏,学习分类。

  1.教师:"小朋友真厉害,帮小兔猜到了这么多圆形的东西。那我们来看看到底小兔要带哪些圆形的东西去公园呢!"(教师介绍时突出分类标记)

  2.教师:"这些东西都藏在了小兔的家里,你们愿意帮小兔找出来吗?请每位小朋友去找一个清单上有的圆形东西送给小兔,送的时候要看清标记并且要告诉小兔你帮它找到了圆形的xxx。"(先请两位小朋友示范,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

  3.师幼一起游戏,并注意观察幼儿找寻标记情况以及语言的表达和礼貌用语的使用。

  4.师幼一起检查游戏结果。

  四、分享快乐,情感提升。

  教师以小兔的口吻说:"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所有的东西,我真开心!为了表示感谢,我请你们吃圆形的糖果,喜欢吗?说谢谢的小朋友才有哦!"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快乐的情绪演唱,感知厨房里的各种声音。(幼儿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厨房里听到的炒菜声、瓶罐声、油锅声,从而关注某些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声音,感受声音的奇妙之处。)2.能按乐句敲击乐器,进行初步的合作表演,乐于在集体中大胆地表现。(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表演,尝试制造简单的声音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活动重点: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合作。

  活动难点: 理解歌词内容,唱准附点音;能够按乐句敲击乐器。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分成四组,每组的"乐器",分别是勺子(乒乓乒乓声),塑料纸(哗啦哗啦声),筷子(嘭恰嘭恰声),果奶瓶(嘶嘶喳喳声)。

  2.钢琴,琴谱,音乐《厨房里的声音》。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师:小朋友们昨天晚上谁在厨房里做的晚饭呢?(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引出课题。)②幼:是奶奶。

  (二)厨房里有什么声音。

  ①师:想一想,奶奶在厨房劳动时会发出哪些声音,谁来告诉老师呢?②洗菜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呀?那炒菜呢?

  ③幼:哗啦哗啦"的洗菜声、"嘶嘶喳喳"的炒菜声,"乒乒乓乓"的瓶罐声,"丁丁冬冬"的勺子声,"沙沙沙沙"的筷子声。

  ④师:请小朋友们听听老师唱的`《厨房里的声音》,等会老师要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⑤主要有哪些声音?

  ⑥幼:乒乓乒乓声,哗啦哗啦声。

  (三)唱唱厨房里的声音。

  1.教师带领幼儿齐念象声词。(根据歌词中象声词的节奏念。)2.引导幼儿猜想并讨论:歌曲中的"乒乓乒乓"(厨房里碗跟调羹碰在了一起,发出了乒乓乒乓的声音)、"哗啦哗啦(洗碗、洗菜打开水龙头就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嘭恰嘭恰(切菜声,菜刀与菜板碰在一起发出了嘭恰嘭恰的声音)"、"嘶嘶喳喳"分别是做什么事情发出的声音。教师适当地加以提醒。(这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猜想、讨论厨房里发出的声音,使幼儿更好地熟悉歌曲节奏和歌词。)3.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四)厨房里的大合唱。(节奏练习)1.先让幼儿根据歌词中象声词的节奏,徒手练习。

  2.出示果奶瓶、筷子、勺子和塑料纸,请幼儿听一听敲击果奶瓶、筷子、勺子或揉搓塑料纸发出的声音。(利用幼儿平时熟悉的材料作为打击乐器,引起幼儿 演奏的兴趣。)3..厨房里的声音这么多,就像大合唱。让我们用这些乐器来学学这些厨房里的声音吧。

  3.分四组,每组幼儿分别手拿不同的材料,教师弹到象声词乐句时由幼儿表演。如第一句|3· 3 1 1 0|为碗筷组敲击两个勺子发出声音,|2· 2 4 4 0|为洗菜组揉捏塑料纸发出声音,|5· 5 3 3 0|为切菜组用筷子碰触桌面发出声音,最后一句|4 · 4 2 2 0|为炒菜组用果奶瓶互碰发出声音。( 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合作敲击。初步感受合作的乐趣与声音的奇特。)4.教师做指挥,幼儿合作敲击乐器演奏歌曲。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学会了厨房里的这么多声音,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好听的声音,一会我们再到区角活动室里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物品能发出好听的声音。(活动延伸到区角,老师也还有更多机会来教孩子,让他们整齐的、有规律的敲打。)音乐活动《厨房的节奏》,活动前备课时,我觉得这活动想要达到理想效果,可能对于我们还没怎么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有难度的。活动前我准备了孩子吃饭时用的勺子,准备了筷子、果奶瓶、塑料纸,能让孩子用这些物品敲打节奏,有节奏的敲打出不同的声音。

  第一活动部分中让孩子模仿妈妈在厨房劳动时发出的声音,孩子们模仿的声音多种多样,活动的激情好似一下被点燃,表现的兴趣十足,使这个音乐活动很好的开始。

  第二部分学唱部分,孩子们学唱的积极性很高,当我弹唱歌曲时,有部分孩子已经开始跟着在学唱,为了容易使幼儿记忆歌词,因为整个歌曲中,有多次附点,本是有点担心孩子一遇附点音,可能需多费点时间学唱,但效果告诉我,孩子对有附点音处也能很好的把握。

  第三部分,是这个活动的重难点,也是孩子活动的高潮部分,我将孩子分成四组,按座位分别用不同的材料有节奏的敲击表演歌曲,与其说是孩子们在打击节奏乐,还不如说是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玩、快快乐乐地唱、快快乐乐地在享受这一过程,本是担心孩子第一次合作敲击会行吗?他们用完整的配合告诉我,他们完全可行的。

  我认为在此刻,应把节奏图谱多唱几遍,并让幼儿单独表演,不对的地方马上一起纠正,达到每人都能大胆正确地表现。

  在最后厨房音乐会的表演,我认为还不错,幼儿拿到厨具宝宝时特别兴奋,让他们随着音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打节奏,幼儿基本都能在所学的节奏型里表演,只是整体性不强,不够整齐,我认为,这是第一次新鲜的尝试,幼儿能打出这新学的节奏型已基本达到目标。经过此次的教学,我懂得了音乐课的形式多样化,已经是不单纯的教会孩子怎么唱歌,而是在感受音乐的高层境界,把音乐游戏化。孩子学音乐和我们学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如何让孩子乐于学,勤于思考成为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导师说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我能通过个人情绪,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声音,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让幼儿在短暂的十几分钟感知、模仿厨房里的各种声音。对活动有所改动的地方是第一环节,把让幼儿自由玩,改为教师出示敲击,,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幼儿同时敲击时,对声音的感知不准确。活动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导师夸奖我调控能力很强,活动的每一目标也达成较好。若我将声音宽度再拓展些,会让活动更为丰富。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小草帽20顶。

  活动过程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成八字形(如图)排成两行(坐或站),各行排头的幼儿前面放有10顶小草帽。游戏开始,各行排头的幼儿将第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后,第二个幼儿立即从第一个幼儿的头上摘下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后面的幼儿依次传下去。当第一个幼儿被摘下后又马上将第二顶帽子戴在头上,同样依次不断地戴下去,直至10顶帽子传戴完为止,传得快的组为胜。

  规则

  1.必须是前面的.幼儿戴上帽子后,后面的幼儿才能摘下。

  2.必须是等后面的幼儿摘下帽子后,前面的幼儿才能戴上另一顶帽子。

  建议

  游戏开始时,可先让幼儿做几次练习,获得初步的经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认识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2. 能大胆画出各种线条.

  活动准备:

  画好各种线条做以备示范,黑笔和画纸.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教师出示线条图片.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漂亮的线条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直线的画法.

  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

  2.教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

  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3.教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

  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

  4教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创造表现

  1.幼儿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出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3.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即时纠正.

  四.作品赏析

  展示幼儿作品,说说自己画了哪些线条.

  将幼儿作品布置在我是小画家一栏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知空气的存在。

  2、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3、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自制火箭、可乐瓶与幼儿人数相同,视频一个,图片2张。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结合课件的播放,激发兴趣。

  前几天呀,我们中国发射了一枚火箭,它的名字叫嫦娥一号,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怎样飞上天的?(播放视频)

  2、第一次操作后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枚自己做的火箭(出示并介绍火箭、瓶子助推器)。小朋友们每人拿一枚小火箭、一个瓶子助推器玩一玩,试一试,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火箭飞起来。

  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 你们的小火箭飞起来了吗?

  (2) 你是怎样让小火箭飞起来的?

  (3) 为什么我们一拍瓶子,小火箭能飞起来?

  (4) 小实验:瓶子里的空气。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瓶子里装有许多空气宝宝。我们一拍瓶子(附动作),空气宝宝就被挤出来了。出来的空气宝宝推动火箭,火箭就飞起来了(附动作,结合图片)。

  3、第二次操作。

  师:小朋友们再去试一试,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火箭都能飞起来。

  4、第三次操作。

  引导幼儿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的小火箭部飞起来了。老师发现有的小火箭飞得很高很高,有的小火箭飞得低低的,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再去玩一玩、想一想,试试怎样让小火箭飞得高?怎样让小火箭飞得低?

  师:你是怎样让小火箭飞得高高的?又是怎样让小火箭飞得低的?

  幼儿再次带着问题操作、尝试。

  小结:当我们很用力地拍打瓶子时,里面就出来很多空气宝宝。这些空气宝宝推动火箭,火箭就飞得高;当我们轻轻拍打瓶子时,里面的空气宝宝出来得少,火箭就飞得低。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火箭飞起来的游戏。如果用瓶盖把瓶子盖起来,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回去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这个小游戏。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班教案08-24

小班教案(经典)08-21

小班教案(精选)08-24

【精选】小班教案08-20

[经典]小班教案07-31

(精选)小班教案07-24

(经典)小班教案07-24

小班教案[经典]07-29

小班教案[精选]08-09

小班教案(精选)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