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2 09:23:47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研、究、报、选、洋、物左、豪”8个生字,积累“研究、报告、今天、准备、海洋、动物、左挑右选、自豪”8个词语,学习新部首“牛字旁”。学写“研、究、物、选、左”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3、了解丁丁制作研究报告的整个过程,逐步养成乐于探究的精神。

  (说明:本课教学目标突出单元要求,继续以识字为重点。其中第3点是教学的难点,有必要进行细化,即在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具体了解“什么是研究报告”“丁丁的研究报告是怎么做的”“报告上有些什么内容”这三个要点。)

  [教学时间]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结合课题学习生字。

  1、教师引言:

  师:什么是研究报告? (板书:研究报告)

  师:人们对一种现象或者一种事物,经过认真地观察、调查等写出的文章,叫——研究报告。

  ( 确定研究对象,做好研究的准备:仔细观察,认真调查等)

  2、学习生字:研、究、报

  研:(注意前鼻音,左右结构的字)

  究:(注意音节中iu在一起调号标在后,上下结构的字,“九”字应先写撇再写横折弯钩。)

  (教师指导:重在识写结合)

  报:找朋友组词:报纸报刊(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先写竖,再写横折钩。)

  3、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的研究报告是丁丁小朋友写的。

  师:一个小孩怎么会写研究报告的?他对什么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补全课题(丁丁的——),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丁丁做研究报告的原因和研究报告的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

  2、学生分节朗读,做到字字音准。

  3、简单讨论:

  (1)丁丁为什么要做研究报告?

  (2)丁丁的研究报告是怎样的?

  4、学习第一—三节,了解丁丁为什么要做研究报告。

  (1)确定研究的对象:蓝鲸

  (鲸后鼻音,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2)学习:洋

  物

  洋:三点水旁,形声字,揭示三点水的字的一般规律。

  物:学习新部首:“牛字旁”。注意“牛字旁”和“牛”字的书写笔顺的不同。

  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物

  (3)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兴奋、奇怪)

  媒体出示:

  丁丁一出校门就( )地对妈妈说:“妈妈,快带我去图书馆,我要做研究了!”“做研究?”妈妈( )地问。

  (4)朗读第一——三节

  5、学习第六节,了解丁丁的研究报告是怎样的。

  (1)读第六节,找到小节中写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

  (2)归纳研究报告分两部分:封面内容

  封面上有:题目

  研究人员

  背景画

  (注意:标题醒目;研究人员可写得小些;图画与内容相符)

  报告内容有:文字与图画(做到图文并茂)

  (3)重点学习:

  ①比较句子的异同:

  蓝鲸一天要吃很多虾,它的心脏很大,舌头也很大。

  蓝鲸一天要吃4吨虾,它的心脏像一辆小汽车那么大,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60人。

  ②引导第二句注意:A 用数据说话

  B 打比方

  ③理解“同时”的意思。

  ④体会:写出研究对象蓝鲸的特点——大。

  (4)指导有层次地、分部分(封面、内容)朗读。

  三、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丁丁研究报告的制作过程。

  1、了解研究报告的制作过程。

  师:那这份研究报告是怎样完成的呢?

  2、自由读课文第4、5小节,找一找丁丁在制作过程中做了些什么。

  3、交流:借书

  买书

  看书

  写、画

  4、根据回答,教师作适当归纳。

  媒体出示:

  借书

  买书:寻找资料

  看书:筛选资料

  写、画:整合资料

  (注意:与第六节研究报告的内容建立联系:找了什么资料,写了什么,画了什么)

  5、重点理解:左挑右选

  (1)学习:左(与右相反)

  认识左边(如请学生举起左手,或看看教室的左边有些什么?)

  (2)指导写字:左:撇的起笔位置,“工”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理解:左挑右选:

  ①学习:选(半包围结构,先写“先”再写“辶”,“选的”意思就是“挑”)

  ②组成的词语:挑选

  ③例:左(挑)右(选)

  左(顾 )右(盼 )左(思)右(想)

  左……右……:表示强调同类行为;左挑右选的意思:反复挑选。

  (4)感受丁丁做研究报告的.认真态度。(拖着妈妈;钻进房间;认真看书)

  6、有感情地朗读4、5、6节。

  (1)了解丁丁制作这份研究报告很不容易。

  师:丁丁制作这份研究报告可不容易了,还从哪里看出来的?

  (2)交流:

  预设:一星期后:时间长

  第五小节的省略号:筛选、整合、修改……

  一星期里做的事

  (做研究需要严谨、认真、科学的态度。)

  (3)看板书:用“先……再……最后……”连起来说说丁丁制作研究报告的过程。

  7、学习第7节

  师:丁丁的研究报告完成了,完成的又是那么出色,难怪他要自豪地对妈妈说(师引读第7节)

  (1)学习生字:豪,结合课文理解“自豪”。(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伟大的成就)的事而感到无比光荣)

  (2)完成课后练习

  丁丁回到家,就一头钻进了小房间,( )地看起书来。过了几天,他( )地对妈妈说:“我可以在班上宣读自己的研究报告了。”

  (3)师小结:丁丁的乐于探究的精神

  (4)学做丁丁:说说研究报告上的内容

  四、回顾课文内容,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回归并梳理文本结构:

  (1)课文不只是写丁丁研究报告的内容,而是记叙了丁丁制作研究报告的整个过程,先写丁丁为什么要做研究报告,再写怎样做研究报告,最后才写研究报告的内容。

  (2)回顾每个时间段里丁丁做的事。

  2、分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制作过程、完成研究报告)朗读课文相关内容。

  3、复习生字新词:

  (1)默记生字:研究报选洋物左豪

  (2)朗读词语:研究、报告、左挑右选、今天、准备、海洋、动物、自豪

  (3)写字:研究选

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1、读背词汇,知道有关刻苦求学的词,能从学习过程受教育。

  2、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动脑筋,能克服困难,并把这样的事例在班级上说说,并能写成作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引入

  看图片说说关于秋天的成语

  (能说些学生自己生活中常见的关于秋天的.成语或词语也是很提倡的)

  2、我的发现

  (让学生独立去思考,也同意同桌去讨论)

  通过读,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找这样的词语吗?

  能用其中的词语说话吗?

  3、你来说我来对

  用对联的形式呈现,电脑先出题,学生接着说下半句,有机会实现生生互动,或者师生互动www.jiaoanba.com 。

  4、连一连 认一认

  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去认,去读,去记,再汇报。

  最后个别学生个别认(用比赛的方式,看谁记得最多,读得最好)

  5、脑子转转转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见哪些不便之处(小组先说说)

  学生选择自己最认为值得解决的问题在班级中提出,然后各组发表意见,选择最有好的办法,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教师小结(或有学生自己来小结)

  6、我能编也能写

  让学生从书上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小组进行)

  小组编童话故事

  分小组汇报

  7、课堂延伸

  开一场“走进童话”故事会

  在“童话乐园中成长”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七,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自制的生字卡片每人一份。

  2、课件、歌曲《闪烁的小星》伴奏带、歌曲《小小的船》磁带。

  3、课前让学生收集谜语,并了解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激趣: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大家一起来唱《闪烁的小星》好吗?(放伴奏带,师生共唱)

  今天,我们请星星弟弟和蓝天姐姐来我们这里做客好吗?

  播放课件(蓝蓝夜空图),看深蓝色的夜空中星星象什么?你还希望有什么?你平时都看到过什么样的月亮?(圆圆的、弯弯的)

  你见过的月亮都象什么?点击课件(弯弯的月亮来了。)你看它象什么?这么美的夜空,这么美的月亮,老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师唱歌曲《小小的船》)

  你们也想唱吗?学完课文以后,相信你也一定会唱的!(板题,齐读。)

  (树立课程整合的意识,充分利用歌曲和动画这些教学资源,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欣赏美,感受美。)

  2、猜谜: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能把你收集到的谜语让大家猜猜吗?(猜谜语)老师也有个谜语请大家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教师适时引出课题。)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引入课题,开扩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对话平台。

  初读:

  1、这首儿歌就藏在语文书里,你能快速找到它吗?找到了你就读一读。(自由朗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试读,用鼓励性的评语充分肯定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发言,勇于表现。)

  赏读:

  请同学们给老师一次表现的机会好吗?(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老师读得怎么样?请大家评一评吧。

  (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欣赏儿歌的美,音乐的美,动画的美,在和谐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识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指名读)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对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2、自由读文,边读边画,遇到不熟的和不认识的要多读几遍。(养成边读书边动手动脑的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3、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考,互助。

  4、汇报: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只”有两个读音,提示学生要注意。)组词,用喜欢的字说话。认识“门”字框:猜谜,一个人站在门里。(可找一名学生做动作,大家猜字)

  5、游戏:照镜子。(小组内先练习,然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大家和老师照镜子。)

  (四)朗读。

  1、把这些生字送回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己选择方式朗读)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轻声,“在”、“坐”是平舌音。“闪”、“船”读翘舌音。)(朗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基础,创设朗读情境,朗读与识字相给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五)写字。

  1、出示“白、田、电”,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的“口”都要写得上宽下窄,“田”要写得略宽一些,“电”中的“口”要扁一些。)

  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写在什么位置,同桌交流。

  3、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提示“口”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再自由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导入:

  1、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2、齐读课文。

  精读:

  1、课件出示夜空图和第一句话。指名读,问:读了这句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范读、同桌读、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话。问:“尖尖的”什么样?领读,指名读,齐读。

  3、想象:这么美的夜空中有这样一只小小的船,你有什么愿望?(闭目想象:你就是宇航员,去月球旅游。播放音乐,音乐停止后,睁开眼睛,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一路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在美妙的情境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自己的感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出示第三句话,自由练读。怎样读好听?想象坐在小船上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5、朗读全文。(配乐,可适当加上动作。)

  (欣赏月夜的美景,聆听优美的音乐。美妙的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在这种奇特的感受中朗读,学生定会释放自己的真情,在自由诵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神奇。)

  (二)背诵。

  请所有的小朋友都坐在月亮船上,边表演边背诵全文。(配乐)(在真实的体验和虚拟的角色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背诵任务,使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次愉快的旅游。)

  (三)演唱。

  播放歌曲《小小的船》,自由发挥,边唱边表演。

  (四)练习。

  出示“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闪闪的星星像

  洁白的去朵像_________圆圆的苹果像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先组内练说,再汇报。自由选择句子,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内容,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尊重学生的选择。)

  (五)扩展。

  1、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晴朗的夜空多美呀!请你把看到或者想象到的星空画下来。

  (六)写字。

  1、出示生字“见”,指名读,书空。

  2、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好每一笔的位置,先描红,再自己练写。(教师随机指导写字姿势和写字方法。)

  3、展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评一评,指出优缺点。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溢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同学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同学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同学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同学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发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化、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俺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俺会认”的内容,引导同学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身已经认知了哪些字,是怎样认知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同学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身不懂的词语作一标志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同学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同学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

  1、出示“俺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同学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同学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同学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同学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同学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同学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同学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质疑

  1、快速读文,考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同学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同学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同学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置,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 勘探 岩石 波痕 煤炭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同学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同学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3、读了这本书,俺们能知道什么?

  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同学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从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同学个性化行为,引导同学读中考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一起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测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同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同学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俺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同学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同学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同学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同学交流展示。

  2、安排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妙”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同学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贮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罪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预习,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人人都有幸福而美好的童年。在家里,得到爸爸、妈妈的亲切爱抚;在学校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心。一年四季都有漂亮的衣服穿。天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中。而小珊迪没有幸福的童年,在饥饿和痛苦中挣扎,但他却有纯洁美好的心灵。小珊迪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学习课文。

  (二)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1)正音:

  本课中的“缠、侍、质”是翘舌音,要读准。

  还有些字声母读起来易错,或因字形相似易读错,教师应给予提醒。如:

  珊:sh1n不读s1n,裸lu%不读k8。

  (2)课文中有的生字是多音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如:便bi4n,轧y4。讲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练习。

  (1)填下表

  (2)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质”,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有的字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纠”字是旧字“叫”把“口”字旁换成“纟”旁。“侍”字,把旧字“待”的“彳”旁换成“亻”旁就是“侍”。“掏”字,旧字“淘”把“氵”换成“扌”旁。

  还有的字是旧字加偏旁。如:“几个”的“几”加上“饣”就是“饥饿”的“饥”字。“轧”字是“ ”加上“车”旁,就是“轧断”的“轧”。

  (3)扩词

  柴:柴草、柴垛、火柴、木柴。

  纠:纠正、纠察、纠缠。

  乞:乞食、乞讨、乞怜。

  猜:猜迹、猜测、猜想。

  (4)组词

  (5)近义词

  乞求--请求 诚恳——真诚

  3.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以“猜想”和“断定”为例,分以下几步完成。

  ①感知课文的用法。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带有“猜想”和“断定”的句子,并思考“我”根据什么猜想自己可能上当了,又根据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②理解词义。让学生明确“断定”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作出的判断,排除其他可能性;“猜想”则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作出的估计、猜测,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③变换词序。课文原句中,“猜想”和“断定”都在后半句,要求学生把它们放在前半句。说成:“我猜想可能上当了,因为我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因为我想到他那诚恳的面容和使人信任的神情。”

  ④课内迁移。出示下列句子,评议“猜想”、“断定”用得是否正确。

  a 天很冷,小男孩的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我断定他一定是冷极了。

  b 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到我,难受地哭了,我断定他已经快死了。

  ⑤补充句子。

  c 老师今天没来给我们上课,我猜想( )。

  d 我断定体育课在室内上,因为( )。

  通过以上五步训练,以感知、理解到运用,由易到难,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了训练过程。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乞求:请求给予。

  饱受饥寒:形容饱受饥饿寒冷的折磨。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脉络。

  1.老师范读课文,提出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而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1)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听完老师范读后,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和初步的了解,可以归纳出:

  (1)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穿过马路的时候,他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

  (2)全文一共有17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全文17个自然段写出了小珊迪的悲惨的命运,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哪些事情体现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这样教师通过谈话,引入下一步骤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的1~10自然段。

  1.引导学生小声地读课文,思考:

  站在“我”面前的小男孩什么样?说明他的生活处境如何?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品读。

  投影:

  ①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②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教师采用先省略后补充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品味重点词在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后,发现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只”、“又薄又破的”、“瘦瘦的”、“赤着的”这些词语后,一个饥寒交迫、生活境遇艰难的穷苦孩子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语言的感情色彩也更加强烈了。这也是下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基础。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珊迪要“我”买他火柴的那些话,这些话语又说明了什么?

  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小珊迪卖火柴时由“请”到“请求”再到苦苦哀求的话,体会此时小珊迪已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从小珊迪的外貌,可以见其“寒”,从其卖火柴时“请”、“请求”、“乞求”的语气可以见其“饥”,而且不是一般的“寒”和“饥”,而是“饱受饥寒”。

  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一个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的孩子,此时换零钱没有回来,“我”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投影出示重点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让学生讨论、思考:

  (1)“断定”是什么意思?

  (2)“那种人”指的是什么人?

  (3)“我”怎样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学生经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为理解和概括小珊迪的品质搭了一座桥。

  “断定”是下结论的意思。

  “那种人”指的是用行骗的方法得到别人的怜悯,品质低劣的人。

  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小珊迪的外貌和他卖火柴时的语气理解:

  “我”是根据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让学生理解到:“我”是根据他的面孔和神情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联系上文,他的面孔是“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再联系他的穿着,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紫,靠劳动谋生的孩子,不是那种靠欺骗诈取钱财的人;他的'神情从请求到乞求,迫不及待地要把火紫卖给“我”,并且不惜降低价钱,也说明了他不是那种人。

  4.总结第1~10自然段的段意。

  白天,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

  5.指导学生复述第1~10自然段。

  课文第1~10自然段写了三点:①从小珊迪的外貌说明他极其寒冷;②从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时的语气说明他极其饥饿。③从小珊迪换零钱没有回来,引起“我”的种种猜想。按照这个顺序学习复述课文的第1~10自然段。

  (三)一个先令,引起了“我”对小男孩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学习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小珊迪是在什么情况下叫弟弟给“我”送来买火柴找回的零钱的?

  通过学生读课文,自己思考,集体讨论,让学生知道小珊迪是在被轧伤,帽子、火紫和另外几个便士丢失,而且在自己面临死亡的情况下,还让弟弟前来,把保存下来的四便士送还给“我”。

  再读课文,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这表现了他什么美好的品质?

  从他换零钱、受伤、还钱的一系列动作行为表现了他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个事情说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有道理的。

  2.品读重点词句:

  投影出示: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学生读句子,思考讨论:

  “目不转睛”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小珊迪为什么会这样看着“我”,他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知道了:“目不转睛”的意思是不转动眼珠地看。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珊迪在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他的弟弟。联系上文理解:小珊迪和他的弟弟是孤儿。小珊迪惨遭车祸,在那个社会里,无人过问,足见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小珊迪临死前担心的是他弟弟将来的生活。他的话,表达了他对弟弟的爱、深深的担忧和绝望。珊迪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决心照顾小利比。当小珊迪听了“我”的回答后,“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说明他对“我”寄予无限的希望。“目不转睛”体现着一种托负,一种信任,一种感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思考:小珊迪临死最牵挂的是弟弟,而不是病危中的自己,看出了他的什么品质?

  4.总结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

  通过晚上发生的事:小珊迪的弟弟替他把换来的零钱交给买主,并且交待了没及时送钱的原因,在伤势严重濒临死亡时还想着这件事,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临死还在牵挂弟弟,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课文写了晚上发生的事,“我”对珊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练习复述,指导复述第11~16自然段。

  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写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复述时要强调:从其换零钱、受伤、还钱的一系列动作行为显其诚实;从其临死前对弟弟的关心显其善良。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难点

  理解珊迪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

  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死了,但他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是对全文的总结。

  (二)带领学生在弄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投影三段的段意,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下面的内容?

  (1)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发生了车祸。

  (3)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

  2.根据三段的段意内容,归并目然段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小珊迪要“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珊迪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

  第二段(第11~16自然段):小珊迪受了重伤,派他弟弟来送找的零钱,“我”对珊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他的美好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

  3.指导学生找一找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分: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

  第一段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第二段表示时间的词:晚上。第三段表示时间的词:直到今天。

  (2)按地点转移:找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旅馆门前和旅馆里。

  (三)指导复述课文。

  在一段一段复述的基础上,进行全文复述,最后再用自己的话把整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求要怀着对小珊迪的深切同情,用被他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的心情,来讲这个故事。让每一个听故事的人也受到教育。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投影出示文章的中心句: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启发学生思考:

  1.文章为什么要先写饥寒,再写其品质?

  2.为什么要把这两者放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写?

  让学生理解:这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决定了的。因为家里穷,所以才饱受饥寒;因为饥寒,所以才卖火柴;因为急于卖火柴,所以才发生了被车撞倒的灾祸;因为发生惨剧,所以才让弟弟去找“我”交还零钱;因为“我”被其诚实的行为所感动,所以才亲去探望,才亲睹了小珊迪临终嘱托的感人一幕。这些情节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环扣一环地写下来的,先后有序,层次井然,不能颠倒。另外,写饥寒交迫的处境更能突现其高尚美好的心灵,小珊迪的诚实和善良正是在残酷的现实、巨大的惨痛中放射出更加美丽的光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